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汉特产哪里买比较正宗 武汉十大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汉特产哪里买比较正宗 武汉十大特产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2-04-29 01:03:14

一.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正宗西天尾扁食

西天尾扁食店,推荐以下几家:1、蓬莱酒店对面的西天尾宴食2、步行街春风扁食3、荔城区西天尾阿富扁食4、麻记卤肉店(爱丁堡对面)

,一般消费价5元。

5、在涵江保险公司边上有家西天尾扁食也蛮不错的。有空可以尝尝,那边生意蛮火的。地址:莆田市区

二.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猪油饽饽

原料配方:精白面粉2千克生猪板油600克大葱的嫩蕊800克麻油2千克(耗300克)精盐少许

制作方法:

1.把1.2千克面粉发酵待用。在700克面粉里加入生猪板油末300克,麻油100克,擦成生油酥(拌和均匀)。

2.把大葱嫩蕊切成末。

3.把加碱揉匀的酵面,揪成40个面剂子,把每个面剂按扁,包入生油酥40克卷拢,按扁,再包进生猪板油片40克,大葱末40克,精盐少许,捏拢收口即成圆形猪油饼生坯。

4.把平锅(饼铛)置于火上抹少许麻油,锅被烧热后,将生坯放入铛内稍烙一会,即在铛内倒入适量麻油,把生坯半煎半炸至金黄色时,从铛内取出,下炉中烘烤至熟。

产品特点:酥脆松软,其味浓香,油而不腻

三. 湖北省 武汉 汉阳区 麻烘糕

麻烘糕是武汉市的传统产品,青山麻烘糕是一种盒装片状糕点,为白线边、黑麻芯的长方形薄片,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糕片厚薄一致,糕麻分布均匀,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疏松脆甜可口。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

四.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泥蒿

泥蒿,又名芦蒿、是生长在长江边沙滩上的一种外形似茼蒿的野菜,有独特的清香,因为它的味道有一点类似泥土的清香,所以被称为泥蒿,因为味道独特,却又入口清爽脆嫩,很受湖北人喜爱。

泥蒿每年在冬末初春时由农民们去江边采摘了上市,它虽然外型与茼蒿相似,但吃法却不同,泥蒿必须去掉叶子,只留嫩杆和中心的嫩芽来炒食或凉拌。记得小时候,泥蒿这样的野菜,价格便宜得惊人,只卖2分钱一斤,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人爱上了这种清香怡人的野菜。泥蒿的身价直线上升,最贵的时候卖到10元一斤,吃的人多了,野生的泥蒿也越来越少,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多是人工培植的泥蒿。虽然野生泥蒿吃起来更香,但热爱泥蒿的湖北人一到了吃泥蒿的季节,即使只能买到人工培育的也一样忍不住要狠狠的吃上几回。

泥蒿可以和腊肉配合齐炒,也可以辣炒或者凉拌,但最能吃出泥蒿清香的当然还是清炒这个做法。

五. 湖北省 武汉 武昌区 绿松石雕

远在4000年前,我国妇女佩戴的装饰中,就有了用绿松石制成的坠子和耳环。在商代的铜器、漆器花纹中,发现嵌有绿松石。唐代,文成公主进藏时,随身携带去大量绿松石饰物,用以装饰西藏拉萨著名的大昭寺。

绿松石雕结合绿松石体态活泼,软硬度不同,颜色艳丽等特点,设计创造出多种人物名作。在造型结构上讲究饱满、完整,生动而新颖。在雕刻技法上结合了我国大江南北玉雕的风格,下刀干净利落,清晰简练,线条纤细入微。著名绿松石工艺雕刻师袁家琪的新作《楚天曲》,是用一块重达14.7公斤的原石雕刻而成的。整块石料质地细腻,料面纯净,色泽碧绿,鲜艳夺目,是湖北省开采绿松石以来,极为罕见之珍品。作者根据古代民间传说,结合绿松石雕刻玲珑剔透的特点,大胆运用玉雕镂空、透雕的技艺和湖北派传统仕女的写实手法,在这块多边形的绿松石上精心雕琢了一幅完美的立体图画。仙山琼阁上白云飘绕,仙鹤飞翔,晴日凌空。白鹤童子手擎文房四宝、画卷,白鹤仙子形象端庄丰满,秀丽洒脱,衣饰灿烂绚丽,在悠然自怡的神态中,透露出怀念远人的无限深情。整个作品采用了概括的手法,线条洗练流畅,巧妙地显示了空间感和立体感。

六.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蔡甸豆丝

蔡甸豆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蔡甸豆丝

武汉市蔡甸区豆丝研究会

豆丝是用大米、绿豆按一定比例磨成浆,摊成饼状的食物。为便于储存,多切成丝状晒干,称之为干豆丝。

豆丝多在秋天才开始做,一是一年的农活已经忙完,有闲;二是豆丝的主要原料大米、绿豆已经收仓,有料;三做豆丝的主要燃料稻草等已经干燥可燃,有柴;四是天气干燥使豆丝易于晒干和储存,有天气;五嘛,也是最重要的是我们都喜欢吃,有市场。所谓天时地利人和也!

豆丝的食法,有很多种。其中比较常用的吃法有煮、炒、蒸、炸。

煮:先将水烧开,再放入豆丝(干湿均可)(也有冷水下锅的),中火煮熟即可加调料食用。

炒:一般用湿豆丝炒食,如果是干豆丝需要先用水发开。炒法同炒面类似,快炒透时,加入香蒜、佐料等,可晕可素。炒豆丝是我的最爱。

蒸:湖北人喜欢吃粉蒸肉,用干豆丝打底是一个特别好的方法,干丝豆透气,蒸气易于上升力、肉容易熟,干豆丝又吸收蒸肉流出油而使豆丝更好吃。

炸:儿时的最爱。炸米炮的来了,一般用大米做原料,我喜欢用丝豆做原料,炸出来膨化得更充分,更有风味。

也许豆丝源于黄陂,因此,一提及豆丝,就想起黄陂,称之为黄陂豆丝。但豆丝并不只是黄陂才有,云梦、孝感、安陆、大悟、应城、京山等地均有做豆丝的习惯,是过年必办的年货之一。

七. 湖北省 武汉 江岸区 武汉面窝

武汉人"过早"常用品之一,是一种以米粉为原料,加上葱花的面窝。据说为清光绪年间汉正街烧饼小贩所创制。面窝油炸后两面金黄、外酥内软、窝中脆,深受武汉人喜爱。(武汉)

面窝是武汉的一种名小吃。其实用“面”来修饰“窝”并不贴切,因为它的成分中没有面粉,大部分是粳米磨成的米浆,还要加一定比例的黄豆浆,加葱花、细盐。炸时用的铁勺子,直径约5寸,四周下凹,中央凸起,用另一勺将那种合浆舀入面窝勺,在中间一刮,然后下锅,下凹处因面浆多,所以肥厚,炸成后像个圆圈圈,吃在嘴里,酥、脆、软三种感觉混合。技术好的早点师傅可以将面窝炸成“匡匡”——没有中间的焦脆部分,主要供老人食用;或者将中间焦脆部分炸的比例比较大,供喜欢焦脆的人食用。

面窝的历史和其他武汉过早一样其实不可考。一说为,始于清光绪年间。当时汉口汉正街集家咀附近有个卖烧饼的,名叫昌智仁,看到卖烧饼生意不好,就想办法创制新的早点品种。经过反复琢磨,他请铁匠打制一把窝形中凸的铁勺,内浇用大米、黄豆混合磨成的米浆,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锅里炸,很快就做出一个个边厚中空、色黄脆香的圆形米饼。人们觉得很别致,吃起来厚处松软,薄处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称之为面窝。但实际上面窝的由来没有具体文字记载,传言而已。

目前的面窝主要分布于武汉和湖北其它城市大街小巷的摊点,尤为武汉汉口老城区口味地道。目前在武汉三镇都有一些特别的做法使得面窝别有风味。比如在武昌自由路的户部巷,谢荣德炸的面窝,配料讲究,用的是优质大米,掺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葱花、芝麻、姜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窝自然与众不同,一投入油锅就香味四溢,吃起来更是焦脆适度、香酥并重,因而被人们誉为谢氏面窝。但这并不是传统的面窝了。面窝除了米面窝外,还有炸豌豆窝、“苕面窝”(红薯窝),中间是没有洞的形状,别有风味。

面窝的食用既可以单独成为早餐主食,也可以成为热干面,清酒/蛋酒,米粉或者其他汤面的搭配食品,后一种吃法更为广泛。

八. 湖北省 武汉 汉南区 喜鹊湖黄鳝

喜鹊湖黄鳝

武汉市汉南区湘口街龙沟大队喜鹊湖鳝鱼养殖协会

喜鹊湖黄鳝是武汉市汉南区重点发展的六大特色农产品之一,产地属平原湖区,生态环境良好、水资源丰富。喜鹊湖是长江优质水源精养塘面,总面积2.5万亩,水 质清新,水草丰美,属国家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有“日出斗金、夜出斗银”之美誉。

九. 湖北省 武汉 黄陂区 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黄陂黄牛为湖北省地方良种之一。早在1982年9月,全国畜禽品种志编委会就对大别山地区的黄陂黄牛进行了考察,并把分布在大别山及其周围地区的黄牛列为同一品种,定名为大别山西南麓大型黄陂黄牛。

黄陂黄牛是我区农业生产的重要畜力,也是市场黄牛肉供应的重要来源。黄陂黄牛肉质好,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为了保种,区畜牧部门,十分重视黄陂黄牛的保种选育工作,在选种上,要求公牛年龄为“四六牙、叫昂昂”,左右1大小一致;母牛则要求母性强,0大,奶头长,分布均匀。长期重视对黄陂黄牛的饲养管理和选种,是黄陂黄牛形成的最重要因素。

黄陂黄牛中心产地为武汉市黄陂区西部、北部、东部的泡桐、石门、蔡店、长岭、姚集、木兰、长堰、蔡柘等低山丘陵地带。产区附近的大悟、红安、黄冈、新洲等地亦有分布。2011年,全区牛存栏10.52万头。出栏4.65万头,其中黄陂黄牛存栏4.8万头,出栏2.4万头。

黄陂黄牛主产于湖北省黄陂县北部低山丘陵地区。产区属大别山南麓,位于东经114°9′~114°37′,北纬30°40′~31°22′。黄陂黄牛的中心产地海拔高度一般在52~623.9米,少数山峰高达700~800米。境内山脉逶迤起伏,山高坡陡,溪谷交错,水田分布于冲垄,多系坡田和小块梯田。土壤为砂泥土,质地松,易板结。旱地面积更小,俗称“牛眼睛地”,为麻骨土和砂土,土层瘠薄。由于田块小,所以多饲养黄牛作耕牛,并逐渐形成为黄牛的集中产区和黄陂黄牛体型中等、行动敏捷、适于小块田和水、旱兼作的特性。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15.6~16.4℃之间,极端最低温度为-10.9℃,极端最高温度为39.6℃。全年降水量为1000~1200毫米,雨量充沛,无霜期244~247天。耕地面积为全境面积的26.4%,农作物以稻、麦和油菜为主,其次为甘薯、花生、豆类等。境内千亩以上的草山草陂13处。牧草覆盖面积均在80%以上。由于气候条件好,水热资源丰富,农作物产量高,农副产品与牧草多种多样,为黄陂黄牛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饲养条件。

地理分布 黄陂黄牛分布于湖北省的黄陂、大悟、英山、罗田、红安、麻城等县。

品种特征 黄陂黄牛体格较矮小,骨骼粗壮,发育匀称,公牛头方额宽,颈粗而短,垂皮,肩峰发达,腰背平直,胸深广,肋骨拱起,腹部圆大,无垂腹、草腹。母牛头部狭长而清秀,颈较薄长,垂皮长,宽鬐甲较低而薄,肷部充实,后躯宽平,尾毛细长蓬松,乳房发育尚好,0较长粗,分布均匀。四肢强健,筋腱明显,蹄圆大而结实。毛色以棕黄、枣红居多,占80%左右。皮肤较薄,有弹性。

品种性能 黄陂黄牛成年公牛平均体高114.9厘米,成年母牛113.0厘米,体重分别为292.6公斤、271.0公斤。黄陂黄牛主要用于犁田、耙田、耖田、打场,集中于每年的春秋两季,全年使役时间约100天左右。黄陂黄牛也有较强的挽力,最大挽力为296.4公斤,占体重的138.6%,母牛为220公斤,占体重的113.8%。黄陂黄牛是我国大别山黄牛中之大型,耐粗耐劳,适于水、旱田耕作。但由于劳役负担重,所以繁殖成活率不高,生少死多。

黄陂黄牛

武汉市黄陂区畜牧服务中心

10479864

黄牛

十. 湖北省 武汉 蔡甸区 香熏鱼

香熏鱼是武汉的特色美食,香熏鱼是选用武汉地区上好的野生小鲫鱼,经过多道程序,配上独家秘方,秘制而成的。

武汉特色美食香熏鱼

香熏鱼味道鲜美,令人回味无穷,在武汉很多酒店,小吃街都可以吃到,是很有地方风味的一道特色小吃,如果有机会到武汉的朋友可以前去品尝下武汉特色美食香熏鱼。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