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巴中大竹有什么特产 四川大竹周家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巴中大竹有什么特产 四川大竹周家特产更新时间:2022-04-30 02:52:40

一.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银耳

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通江银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江银耳是中国著名,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食用价值,通江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多种食用菌的生长,是银耳的发源地。通江县有一百五十多年银耳栽培历史,被誉为“中国银耳之乡”,现有耳林资源7万公顷,年产银耳60万千克,开发出银耳食品、银耳饮料、银耳保健品、银耳化妆品等系列产品10多个,年产值1亿多元,成为县城经济的支柱产业。

四川省通江县盛产银耳,而当地的通江银耳相较于同类品种,品质更加优异,以其独到的质厚、肉嫩、易炖化和非常高的营养价值及药用价值而享誉海内外。一九九四年,通江县被中国之乡组委会命史为“中国银耳之乡”,银耳入人肺、脾、胃、肾、大肠经,有滋阴补肾强精、润肺生津止咳、清热润肠益胃、补气和血强心、壮身补脑提神、嫩肤美容抑癌等功效。主治肺热咳嗽、肺燥咳嗽、虚痨咳嗽、久咳喉痒、痰中带血、久咳伤络、肋痛及肺痈、肺萎、月经不调、肺痨、胃炎、大便秘结、大便含血、水泻、痢疾、面部黑斑、癌症、肿瘤等病症。

四川省通江县的银耳之所以品质优异,有别于同类品种,那是和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分不开的,通江九湾十八包的山水间,每当日落之后,缕缕地气从草丛中冉冉升起;同时,团团雾气也徐徐自天而降,到子夜时分,地气和雾气相互交接,融汇而成棉花状的白色云团,在树林间翻滚,在山坳里扭结,变幻成各种稀奇古怪的形态,景色十分壮观,简直就是《易经》所谓的“天地交泰”的形象呈现。这个过程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十点左右,云团才慢慢散开,形成薄雾,最后完全消失。下午日落之后,又开始重复上述过程。通江银耳外形似鸡冠花,呈米黄色,约有透明的感觉,胶质浓重。其最早的发源地在涪阳——陈河的九湾十八包,用耳农们话可以把银耳的起源解释为“天生雾、雾生露、露生耳。”。因为通江银耳是在一种奇特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下孕育出来的,所以,有专家说:通江银耳是天地灵气所化育,日月精华之结晶。

二.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四川凉粉

四川凉粉

四川的凉粉一般分为三种:用豌豆做的叫白凉粉,用大米做的叫米凉粉,还有一种用绿豆做的则叫“片粉”。四川名小吃中的“川北凉粉”即是用白凉粉制作的,“洞子口张凉粉”是用米凉粉制作的,而“梓潼片粉”则是用片粉制作的。

四川凉粉虽然分为三种,且三种凉粉质地不同,风味各异,但其加工方法却基本相同,即都需将原料经过浸泡——磨浆——煮制——成形四道工序制成凉粉,再对凉粉进行改刀和调味。

四川凉粉大多以凉拌的方法制成小吃,其中只有“洞子口张凉粉”是以煮的方法制成的。凉粉除了可制成小吃外,还可以用作烹制菜肴时的配料。例如,目前风靡四川的“凉粉拌鹅肠”、“凉粉烧牛肉”、“凉粉鲜鱼”等菜品,就是以白凉粉或米凉粉为配料烹制而成的。

下面就分别介绍三种凉粉的加工方法,以及用这三种凉粉制成的常见小吃品种。

白凉粉

1、白豌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冬季泡24小时,春秋季泡20小时,夏季泡16小时后,另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纱布和箩筛过滤,除净料渣。将过滤后的粉浆用木棒搅匀,待其沉淀后,滗去上层清水不用,将中层水粉及底层坨粉分别盛入容器内。

2、铁锅置大火上,掺入清水约3500克烧开,下入水粉搅匀。将坨粉用温水1500克稀释成浆,待锅中水粉烧沸时,下入坨粉浆,并用搅棒不停地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粉浆能看到起丝时,即改用小火,并继续搅动。待搅棒挑浆能呈片状流下且锅中不断起小泡时,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先抹少许色拉油,接着将煮熟的粉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白凉粉。用白凉粉可制成“川北凉粉”、“旋子凉粉”等小吃。

片粉

1、绿豆2500克洗净,用清水浸泡约8小时,再洗一次并换清水,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粉浆。然后用箩筛将粉浆过滤以除净料渣,随后将粉浆装入缸内,沉淀约2小时,滗去上面的黄水不用,留下面的白粉,再加入清水1250克搅匀。

2、韭菜叶500克洗净,舂成极细的茸,再加清水250克调匀,去渣取汁;白矾15克用清水溶化。然后将韭菜叶和白矾水一起加入粉浆内,搅拌均匀。

3、铁锅置火上,掺入清水烧开并保持微沸。取圆形铝制平底烫锅一只,先在锅底抹少许色拉油,再舀入粉浆在锅内荡平约3毫米厚,随即将烫锅微微倾斜,让铁锅中的沸水流入烫锅内并从粉面流过,片刻,即将粉浆烫熟,之后连粉带烫锅一起放入清水中漂凉,即成片粉,依法逐一制完。用片粉可制成“梓潼片粉”等小吃。

米凉粉

1、大米2500克淘洗净,用清水浸泡6—8小时,另换清水2500克,用石磨或磨浆机磨成米浆。

2、铁锅置大火上,倒入米浆,边烧边用搅棒不停地搅动,煮至米浆半熟时,加入浓度为2%的石灰水35克,继续搅动,当用搅棒挑起米浆呈片状流下时,改用小火保温,继续搅动约25分钟,即熟。

3、面盆用开水洗净,在盆内抹少许色拉油,将煮熟的米浆舀入面盆内,待冷却后再翻扣于案板上,即成米凉粉。用米凉粉可制作“洞子口张凉粉”等小吃。

三. 四川省 巴中 恩阳巴鱼儿

恩阳巴鱼儿又名恩阳爬岩鳅,恩阳区特色水产品,因主产于巴中市恩阳区水流湍急、多砾石的山涧溪河中,故名恩阳巴鱼儿。恩阳境内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资源丰富,水质优良。恩阳是典型的山区县,山地面积广,森林覆盖率达49.5%,生态植被保护完好,淡水养殖恩阳巴鱼儿由来已久。恩阳巴鱼儿体稍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头部及体黑褐色,腹面白色;头和体背部具圆形或长圆形不规则黑色斑点,营业价值极高。近年来,恩阳区政府,按照“立足资源、项目带动、培育特色、做强产业”的渔业产业发展思路,充分利用淡水养殖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突出生态特色,着力构建省内最大的淡水鱼养殖基地,大力推行标准化健康养殖。“游恩阳古城、吃恩阳巴鱼儿”已成为恩阳区对外宣传的一张名片。

四. 四川省 巴中 平昌县 巴中腊肉

巴中腊肉,是巴中人在每年小寒过后,家家户户都开始杀年猪,将所杀年猪加工成块,用盐浸泡一月左右,再吊在火塘上用柏桠枝烧火烟熏而成,这种腊肉香味可口,而且保存一两年不腐烂。民间还将杀年猪的鲜血与豆腐、糯米加工制成血丸,作待客的风味菜。

据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张鲁称汉宁王,兵败南下走巴中,途经汉中红庙塘时,汉中人用上等腊肉招待过他;又传,清光绪二十六年,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避难西安,陕南地方官吏曾进贡腊肉御用,慈禧食后,赞不绝口。qEa

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七到十五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或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火的烤火炉上空,利用烟火慢慢熏干。西部地区林茂草丰,几乎家家都烧柴草做饭或取暖,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那上好的白条肉,或肥或瘦,买上一些,回家如法腌制,熏上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乡下亲友熏上几块。qEa

腊肉的制作全过程分备料、腌渍、熏制三步:qEa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qEa

2、腌渍有三种方法:(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qEa

3、熏制有骨腌肉,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

五. 四川省 巴中 恩阳区 恩阳葡萄

恩阳葡萄

恩阳葡萄是巴中市恩阳区传统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属天然绿色食品。口味纯正、无污染、营养丰富。可赠亲友,是酿酒及食用之佳品。恩阳葡萄粒大、皮厚、汁少、水多,皮肉易分离,味道酸甜可口,果肉外有层薄皮,皮外有薄霜。恩阳区光照充足,土壤气候条件特别适合恩阳葡萄生长,目前,恩阳全区种植面积近4万亩,有机葡萄基地20个,投产的优质葡萄品种采用现代设施栽培。

六.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黑木耳

通江黑木耳起源比银耳更早,是银耳的分离母体,起始年代已无从考证。最早发现于原始林间栎林的腐木表面,形似人耳,故称为“木耳”,初生为杯状,渐变为耳状,诸多耳片连在一起,呈菊花状,鲜时呈半透明,有胶质,民间采食作野菜食用。至明清年间,衍生有白色木耳(银耳)种,“惟木生耳,黑者使白,善变法也。”

生产工艺:第一年,耳树选择、砍树、剔枝、截段、架晒、人工接种、发汗、排场、清搭荫棚、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二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第三年,越冬管理、起架管理、采收加工。

独特品质:通江黑木耳含有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李时珍《本草纲目》曰:“木耳生于朽木上,性味甘平,……并有治疗痔疮、血痢下血作用。”现代科学分析:每100克黑木耳含水11克,蛋白质10.6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纤维素7克,185毫克铁,375毫克钙和201毫克磷,此外还含有维生素B1、C、胡萝卜素等,因此黑木耳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其药物作用有润体强身,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它是矿山工、纺织工等的重要的保健食品。通江黑木耳是用优质树木生产的细木耳,从质嫩脆,口感好。

目前,通江县栽培通江黑木耳45万瓶,产耳(干品)400吨,产值6000万元。

七.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酸辣鸡杂

菜系:川菜

口味:酸辣

价格:10-40元

特色:酸辣可口,营养丰富。

原料:鸡杂,盐,香菜或者葱粒,植物油,大蒜,姜丝,酸辣椒,少量白酒,生醋。

制作方法:

1.用盘装些酸辣椒待用。

2.鸡肾洗净切片,待用。

3.待锅里水分烧干,放鸡肾煸炒至水干,装盘备用。

4.将炒锅洗净烧干水分,放入植物油,放入大蒜、姜丝、炒香,再放入鸡肾,炒到有香味时放几滴白酒,去腥味的,放入生醋,之后放入一些孜然,(也可不放,看个人口味),之后将切好的酸辣椒放入锅里一起翻炒,放盐,香菜或者葱粒,起锅装盘。

八. 四川省 巴中市 南江县 南江土豆

南江土豆是南江县重要传统特色产业,种植历史悠久。土豆是巴中市域内重要的传统产业,因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强,粮、菜、饲兼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农户生产中的重要作物,绵延千里大巴山。1932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从鄂豫皖向西实行战略转移到巴中后,经过浴血奋战,建立了以通、南、巴、平为中心的,被毛泽东主席称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大区域”─川陕革命根据地。在艰苦卓绝的战斗中,“南江土豆”作为红军军粮,为革命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年来,南江土豆经过各级党委、政府、农业科技人员的不断努力,其种植面积、总产、单产逐年上升,品种逐步扩大到菜用型和加工型,2009年,省农业厅将南江县确定为全省52个马铃薯良种繁育重点示范县之一。近年来,南江县依托南江土豆原种项目,扎实推进全县土豆高产创建活动,扩大南江土豆脱毒良种推广面积,提高生产水平。以高产创建为抓手,以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为发展方向,扎实抓好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的引进、示范和试验活动,加大高产栽培技术体系集成、创新、推广力度,集中成片打造高产示范带、展示线和辐射区,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南江土豆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目前,南江土豆常年播种面积24万亩,总产量可达36万公斤,年产值超亿元,对促进全县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九. 四川省 巴中 南江县 南江香菇

南江香菇多生长在深山老林中的椴木之上,饱受雨露滋润,吸尽大地之精华,是纯天然食品。南江香菇以味鲜而香、营养丰富著称于世,素有“植物皇后”美誉。南江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林木繁茂,有着得天独厚的食用菌生长环境和自然地理条件,而南江县种植香菇由来已久,所产段木香菇、质地优厚,菇形园整、色泽纯正、香气浓郁,味道鲜美,深受客户的欢迎。近年来随着全国食用菌实用技术的普及,南江香菇生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生产、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体系,已成为南江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和不可多得的旅游产品。

十. 四川省 巴中 通江县 通江富硒茶

通江富硒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宋代通江富硒茶茶叶生产的规模和品质就享誉华夏,罗村茶就属四川八大名茶之一。通江县土壤富硒含量丰富,所产农作物富硒含量高,全县现有富硒茶园面积5.5万余亩,其中投产茶园3万亩,2005年全县茶叶产量820吨,其中名茶25吨,优质茶380吨,产值达2685万元,名优茶生产得到了较快发展,名优茶生产基地初具规模。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先后开发的通江富硒茶系列品牌“天岗银芽”、“天岗云雾”、“罗村茗眉”、“佛龙香茗”、“翰林茶”、“汉城银毫”、“龙虎银芽”等十多只历史名茶和创新名茶获部、省级名茶称号。到2002年建成名优通江富硒茶生产基地20000亩,A级绿色食品通江富硒茶基地10000亩,无公害生产通江富硒茶基地15000亩。通江雨量市沛,气候适宜,,茶园远离工厂、农田、森林覆盖率高,生态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环境条件,既有利于建立生态高效茶园,又有利于生产安全、卫生、营养的高档名茶,无公害茶、绿色食品茶及有机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