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南阳社旗县有啥特产 河南社旗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南阳社旗县有啥特产 河南社旗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2-04-15 15:36:18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红薯

南召红薯是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的。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南召县红薯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占秋作物种植面积的30%以上,平均亩产鲜薯17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鲜薯17万吨。全县16个乡镇均有种植,以太山庙、小店、留山、白土岗、城郊等乡镇居多。红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耐干旱,耐瘠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病虫害,南召县红薯种植绝大部分在丘陵区和山区,这里的土壤没有污染,水质纯洁,向阳利水,自然隔离带好,基本上没有病虫害,种植过程中除施用少量化肥外,一般不施用农药,红薯的加工过程一般都是简单的物理过程,不添加化学试剂,因此,南召的红薯是无公害的安全食品。

近几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科学种田水平的不断提高,南召县在红薯种植上加大了新品种选育推广和新技术投入力度,大面积引进推广了优质脱毒红薯新品种,推广了地膜育苗、地膜种植、安全贮藏、黑斑病综合防治等技术,使红薯的产量和品质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南召红薯以淀粉和糖份含量高、无筋无渣、软甜可口而倍受消费者青睐。

二. 河南省 南阳市 邓州市 南阳黄牛

南阳黄牛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南阳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优良品种之一,居全国黄牛品种之首。南阳黄牛体躯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口大方正,眼大有神,香甲较高,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张而圆,背膘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健明显,蹄大坚实。其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上。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均好。黄牛皮致密柔软,是制革的好原料。南阳黄牛主产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国家在邓州市设有黄牛良种繁育场,研究、改良、发展黄牛。南阳黄牛不但为农业生产提供畜力,而且还提供大量肉类、皮张等畜产品及一批良种种牛。

三. 河南省 南阳 新野县 汉华酒

汉华酒是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的。汉华酒具有窖香浓郁,绵甜醇厚,入口爽净,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以其香味突出,口感正,不上头,不刺喉,不口渴等特点,得到了消费者青睐。

据历史记载,东汉刘秀反莽起义,攻克新野,被王莽追撵,与新野美女阴丽华相遇,妍妍淑女阴丽华呈阴氏作坊佳酿宴刘秀,刘秀举杯惊艳,相见恨晚,酒美人更美,刘秀当即发下宏誓大愿,“仕宦当作执金吾,娶妻当得阴丽华”。刘秀称帝后,英雄有情待佳人,册封阴丽华为皇后,册封阴氏老窖“汉华酒”为宫廷御酒,雄姿英发的“汉华粮液”由此风光华夏。

河南汉华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座落在三国古城、汉画之乡—新野县北郊,白河河畔,始建于1958年,是由原国有大二企业改制的民营股份制企业,拥有固定资产6000万元,各类中高级专业人员120人,年产白酒10000吨,公司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豫酒重点企业之一。

近年来,公司抢抓机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速发展。现拥有传统工艺窖池260个,机构人员齐全,设备仪器先进,技术力量雄厚,内部管理规范。生产的“汉华”牌系列浓香型白酒,均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用传统五粮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精心酿制而成,经国家酒界泰斗沈怡方和众多国家级白酒专家评定,具有“清亮透明、窖香幽雅、绵甜协调、醇厚丰满、余味悠长”的独特风味。产品畅销六省130多个县市,深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汉华品牌荣获“河南省名牌产品”、“河南省著名商标”、“河南省优质产品”、“河南老字号”、“2007第二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河南十大地方特色白酒品牌”、“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豫酒十大强势品牌”、“南阳市委、市政府公商务接待指定用酒”等荣誉称号,公司荣获“全国酒文化明星企业”、“河南省知名商品企业”等荣誉称号。

四.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芝麻

芝麻是南阳传统的油料作物,种植历史悠久,常年种植面积70万亩左右,集中分布在唐河、淅川、邓州、社旗、方城、镇平等五县市,面积约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全省的四分之一。南阳芝麻含油率高、食用品质好、面积大、货源足,在国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并深受欧美各国及日本客商的欢迎。镇平张林产的林麻油始于唐代,兴盛于清,以其香味浓郁、营养丰富、驰名海内外。南阳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土壤肥沃,光照充足,雨热同期,非常适合芝麻的生长发育。目前,全市主要种植有豫芝8号、9号等白芝麻系列优良品种。1998年,全市种植芝麻85.6万亩,总产6919.6万公斤,年均单产80.4公斤,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好水平。南阳芝麻及其加工而成的食用油正逐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调味品。( 南阳)

五. 河南省 南阳市 南召县 南召地毯

以棉、麻、毛、丝、草等天然纤维或化学合成纤维类原料,经手工或机械工艺进行编结、栽绒或纺织而成的地面铺敷物。它是世界范围内具有悠久历史传统的工艺美术品类之一。覆盖于住宅、宾馆、体育馆、展览厅、车辆、船舶、飞机等的地面,有减少噪声、隔热和装饰效果。
地毯是我国著名的传统手工艺品。中国地毯,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以手工地毯著名,有文字记载的可追溯到300多年以前;有实物可考的,也有2000多年。它始于西北高原牧区,当地少数民族为了适应游牧生活的需要,利用当地丰富的羊毛捻纱,织出绚丽多彩的跪垫、壁毯和地毯。由于维、蒙、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创造,并通过丝绸之路与中东各国互相交流,逐渐形成了卓越的古代中国地毯艺术。
地毯采用优质的纯羊毛,再经过选毛、洗毛、梳毛、染色、织毯、剪片、水洗等工序加工而成。它具有毛质优良、技艺独特、图案典雅的特点,在国际上独树一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工艺品。
地毯是用棉、毛、丝、麻、椰棕或化学纤维等原料加工而成的地面覆盖物。包括手工栽绒地毯、机制地毯和手工毡毯。广义上还包括铺垫、座垫、壁挂、帐幕、鞍褥、门帘、台毯等。新石器时代人们用兽毛捻纺成线,编织成粗厚的毛织品,用以铺地。

中国东汉墓出土的地毯残片为典型的手工栽绒地毯。汉代以后丝绸之路促进中原地区地毯生产。元代由于蒙古族人民以游牧生活为主,所以地毯生产比较发达,宫廷下设地毯作坊。明清时期新疆、西藏、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区的地毯生产有了发展,在继承传统地毯工艺的基础上,结合织锦、刺绣艺术的特点,创造出独特的寓意吉祥的地毯图案,并且一直流传。20世纪,北京、天津建立了生产出口地毯的企业,成为中国地毯的重点产区。

世界手工栽绒地毯的传统产区集中在东亚、中亚以及欧洲和亚洲交界处的各个国家。自1720年英国首创布鲁塞尔地毯织机,机制地毯应运而生,发展至今机制地毯已占世界消费总量的99%,手工地毯仅占1%。地毯分类方法很多,按制造工艺分有手工栽绒地毯、手工编织平纹地毯、手工簇绒地毯、手工毡毯、机制地毯;按用途分有地毯、炕毯、壁毯、祈祷毯等;按原料分有羊毛地毯、丝毯、黄麻地毯、化学纤维地毯等。

六.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张林麻油

张林麻油是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张林镇的。林麻油色泽澄黄、微红、透明、入口醇爽、香味悠长、渗透性强,久放不变其味。

张林麻油是用镇平县1镇歪嘴芝麻加工而成,为此而称林麻油。以区别于其它地方加工的香油。

“张林”距今有400多年的生产历史。 据史书记载,“张林”兴于明代,盛于清朝。盛时,1南北三里长街有水井48眼,油坊72处。每逢榨油时节,数十里香飘四溢,温馨人脾。

“张林”在海外有“砖牌油”的美称。据传,有一小油贩在1购油后,雇人挑往邓州汲滩,卖给外商。行走途中不料挑夫在路上跌了一跤,将油篓( 一种竹编纸糊的容器)摔破,撒了油。油贩怕油少赔本, 就在每篓油中丢进一块青砖,以充重量。交货时,外商误认为青砖是商标品牌,以后买油时,曾指名非“砖牌油”不买,“砖牌油”成了“张林”的商标,一时成为趣谈。

如今,“张林”在保持其传统风味特点的基础上,不断更新设备和生产工艺技术,生产的“张林”色泽橙黄微红、透明、有较浓的果鲜味,性平,味甘入口醇爽,不论烹饪、煎炸食品,还是调制凉菜,有去腥臊而生香味之效。拌制菜肴,易渗入食物内部,滑而不腻。除食用外,“张林”还用以配制中成药,具有滋阴、清热、解毒、壮精髓、润脾胃及凉血、润燥、消肿、止痛、生肌等功效,被人们普遍食用。经西安油脂科学研究所化验鉴定:“张林”含酸1.67%, 水分及挥发物0.14%,杂质0.14%、折光指数1.474 及其它指标均达到国家规定的使用芝麻油标准。其卫生标准符合国家标准。色泽、气味、滋味、液度均保持了传统的“张林”特点。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张林”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当地政府将此列为重点科技发展项目,加以规划开发,扩大生产规模,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要。目前,全县年产“张林”50万公斤,销往外地和国外市场,受到了海内外客商的欢迎。

七. 河南省 南阳市 桐柏县 桐柏木瓜

桐柏县地处南北气候的过度区,自然特点优越,近几年,该县因势利导,采取林业部门扶持,鼓励大户承包,典型带动的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发展木瓜产业,木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该县已发展木瓜3万亩,已成为当地群众发家致富的主要途径。近日,国家林业局到桐柏对木瓜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桐柏精心打造出的人与自然相结合的环保型无公害木瓜栽培模式进行实地考察,在充分论证后,04年12月,正式命名桐柏县为“中国木瓜之乡”。

八. 河南省 南阳 西峡 西峡黄酒

西峡黄酒是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的。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1994年以前,石龙堰黄酒多是小作坊式生产,主要是家人及亲朋饮用。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对老品牌进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扶持“一村一品”时,经镇、村研究决定,石龙堰黄酒厂又在本镇北堂村上营组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

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原名石龙堰乔氏黄酒厂,成立于1995年,位于县城滨河大道北段东侧,占地6003平方米;现有员工50余人,其中大专以上16人,技术人员9人,业务人员24人,财会人员5人。

公司以当地大米、红小米为原料,研制生产黄酒系列。目前,已研发生产老黄酒、新型黄酒酒娘2个系列、10多个品种,年产量880余吨。2001年8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石龙堰” 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酒(饮料)、酒精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0年9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了“别公堰”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2011年7月,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审核,颁发了“老君洞”商标注册证,核定其黄酒、米酒、酒(饮料)果酒商品使用。

西峡县石龙堰黄酒,以其香气浓郁、甘甜味美、风味醇厚而闻名于世,又经乔氏宗亲一代一代的传承,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1995年,石龙堰黄酒传承人乔永峰(石龙堰黄酒被西峡县列入首批非物质文化名录,乔永峰被确立为传承人;公司正在继续申报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传承人资格)对老品牌研究开发,且进行小批量加工。2008年,在五里桥镇政府的支持下,石龙堰黄酒厂又租赁河滩荒地9亩建厂,开始进行批量生产销售。2011年7月,在西峡县石龙堰乔氏黄酒厂的基础上,注册成立了西峡县汇洋饮品有限公司。

九. 河南省 南阳市 社旗县 炸鹅脖

做法:

1、将葱、姜洗净,均切成末。淀粉加水适量调匀成水淀粉约20克,待用。将肉末放小盆内,加盐、葱末、姜末、料酒、酱油、水淀粉、味精搅拌均匀,再加香油拌匀,待用。

2、将豆腐皮洗净,晾干,用刀切开,再切成6.5厘米宽的长条,取用4条。将肉馅分成4份,分别抹在4条豆腐皮上卷成长卷,再用面粉加水调成糊,抹在豆腐皮包粘缝,包粘两头。

3、旺火坐油勺,用三四成热的油温,将鹅脖下勺微火炸透捞出。待油至五六成热时,再下入鹅脖重油炸一下,呈金黄色,捞出。

4、将炸好的鹅脖用刀改成马蹄块,装入平盘码好,带小碟椒盐上桌。

营养分析: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和必需的脂肪酸,并提供血红素(有机铁)和促进铁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铁性贫血。具有补肾养血,滋阴润燥的功效。但由于猪肉中胆固醇含量偏高,故肥胖人群及血脂较高者不宜多食。

油皮:豆腐皮中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大量的卵磷脂,可预防心血管疾病,保护心脏。含有多种矿物质,补充钙质,防止因缺钙引起的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发育,对小儿、老人的骨骼生长极为有利。

相克食谱:

猪肋条肉(五花肉):猪肉不宜与乌梅、甘草、鲫鱼、虾、鸽肉、田螺、杏仁、驴肉、羊肝、香菜、甲鱼、菱角、荞麦、鹌鹑肉、牛肉同食。

十. 河南省 南阳市 方城县 方城石猴

每年农历三月三,在南阳市方城县小顶山都有庙会,庙会上出售一种石雕“小石猴”,当地俗称“好时候”(谐音),也叫“画石猴”。赶庙会的人都踊跃购买,并相互赠送“好时候”(时候与石猴谐音),渴望能给自己和亲朋带来好运。“单猴”,寓意是“祖师封侯”;“母猴背小猴”,寓意是“辈辈封侯”。由于它独特的造型和吉祥的谐音,使得它誉满中原,长久不衰。当地人们逢年过节便以此为吉祥物让孩子佩戴。这在方城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猴文化”。

特点

这些小石猴造型别致,刀法简洁,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它们高约三至五厘米,分素色和彩色两种,彩色用黄、绿、红、黑等颜料涂染而成。这些石猴形态多样,有单猴、母子猴、猴背猴、猪背猴、猪八戒背猴等等。小巧玲珑,独具文化神韵。

作用

商丘、周口一带的农民,非常喜爱小石猴,因为它有药用价值,农民下地干活时,带上一个小石猴,一旦那里碰伤、划破了,在小石猴身上刮些粉末擦上就可以止血。他还说,石猴之所以被百姓喜爱,除了有药用价值外,它还包涵着深厚的“猴文化”底蕴。因为“猴”与“侯”同音,人们希望加官封侯,就给“猴”赋予了一种富贵、吉祥的涵义。“送一个好石猴的涵义是送你一个好时候。”

石猴文化

刻小石猴不知有多少辈了,都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他们从来不去参加任何民间工艺品比赛,也从没有搞过宣传,所以方城石猴仍鲜为人知。后来经过一些游客的宣传,终于引起了艺术界和收藏界的注意。现在,郑州、西安等地搞收藏的人常来方城砚山铺,成批量购买“画石猴”。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