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阳哪个地方最坑十大特产 咸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阳哪个地方最坑十大特产 咸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2-05-16 12:44:07

一.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红焖羊头

选用上等的优良山羊,由于羊小头大,骨少肉多,加之传统的制作方法,吃起来别具风味,醇香适口,是最受宾客欢迎和喜庆宴席的不可缺少的名菜之一.

二.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杏酱

杏酱

县果酒厂生产。产品具鲜杏特有香味,甜酸浓郁,含有钙,磷,铁,氨基酸,蛋白质和较高的维生素C,B1,B2等营养成份,具防癌,抗癌医用价值,为消费者青睐。1986年评为省优,1988,1989年列为出口产品,1990年列为亚运会指定食品之一,1991年远销西欧等国家。

三. 陕西省 咸阳 泾阳县 嚷糊

嚷糊

本品为泾阳县当地传统小吃,采用大肉,鸡蛋和馒头粉及各种调料,蒸制而成,口味油而不腻。

四.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醪糟

兴平醪糟,酿造历史悠久,源于汉而盛于唐,经历清代至今技术日趋成熟,有史记载“甜酒亦以糯米酿成,和糟而食,故名醪糟”。

兴平醪糟是汤式食品。选用高级糯米,经筛、捡、淘、泡、蒸后,并拌入特制曲母,利用一定温度储封发酵而成。以气味醇香、清甜质绵、耐饥止渴、益脾健胃而著名

陕西关中各地,不只老百姓自己做了醪糟食用,县城里,小镇上,大多都有专门叫卖醪糟的生意人,随着夜市兴盛,醪糟是最普遍也最受欢迎的一种小吃。城市里还有卖冰镇醪糟的。还有的专门卖那未经加水的原汁醪糟,叫做醪糟醅子。糯米又称江米或酒米,故而醪糟也有叫做江米酒的。在众多的醪糟中,兴平市的最著名,人称兴平醪糟或兴平桂花醪糟。制作方法与民间一般的方法略同。特点是汁浓味醇,烧开后糯米浮于水面,酒香扑鼻。据传兴平醪糟起源于西汉,武帝时把全国各地的民工征来修建茂陵,其在位54年,茂陵就修了53年。其中就有吃米饭长大的民工,但工程量浩大,吃饭都很紧张,随生产出了醪糟这一既有营养,又能放置多天,又能解暑的好食品,并流传至今。

历史渊源

《辞海》里的解释为:醪,本指汁资混合的酒,即酒酿。《后汉书.樊传》:“又野王岁献甘醪膏饧。”李贤注:“醪,醇酒汁滓相将也。”引伸为浊酒。杜甫《清明二首》诗: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

由此可见,醪糟起源于汉代,其历史比大唐军中充作干粮的乾州锅盔更加久远。在杨贵妃生活的盛唐开元天宝年间,醪糟已经由宫廷贵族饮品演化为民间的大众饮料。

于是兴平醪糟悄然进入杨妃东渡的千古传奇,并在杨贵妃的生死关头充当了救命祥符。

话说天宝十五载,安禄山破潼关,杨国忠倡唐玄宗逃往四川。玄宗乃命龙武大将军陈元礼领六军马九万匹出发。玄宗独与贵妃姊妹及太子皇子妃皇孙等皇室成员和亲近宦官出延秋门,向西南而去。一行人行至离长安百余里的陕西兴平县马嵬驿,将士们干粮袋里的锅盔早已荡然无存,又饿又疲乏,都特别痛恨祸国殃民的杨国忠兄妹,于是六军停顿不肯前进。军士故意诬说杨国忠与叛军勾结谋反,遂将其杀掉。杨国忠既死,大将军陈元礼上奏玄宗说:“国忠谋反,贵妃不应再在左右,请陛下割恩,一同正法。”玄宗无奈,不得已而赐贵妃自尽。遂命宫监将军宦官高力士牵贵妃到佛堂执行死刑,用白练缢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千古绝唱《长恨歌》不朽名句传诵至今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敬请聪明的读者仔细玩味“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其中的深奥玄伟大天才的经典名篇,留下杨贵妃生死的千古悬疑!

笔者对杨贵妃东渡之谜破译如下:

宦官高力士将杨贵妃牵佛堂,即将行刑,高力士请杨贵妃留下遗嘱。贵妃含泪拜佛道:“佛爷,佛爷!我杨玉环在宫时,哪里防到有这个结局?想是造孽深重,因遭此遣,今日死了,还仗佛力,超度阴魂。”说至此,伏地不动披发委地。高力士闻外面哗声未息,忙将贵妃牵至佛堂后院一棵梨树下,解下罗巾,系住树枝。杨贵妃不禁泪下如雨,泣不成声道:“可叹荣华富贵过眼烟云,如今命该如此,虽香消玉殒死而无怨,只求临行前喝一碗兴平醪糟,以表对大唐饮食文化最后的怀恋与赞美,而且权当痛饮壮行酒,但愿十八年后又是一位美人儿!”

高力士应允了杨贵妃的最后请求,传唤一名宫女用托盘端进一碗兴平醪糟。该宫女容貌酷似杨妃,而且杨妃对该宫女有救命之恩。于是酷肖杨贵妃的宫女以死相报,心甘情愿充当替身,与贵妃换了衣裳。在大唐王朝盛极而衰的转折关头,佛堂兼行刑室里仅有高力士、杨贵妃与宫女三人,被白练缢死的是酷似杨妃的可怜宫女,而身穿宫女衣装、手端托盘及饮尽兴平醪糟的空碗而出者,才是真正的杨贵妃。由于是暗箱操作,调包计得以成功,杨贵妃金蝉脱壳死里逃生,终于东渡扶桑。兴平醪糟从此名声鹊起,饮誉四方。

有诗为证:

兵变马嵬驿,命系一杯醪。

杨妃东渡怨,犹念大唐潮。

五.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兴平云云馍

兴平云云馍是陕西省咸阳市兴平县地方风味小吃,俗称眼镜馍,因看起来像一朵彩云,又像一副没带把的眼镜而得名。兴平云云馍造型美观,黄白色相衬,清香酥脆,越嚼越香,且久存不易变质。

这种馍的做法是:选用一斤精粉,加菜油和白糖各二两,水三两半。把称好的白面中间刨个坑,把白糖用开水化开,和油一起倒在面坑中,然后把面和成面絮,面要和硬些,用杠子压好。等面回软以后,一斤揪成二十个左右的面块,再把面块搓成长条,中间压扁两头圆,把两头一正一反卷成两个圆圈形,放在鏊上烘烤一小时就成了。

六. 陕西省 咸阳 长武县 广杏

广杏为沿乾县漠谷河一带,据传明代乾州人宋钦在福建做佥事时回乡,路经广东,带回优良杏枝,嫁接而成,故名“广杏”。广杏个大如拳,色金黄,味如蜜,明、清两代,进献宫廷。这种杏树由于长期未能提纯复壮,逐渐老化,很少繁衍,而今所余无几。现今乾县境内北部尚存山杏1300多亩,年均产量200多吨。

七. 陕西省 咸阳 三原 三原小磨香油

三原小磨香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三原小磨香油,始自清代,距今约三百年历史。三原小磨香油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不但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矿物质等,可减少体内脂肪的积累,对软化血管和保持血管弹性均有较好的效果。小磨香油还有润肤、祛斑、疏经活血、预防脱发和过早出现白发的功效,因此最有益于中老年人延缓衰老。1984年成立三原香油公司,生产“龙桥春牌一滴香”小磨香油,1987年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该产品经陕西省粮油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站多次化验,质量指标均优于“陕Q/B180-79”小磨芝麻香油省级标准。陕西兴邦油品有限公司作为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的龙头企业,自主研发的小磨香油生产设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2010-2011年度全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食品企业”;荣获了第十八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

三原小磨香油久负盛名,以其香味浓郁,营养价值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其产品畅销国内外,经久不衰。近年来,三原小磨香油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全县已有香油获证企业46家,在全国香油市场占据较大份额。三原小磨香油具有浓郁、显著的香味,能促进人们的食欲,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特别是芝麻油中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其营养价值较高,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三原小磨香油采用当地生产的优质芝麻,以手工生产为主,经筛选、漂洗、炒籽、扬烟、磨浆、兑浆搅油、振荡摇油、毛油处理等多道生产工序,才能生产出纯正优质的小磨香油。用石磨磨制香油比普通香油具有更浓郁的醇香,其风味来自独有的石磨工艺,是普通香油所不具备的。其保持了1600多年的绿色物理加工制作工艺,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芝麻营养的最大化,而且口味醇香,更易在烹饪中保持食物的色、香、味。近年来,三原小磨香油产业继续扩大,已占据全国26个省、市香油市场,知名度高,质量可靠。

三原小磨香油

陕西省三原县城关镇、西阳镇共2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原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界定三原小磨香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地范围的函》,三政函字〔2014〕10号

三原县地方标准:DB610422/T02-2014《三原小磨香油制作工艺及技术规程》

八.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酥羊肉

酥羊肉的做法简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

材料:

羊肉2500克(去骨),鸡蛋3个,淀粉200克,姜粉、精盐、花椒粉各15克,葱花、香菜各25克,熟猪油1500克,味精少许。

做法:

1.将羊肉切成约0.5厘米厚的大片,放入盆内加姜粉、花椒粉、精盐腌5分钟。

2.鸡蛋、淀粉调成稠糊,将腌好的羊肉挂匀蛋糊。

3.锅内加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放人挂匀蛋糊的羊肉,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放入盘内入笼蒸至熟烂为止,取出切成0.3厘米厚的长条。

4.盆内加肉汤、姜粉、花椒粉、精盐、肉条拌匀,盛入碗内,放入葱花、味精,撒上香菜即成。

要领:炸羊肉片时油温不宜过高,以免外焦煳里不熟。

特色:汤清味浓,肉质酥嫩,清香爽口,可配锅盔、馒头食用。

营养价值:

1.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九.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酒枣

彬县酒枣

【酒枣】

彬县地方独特风味食品。是将彬地的大觐枣用白酒浸泡加工而成。农历八月,觐枣熟透时,选摘枝头色艳个大肉厚、无病虫害无损伤的鲜枣,洗净晾干,用高粱酒逐个浸泡。把浸泡过的觐枣随即分层装置于陶瓷罐中,每装置一层枣轻喷一次白酒。装满后,先用现摘的柿树叶捂严罐口,再用净土和成的泥或胶布将罐口密封,最后将枣罐置于阴凉干燥处,过一月后便可食用。酒枣不仅保持了鲜枣的色形,而且枣香酒香相融,清醇芬芳,甘甜酥脆,风味独特。是彬人逢年过节待客的佳品。相传,唐初李世民大战薜仁杲于浅水原(今长武原),为祭奠阵亡的将士,他特意发动彬人制作酒枣。在用酒枣祭奠阵亡将士的同时,亦将酒枣赐朝臣,上贡给其父唐高祖李渊。李渊食用酒枣后倍加赞赏,遂将酒枣赐名觐枣。

十. 陕西省 咸阳 杨凌 杨凌蘸水面

杨凌多面馆,去杨凌者,主人皆要请其吃面,是唯面独尊的一元化饮食格局,只有统一到唯面独尊的饮食一元化,才有后续的种类繁多、风格各异的百面争鸣之局面。今次又到了杨凌,原本是与CCTV做《麦子问题》的节目,麦子是要磨面的,吃面就是吃麦子,故将面吃透了亦有必要,从面到麦子则是一种细致入微的品味罢。

杨凌过去不叫杨凌,叫杨陵,是隋炀帝的寝陵,关中产麦武功县所辖,建杨凌农业示范区之际更名杨凌。也是中国传说中的后稷教给人们种植庄稼的地方;稍早,是杨虎城和于佑任建国民西北农业高等专科学校;现在已经更名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含院校七所,欲发展一个现代农业科学城,绿色硅谷。然地名的更迭及世事的沧桑,关中人吃面的口味未曾更变,面是越吃越长,长到1.5-3米,也越吃越宽,宽到3-5厘米,这样的面在杨凌就叫做蘸水面。

蘸水面讲究个一青二白,青则可以是菠菜、苜蓿、豌豆苗等等,总之是要有那水草一般招摇的青绿于水,面是拉出来的,宽3-5厘米,长1.5-3米,厚2-3毫米,白白的盘绕于青绿之中。四个人进面馆,要了三斤面,若干炒菜,一瓶伊力老窖,先喝了酒,吃尽菜,面就上来了。陕人点菜请客,多为凉菜,少不得凤翔腊驴肉,武功普集烧鸡,西乡牛肉干,老童家腊牛肉,三原白封肉,宝鸡葵花鸡等,可以不上一个热菜,冬天亦吃得鼻尖冒汗,而我却若满腹凝霜。于是,热面条浩浩荡荡上来了,之所以使用浩荡二字,实因面条是盛在小脸盆里端上来的,在陕西这里当然就叫面盆,是装面的面盆而非洗面的面盆,在赣南则真的是叫的面盆,洗脸就叫洗面呢。面条端上来,热汽腾腾,菜青面白,又波清雾白,各人面前就上了一只大碗,碗中就有汤,西红柿、蛋花、姜、蒜、红辣椒、口蘑、玉兰片、海参、干贝等,微酸,略辣,就从大面盆里夹出宽厚且长的面条,泡在汤中,然后夹着面条一口一口地咬吃。面是强筋面,咬在口里,滑润,富弹性,是有张力的一种,像咬着三秦大地的月光。吃若干口面,就得吃一口面汤里青菜,这样就又清爽上阵了。

住在杨凌若干天,方理解吃蘸水面的妙处,其实是图个清爽。独吃一根面,几束青菜,碗中可叫汤也可以叫稍子,与油泼面的意境正好相反,那油泼面是糊面、重油、巨辣,全盘傲视川人的姿态,陕人说:川人是辣在嘴上,陕人是辣在心里。意思是四川人吃辣椒,只是叫得响,而陕西人是吃得响。人真是各有各的可爱罢,如川人吃面,曰担担面,令人有箩担之想,然细碗一握,面细如丝,恰是陕人吃面的另一极端。然又有一发现,杨凌人吃面,也包括西安人吃面,皆大盆使之,其状非鲁智生不可比,然人且瘦,杨凌是一座瘦城,看上去西安也是一座瘦城,比之肥城北京,已经是俊秀若江南了,也许是城小一些的原因。

吃罢杨凌蘸水面,访西北农林大学古农史家樊志民先生,获知:西亚考古,小麦有史8千至1万年,中国考古,甘肃小麦已有五千年,武功则有3千8百年。多数农史学家认定小麦由西亚传入,先西北而黄淮地区种植,古时小麦不叫小麦,叫“来”,是繁写的那个“来”,大麦且叫“麰”。巨获益,坦坦然饱腹而归。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