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洋县特产菜 洋县十大特色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洋县特产菜 洋县十大特色菜更新时间:2022-05-13 05:25:38

一.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太师饼

陆九渊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和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绍熙二年(公元1191),出知荆门军(辖原今沙洋、东宝、掇刀、当阳等地),政绩显著,社会风气良好。丞相周必大称赞说: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事躬行的结果。

相传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朝中有一太师特别器重他,因此陆夫子每每进京,太师总要邀请他进府中饮茶品糕点,两人在品尝中还不时讨论理学,兴趣盎然。陆九渊每次出京时,太师总免不了馈赠些廷中糕点,其中的茶花点心最为名贵,陆夫子尤为喜欢。陆夫子在荆门德高望重,深受百姓爱戴,荆门许多名师为使陆夫子喜欢,便争相做些糕点与其它食品,让他品尝。后来有人做出了酥饼,沙洋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一品点心,还称活油酥饼,白中透黄,泡而酥松,香甜可口,酥层清晰,正中朱红一点,红白相间,典雅美观,故亦名“茶花点心”。后来陆九渊为不忘太师深情,每次进京也就带上此饼馈赠太师。故将其改名“太师饼”。物以人传,后来太师饼在沙洋也就被称作沙洋太师饼,并广为流传,至今不衰。

太师饼的制作原料是:上白面粉、熟猪油或麻油、砂糖、桂花、桔饼、桃仁、冬瓜糖等。味道酥松清香,棉软不腻,别具一格,为馈赠亲友之佳品,曾被授予湖北优良食品第一名。

二.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洋县“古秦洋”酒

洋县“古秦洋”酒:“秦洋”牌古秦洋系列酒,为汉水流域浓香型第一酒。中国作协副主席、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得主陈忠实先生视察秦洋长生酒业后挥毫题词“国宝朱鹮,美酒秦洋”。古秦洋酒系列产品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秦洋牌”商标被认定为“陕西省著名商标”。产品荣获国、部、省级大奖60余次,是陕西省强势的地产酒之一。

三.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城固菜豆腐

城固菜豆腐:以黄豆为原料,用浆水点制而成,质地细嫩,色泽清白如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菜豆腐食之酸甜适中,解渴生津,为夏令饮食佳品。

四. 宁夏 石嘴山 惠农区 苦苦菜

春风吹,苦菜长,荒滩野地是粮仓。苦菜是中国人最早食用的野菜之一。《周书》:小满之日苦菜秀。《诗经》:采苦采苦,首阳之下。据说当年王宝钏为了活命曾在寒窑吃了18年苦苦菜。旧社会农民每年春天青黄不接之时,要靠苦苦菜充饥。苦苦菜,带苦尝,虽逆口,胜空肠。当年红军长征途中,曾以苦苦菜充饥,渡过了一个个难关,江西苏区有歌谣唱:苦苦菜,花儿黄,又当野菜又当粮,红军吃了上战场,英勇杀敌打胜仗。苦苦菜被誉为“红军菜”、“长征菜”。

苦苦菜遍布全国,医学上叫它败酱草,宁夏人叫它“苦苦菜”,陕西人叫它“苦麻菜”,李时珍称它为“天香草”。中国著名美食家聂凤乔先生1958年在宁夏发现了开黄花的苦苦菜,名曰“甜苦菜”,其叶片大,茎秆脆,苦中带甜。与常见的开蓝色花朵的苦苦菜相比,有很多优点。

苦苦菜,苦中带涩,涩中带甜,新鲜爽口,清凉嫩香,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胆碱、糖类、核黄素和甘露醇等,具有清热、凉血和解毒的功能。《本草纲目》:(苦苦菜)久服,安心益气,轻身、耐老。医学上多用苦苦菜来治疗热症,古人还用它醒酒。宁夏人喜欢把苦菜烫熟,冷淘凉拌,调以盐、醋、辣油或蒜泥,清凉辣香,吃馒头、米饭,使人食欲大增。也有用黄米汤将苦苦菜腌成黄色,吃起来酸中带甜,脆嫩爽口。有的人还将苦苦菜用开水烫熟,挤出苦汁,用以做汤、做馅、热炒、煮面,各具风味。

信息来源:美食杰

五.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花生鸡丁

朱震,既是一代名臣,又是著名的哲学家。在两宋交替时期,其学术活动承上启下,独辟蹊径。他通过注释讲解儒家经典,综合前人的象数学的成就,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象数派集大成者,在象数学的漫长传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学者都认为,朱震的著作保存象数学传统的资料是深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他本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荆门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荆门城区重修了他当年读书的“东山读书台”,在沙洋镇修建了“汉上 书院”,作为凭吊他的名胜古迹。同时,还将他与陆九渊、胡安国同祀于“三贤堂”中。

相传朱震最喜欢吃花生和鸡丁,但是花生吃多了易生火,鸡丁吃多了油太大且不易消化,于是他突发奇想,把这两种食物结合起来,烧制成一道菜的想法告诉了厨师,厨师如法炮制,但是他感觉缺了沙洋味道,于是他在家乡请了一个厨师,强调除了原味之外,一定要体现出沙洋的风味,花生鸡丁便从此诞生了。后来他把这个厨师长期带在身边。工作之余,把同僚和下属请来一起品他认为最得意的家乡的花生鸡丁。大家吃了后都赞不绝口,每每向他讨教这道菜的烧制方法,他总是逗趣,笑而不答,实在逼急了朱震就风趣地说:“太简单,没有必要学,真要想吃了,就到我家来吃吧。”

六. 江苏省 徐州 邳州 邳州菜煎饼

邳州的特色美食,我们不得不说菜煎饼。

其实菜煎饼并不是出现很早,开始是为居家自己在煎饼里面放上菜或者鸡蛋,在鏊子上塌制而成。现在发展成为一种饮食。

制作材料主要是煎饼,有大煎饼,就是小麦轧糊子烙制的煎饼,小煎饼是直接用面粉烙制的面煎饼。然后就是菜,主要是菠菜、白菜、韭菜、荠菜等蔬菜,再加上粉丝、辣椒等。

有特殊需要的可以在煎饼里放上个鸡蛋,不过是先把鸡蛋煎好了,然后盖在煎饼里面的。

七. 上海市 嘉定区 罗汉菜

罗汉菜

做法:莲子和红枣都要先开水中焯熟。

1.先把泡好的木耳、冬菇、黄花菜用凉水清洗干净,控干水分。黄花菜用刀改成3.3厘米长的段。莲子、红枣、胡萝卜依次放开水中焯熟,控干水分。

2、锅放在旺火上,倒油,八成热,除黄瓜、胡萝卜、红枣之外剩余的原料全部入锅煸炒,放白糖、料酒、鸡汤等,鸡汤稍微多加一些这样花姑、黄花菜才进味,炒拌均匀后下稍微焖锅4、5分钟,汤汁也见滚,然后放胡萝卜片,放点盐,搅拌,用湿淀粉勾芡,浇上麻油,放上黄瓜片然后在颠簸几下就,出锅装盘。

八.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枣糕馍

枣糕馍

唐宋以来即为地方风味食品,以纸坊枣糕著称。枣糕馍,用优质面粉为主料,大枣、菜油和白糖为辅料,面粉发酵后又反复和搋,面坯偏硬成形,两侧各塞2块碎枣,旺火蒸制而成。熟后顶部两侧各印红梅花点,以显其特色。其馍食之味甜,绵软可口,回味馥香,耐贮存,不走味,不发霉变形,为款待宾客之佳品,亦可馈赠亲友。据县志载,明代起洋县枣糕馍就也驰名汉中地区内外。

洋县枣糕馍名满陕南,枣糕馍是用绳串成串串提着,是走亲访友,馈赠待客的礼品,洋县枣糕馍洁白没有裂纹,外酥里软、韧、松、甜,存放时挂在风凉处不变味,存放上三、四个月。上蒸-蒸好像刚蒸的馍,在没有保鲜、冷冻技术设备的年代里,是不可多得的面制食品。

在洋县饭馆、作坊、家庭都能制做。枣糕馍用黄酒渣发酵,和面时加白糖,根据四季气温把握好水温,和成的面要反复采揉,馍馍做成后要盖上被单,发酵半小时后,用大铁锅蒸焖,出锅时按上花印即成。 面粉、砂糖、菜油及红枣蒸焖印花,以绳贯之放通风处,虽数月不变味。

原料配方:富强粉50千克黄酒渣子500克白糖3.5~4千克水20千克

制作方法:

1.发酵面:黄酒渣子500克做酵子,加温水化开,过丝罗后,发面5千克,温水量冬天5千克,夏天2.5千克,春、秋3.5千克左右。发面盆冬天放在热地方,以热到不烘干面盆为准;夏天则应放最阴凉的地方。

2.和面:一般是头天晚上发面,第二天早上和面。每50千克面粉中加白糖3.5~4千克,包括发酵面用水在内,用水量在20千克左右。冬天水温要求在60~80℃,春、秋水温50℃左右,夏天水温应更低一些。和面时,先将酵面稀释,然后和面,和面动作要利索,千万不要把面烫了。夏天先

洋县枣糕馍和进25千克左右,余下20千克左右按情况掺兑;冬天先和进,30~40千克,余下5~10千克按情况再掺兑。和成的面越硬越好。

3.成型:和成的面要揉光揉好,再拧成100克左右的面蛋,揉成长条,并沿长平面中间按一条沟沟,沟沟内抹上香油,翻个身,沟沟朝下,再夹捏成17厘米左右的长条,横放,用手掌从两头压下,呈凸状,再将中间部分压成平面,即成扁平状,平面四角各按上个枣瓣(枣子去核切成四瓣),最后由两头对卷,翻身,使抹油的沟沟翻在上面,如意状的馍馍就做成了。馍馍做成之后,要摆在盘子里,冬天蒙上棉被,夏天蒙上单子,再涨(即饧发)半小时左右。

4.蒸焖:当地使用大铁锅,将饧好的馍放入笼笆(竹片编成的笼箅),上面扣上铁盆,旺火烧开15分钟,回汽10分钟即熟。使用铁盆是为了防止馍馍水分过大。

5.印花:出笼的馍馍,用一根小竹杆刻成的点花印,蘸食用红水,按一下,花朵即成。

九. 广东省 清远 英德 大湾菜包

大湾菜包是用生糯米拌以冬菇、腊肉、虾米、鲜肉粒等,再用猪婆菜或油麦菜 将其包裹起来,隔水蒸熟,蘸上酱油,吃起来糯香菜滑,是英德农村的特色小食。

十. 广西 贺州 八步区 贺州菜酿

贺州的菜酿还具有地域特色,如大宁的豆腐酿,必须是用宁江水制作的豆腐才别具风味。传说中宁江上有一块巨大的四方豆腐石,祖传大宁豆腐的加工方法是:用宁江水浸泡过的黄豆用石磨磨成生豆浆煮熟后,再用取自宁江的巨石重压。加工出来的白豆腐经野油茶油急煎成四方块的油豆腐,大大方方,色泽内白外黄,肉白嫩滑,人称“金包银”,据说是封建社会朝庭的贡品。每缝喜庆佳节,大锅大锅的大宁豆腐酿香飘十家,令人垂延欲滴。令人不解的是,同样的加工方法,在别的地方加工出来的豆腐就没有这种风味了。(八桂风情:电视解说词)

朋友,一年四季中,不论你什么时候来到贺州,都可以在贺州人的餐桌上品尝到别具一格的贺州风味菜——菜酿。贺州人逢菜必酿,豆制品类、果菜类、根茎菜类、叶菜类,甚至猪大肠、猪血、猪网油都可以做成菜酿,还有生葱大蒜照样酿!有人做过统计,贺州菜酿有108种之多。

粤楚文化的交汇使贺州菜酿具有着悠久的历史,自秦汉至唐宋的1000多年里,贺州是“粤楚通衢”的前沿阵地。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贺江的中游设置了临贺县,临贺县驻地贺街镇作为贺江流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达2000多年的历史。据记载有姓有名的全国各地到贺州任职的状元、进士就有1000多名,这些一朝-的到来,也带来了一方的饮食文化,再加上潇贺古道上中原沟通岭南频繁的人流物流,也促进了贺州菜酿的繁荣。

作为多民族居住地的贺州,也使贺州菜酿充满了丰富的民族特色。南乡壮族的猪大肠酿,是用生糯米直接灌进猪大肠内制作的,猪血酿是用糯米粉拌猪血灌进猪小肠中制作的。瑶族的竹笋酿有酿糯米饭的,有酿糯米粉的,也有酿肉陷的。客家人的油豆腐酿,本地人的茄子酿、蒜酿、瓜类酿等都有各自的民族特色。

将菜酿融入爱情文化,也许是贺州人的独创。贺州客家人迎亲宴上有一道必不可少的豆腐酿,从他们的一句“豆腐酿——放心”歇后语上可以看出,男女婚庆已经宴请亲朋道贺,双方日后尽可以放心白头到老。瑶族姑娘为心上人特制的生葱酿,寓意是对有情人的一种情感祝福,希望心上人聪明伶俐。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贺州菜酿也是如此。大宁人酿的油豆腐酿,大大方方,外色金黄,肉白滑嫩,被誊为“金包银”,传说是朝庭的贡品。贺街人的瓜花酿,大锅煎煮,甜透心窝。桂岭人的灯笼椒酿和信都人的茄子酿,油泡煎炒,香飘三家。同样的陷料,同样的制作手艺,换了一个地方,就没有了原来正宗产地的味道,贺州菜酿就是离不了那一方神奇的土地。

贺州菜酿高就高在将儒家文化提倡的食不厌精和粗粮细做的文化精髓融进了菜酿的制作过程中,把菜酿做出品味来。如有一种叫做猪婆菜的青菜,不管你怎么用巧手来煮,它的味道都不好吃,平时农户们种这种菜主要是用来喂猪的。但是,南乡壮族的农妇们用猪婆菜叶来包糯米饭或糯米粉酿,它的味道就别具一格!还有肥肉切碎后加上其它调料制成菜酿,使人吃起来就不觉得肥腻了。甚至将猪下水做成各种精美的菜酿等等,这些都体现了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文明。

贺州菜酿讲究传统制作,不需要太多的现代调料,也不钟情于先进的微波炉煎煮方法,农家的大锅煮豆腐酿、大锅的瓜花酿最纯正,宾馆里推出的豆腐、瓜花、葫芦瓜三酿一锅煮不知醉倒了多少外地游客。千百年来,贺州人的百菜酿酿着生活中的甜蜜,酿着一个民族不老的的歌谣,人们嘴里吃了一碗又一碗,尝着幸福和快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