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常州名仁土特产电话 常州哪儿有土特产专卖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常州名仁土特产电话 常州哪儿有土特产专卖店更新时间:2022-05-06 16:10:09

一.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溧阳毛笋

溧阳有着丰富的毛竹资源,是江苏省的竹材生产基地,尤以南山林风为最,因而南山毛竹闻名遐迩。南山毛笋具有笋壳薄、色泽白亮、肉头厚、节间短、鲜嫩可口的特色。民间传说,唐代诗人李白为避安史之乱,途经溧阳时,厨师就以南山冬笋烹制成“如意笋”来招待,他吃过之后赞不绝口。据县志记载,清康熙年间,丞相史奕述懒江(今溧阳)名中著“春有芹菜、冬笋、韭菜芽”。可见,溧阳南山毛笋早在古代就闻名大江南北
( 溧阳)

二. 江苏省 常州 天宁 银丝面

是常州特色品种,有30多年历史。配料讲究,操作工序严格,具有面细如丝,色白似银,柔软滑爽,富有韧性,下锅不糊等特点,为《中国小吃谱》收辑品种之一。( 常州)

三.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砂锅鱼头

是以天目湖里的活鲢鱼,去鳞去鳃,除去内脏,洗净剁下鱼头,注入天目湖水,辅以适量佐料在文火上煨煮数小时而成。其汤洁白如乳,鲜美绝佳,其肉白里透红,细嫩无比,可谓鲜而不腥,肥而不腻,被众多中外美食家誉为“天下第一名菜”
( 溧阳)

四.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茅山茶

1995年金坛被命名为“中国绿茶(名茶)之乡”。茅山茶品种多、质量优,其中“茅山青峰”获国家金奖,“雨花”、“雀舌”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金奖<br>
( 金坛)

金坛有“中国绿茶(名茶)之乡“美誉,“茅山青锋”茶以其独特优美的外形、精湛优良的品质和良好的销售业绩名贯江南。“香,香不过家乡茶;亲,亲不过故乡人。“数学泰斗华罗庚这句至理名言,为金坛茅麓茶为故乡金坛人做了最好的说明和诠释。

“茅山青锋”茶的研制与品质特征

“茅山青锋”茶由“茅麓茶”发展演变而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工艺技术,赋予“茅山青锋”茶有着其它名品无法比拟的品质。金坛茅山是江苏老茶区之一,早在隋代即为江南茶乡。20世纪30年代,茅山东麓的茅麓公司所产的“旗枪“茶就颇为有名而远销东南亚。解放后,茅山东麓建起一座座茶园,茶叶生产成了山区一项重要的农副产业,名品“旗枪”茶和其它的红绿茶,统称为“茅麓”茶而畅销于沪宁沿线的大小城市。“茅麓”茶以其色绿、形扁、光直、油润等特性,深受消费者的喜爱;特级“旗枪“茶更以色质绿嫩、光滑挺直、清秀香醇而名贯江南。陈毅元帅当年曾把茅麓茶场为其特制的“旗枪“茶当作礼品赠送给外交使节,并介绍说我这个茶与众不同,要先倒水后放茶叶。“旗枪”茶制作过程中表现的“细抓”、“慎磨”、“惕锅温”等工艺技巧,为“茅山青锋”茶的研制奠定技术基础。

20世纪80年代初,茅麓茶场集中起省内茶业界20多名资深专家和场内的科技人员,用了3年的时间对传统名品“旗枪“茶的制作工艺进行技术创新,成功研制出“茅山青锋”茶,形成一套靠能工巧匠制作名特茶的工艺流程,并确定了系列化的技术参数。“茅山青锋”茶一问世便以高贵的品质和适中的价位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取名为“茅山青锋”,寓意着出自茅山东麓;其形如青锋宝剑,则隐喻着陈毅元帅创建的茅山抗日根据地似插入敌后的一柄青锋宝剑。

20世纪90年代中叶,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和饮茶风习的迅速扩展,传统手工制作的“茅山青锋”茶已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茶叶生产逐步采用先进的机械设备,企业的科技人员开始了工艺改革、技术创新的历程。经过反复调试和论证,终于让杀青机、理条机、多功能机等名优茶机械取代了传统的手工制作;并根据不同企业生产规模以及如何运用合理的机械配型,确定了科学的工艺流程和技术参数。机械制作的“茅山青锋”茶,不仅巩固了杀青工艺中的透、匀与条索的整齐,保持了美观的外型,使产品产量和品质有了全面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为“茅山青锋”茶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

进入新世纪后,金坛农林、科技、工商和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加大了打造“茅山青锋”茶品牌的力度,在保证金坛茶业持续扩张的同时,始终保持“茅山青锋”茶的优良品质。茅麓茶场、方麓茶场、鑫品茶业有限公司、石马茶场、茅麓茶厂等大中型骨干企业,严格执行NY5244-2004等系列标准,茶叶生产顺利通过了“无公害食品“认证,取得了“无公害食品“和“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使“茅山青锋”茶的安全、营养、保健等功能得到权威性认可。

五. 江苏省 常州市 金坛 红香芋

红香芋,俗称“芋头”“芋艿”,学名 Colocasia esculenta ,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喜高温湿润。常作一年生栽培,肉穗花序,单性花,黄绿色,地下生有肉质的球茎,因其营养丰富,可供食用,亦可药用。我市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种植芋头的历史悠久,尤其是建昌镇种植的芋头(因其微露红皮,口味香甜,而称为“红香芋”)品质最佳,该镇今年种植红香芋面积 1500 亩,预计产量达 225 万 公斤。建昌“红香芋”是具有传统特色的农产品,红香芋富含钙、铁、粗蛋白、全磷、淀粉、粗纤维等十多种可以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营养元素;同时含有的天门冬氨酸、苏氨酸等 18 种人体需要的氨基酸,深受消费者青睐。红香芋可以加工成罐头、芋粉、速冻保鲜系列保健食品等( 金坛)

六.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煎藕饼

用料:莲藕300克,香菇5朵,洋葱末2大匙,面粉1/2杯,玉米粉1匙,鸡蛋1只,香菜末1大匙,葱末1大匙,色拉油6大匙,生菜适量。

调料:盐半小匙。糖半小匙,酱油半小匙,胡椒粉1/4匙,香油半匙。

做法:1、莲藕刨成丝,香菇泡软切碎备用。2、取一容器,放入洋葱末及1大匙油,以强微波2分钟爆香后,加入莲藕丝、香菇末、面粉、玉米粉、蛋、香菇末、葱末及调料,搅匀,分成若干小球后,压制成平状。3、烤锅入油5大匙,以强微波5分钟加热后,放入藕饼,以强微波2分钟后,翻面再煎2分钟。4、生菜垫底,煎好的藕饼即可排在上面。

七.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竹箦风鹅

“竹箦”牌鹅肉系列产品,以地产农家土鹅为原料,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运用扬州大学最新的肉品加工技术,经科学方法加工精制。鹅肉系列产品有风鹅、酱鹅、盐水鹅三个大类20多个品种。该系列产品实行全程封闭式工业化生产,不含任何化学防腐剂,保持了传统风味鹅肉制品“色、香、味、形”的四大特色,原汁原味,食后回味无穷。

八.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茅尖花红

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问到溧阳的风土时,大学士史贻直(溧阳下压人)曾回答说:“茅尖花红棠下瓜。”可见茅尖花红是溧阳传统的土之一。茅尖产花红已有近六年的历史。花红树的老家,在太湖边的东洞庭山上。那里湖光山色,环境优美,盛产果木,有“东山枇杷”,“西山杨梅”之说,花红也是其中的产品之一。( 常州)

这种有山有水的胜地,适合人民的生聚繁衍。明代洪武年后,因人多地少,逐渐有人向外迁移。有一席姓果农,移住到溧阳茅尖村。他带了几种果树苗,移栽在村前村后,其中就有两棵花红树。

他移栽的果树,大都成活茁长,开花结果了,可果品都难以保持东洞庭山原产的风味。只有两棵花红树不但长势旺盛,结出的花红,形态口味,意远比洞庭山原产者优越。一上市场,价高销畅,于是花红便成为茅尖地区优选出来的副业。这种果子,形圆而略扁,外表青油发白,白里泛黄,黄中映有红晕,闻之清香,入口爽脆,肉嫩无渣,甜酸适度,色、香、味均为其他果品所不及。但只限于茅尖附近所产者为上品。横润等其他地区虽曾移植开发过,结出的果子,都不能保持茅尖产品的风味特色。

溧阳也有其他大量生产的果品,如桃、梅、杏、梨等。但多吃了桃子会引起肚痛,多吃了杏子会引起腹泻,而多吃了花红,会使人感到滋润、舒适,一天不要喝水,而无其他不良反应。又溧阳人常把未成熟的花红浸在白酒里,经过一年以上(越陈越好),可以冶疗肠胃病,对痢疾更有特效。

九.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常州乱针绣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乱针绣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源于中国传统刺绣,初名为“杨绣”。其绣法在中国工艺美术体系中堪称一绝。乱针绣是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一种审美创造。

刺绣艺术在常州古已有之。宋代《咸淳毗陵志》记曰:“机户善织,号晋陵绢。”宋代,常州生产的“晋陵绢”名噪一时,是常绣生成的基础。及至清末,李仁创立针画象真绣,常州刺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李仁为系统传授技艺,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刺绣学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曾赞誉常绣:“又细又合画理。”无疑,刺绣艺术在常州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乱针绣由“常州才女”杨守玉历经十余年时间,在吸收、延续常绣始祖李仁的针画象真绣精华的基础上,于民间初期创立。乱针绣艺术,一改“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平针刺绣手法,以素描和油画的绘画理论为主导,凭针作画,以线达意,形成纵横交错、长短并用、分层加色、疏密叠绣、灵活多变的“乱针”技艺、工艺,使绣面呈现出线条流畅、针法活泼、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的艺术特点。凡人物、风景、花卉、飞禽、走兽、静物皆可入绣,尤以人物绣为最,乱针绣图象逼真,色泽浑融,形神兼备,被称为“神针”、“针画”。当年,杨守玉创绣的《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等六幅乱针绣作品,一经面世,就以耳目一新的绣面和格调,轰动了华夏画界绣坛。京、沪、宁等地多家报纸,载文称誉杨守玉为中国传统刺绣树立了“第三块里程碑”,且“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

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杨守玉首创“乱针绣”传令嘉奖,盛赞“绣法之完美所无善于此者。”1944年,杨守玉以精巧的绣艺创作了代表作《罗斯福》,作为抗战胜利后的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广受赞誉。此作现珍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1952年,杨守玉历时半年。绣制出《斯大林》、《毛泽东》巨幅肖像作品,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见后赞誉乱针绣“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则评价常州乱针绣作品:“乱针绣作品比苏绣立体感、层次感更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守玉在担任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为家乡悉心培养了一批乱针绣艺术人才。于今杨守玉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已有多人跻身于国家级工美大师和江苏省工美大师行列。常州乱针绣艺术家培育、传承的弟子和学生已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及乌干达、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国。常州地区涌现出了第二代代表性传人陈亚先、潘细琴,第三代重要传人孙燕云、吴双凤、单银娣、周明敏、狄静、杨天禄等组成的传承群体。这些传人的百余件乱针绣作品在国际、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频频获奖,或被国内外知名美术馆和收藏家所珍藏。常州乱针绣作品应邀多次参加国际艺展交流,并有近百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十. 江苏省 常州 武进 芝麻糖

芝麻糖原名麻团糖。相传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南渡,常州、武进地区的百姓把麻团糖改为火铳那样的圆柱形,奉献给康王,以激励抗金复国的勇气。常州芝州色泽白亮,具有甜、香、松、脆的特点,食时不粘牙。它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很好的营养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