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昭通特产排名 昭通特产有哪些值得带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昭通特产排名 昭通特产有哪些值得带更新时间:2022-04-17 22:54:46

一. 云南省 昭通 永善县 永善花椒

永善花椒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永善花椒

永善县土品产销协会

9498100

花椒

二.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包谷酒

包谷酒

包谷垴乡包谷酒是巧家酒品中有名的老字号,到包谷垴乡的客人,一下车到路边食店均可饮上几口,就是邻县的鲁甸、会泽都能品尝到包谷酒,到县城,专营包谷酒的店主高高悬挂的三角旗,醒目的“包谷垴乡包谷酒”格外显眼,饮酒者大有挤破店门之势。

包谷垴酒源于清朝中期,包谷垴乡燕麦沟村小酒坊社,初为一外籍私人酿制,自制自饮,原料取自于当地盛产的小黄包谷,取山泉配制而成,其酿制过程较单一。在清朝乾隆年间,鲁甸县开办的“罗马银矿厂”正处鼎盛时期,银矿远运昆明,当时的交通条件极其落后,全靠人背马驮,运输要途经此地,每天数以百计的运工均到此一歇,运工因劳累而四处寻酒喝,该户见酿酒有利可获,便扩大规模,转为销售,其村民见酿酒获利颇丰,便仿效自制酒坊酿酒,规模不断扩大,工艺不断得到改进,因运工在痛饮之后,均要买一些上路,用酒量特大,凡酿酒者均获利,该地农户视酿酒为专业,由于这里酒坊酿制的酒以口味醇香,久饮不醉而名声四扬,该地也因酒而得名——小酒坊,沿用至今。

三.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黄草

石斛,又名黄草。是兰科石斛属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在中药学方面,《本草通玄》说“石斛甘可悦噪,咸能润喉,古人以此代茶,甚清膈上”。M《本草纲目拾遗》载:“以石斛代茶,能清胃火,除虚热,生津液,利咽喉。”主要用于肺胃阴伤、虚热口渴等症,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清咽护嗓作用在海内外享有盛誉。据中药报介绍,著名播音员宋世雄的保嗓药,即每日饮用石斛茶。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马连良等也常肥用石斛为原料的饮料。现在全国为数不多的产量中,昭通市生产的石斛,因质地优良,尤受市场的欢迎。

昭通市石斛主产于彝良、威信等县。为适应市场需要,除重视这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要逐步创造条件,进行人工栽培,发展石斛生产。

四.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品芋

绥江县群众种植品芋的历史悠久,绥江品芋以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而久负盛名。多年来,绥江农民种植品芋主要是用于自食和馈赠。近年来,广大群众观念有所更新,商品逐渐意识增强,上市品芋逐渐增多,绥江品芋以个大,味鲜而在市场上十分走俏,成为一种品牌,是绥江人馈赠亲友的佳品,名声远播,销往四川宜宾、成都和云南省昆明等大中城市。

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去年12月,四川省乐山的几个老板就幕名来到农业村,实地考察了绥江的品芋后,并以每公斤2.6-3.00元的价格承诺在今年11月下旬前来购货,并交纳了保证金500元给农户。确保品芋成熟时每个在1.2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6000余元。今年2月正式品芋种植期间,广大农户结合土壤和区位优势,严格按照进行规范化种植,扎实抓好田间管理,确保品芋成熟时每个在1.2公斤以上,亩产值达到6000余元。

五.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大麦

昭通市大麦种植有悠久的历史,最高年总产量曾达500万公斤左右,80年代,年平均总产量均维持在100万公斤水平。大麦是粮、药兼用的经济作物。所含营养成分比较全面,其中,蛋白质占10%,脂肪占2.2%,碳水化合物占78.3%;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会计师也较丰富。大麦味甘,性微寒,具有消渴除热、益气宽胸的功效。大麦芽则含有麦芽糖有和胃健脾、助消化、疏肝理气、回乳及帮助调整胃肠功能等功效。可以用于治疗消化不良、伤食、胃满腹胀及因乳汗郁积引起的乳房胀痛等病症。大麦又是酿酒的重要原料,随着啤酒工业和麦芽生产的发展,大麦将有逐渐取代小麦成为酿造啤酒主要原料的趋势。用大麦配合玉米作为饲料肥育肉猪,肉质细嫩紧密,瘦肉多,脂肪色白坚实。随着啤酒工业的崛起,和饲养瘦肉型猪的发展,大麦的需要量将会增加。大麦的生长期短,可以晚播早收。如果栽培技术得当,亩产并不亚于小麦。大麦有抗锈病力强、耐旱、耐寒、耐贫瘠等优点,增产潜力很大。( 昭通)

六. 云南省 昭通 昭阳区 昭通酱

    昭通酱是昭通市的乡土产品,是城乡人民喜食的调味佳品。这种酱具有麻辣鲜香的滇、川风味特色。呈棕褐色,鲜润油亮,作为调味品,荤淡皆宜。与荤菜调味,可减基油腻之感;给淡菜作蘸,又具有荤香的感受。因此,不仅是入菜烹调的佐料,且可以小碟上桌,调和口味,增进食欲。    昭通酱是选用上等大豆、辣椒作为主要原料,以花椒、八角、茴香、草果、芝麻、食盐等为辅料,经过多道工序,历时百日方能制作而成。制作时间,一般选在科季的“数九”寒冬,采用昭通市北郊大龙洞的矿泉水精心兑制反复发酵,几露几晒,使之发生生物化学分解,充分地保存氨基酸、还原糖、乳酸等多种营养成分。经过这种加工过程的昭通酱,不但味美可口,老少咸宜,而且有益于人体健康。( 昭通)

昭通人走亲访友,一份馈赠乡党的土仪是必不可少的。带的是什么?当然是昭通酱。不明就里的人会担心这份土仪过于菲薄,但真正能让昭通籍的乡友真诚接受、欣喜莫名的还就是这物什。割舍不掉的乡情是一个重要因素,但昭通酱也确实是一件妙不可言的"尤物"。

昭通酱色棕褐,鲜润油亮,味浓酽,麻辣鲜香又略有回甜味。作为调味品使用,入于荤菜,可淡化其油腻;施之于淡莱,又可获得荤香的感受;单独佐餐,调和口味,增进食欲,余韵悠长。昭通酱的历史渊源已很难追溯。有人认为,昭通居民多为各省迁徒而来的移民,这些移民带来了各自家乡制作酱菜的技术,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配方、工艺;更得昭通独特原材料、气候、水质等条件,才形成了昭通酱这一特有的地方产品。

昭通酱的制作方法并不复杂,但用料考究,发酵时间长。

第一道工序是制作豆面。选择上等大豆,用文火焙炒至酥脆,磨成细面,过筛,备用。第二道工序是制作"酱面"。在豆面中加泉水,搅拌均匀,干湿以能将豆面捏成坨为宜。民间制作"酱面",在捏坨时有"紧三把,松三把,不紧不松又三把"的讲究,主要是让捏成坨的酱面均匀、致密。成蛇的"酱面"装入垫有稻草的竹筐内,再以稻草覆盖,存放发酵印天。期间,要定时将竹筐中的面坨作上下左右调整,使面蛇发酵充分、均匀。当面坨中可见黄白色霉衣时,从竹筐中取出,掰成小块,于阳光下晒干,再磨成细面。第三道制作工序俗称"下酱"。

在磨细的"酱面"中加入适量的食盐、辣椒、花椒、八角、茵香、草果、芝麻等调料,混合均匀,装入瓦盆内,再加入泉水,充分搅拌,露天放置。瓦盆只能用尖顶的竹蔑盖苫罩,要防雨,又透气,隔日或3日搅拌一次,置放100天才能成为成品。每年冬季,家家户户晒"酱面"、"下酱",已成为昭通民俗的一部分,成为昭通城乡一种触目照眼的景观。

民间制作昭通酱选料极为考究。大豆、辣椒碱地必须是本地产 的,食盐要用自贡产的井盐,花椒要用"金河椒",水更是非昭通大龙洞的泉水不用。说起来有些玄奥,风味地道、纯正的昭通酱确实只能在昭通生产,这显然与气候、水质等有特殊关系。民国时期,曾有外地商贾聘请昭通师傅去制作昭通酱,基本材料相同,工序工艺也一样,但成品的色、香、味却与昭通当地制作的相去甚远。也有在外地生活的昭通人试验过,将在昭通制成的"酱面"带到外地去完成"下酱"这最后一道工序,所得结果也难以尽如人意。"桔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社会在发展,昭通酱的制作也很难再坚守传统生产工艺的防线。为了满足消费者需要,适应国内市场变化,"老字号"的昭通市万和酱园厂,在传统工艺基础上采用新的生产技术,大批量生产的昭通酱完全符合部颁标准,多次荣获优质产品、名品称号。并发展了多种衍生酱品,较著名的鲜肉酱、油酱、花椒酱、香椿酱、木樨酱、火腿酱等,久贮不变;携带方便,美味可口,盛销不衰。

七. 云南省 昭通 彝良县 昭通皮革

昭通皮革产品,包括皮革、皮鞋、皮手套、皮件等系列产品,其品种、规格已达到200多种,均为昭通市皮革工业公司所生产。在这些多个产品中,皮革,粒面细润,色泽光亮,丰满柔软,富有弹性。各式各样的皮鞋有140多个品种,质地优良,粘合力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在制作过程中采用拼接、镶嵌、串花和编结等工艺,款式新颖,形态端庄,色泽丰润,丽雅大方。茄克、猎装、击剑服、飞行服和手套等产品,也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富有时代感。由于昭通皮革产品质量好,花色品种较为齐全。1984年以来多次参加全省、全地区质量评比,均获得优良产品称号,属于一类产品。这些产品,能按80年代人们对皮革制品的要求,适销对路,除国内市场销售外,还远销加拿大等国,深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昭通)

八.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昭通酱油

昭通酱油是昭通市万和酱园厂产品。昭通酱油的制作是按照传统的工艺方法,用黄豆、小麦为主要原料,经过1年左右的酿制过程精制而成。由于工艺讲究,制作认真,在整个酿制过程中不加入任何辅料,品质优良,鲜美醇正,含有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葡萄糖等营养物质。具有浓郁的酱香及脂香气;滋味醇厚鲜美,甜咸适口,经久贮存,不变质,不变味,是滇东北地区中首屈一指的调味桂品。( 昭通)

九. 云南省 昭通 水富县 昭通油菜

昭通市对油菜的种植,已经有多年的历史。清末至民国年间,用油菜籽加工的信用植物油,除本地区自产自销外,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经过关河和南广道,运往四川省叙府等地销售。但到了40年代末期,将原来种植油菜的很多耕地改种罂粟,导致油菜籽产量大幅度下降,1949年资料记载,全地区油菜籽总产量约100万公斤。( 昭通)

十. 云南省 昭通 威信县 桫椤

桫椤科植物是一个较古老的类群,中生代曾在地球上广泛分布。现存种类分布区缩小,且具较多的地方特有种,是研究物种的形成和植物地理分布关系的理想对象。桫椤株形美观别致,可供欣赏。

桫椤削去外皮的髓部可作药用。味辛,微苦,性平;能祛风湿,强筋骨,清热止咳。常用来治疗跌打损伤,风湿痹痛,肺热咳嗽,预防流行性感冒,流脑以及肾炎、水肿、肾虚、腰痛、妇女崩漏,中心积腹痛,蛔虫、蛲虫和牛瘟等,内茎液汗,外用可治癣症。其茎杆髓部含淀粉约27.44%,可提取淀粉代食品,其根状茎具清热解煮等功效。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