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哈尔滨高产大豆特产有哪些 黑龙江天然大豆产品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哈尔滨高产大豆特产有哪些 黑龙江天然大豆产品介绍更新时间:2024-05-15 20:40:52

一. 四川省 甘孜州 丹巴 雪山大豆

雪山大豆,缩名雪豆,产于我州海拔2000~2800米,泸定居多,呈猪腰形,个体大,为豆类之冠,是食用佳品,营养成份高,百克干豆含蛋白质20%,碳水化合物63%,钙10毫克,含脂肪、维生素B及其他营养成份,是豆中营养之王。雪山大豆还有其药用价值,经常食用对高血压和心脏疾病有一定疗效则真正的绿色保健食品。我州84年共有播面13200亩,亩产量215斤,总产量284万斤。为了满足市场的需要,特别是调往内地的数量日益增加,供不应求,我州不断增加播面,现已达25000亩,亩产量230斤,总产量达580万斤。( 甘孜)

二. 陕西省 宝鸡 麟游县 麟游大豆

麟游大豆

大豆是一种主要豆类作物,本县大豆主要为黄色品种,又称“黄豆”。大豆富含钙、磷、铁、锌等元素,微量元素钴、硒的含量也较高,故被誉为“微业元素的仓库”。是理想的健康食品。我县大豆年种植面积

3.1万亩,是主要小杂粮品种之一,产量约400万公斤。

三. 黑龙江省 绥化 海伦 海伦大豆

海伦大豆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海伦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大豆产区,年产优质高油、高蛋白、小粒大豆30多万吨。大豆数量多、品质好,备受全国各地客商青睐。

海伦市自开垦以来就大面积种植大豆,历史悠久,技术储备丰富。全市农民在“柯三”栽培、“六统一分”的基础上,探索总结出“柯作两深松、三肥分层施,包衣精良播、灭虫精细管”的亩产达二百公斤的国内领先的栽培模式。在良种的选择上,海伦市逐步完善了“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等“四化一供”的体系,实现了三年一供的要求,选用了脂肪含量在百分之二十二以上的“东农四三四”,和“农垦十八”等高油大豆的品种,优质品率达到百分百。

大豆种植区域全市划分为三大经济区:南部为蛋白大豆经济区、中部为高油脂大豆经济区、北部为芽豆经济区,千亩以上连片地块多达四百多块,最大连片面积为万亩以上,全市建立了二十三个大豆科技示范区,总面积为七千五百亩……目前海伦已开出发四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经科学检测,海伦生产的“松北王”大豆为高油脂、高蛋白、非转基因的“金豆”。油脂含量达到百分之二十二以上,蛋白质含量为百分之四十六,以上两项指标均高于欧美大豆两个百分点,且含有丰富的无机盐亚油酸、卵磷脂和异黄酮等多种有效生理活性成分系非转基因大豆,足以与美国、巴西、阿根廷等世界主要生产国相媲美,敢叫板任何国家的洋大豆,敢与“洋大豆”掰手腕。掰倒“洋大豆”贵在降低生产成本,使“洋大豆”不占质量优势的同时再失去价位的优势。经测算,海伦大豆直接生产成本为一点一元/公斤,比美国低零点三五元/公斤,市场前景广阔,“松北王”牌大豆已成为中国大豆的知名品牌,成为与欧美转基因大豆抗衡的一张王牌。

目前,海伦相继争取到了国家高油大豆示范基地五十万亩和国家、省“两高”大豆基地项目一百万亩,成为农业部确定的唯一全国大豆振兴计划高油大豆示范县。海伦现已承担了国家的大豆丰收计划、国家高油大豆示范县建设等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成为国家优质大豆生产基地,被农业部授予“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之美誉,扛起了全国大豆振兴计划的大旗。

四.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冻水果

哈尔滨作为北方城市的代表,冬季寒冷而且干燥,因此当地人很喜欢将水果冷冻后食用。一方面水果凉爽开胃,一方面具有原本不具备的特殊风味,冬季来哈一定要尝噢。哈尔滨的冻水果主要有冻梨,其中以冻的苹果、梨最好吃,还有冻柿子,咬一口带着冰茬,甜甜的,真是不错。

买回各种新鲜水果不急着吃,而是加工冻实成了之后再品尝,就像冰城市民在冬天里喜欢吃糖葫芦、冻梨、冻柿子一样。在哈市部分市民中,兴起了一股家庭自制冻水果的热潮。

据部分擅长自制冷冻水果的市民介绍,无论是苹果、鸭梨,还是香蕉、葡萄,都能进行加工冷冻。其加工方式非常简单,只需把这些水果先洗干净,装入塑料袋中放在凉台上或冰箱冰柜中冷冻即可,时间越长,冷冻效果越好。但在做冷冻水果时,香蕉应先扒去外皮;葡萄从一串串上摘下来,一粒粒地冷冻。桔子不能冷冻,因为受冻后会变得发苦,反而不好吃了。

冷冻后水果味道更加鲜美,如苹果化开后又甜又面,一粒粒冻葡萄甜酸适度,入口冰凉凉的,如果在酒后或室温太热时吃上几粒,格外爽口。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松北 哈尔滨白猪

简称哈白猪,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南部和中部地区。在原哈白猪的基础上,用苏白猪与之级进杂交,二代横交固定而育成。现有种母猪10万头左右,分布于滨州、滨绥和牡佳等铁路沿线。哈尔滨白猪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和耐粗饲性能。

(1)品种特征:全身被毛呈白色,该猪体型较大、头中等大小、两耳直立、颜面微凹。背腰平直,腹稍大不下垂。腿臀丰满,四肢健壮、体质结实。成年公猪体重200-250千克,体长150厘米;母猪相应地为180^-200千克和140厘米。

2)肥育性能:8~9月龄体重90-100千克,日增重约587克,料肉比为3. 7,to体重115千克时屠宰,屠宰率75%左右, 眼肌面积30平方厘米左右,腿臀重比例为28%左右。体重90千克时屠宰,胭体瘦肉率45%-50%,背膘厚4厘米。

(3)繁殖性能:母猪初情期为160日龄左右,发情周期20天左右,发情持续期2-3天,母猪一般在8月龄,体重90-100千克时;公猪在10月龄,体重120干克左右开始配种。初产母猪产仔数平均9.4头,经产母猪产仔数平均11.3头。06~7个,断奶时平均体重13.5千克。

(4)主要特点:该猪具有较强的抗寒能力和耐粗饲性能,在肥育期间表现生长快、耗料少,并具有母猪产仔多和哺育性能好 等特点。

六.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巴彦 巴彦大豆

巴彦大豆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巴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地域范围

产地范围: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农产品所在的具体地理位置是将巴彦县境内3135.2平方公里区域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保护范围。境内耕地22.67万公顷划定为巴彦大豆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生产范围。2007年种植12万公顷,年总产量25万吨。

产地位置:巴彦县位于黑龙江省中部偏南,地处松嫩平原、松花江中游北岸,具体范围为地理坐标为东经126°45′53″-127°42′16″,北纬45°54′28″-46°40′18″。南与宾县隔江相望,西濒漂河与呼兰为邻,北依泥河与绥化、庆安交界,东临黄泥河及骆驼砬子山与木兰毗连。县境南北长85公里,东西宽72.4公里,边界周长338公里,县城距哈市98公里。

产地地址:全县辖18个乡镇,巴彦大豆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在巴彦县内的18个行政乡镇,即巴彦镇、松花江乡、富江乡、巴彦港镇、西集镇、丰乐乡、兴隆镇、红光乡、万发镇、德祥乡、天增镇、山后乡、黑山镇、龙泉镇、华山乡、龙庙镇、洼兴镇、镇东乡。其中小城镇10个(两个建制镇)、116个村(三个少数民族自治村)、1351个自然屯、4个国有林场,2个国有原种场、1个国有种畜场。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1、土地资源特征。土壤共有9个土类,19个亚类,32个土属,计62个土壤类型。9个土类是暗棕壤、白浆土、黑土、草甸土、泛滥土、沼泽土、泥炭土、水稻土和沙土。全县幅员面积3135.2平方公里,总土地面积31.33万公顷,耕地面积22.67万公顷,耕地中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肥力较高的土壤约占90%以上。腐殖质层厚度达20—70厘米,土壤有机质含量3.72%,含氮0.168%,含磷0.99%,含钾1.80%,PH值6.7,呈中性。全县地势东高西低、北岗南平、中部多丘陵,坡耕地占耕地面积的62%,地理形状为楔形,海拔最高为564.3米,最低海拔110米。

(2)水文情况:水资源。巴彦县有较大河流14条,河道总长475.7公里。全县地下水资源存储量6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供给量为3.97亿立方米,允许开采量为2.224亿立方米。全县水资源总量为5.73亿立方米,人均水量为869立方米,亩均水量212立方米。包括水系、水源和水质情况及影响因子。

(3)气候情况:巴彦县地处中高纬度,属中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夏季盛行东南风,湿润多雨;冬季盛行西北风,干燥严寒。年平均气温为3.1℃,最高气温曾出现过37.9℃,最低气温达-42.5℃,年≥10℃活动积温为2658.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582.2毫米,年平均日照为2669.4小时。5—9月份作物生长期日照为1252小时,占全年总日照的46.9%,历年平均初霜期为9月21日,历年平均无霜期为131天。全年结冻期为145天左右。包括季风、温度、湿度、日照和降水等特殊气候因子。

(4)人文历史情况:巴彦县人类生活的历史。巴彦县自公元前211年秦朝时就是岁百之地,是由岁族与百族融合成的东北地区少数民族,以渔猎为主,辅以农业。巴彦县建治以前,森林茂密,水草丰盛,土质肥美,是一片待垦的处女地。因为封禁(清以东北为自己“龙兴”之脉封禁东北三省),只有少数旗兵屯田和少数汉人零散住在各地开荒种地,张网捕捞鱼,过着日出而起、日暮而归的农家生活。1859年,清咸丰九年东北开禁,土地放垦后,关内的大量汉民流入本地,人多之后,清同治元年(1862年)于呼兰城以东

建呼兰厅治理巴彦苏苏等地,管理赋课刑名及旗民交涉等事宜。光绪三十年(1904年)呼兰厅分两处,呼兰一处,升呼兰厅为呼兰府(移到呼兰城),原呼兰厅改巴彦州,民国2年(1913年),巴彦州改巴彦县。

巴彦大豆形成的历史。巴彦县农业生产的历史很久。据《巴彦土壤志》记载,“巴彦苏苏,周秦之际为肃慎居住的地方,以后为夫余、勿吉,辽金时代为女真部落居住,在少凌河出土的铧子证明金代已有农业种植。清朝放禁后,随着移民迁入,播种面积日益增加,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巴彦苏苏大面积开荒。”据《巴彦志》记载巴彦农作物以大豆、谷子、小麦、高梁、玉米、大麦等为主。

巴彦县素有大豆之乡的美誊,栽培大豆历史悠久,分布广泛,种植面积、产量、商品量及向外出口量,历来居全省前列。1957年在印度尼西亚召开的万国博览会上展出的巴彦县大豆,博得国际友人的称誊。

人文推动因素:巴彦县是国家野生大豆原始基因库。巴彦县是我国唯一一家野生大豆原产地保护地域,保护区面积为2000亩。同时也是非转基因大豆基地和绿色食品大豆原料基地。巴彦县通过法国基因时代认证非基因大豆10万吨,巴彦县是国家绿色食品大豆原料生产基地县,认证绿色食品大豆基地为50万亩(10万吨),巴彦县也是国家无公害大豆基地县,认证无公害大豆70万亩(14万吨)。

独特的文化底蕴:巴彦县是国家大豆生产示范县,每年示范60万亩。改革开放前期,我县大豆因其品质好、价格低受到国内外客商的青睐,1980年-1990年大量出口日本、韩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量都在3万吨以上,1991年以后随着国内加工业的发展,我国由大豆出口国变为大豆进口国,大豆作为重要农业资源出口受到限制,但直到1995年,仍然有韩国客商在我县天增镇建立专供基地,基地面积3万亩产量5000吨。据国外客商说他们在对大豆进行质量检测时发现,巴彦县大豆的异黄铜比美国大豆高出2倍多,达到3%以上。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巴彦大豆产地选择在巴彦县境内是因为

巴彦县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亚洲东北黑土中,属亚热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大豆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日照等优势,巴彦县的黑土地中所含有的大豆生长的元素比例均衡,天然降雨适中,促进了巴彦大豆独特品质的形成。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巴彦大豆以高油、高蛋白享誉世界,品种以高油、高蛋白为主,以标准化生产保持其优良品质。

(3)生产过程管理:巴彦大豆生产者执行《巴彦大豆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对生产中使用的农药、肥料进行严格质量规范,杜绝有毒有害投入品及物品的使用,确保大豆生产安全,同时在生产中及时进行质量检查,对农户的农产品化学品使用进行规范。结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和国家百万亩绿色食品基地的建设,我县对全县农业生产基地的环境、投入品使用、市场准入、质量科技服务等各项工作以制度的形式进行规范,制定巴彦大豆产品检验标准,并严格执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巴彦大豆分品种进行单独收割,并分级分品种进行贮存、加工、销售。对销售的大豆进行备案,实行追溯制。

(5)生产记录要求:巴彦大豆在生产中进行投入品使用登记管理,对农户进行统一的编码,对其出售的大豆按编码进行质量追溯。加工企业收购实行登记式管理,按农户编码进行存贮加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巴彦大豆籽粒饱满,呈黄色,粒圆型,直径为4-9mm之间,表无杂,表面光滑。

(2)内在品质指标:巴彦大豆脂肪、蛋白含量高,非转基因产品;大豆营养物质丰富,氨基酸总量大于30%,其中谷氨酸含量大于7%,富含人体所

需的多种维生素、大豆功能因子等,还含有丰富的碘、硒、铁、钙、锌等对

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中重要元素硒、锌含量更好,硒0.01Mg/kg、锌25Mg/kg以上。有害金属元素比无公害大豆标准限定值低得很多的,巴彦大豆按无公害检验,化学农药残留指标中四项有三项没检验出,说明东北的农产品由于化学投入品使用控制的好,化学品残留是极低的,农产品是安全的。

(3)安全要求:巴彦大豆实行无公害化生产,进行无公害、绿色食品认证,巴彦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协会制定高于国家绿色食品大豆的质量标准,并强制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包装:巴彦大豆分为1kg、2kg、5kg、250kg、90kg的塑袋等包装,

(2)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巴彦大豆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3)贮藏、运输:进行分级分品种单独仓储,专用工具运输。

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呼兰韭菜

呼兰韭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市,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呼兰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康金镇、许堡乡、孟家乡、长岭镇、双井镇、腰堡街道、沈家镇、方台镇、二八镇所属各村(共9个乡镇、街道、107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4546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呼兰韭菜生产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96-2000年,棚室化蔬菜又相继兴起,药材等特色农业又大量涌现。双井镇新兴村和振兴村是韭菜专业村,两村90%农户从事韭菜生产,每年扣大棚150多万平方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500元。

呼兰韭菜

地域范围

呼兰区位于黑龙江省南部,松花江北岸,呼兰河下游,地处东经126°11′-127°19′,北纬45°49′-46°25′,辖境南濒松花江,东临肇东、兰西、北接绥化市,幅员面积2197平方公里。呼兰韭菜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是呼兰区内康金镇、许堡乡、孟家乡、长岭镇、双井镇、腰堡街道、沈家镇、方台镇、二八镇所属各村(共9个乡镇、街道、107个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45460公顷,目前生产面积1400公顷,年总产量8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呼兰区地处松嫩平原中部,地势平坦,东北略高,西南略低。“一江四河”形成呼兰肥沃的堆积和冲积平原。各类地貌相对比差在20-30米之间,为波状平原。无山地、丘陵等复杂地形,整个地貌类型较为单一,海拔最低点113米,最高点团山子为189.5米,一般在115-150米,东部为170米。松花江、呼兰河流经呼兰区西部、中部和南部。呼兰区地域辽阔、土壤肥沃、资源丰富,有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8种土壤。土壤肥力较高,有机质量达3%左右,速效N、P、K含量分别为100-140㎎/㎏、10-20㎎/㎏、140-200㎎/㎏。适于旱田、水田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呼兰区境内江河纵横,湖泡沟渠密布。境内有“一江四河”同属松花江水系,绕境或穿境巡回流过,流经境内总长226公里。河流水域面积35.1万亩。水质分别达到地表水环境GB3838的一级标准和生活饮用水GB5749的标准.呼兰区现有泥河、腰堡、少陵、团山4座水库灌区,提水工程7座,有效灌溉面积21万亩,喷灌面积1.3万亩,蓄水容量4.5亿立方米。全区现有防洪堤防92公里,松花江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呼兰河堤防达到30年一遇防御标准。

(3)气候情况:呼兰处在中纬度地带,属于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春季多风多雨,温暖舒适;夏季气候炎热、雨量充沛;秋季温凉,天高气爽;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全年平均气温3.6℃。年最高平均气温23℃,最低平均气温为-19.1℃;年平均降水量为500-550毫米,但四季降水量分布差异较大,6-8月为集中降雨时间,降水量占全年平均降水量的69%;全年平均日照2732.2小时,5-9月日照集中,强度大,时间长,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在5月4日,约143天左右。年平均风速3.5米/秒,主导风向夏季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虽然处在全国纬度高、气候寒冷的地带,但夏季气温高,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较为湿润,为种植生产提供了特有的自然条件,气象设施建设上,全区在三条雹线上建有10座炮站,11门高炮,一部增雨火箭车,年保护农田达150万亩。

(4)人文历史情况:呼兰韭菜生产至今已有50多年历史,1996-2000年,棚室化蔬菜又相继兴起,药材等特色农业又大量涌现。双井镇新兴村和振兴村是韭菜专业村,两村90%农户从事韭菜生产,每年扣大棚150多万平方米,仅此一项人均收入1500元。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呼兰韭菜产地选择远离污染源,自然环境未受到破坏,产地要具有可持续生产的能力,即空气、水(水源、水质)、土壤肥沃、耕性良好的土壤,多选用黑土、黑钙土地块种植。

(2)品种选择:选用抗病虫、抗寒、耐热、分株力强、外观和内在品质好的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

a、选茬整地

选茬:选择前茬为非葱非韭类蔬菜种植地块。整地:苗床应选择旱能浇、涝能排的高燥地块,宜选用pH在7.5以下地块,播前需耕翻土地、结合施肥、耕后细耙、整平做畦。

b、施肥

底肥:以优质有机肥、常用化肥,复混肥为主;在中等肥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每亩撤施有机肥6000千克,氮肥2千克。追肥2次,结合浇水每亩追施氮肥3千克。

c、田间管理

除草,主要以人工除草为主,出齐苗后及时拨草2-3次,或采用精喹禾灵、盖草能等除草剂防除单子叶杂草,或在播种后出苗前用30%的除草通乳油(100-150克)/667平方米,兑水50千克喷撒地表。防止病虫害:韭菜灰霉病,每亩用不着0%腐霉利烟剂260-300克分散点烯关闭棚室熏蒸一夜,韭菜疫病:用于%的百菌清粉尘剂每亩用药1千克,7天喷一次,韭菜地蛆:每亩用辛硫磷600mL,浇施灌根。

(4)产品收获:时期:棚室韭菜分三刀收获,分别为三月末、四月中旬和四月末。收获质量:割茬高度以贴地皮为准。

(5)生产记录:对无公害食品韭菜生产的全过程,要建立田间生产技术档案,全面记载,以备查阅。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呼兰区韭菜品质分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三个等级,每等级按株长分为长(30cm以上)、中(20-30cm)、短(小于20cm)三个规格。一等品整齐度在80%以上,二等品整齐度70%以上,三等品整齐度60%以上。外观鲜嫩、无意味、无冻害、无病虫害、无机械伤、无腐烂。

(2)内在品质指标:呼兰韭菜不仅菜质柔嫩味香辛,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每百克鲜韭菜中含胡萝卜素3.12毫克,维生素B20.09毫克,维生素C39毫克,钙84毫克,磷43毫克,铁8.9毫克,膳食纤维1.2克,此

外还含有较多的脂肪、蛋白质、辛香挥发物--硫化丙烯。呼兰韭菜不仅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还有一定的药用效果,韭菜中的硫化物具有降血脂的作用,适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病和高血压。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标志:包装上应标明产品名称、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等级、规格、净含量和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2)包装:韭菜的包装(箱、筐)要求大小一致、牢固、内壁及外表均平整,疏木箱缝宽适当、均匀。包装容器保持干燥、清洁、无污染,塑料应符合GB/T8868的要求。应按同品种、同等级、同规格的产品分别包装。每批报验的韭菜其包装规格、单位净含量应一致。包装检验规则。逐件称量抽取的样品,每件的净含量应一致,不应低于包装外标志的净含量。根据整齐度计算的结果,确定所抽取的样品的规格,并检查与包装外所标志的规格是否一致。

(3)运输:韭菜收获后应就地修整,及时包装、运输。运输时做到轻装、轻卸,严防机械损伤。运输工具要清洁、卫生、无污染。短途运输中严防日晒、雨淋。长途运输中注意防冻、保温或通、散热,不使产品质量受到影响。

(4)贮存:临时贮存应在阴凉、通风、清洁、卫生的条件下,防日晒、雨淋、冻害及有毒物质的污染,堆码整齐,防止挤压等损伤。短期贮存应按品种、登记、规格分别堆码,货堆不应过大,保持通风散热,控制适宜温、湿度。贮存库(窑)内菜体温度应保持在(0±0.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木兰 木兰大豆

木兰县大豆生产由于土质肥沃,气候适宜,产量高,品质佳,销路好。

木兰县土地资源丰富,在3600平方公里的幅员面积中耕地146万亩,占30%。2007年,木兰县大豆种植面积49万亩,产量3.8万吨。

九. 黑龙江省 佳木斯 富锦市 富锦大豆

富锦大豆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富锦市是黑龙江省优质大豆主产区,世界上仅有的三块冲积黑土平原之一,土壤肥沃、耕性良好,适宜大豆生长,是“中国大豆之乡”。正在实施的国家大豆示范项目使富锦的大豆品质有了明显提高,高油、高蛋白大豆产量已经占全市总产量的95%以上。全市大豆种植总面积达到200万亩,产量达到30万吨。富锦市周边县(市)以及农场生产的大豆全部在富锦市集散,大豆周转量达到100万吨富锦大豆颗粒圆润饱满,皮薄色黄,含有丰富的油脂、蛋白质、氨基酸,质量上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可直接用来做汤,经研磨加工后的各式豆制品,味正色纯,更是素食者的盘中佳肴。2009年,“富锦大豆”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东经131°4富锦大豆种植基地9′48″-133°09′40″之间,北纬46°42′40″-47°13′40″之间,是中国大豆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国家高油大豆原粮种繁育基地。富锦大豆品质优良,具有强劲的市场竞争优势。优越的大豆生长环境,使全国其它区域不可比拟。

富锦大豆品质特点:(1)外在感官特征:富锦大豆成熟粒呈圆型和椭圆形,色泽光滑、微黄或黄色,粒大,粒圆,饱满;皮薄,脐色淡黄白。(2)内在品质指标:试验基地为生产基地而储备的高油大豆新品种(系)脂肪含量大于23%,高于普通大豆2-3%。同时,由于富锦地理位置的优越,纬度值较高,使大豆脂肪含量随着纬度的升高而增加,百粒重也提高,大豆呈现饱满金黄光亮、脐色淡的状态。

富锦大豆久负盛名,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在公元1890年(清光绪富锦市朝阳村大豆田十六年),清政府开始在无人垦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农耕。1912年,中华民国初期,闯关东的人们积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锦区域跑马占荒,开垦土地,种植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增多,成为黑龙江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和富锦市粮食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2010年起,富锦市政府在金秋收获时期组织“金豆节”专题宣传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国大豆之乡”、“富之锦”品牌。2010年,该市优质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6.3万公顷。

2001年,富锦市被国家列为“十五”期间第一批国家商品粮大豆基地县;2002富锦市获“中国大豆之乡”荣誉年,富锦市被农业部确定为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示范县;国家高油大豆原良种繁育基地;2002年8月的北京,传来了令人引以自豪的佳音,中国之乡推荐暨宣传组织委员会命名富锦市为“中国大豆之乡”。2004年被农业部和中国科学院首选确定为国家开展“大豆综合生产能力科技提升试点行动”项目示范县和东北高油大豆优势产业带示范点。获此殊荣,使富锦为全国树立了中国大豆的典范。富锦绿健牌大豆是黑龙江省大豆系列唯一获得国家AA级品牌认证的绿色食品。

地域范围

富锦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三江平原腹地松花江下游南岸,东经131°49′48″-133°09′40″之间,北纬46°42′40″-47°13′40″之间,境内西与集贤县交界,南以挠力河为界与宝清县、友谊县相接,东北部与同江市接壤,东与饶河县为邻,土地集中连片,辖十镇一区,266个行政村。在大榆树镇、向阳川镇、二龙山镇、砚山镇、头林镇、兴隆镇、宏胜镇、长安镇、上街基镇、锦山镇和城关社区划定为农产品富锦大豆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共320000公顷。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地质地貌:大致西南略高,平均海拔60米之间,中部低洼平坦,是冲击平原。完达山余脉延伸到市境,距市城西30公里有别拉音子山,海拔472.8米,向东延伸形成西安大岗;市城东11公里有乌尔古力山,海拔528.7米,向东延伸与二龙山一脉相连。全市90%的耕地为平原或低平原,划定农产品“富锦大豆”地理标志区域保护范围的土壤以草甸土、黑土为主,开垦晚,肥力高,土壤结构好,耕层较深厚,保水保肥,易于耕作。

(2)水文情况:富锦市主要河流有松花江、七星河、挠力河、富锦支河、头林排干、锦西排干在区域内环绕。流域面积较大,水域宽阔,水质良好。地下水资源丰富,净贮量264万立方米,可开采量为168万立方米,河流夏季蓄水充足、无“三废”污染具备良好的灌溉大豆种植用水条件。灌溉水质量符合GB5084-1992规定。

(3)气候情况:我市地处黑龙江东北部,属北方长日照区域,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热量充足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年降雨量565毫米,为半湿润冷气侯,常年积温2600℃,其中:有效积温2300-2500℃,生育日数135天左右,无霜期130-140天,年平均风速为4.5米/秒,雨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

(4)人文历史情况:富锦大豆久负盛名,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在清末公元1890年(清光绪十六年),清政府开始在无人垦殖的北大荒招民引佃,拓荒农耕。1912年,中华民国初期,闯关东的人们积聚在北大荒的松花江下游南岸富锦区域跑马占荒,开垦土地,种植大豆,使大豆种植面积逐渐增多。现在已成为黑龙江大豆主要生产基地和富锦市粮食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农民经济收入的一项主要来源。富锦市政府连续三年在金秋收获时期组织“金豆节”专题宣传和推介大豆交易等活动,全力打造“中国大豆之乡”、“富之锦”品牌。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延寿 延寿大米

延寿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延寿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地域范围

延寿大米生产地域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张广才岭西麓,松花江南岸的蚂蜒河中游。东经127°54′20″-129°04′30″,北纬45°10'10″-45°45'25″,西部、南部与尚志市为邻,东北与方正县接壤,西北与宾县毗连。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65公里,幅员面积3149.55平方公里。全县有5镇4乡106个行政村,耕地面积161万亩。地理标志区域包括延寿镇(部分)、六团镇、中和镇、加信镇、安山乡、寿山乡(部分)、玉河乡、延河镇8个乡镇,70个行政村的水稻田。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延寿大米生产地域地势平坦,远离市中心,无工业“三废”污染,地净田洁,土质肥沃,为黑粘土、沙壤土质,地势低洼,土壤有机质含量3%-6%,自然肥力较高,特别适合水稻生长。

(2)水文情况: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延寿县境内蚂蜒河、亮珠河、部分地下水浇灌的水田,该基地位于灌溉区上游,无任何污染。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在46.9%。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25座,万亩以上灌区10处,提水灌溉站点617处,塘坝1600座。

(3)延寿县地处中纬度亚洲大陆东侧,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全县年平均气温为2.6℃。历年最低气温为-42.6℃,历年最高气温为35℃,多年

平均积温蚂蜒河两岸为2493.5℃,山区与平原过渡地带丘陵漫岗区为2300℃左右。多年平均无霜期为122-129天。县境内年平均降水量为570.9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490.1小时,延寿县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水旱兼作农业气候区。

(4)人文历史情况:延寿县种植水稻至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据《延寿县志》记载,民国12年(1923年)入境的朝鲜族农民开始在洼地种植水稻,到民国16年(1927年),水稻面积已达8345亩。到1934年,全县水稻面积达到148380亩,出现了水稻发展的第一次高峰。到1989年,全县水田面积发展到29.7万亩。并从1989年开始试验示范并推广水稻旱育稀植高产栽培技术,逐步结束水稻满撒种的传统种植技术。实行扣塑料棚旱育稀植插秧栽培技术。水稻产量有原来的亩产100-150公斤,一跃提升到300-350公斤,实现翻番增产。在肥料使用上,结合有机肥逐步增施化肥用量,在除草方面结合人工中耕除草逐步推行化学除草,减轻农民劳动量。到1995年,由于高效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部分农民实行水改旱,水田面积下降到21.4万亩。水稻产量11.4万吨。亩产达到532公斤。到1999年,水稻面积发展到23.7万亩,水稻产量14.7万吨。从2002年开始水稻面积逐年增加,到2007年水稻面积发展到66.3万亩,产量33万吨。全面整合水稻品种,按区域布局和积温区划,全县主推五优稻3号、松粳10号、龙粳14、绥粳7号和垦稻12号等5个核心品种,良种化率达到98%以上。全面推广水稻旱育稀植技术、大中棚育苗技术、机械插秧技术。自2005年开始试验示范研究推广水稻新基质无土旱育苗高产栽培技术并在全省示范推广。延寿县水稻栽培技术在全省占有领先地位,已成为全省优质水稻重点产区之一。2008年,延寿县被黑龙江省绿办批准为“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原料水稻生产基地县”。自2006年开始实施品牌战略,重点打造“亮珠”品牌,使延寿大米走出省门打入南方市场,其品牌越来越亮,越来越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