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陇南市龙胜县瓢里镇特产 陇南成县店村乡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陇南市龙胜县瓢里镇特产 陇南成县店村乡特产更新时间:2022-06-04 18:43:46

一.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广安盐皮蛋

广安盐皮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风格独具的广安盐皮蛋,先用清水将鸭蛋洗去污秽晾干,再将广安茶叶放进铁锅熬酽,倒入瓦缸中等茶水冷却,放进食盐,后置鸭蛋于茶水中加盖密封,浸泡若干天后取出煮到适当时候即成。因既有盐蛋又有皮蛋的美味故名。此蛋不仅是佐酒的美味食品,更是早餐的最佳菜肴之一。

文化典故

广安盐皮蛋起源于四川省广安市,它选用农家自然放养鲜鸭蛋添加多种天然香料和独门秘方配制而成。

广安盐皮蛋是-家乡广安市的特色产品,有着悠久的制作历史。其制作、口味乃国类一绝。广安盐皮蛋采用天然放养土鸭蛋,用传统工艺,制作出的盐皮蛋色泽鲜美、香气四溢、口味绵长醇厚。是天然健康、营养丰富的绿色食品,是您餐桌上佐酒或早餐的美味佳肴,更是赠送亲朋好友的理想佳品。

盐皮蛋起源于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出生地),传统工艺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2006年、广安蒋超把传统工艺接合现代科技、研制出具有广安地方特色的土。广安盐皮蛋怪就怪在它取盐蛋和皮蛋的优点。产品生产采用无铅工艺,既没有盐蛋那么咸、又没有皮蛋碱性那么大。盐皮蛋闻起来有浓郁的香气,颜色晶莹透亮。蛋清口感筋道,蛋黄入口沙酥香糯,口味十分独特。真是一枚鸭蛋,两种口味。FZS

盐皮蛋原材料是选用当地有名的地方优良品种——广安麻鸭蛋,广安麻鸭觅食能力强,适宜放牧,凡是湖泊、河流、塘口等有放牧条件的地方均可饲养。 这鸭子吃的好、生活环境好、才能生出品质高的蛋。要想腌制好盐皮蛋还有一些必不可少的程序,先选出大小均匀、外皮光滑、没有裂缝的鸭蛋,经过手工和机器两次清洗,晾干后放入窖池。

盐皮蛋的汤料是用大料、香叶、茴香、肉蔻、八角、白扣、三奈、茶叶、鲜姜等十几味中草药配制而成。加上科学合理的腌制时间,并根据不同季节里温度的变化调节蛋池中蛋的比例,才能腌制出美味的盐皮蛋。

广安盐皮蛋的特点:

皮蛋的清,盐蛋的黄,蛋黄的周围有天然的蛋黄油,蛋黄翻沙,蛋

二. 广西 桂林 龙胜 龙胜翠鸭

龙胜翠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胜翠鸭因其全身羽毛黑色带有墨绿色,呈翡翠般的光泽而得名。主产在苗族同胞居住地区,当地也叫“洋洞鸭”,意思是苗族人养的鸭。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县马堤、伟江乡,数量约为5000至6000只。据《龙胜县志》记载,“洋洞鸭”羽毛黑色带翡,产青壳蛋,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养。龙胜翠鸭具有独特的体形外貌,有极高的观赏性,并且肉质细嫩无腥味,是鸭品种不可多得的遗传资源。-

据《龙胜县志》(1990)记载,很早以前,马堤苗族居住地区饲养有一种体型稍长的“洋洞鸭”(侗族语意思是苗鸭,即苗族人养的鸭)。“洋洞鸭”以黑羽毛黑脚为其外貌特征,产青壳蛋。这与苗族同胞崇尚黑色有关,苗族人喜欢穿黑衣服,包黑头巾,吃黑糯饭,也喜欢养黑色的鸭,同时认为青壳蛋具有清凉滋补作用。经过长期的选择形成了具有黑色羽毛又产青壳蛋的“洋洞鸭”。因其全身黑色的羽毛带有墨绿色呈翡翠般的金属光泽而有称之为“翠鸭”。洋洞鸭是苗族人民传统养殖的鸭品种,除了用作逢年过节和招待贵客的美味佳肴,洋洞鸭还是苗族同胞风俗活动的尚品。在苗族历来就有“见门笑”、抢“铺床鸭”和用鸭祭祀田神,祈求丰收年景的风俗。“龙胜翠鸭”就是在相对封闭的环境、苗族特有的传统风俗以及苗族群众崇尚黑色等历史条件下,苗族群众自繁自养、长期的选育而形成的。

龙胜翠鸭

地域范围

龙胜县境内的马堤乡、伟江乡、龙胜镇、和平乡、泗水乡、江底乡、平等乡、乐江乡、瓢里镇、三门镇共10个乡镇119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43′28″~110°21′41″,北纬25°29′21″~26°12′10″,保护面积2370.8平方公里,年生产总量50多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龙胜翠鸭具有黑羽、黑胫、产青壳蛋等特点,体型稍长,中等大小,喙为灰黑色或青色,羽毛墨黑色并带金属光泽,镜羽墨绿色。成年公鸭头颈羽毛为孔雀绿色,性羽呈墨绿色向背弯曲。70-90日龄屠宰,宰后皮肤白色,肉色为红色,肌肉切面有光泽,具有鸭肉固有的色泽及气味,无异味,皮薄,脂肪少。(2)内在品质指标:70-90日龄屠宰采样,经检测,龙胜翠鸭胸肌鲜样中主要营养成分的总脂肪含量明显较低于其它品种。主要营养成分:蛋白质为19%-22%;总脂肪为0.5%-1%;干物质为23%-25%。 (3)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无公害肉鸭《无公害食品禽肉及禽副产品》(NY5034-2005)、《无公害食品畜禽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2006)、《无公害食品肉鸭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263-2004)、《无公害食品家禽养殖生产管理规范》(NY/T5038-2006)标准。

三. 广西 桂林 龙胜 侗族酸鱼

在龙胜,壮族和侗族人喜欢腌制酸鱼,“侗不离酸”、打油茶,可以说是侗族饮食文化的一个象征。它们赋予了侗家创造和享受生活的个性。

每年插秧时节,插秧过后,都会放入一些鱼苗进入水稻田里,待到水稻快成熟之前,便可以放水捉鱼。每年的这个时候,人们便将一部份鲜鱼用来制作所谓的酸鱼。主妇就立即制作,剖开鱼腹,取出肚杂,用清水洗尽血迹,将全身肌肉和尾巴还在不停扭动的鱼,展平鱼肉,将鱼腹朝下分层入进陶罐中,放进一个土坛里,放一层鱼,撒上一层由糌粑、食盐、花椒、烤酒等调合而成的佐料,如此,直待坛满,封好坛口,放在阴凉处,半月后,便可开坛食用,生吃、熟吃,无不酸鲜可口,大振食欲,一年四季,无不相宜。

这种腌酸鱼,可生食,亦可炒食或放上辣椒煮成酸辣汤,味道鲜嫩爽口,使人食欲倍增,整条鱼经过腌制后鱼刺都会变软,亦可食之,味道特别鲜美。

四.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英雄会

"英雄会"又名"阴雄烩"、"太子"。以公仔猪的-与母仔猪的输卵管为原材料,故名"阴雄烩"、太子,佐以其它几十种配料猛火爆炒而成,成菜后色泽鲜艳,十里飘香且香味十分独特,食用后有滋阴壮阳之奇特功效,是补肾壮阳、强身健体的首选食补品。

五. 广西 桂林 龙胜 野生蕨根粉丝

产自大深山洁净无污染的天然野生蕨菜根,经传统工艺精制而成。产品为纯天然绿色食品,具有滑嫩香软、怡神爽口、营养丰富的特点。产品上市时间:每年10月至次年3月,可供应量4万公斤。伟江辣椒:伟江本地辣椒,俗称“牛角辣”,盛产于伟江乡各地,是伟江乡的一大。产品色、香、味俱全,香味独特、品质优良,是家庭和餐馆的上好菜肴。产品上市时间:每年9月至10月,年可供货量30万公斤。

六.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多利几补

多利几补是用产于丽江一带的海棠果晒制而成的一种风味果品。海棠果在丽江被称之为“多利”,果实近球形,稍大于葡萄。3月开花,8月成熟。果皮呈红色,果肉呈黄色。加工时需将果实一剖为二。多利九补吃起来酸甜可口,味道独特。它还具有利尿、消喝、健胃等功能。在纳西民间药方中,多利九补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的主药之一。到了海棠果成熟的季节里,丽江古城的居民几乎家家都要晒制一些多利九补。在古城四方街的店铺里或小摊点上,常年都能买到这种不含任何有害物质的“绿色果品”

七. 四川省 广安 武胜县 永寿寺豆腐干

永寿寺豆腐干是由武胜永寿寺僧人研制而出,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永寿寺始建于宋祥符二年(公元1009年),堪称武胜第一庙,相传豆腐干是在宋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由寺内主持宋鉴供和尚带领众僧,勤俭节约,以苦为荣,为改变饮食结构,研制出味鲜,细绵可口的豆腐干,经过几百年一代又一代的寺内主持精研传授,不断改进制作方法,终于试制成功了永寿寺豆腐干。到新中国成立时,一个唐和尚将制作工艺传给吉亮和尚,由于现在僧人逐渐减少,避免工艺失传,吉亮和尚传给了俗家弟子陈涛,陈涛利用独特的制作工艺建立武胜县永寿寺传统系列豆制品厂,成为永寿寺豆腐干制作工艺的第一代俗家传承人。

“永寿寺豆腐干制作工艺”是一种从宋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民间手工技艺,做工精细考究,主要在生活于武胜永寿寺的僧人间流传。首先要用泉水浸泡一昼夜,然后磨成浆,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煮浆时再添加20%-25%的泉水,以降低豆浆浓度和减慢凝固速度,使蛋白质凝固物网络的形成变慢,减少水分和可溶物的包裹,以利压榨时水分排出畅通;凝固时,降至80℃-90℃时,即可用胆水点浆,点浆时均匀一致,当浆出现芝麻大小的颗粒时停点,盖上盖约过30-40分钟,当浆温降至70℃左右时上包。

值得一提的是,在上包前还要把豆腐划碎,这样既有利于打破网络放出包水,又能使豆腐脑均匀地摊在包布上,制出的产品质量紧密,能避免厚薄不匀,空隙较多;上包时先将包布铺在格板(板上的格子按所需要的豆腐干的尺寸制定)上,再将豆腐脑加在包布上,这样一层豆腐脑一层布地加,豆腐脑要铺匀,稍高于格子几毫米,数量根据豆腐干的厚薄来确定,但每批厚薄要一致。然后将包布包扎紧,加压成型,1小时后拆下包布,用刀将豆腐干按格子印割开,放在泉水中浸泡30分钟左右取出。浸泡过程先将适量精盐放人泉水中搅匀,再把晾凉的豆干置于盐水缸内,浸泡半天后捞出,沥去水分。再取适量泉水倒入锅内,放入精盐、桂皮(用纱布袋装好)、酱油、香葱、味精,制成卤水。然后将卤水回锅烧沸加人豆干,煮30分钟左右,取一豆干观察,如色呈棕红,味道香美,即可取出。

历史价值浓厚馈赠亲朋佳品

永寿寺豆腐干超群品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当地的水质,武胜境内河溪密布,水源充足,植被良好,山地落差大,泉水清澈、醇滑,适合制造高档豆干。永寿寺豆腐干”精选上等黄豆为主要原料,黄豆全来自当地农民自家生产,浆汁至少过滤两遍以上,工艺精细,烘烤讲究,做出的豆腐干色泽美观,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回味绵长,居永寿寺三绝(豆腐干、豆瓣、素席)之首。而且品种多,有十几个规格,几十个品种,其中最著名的有麻辣豆干、五香豆干等,产品保质期长,色泽美观,营养丰富,风味独特,细绵可口,卤香中带有清香,淳厚中转微甜,所谓甜、香、咸、鲜四味俱全,回味无穷,唇齿留香。

永寿寺豆腐干有很深的历史价值和经济价值。它是一种从宋朝时期流传至今的民间手工技艺,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充分蕴含了武胜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历史传统,思维方式,想象力,体现了武胜人民的生命力和创造力,是武胜人民智慧的结晶,对促进武胜精神文明建设有重要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是国家QS质量认证的A级产品,风味独特,深受各阶层的喜爱,在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仅解决了当地中老年下岗人员就业问题,而且大量的黄豆都来自当地农家,有效地促进了农民的增收。

如今,永寿寺豆腐干以它独特的味道、深厚的价值受到市场青睐,成为人们走亲访友、馈赠亲朋的首选地方特色食品。

八. 甘肃省 陇南 徽县 徽县蚕桑

蚕桑产业是徽县的传统优势区域产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农民植桑养蚕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近几年来,徽县县委、县0紧抓“东桑西移、南蚕北移”和西部大发展,生态要先行的历史机遇,把发展蚕桑产业作为本县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增收农民收入的特色产业给予大力扶持。截止目前,全县已发展桑园面积5000余亩,年养蚕1200张,产鲜茧4.2万公斤,农民售蚕收入达到63万元,5000亩桑园全部达到盛产期后,年养蚕能力将达到1.25万张,可产鲜茧44万公斤,蚕农售茧收入将达到656万元。在蚕桑生产经营上,充分依托县蚕种场、陇南富通茧丝绸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充分调动了农户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按照徽县特色产业发展规划,至2011年,桑园面积将达到2万亩,建成中国西部优质蚕桑生产重点县。

九. 四川省 广安市 武胜县 武胜仔猪

武胜仔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胜仔猪”证明商标已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挂牌公示,正式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获准注册。

据悉,为整合仔猪资源,培育壮大仔猪产业,进一步提高“武胜仔猪”知名度,2010年10月,武胜县畜牧食品局、工商行政管理局、史志办严格按照《商标法》的相关规定,协调该县沿口镇富源猪业协会向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注册“武胜仔猪”原产地域证明商标。2011年11月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出具了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并按规定进行了公示。

十. 甘肃省 陇南 宕昌县 陇南酿皮

面皮(酿皮)市内各区县均有,做法大致相同,但风味不一。直接将面揽入水中,成稀糊状,上笼蒸熟者为面皮;将面团放入清水中反复搓洗,分出面筋,上笼蒸熟者为酿皮。调料也因地而宜,武都主要调入草果、山赖等调料,呛煮的醋、盐、油泼大蒜、油泼辣椒;其他县则有另调酱油的,或加入芥末的等。武都面皮风味较为独特,历史上即为特色大众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