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临夏特产花子 临夏市源野珍品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临夏特产花子 临夏市源野珍品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6-28 17:04:37

一.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撒饭

撒饭所用面粉跟搅团一样,做法也相似,只是比搅团稀得多。宜加入土豆块、肉丁之类的食物,舀入碗中,浇上辣油,调上成菜,很好吃。特别是在天阴下雨,或是在寒冬腊月,吃一碗烫烫的撒饭,周身顿觉烘热,精神为之一振,不愧是一种极好的冬令食品。

二. 甘肃省 临夏 广河县 临夏回族砖雕

临夏回族砖雕是富有民族特色的民间工艺品,在西北地区颇负盛名。当地的寺院庙观、馆舍建筑及民宅的山墙影壁、大门通道、屋脊栏杆等处,常常可以看到许多精美的砖雕艺术品,令人叹为观止。临夏回族砖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北宋年间就已产生,到了明代,工艺发展成熟,能工巧匠辈出,作品多姿多彩,雕镂精湛细致,构图严谨典雅,有着极强的想象力和表现力。1980年,在临夏县南龙发掘出一座金代砖墓,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从墓内出土了大量的砖雕作品。其中的《龙腾图》、《仕女图》、《飞天》等,虽然雕刻技术不如现代精细,但所刻的人物、动物、花卉图案等,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临夏砖雕(亦称河州砖雕)是和建筑物紧密结合的一种实用艺术,它源于北宋,成熟于明、清,到近代它又吸收了绘画、木雕的艺术特色,使这一民间艺术形式更加完美。在临夏市的一些建筑物上,丰富多彩的砖雕几乎到处可见了,而红园和坐落在市区八坊东南面的东公馆是临夏砖雕艺术保存最集中的地方,其中有不少是出自名家高手的佳作,显示了临夏砖雕艺术的独特风采和精湛技艺,因此具有很好的收藏价值。

三. 甘肃省 临夏 积石山县 面肠

面肠

面肠的做法是:先将小肠反复洗净,再将面粉加水搅成糊状,调入适量淀粉、精盐、味精等调料,搅匀,灌入小肠中封口。切忌不能灌得太饱。然后上蒸笼蒸熟或放入锅中煮熟,中途针刺泄气,熟后取出切段装盘,或将切段后的面肠,放入油锅中煎至皮黄脆再装盘,调上油辣子、蒜泥、醋等食用。味道醇而不腻,味美可口,百吃不厌,经济实惠。

四.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康乐牛

康乐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康乐牛

康乐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康乐县是我省肉牛大县,目前已发展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近年来康乐县以肉牛为龙头的草食畜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一大支柱产业来培育,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模式,探索出被省内外政府、企业广泛借鉴的“政府引导、协会组织、龙头带动、农户参与、科技支撑、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目前,康乐县已被甘肃省确定为全省肉牛大县,成为甘肃中南部肉牛繁殖、育肥、加工营销中心。

康乐县把肉牛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通过财政配套、资金扶持、项目支撑、社会化服务,做强龙头企业,做大产业规模,有力地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在生产环节上,创立和推广了“政府引导、龙头带动、科技支撑、协会组织、基地参与、市场运作”的“康乐”模式;在融资环节上,率先成立了担保公司,实现资金放大增量,有效解决了投入不足的问题。在全产业链上建立了良好的发展机制,探索出了新模式,对甘肃省现代肉牛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

五.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临夏手工地毯

早在千年前,手工毯工艺从遥远的西域经丝绸之路传入临夏。临夏手工地毯,远望花团锦簇,雍容花贵,近观高雅典丽,五彩缤纷,以其做工精细、质地牢固、美观大方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喜爱。特别是艺术挂毯,以其独特的形式表现生活美,更具艺术品味和文化内涵。

临夏手工地毯选用优质土种羊毛,经过特殊的植物染色,手工制作,再用化学品洗刷呈丝光锦锻。片剪后形状似浮雕,最后经过工艺处理,外观古色古香,典雅别致。从制作工艺而言,织出一块成品地毯需要纺纱、染线、缠线、绘图、织毯、片剪、洗毯、平毯等十多道工序。一般经线以棉纱为料,纬线为羊毛纱。从种类上说,临夏手工地毯主要有仿古毯、仿波斯毯、仿埃及毯、仿土耳其毯、藏毯等。目前,临夏市有兴强、雪羚、飞马等为龙头的多家地毯厂生产的手工仿古地毯,已形成规模,原料纯正、工艺精良、花色品种齐全、档次高、价格适宜,深受外宾和客商青睐,产品远销美国、日本、德国、法国、中东国家和地区,在国内外有比较稳定的市场。

六. 甘肃省 临夏 康乐县 平伙羊肉

平伙羊肉是康乐民间乡亲、朋友聚会用餐的一种习俗,在农闲或雨雪天,由几个朋友聚在一起,共同平均出钱买一只羊,推选一个人家在他家里制作,一般在该户人家不出羊钱,负责加工,但肉照样他有一份。肉煮好后,由东家搬到所有参加会餐者的面前,按照人头将整羊等分,在切割时必须每个部位都要切到,打成份子,每人一份,然后各吃各的份子,吃不完可以拿走。吃完肉后,在肉汤里面揪面片,共同吃一顿会餐饭。从宰羊、制做、分肉、吃面都浓罩在一种和谐热烈的气氛中。

七.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地锅锅

地锅锅

"地锅锅"是东乡族吃洋芋的一种方法。其做法很独特,不用锅,不用油,而味道却很特别,是一种别具情趣的野餐。每年七八月份是吃"地锅锅"的最佳季节。在洋芋地边或山坡挖一个土灶,挖土灶看起来简单,其实很有学问。临坡而挖,土块大,拿洋芋方便

,要顺风,挖深了露出湿土,土块不容易烧红,挖浅了捂烟窝火;灶膛要大,否则放不了几个洋芋。灶口上面用土块垒起圆锥状小塔,土块由大而小,从下而上依次相垒而成。然后洞里放柴火焚烧。待土块烧红后,把从地里刚挖出的洋芋装进土灶内,再把烧红的土块捣碎掺盖在洋芋间,用湿土把土灶捂好,约莫半小时左右,把洋芋掏出来食用,皮黄内酥,喷香诱人,这种食用方法很适合在荒郊野外食用,在繁华城市里是品尝不到的。

八. 甘肃省 临夏 临夏市 河州包子

1、河州包子是临夏传统的名吃,馅子中的主菜可随季节不同而变化,如冬季用韭黄,春季用韭菜,夏季用韭苔,秋季用地大(地耷),四季统用胡萝卜。

2、由于社会进步,交通发达,人流和商流频繁,东南沿海的海鲜流入西北,所以现时有些家中在馅子中也适量加入虾米、虾仁、鸡精等以增鲜味。

3、河州包子皮薄、馅鲜、形美、实惠价廉、鲜美可口。

九. 甘肃省 临夏 永靖县 永靖百合

永靖百合

永靖百合是蔬菜中的珍品,以其鳞茎洁白肥厚、质绵味甜,清香可口,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产品已远销到港澳等地。

百合属百合科,是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山平川均可种植。它不管是在湿润的气候里还是在干燥的环境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生长特性。平均亩产800公斤,亩收入近万元,具有很高的经济效益。永靖的百合种植主要集中在山阴潮湿的东部山区关山、徐顶、陈井等地。这里的土层属殖质,,,是百合壤。目前,全县百合种植面积1100多亩,产量达7.5万公斤。

百合含有人体必需的淀粉、糖、蛋白质、矿物质盐等多种营养成份。它作为蔬菜中的珍品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永靖县在开拓百合市场,打通销售渠道的同时,计划利用10年时间,以关山乡为重点,大搞规模化生产,发展百合1万亩,年产优质百合70万公斤,以满足消费需求。

十. 甘肃省 临夏 东乡族自治县 “大红袍“花椒

"大红袍"花椒

金秋八月,红椒坠枝。位于刘家峡水库之滨的东乡县河滩镇,一片片"大红袍"花椒

宛如朝霞,染红了田野山川。忙于采摘的椒农提筐背篓,穿梭于丛丛椒林之中,流露出丰收的喜悦。

地处大夏河与黄河河谷阶地上的河滩镇,俗称-川。这里土层肥沃,气候宜人,光照充足,年积温2500℃-3300℃,适宜花椒生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像和煦的春风,吹遍中国大地,也吹醒了这里的村民对"大红袍"花椒

的那份执着热爱。他们又一次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满腔的热情,开挖荒坡山地。把"红希望"洒播在各类闲散地带,"大红袍"花椒的馨香,又萦绕在-川上空。1989年,东乡县将花椒列为基地建设项目,规模化发展。把川水区的河滩镇作为重点区域发展,引导群众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培育"大红袍"花椒支柱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积极鼓励群众开发荒山荒坡,承包花椒造林项目,扩大椒林栽植规模。

在1995年的甘肃省农土品评鉴会上,东乡县农林局从河滩镇选送的"大红袍"花椒获得金奖。目前,河滩万亩花椒林带建设已初具规模,成为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全镇"大红袍"花椒栽植面积已达2.1万亩,160万株,其中挂果50多万株,常年产量达37万斤,实现收入400万元,户均近千元,人均增收150元,成为远近闻名的"花椒镇"。

2004年,东乡县以河滩镇花椒基地为榜样,提出了"沿河百里20万亩花椒林带"建设项目,在洮河及刘家峡库区沿岸的考勒、董岭、唐汪、达板等八个乡镇广种"大红袍"花椒,现已完成5.3万亩。

"大红袍"花椒,也激漾起诗人墨客的情怀,他们写下了无数的诗词名句,有位东乡诗人对"大红袍"花椒有这样的赞美:

"大红袍"花椒

味道香淳

黄土坡处处栽植

那不是嫩蕊佳茗

是古河州花椒醉人

大红袍麻而不娇

不崇富贵

甘于清贫

尽管枝叶灰黝

可身披针刺不甘欺凌

春风吹来万花映红

唯花椒严守方阵

待到盛夏伏暑时

繁枝茂叶间珠串火红

沉甸甸的黄土地

孕育

红湫湫的果实艳俊

金灿灿的阳光

赐赋

麻辣辣的香馨

芬芳漫溢十里乡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