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烟台受欢迎的特产 烟台特产排行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烟台受欢迎的特产 烟台特产排行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6-11 14:54:09

一.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二.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招远粉丝

招远粉丝是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的。招远粉丝丝条细匀,光洁透明,质地柔韧,在水中浸泡48小时不发胀、不变色,食用爽口,味道纯正。招远是誉满中外的“银丝之乡”,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

招远属暖温带气候,又位于渤海之滨。春秋两季,空气湿润而清洁,阳光充足而不曝,风力一般在3-4级,水质甘甜而又软硬适中,这些条件最适合于粉丝生产。

粉丝生产做为传统产业长期以来一直沿用作坊式手工生产,生产工具主要有石磨、粉缸、沙缸、酸盆、芡盆、大箩、小箩及粉绳、粉杆等。其工艺是把和好的淀粉糊通过漏瓢孔漏成细丝,用开水煮熟经定型干燥而成。工序主要有烫豆、磨碎、过滤、沉淀、打糊、采芡、漏粉、拉锅、沥粉、洗粉、晒粉等。建国以后,告别了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体制,逐渐走向集体化专业厂家生产,生产工具和生产工艺不断改进,由季节性生产走向常年性生产。改革开放以后,招远人民大力发展传统产业,实施“水中捞银”工程,粉丝生产得以迅猛发展。1998年,全市专业粉丝生产厂家164个,年产粉丝9万吨,销售收入7亿元,出口创汇5700万美元。

龙口粉丝做为一种传统,经过招远人民的推广和传播,已经在全国各地开花结果。建国前流落他乡的招远粉匠在外地重操旧业,使粉丝生产在异域生根。50年代成立的北京清河粉丝厂,几乎全由招远人组成。全国各地粉丝生产的骨干也几乎都是招远人,就连台湾的粉丝生产,也是招远粉匠所为。改革开放以后,招远粉匠更作为技术人才被外地延聘,极大地推动了外地粉丝的生产。据了解,招远粉匠的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河南、甘肃、湖北、安徽及山东各地,甚至远赴越南、菲律宾等国。

由于龙口粉丝久负盛名,所以建国以后山东外贸部门一直沿用此品名出口,使其成为山东粉丝出口共有的品名。但是,龙口粉丝的娘家在招远,招远是最大的龙口粉丝生产基地,这毕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金光闪闪,招徕天南海北客;银丝缕缕,牵动五湖四海情。龙口粉丝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各国的客商,联结着金城招远和世界人民的友谊。招远所产的龙口粉丝销往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赢得了“玻璃面条”、“龙须”、“春雨”等美称。

招远粉丝先后获省优、部优、国优和国家质量金奖、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国优产品复核金奖,并获国际美食及旅游协会授予的“金桂叶”奖,在世界上被誉为粉丝之王。

三. 山东省 烟台 莱州 莱州文蛤

文蛤又称花蛤、黄蛤,分布我国沿海,以莱州的最为出名,以其鲜、美、嫩而深受国内外宾客的欢迎,日本书法家钟谷扇舟食后,挥笔写下:莱州文蛤甲天下。文蛤有很多种吃法,如烧文蛤(曾给视察青岛的1同志专门做过)、蛋泊文蛤、扒原壳文蛤等。

莱州,地处渤海湾畔,有一百八十华里的海岸线,这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风平浪静,海流水缓,十五米等深线以上的沙质浅海区域有数十万亩,特别是黄河及其数十条大小河流汇入渤海,带来了丰富的饵料,为众多海珍品的生活繁衍提供了良好的场所。

大螃蟹、大对虾、大文蛤和大竹蛏是莱州海产中闻名全国的四大海鲜。大文蛤,当地百姓也叫它“花蛤拉”,每只的个头有半个手掌那么大,身上布满了曲折的褐色花纹,它生活在潮间带到潮下带浅海的细沙中,潜埋深度一般为壳高的一倍左右,夏季海水温度较高时,潜藏的较深一些。少时,在海水中嬉戏,经常在无意间挖出大个的文蛤来。这种文蛤生切开来后,用来烧汤菜,口味很鲜美。还有一种做法,那就是“烧文蛤”,将鸡蛋清搅得可以立住筷子后,包住文蛤肉,放到油锅里炸一下,外酥内嫩,风味独特,是在外地无法品尝到的一种美食。

莱州文蛤富含钙、铁、磷、硒、维生素A和蛋白质等,具有补虚壮体作用。

2013年,莱州蓝色海洋水产技术研究所申报的“莱州文蛤”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192921。

莱州文蛤

莱州蓝色海洋水产技术研究所

13192921

文蛤(活的)

四.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五.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六.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粉丝

招远以生产粉丝闻名于世,是“龙口粉丝”的发源地和主要产地,加工历史长达300多年,出口5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80%,素有“银丝之乡”的美称。招远生产的“龙口粉丝”以丝条匀细、光洁度高、透明度强、口感好、耐煮而驰名中外,其中塔牌“龙口粉丝”获得国家金质奖和国际食品博览会“金桂奖”,被誉为粉丝之王
( 招远)

七.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

莱阳市世宝工艺品厂生产的金锡镶宜兴紫砂茶具,是具有实用、欣赏、收藏等多种价值的仿古工艺珍品。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看到产品后,欣然题词:“中华紫金斋”。该产品属国宝礼品,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多次把它赠送给外国友人。

宜兴紫砂茶具历史悠久,驰名中外,其独特的原料和科学的工艺,使紫砂茶具具有保持茶味、茶香、茶色的性能,使品茶者在味觉、嗅觉、视觉各方面都得到美的享受。

八. 山东省 烟台 莱阳 莱阳樱桃

莱阳樱桃

嵯峨珠樱。莱阳民谚称“梁子口,大野头,爱吃樱桃到陡崖后”。莱阳吕格庄镇富产樱桃,素有“樱桃之乡”美誉,旧志称为“嵯峨珠樱”。近2万亩的种植基地,集国内外名优品种,乃当地一大特色。

每当阳春三月,樱桃花开,象飘洒的春雪,覆盖着山岗。5月,漫山遍野,红绿相间,一簇簇成熟的樱桃,象珍珠玛瑙,晶莹透明,色艳味美。青年男女,携篮采果,穿梭林间。四方客商,纷至沓来,选购精品,一派丰收喜悦景象。

九. 山东省 烟台 蓬莱 刺参

刺参是我国20多种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也是蓬莱最重要的海产珍品之一。刺参属棘皮动物海参纲,体呈圆筒状,背面隆起,有4-6行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锥体肉疣,腹面平坦,管足密集,排列成3条不规则纵带。刺参喜生活在水深3-15米、底质为岩石、海藻生长繁茂、风浪冲击较小、无大量淡水注入的海区。刺参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不含胆固醇,是高级的滋补品,为海珍品之冠。还含有硫酸软骨素,有强体抗衰、抑制肿瘤的功效。中医认为:“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

十. 山东省 烟台 栖霞 栖霞苹果

栖霞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201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悠久历史有100多年。

特定品质

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 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中国之乡命名组委会授予“中国苹果之乡”。

文化典故

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动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拓荒植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果园微喷、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对六七十年代栽植的老劣品种进行一次性伐除,发展了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树种,将八十年代以来栽植的新而不优品种改良成新优品种,搞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果品着色度,清除了农药残留,使果品质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栖霞市盛产苹果,历史悠久,被美誉为“中国苹果之乡”。

早在公元1866年,栖霞就引进了苹果,经过一个多世纪特别是近10多年来的发展,全市果园面积达到65万亩,主要有红富士、新红星、嗄啦、乔纳金等新优品种60多个品系,产量10亿公斤。1871年由美国传教士引进,最早以青香蕉、红香蕉两个品种为主,以后又发展了小国光、金帅,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红富士、乔纳金等。烟台苹果以其色泽鲜艳、清脆香甜而闻名于世,是中国最重要的苹果产地。栖霞苹果以“种植面积、综合服务、果园管理、品种技师、总产单产、企业效益”六个“全国第一”而饮誉中华,被国家园艺学会授予“苹果之乡”称号,被国家统计局命名为“中国水果第一市”。 栖霞市953个行政村几乎村村种植苹果,以红富士为主要种植品种。每到苹果成熟季节,外地商贩遍布栖霞市的大小村庄。很多村年产苹果超过一千吨,像鹭翔村这样的中等产量村平均每年就能产三四千吨苹果,所以栖霞市是当之无愧的苹果之乡。

山东栖霞市素有“胶东屋脊”之称,面积2017平方公里,主要地形为丘陵山地,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特点。这样的地理自然环境,非常适宜栽植苹果,栖霞人栽苹果的悠久历史有100多年。在美丽的海湾南岸,胶东半岛的腹地,有一块山清水秀、物产丰富的灵秀之地。这就是有“中国苹果第一市”之美誉的山东省栖霞市。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立足当地实际,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以建设富强文明的现代化生态城市为目标,发展高产高效农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果业成为栖霞的产业支柱。随着果品生产的发展,栖霞市果断提出了“稳定面积、稳定产量、提高质量”的果品发展新思路,实现果品生产由速度型向质量型的转变,推行了覆草覆膜、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等整形适用技术和苹果套袋、摘叶转果、铺设反光膜、使用无公害农药等十几项新技术,建立优质苗木繁育基地和无病毒苗木繁育试验场5处,建立了“示范园”、“科技园”、“样板园”等。

在全国及山东省举办的果品鉴评会上,栖霞苹果荣获农业部颁发的“绿色食品证书”,栖霞“宇冠”牌系列苹果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流通协会命名为“中华名果”。

进入九十年代,栖霞市委、市政府大力实施果品产业化战略,逐步形成了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生产经营新格局,全市兴建各类龙头企业60多个,果品冷藏库50多处,各类专业批发市场20多处。其中蛇窝泊果品批发市场被列为国家级批发市场,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批发市场,而引进瑞士、德国先进设备建成的浓缩果汁的源通果汁厂是目前亚洲最大的果汁生产线,产品全部出口美国、德国、新加坡等地。

栖霞地处胶东半岛的中心位置,境内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均海拔178米,属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年平均气温11 . 3℃,平均降水量 754毫米,无霜期平均207天,四季分明,气候宜人;全市年累计光照时间达 2690小时,秋季 昼夜温差大,土壤条件适宜,自然环境非常适合苹果生长。1866年,境内开始引种栽植苹果。在长达130余年的栽培实践中,广大果农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率先总结出苹果幼树早期丰产技术、周年整形修剪技术等,推动了全国果树生产技术的革新,果园管理水平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

改革开放以来,栖霞市委、市政府立足山区资源优势,把发展果业作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来抓,发动全市人民坚持不懈地拓荒植果,大面积推广应用配方施肥、疏花疏果、果实套袋、整形修剪、铺设反光膜、喷洒果型剂、果园微喷、病虫害防治等综合配套果树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对六七十年代栽植的老劣品种进行一次性伐除,发展了一些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的优良树种,将八十年代以来栽植的新而不优品种改良成新优品种,搞好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果品产量和质量得到不断提高。特别是苹果套袋技术的推广,大幅度提高了果品着色度,清除了农药残留,使果品质量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市场接轨。

栖霞苹果以其个大形正,色泽鲜艳,光洁度好,酸甜 适中,香脆可口而著称。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列为全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被国内贸易部列为果品产加销一体化基地示范市,被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和国家技术监督局确定为全国唯一的苹果标准化示范市,被山东省列为苹果产业“三0”工程基地县(市),是全省果树良种开发基地市和全省果品产加销基地示范市之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