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莆田特产生产厂家 正宗莆田特产哪里有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莆田特产生产厂家 正宗莆田特产哪里有卖更新时间:2022-04-14 07:21:21

一.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海蜇

海蜇是莆田群众十分喜爱的海产品,它的加工成品不但是一种可口的家常菜,还是宴会上调节口味、冷盘佐酒的精美小菜。
莆田沿海盛产海蜇,这是一种浮游于大海中的水母类动物。海蜇的体形基本上可区分为伞部和头部。海蜇亦写作“海宅”,莆仙人就称海桌的加工成品桌(莆仙方言“餐”音为梯过切)。海蜇的伞部状如钢盔,可加工制成整张的圆形海蜇皮,色白,莆人称其为“白餐”。头部经加工后,成品海蜇头,色红,莆人称其为“红餐”。无论是白餐和红餐,都是用明矾、食盐腌渍脱水制作的海产品,白餐价格较为低兼。
莆田食用和白卤和红卤十分方便,只须将其放在冷开水中浸泡,洗净卤水,再切成细条,就可蘸着加醋的酱油食用,清脆可口,是家庭中一道常备的好菜。如果把切细的卤再加上白糖、大蒜及其他调味酱油浸渍后取用,则可用于宴会上的冷盘或小菜。人们在吃盘菜的间隙上食卤这道冷盘或小菜,即调节口味,增进食欲,又可随时佐酒,所以卤也成莆田各类宴席中的常菜,备受人们欢迎。
有趣的是,卤的滋味清脆可口,而浸泡卤的卤水却又咸又涩。如果食用时没有把卤冲洗干净,卤的滋味就大受影响。可是,海蜇加工成为成品的餐,如不用卤水浸泡,便干硬不可食。一种事物都具有正反两个方面,即互相矛盾,又互相依存,卤和卤水的关系,得到了确切的说明。莆仙口语中“咸涩”与“悭啬”的方言音相同,卤的卤水既然又咸又涩。所以,“卤卤”一词居然成为莆田人讥笑那些悭啬、小气人物的代名词,人们喜欢“卤”,却厌恶“卤卤”,事物的两面性在民间口语中,体现得多么生动。
海蜇不像海参、鲍鱼等高级海产品那样价格昂贵,普通人家都够经常食用。但令人费解的是,莆田沿海居民,甚至那些终年捕捞海蜇的船户,他们只是将海蜇加工为成品后,全部卖到市区和莆田平原各集镇,自己很少食用,构成一种奇怪的反差。究其原因,沿海地带在明代以前依托海运和海盐、海产,经济力超过平原地区。自清朝为防御郑成功的抗清运动,在沿海强行“截界迁民”后,沿海的经济、文化急剧衰落。后来虽然复界,但居民仅靠地瓜干为主粮,生活十分贫困。农产品和海产品自己都舍不都吃,全用来为当商品,即使价格较低的海蜇,也上不了自家的菜谱。时间过去了300年,尽管现在沿海人民的生活已大幅度提高,可是仍然保持着这种俭朴的习惯。

二.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担仔面

担仔面又有人叫“肉臊面”,肉臊其实是卤肉的一种,现在成为了台湾南部的一种经典小吃。台湾的卤味、特别是卤肉,是扬名海外的,肉臊就是以纯瘦肉的卤肉,用较甜的卤汁卤过,再切丁、加上新鲜蒜瓣一起炒,非常的香。炒好以后加入面中,就是担仔面了。特色:特点便是里面的肉臊是用木炭火烤的。按照现在的做法,担仔面里面一般会加一只虾进去,而肉臊是用卤肉来爆炒而来。原料:肉臊(纯瘦肉的卤肉),蒜,油面.值得注意的是,担仔面的面又不是一般的面条,而是一种叫做“油面”的面条,这种圆形的面条口感爽滑弹牙,相互不粘连,很能与肉臊的口感相搭配。

担仔面做法:

1.担仔面食材内容:油面、豆芽菜、香菜、虾仁、黑醋、蒜泥、猪肉沫、酱油

2.以虾头熬煮而成的担仔面汤底

3.在热水中烫熟面条及豆芽菜,需上下左右不停摇动

4.凭手感决定面条熟度后捞起置于碗中5.淋上适量肉末6.加入虾头汤底7.加入适量虾仁8.淋上少许黑醋,少许蒜泥后即可9.担仔面成品及小菜:卤蛋、卤贡丸

 

三.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蜜柚

莆田蜜柚,又名度尾“文旦柚”,属食膳双宜的美味佳果,曾被清朝列为贡品,果实品质优良,气味芬香,肉嫩汁醇,甜酸适度,口感好,风味独特,原国家主席李先念品尝后称它是“无籽蜜柚”
( 莆田)

四.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麻丸

麻丸其实是一种粄,虽然是同一个县里,而我在上高中前却并没有吃过这个麻丸,因为我们那个镇上并没有。我们镇上逢得墟日的时候,卖粄的人有,就是把糯米磨成粉,加糖水和搅拌成米团后,做成一个个小丸子,下油锅炸熟即是粄了,卖五毛钱三个,我们直接叫它为煎粄。也还有一种叫薯包的粄,就是用一种红薯连同糯米一起磨成稠浓的米浆,用个勺子舀着放入油锅炸熟,就叫薯包,有甜的,也有咸的,煎炸得外面是赤焦的一层皮,里面却是白色的,还带有丝丝红薯的紫红颜色,售价两毛钱一个。还有一种叫油炸哥的粄,不同之处就是它的原材料不是用米,而是用面粉,加盐水和葱花调成面浆,用个扁平宽大的勺子舀着放入油锅炸熟,即是一张张的圆圆薄薄的油炸哥了,两毛钱一张。有的油炸哥先在勺子里舀薄薄一层面浆,在面浆上面加一些调拌好味道的肉、豆腐等馅料,再用另一个小勺子加舀一些面浆淋在馅料上面,盖住馅料,落锅炸熟之后就是中间包含着馅料的油炸哥了,这个价格贵一些,卖三毛钱一张。不管煎粄也罢,薯包也罢,油炸哥也罢,要软、要硬、要脆,随火候炸的时间分有长有短就是,都是现做现炸现卖的,卖的人一般都是个老头子、或者老夫妻两口子,先在家里调好米团、米浆或者面浆,然后找个担儿挑个小火炉、锅、铲、勺、油和木柴上街市的墟上去现场炸着卖。

麻丸的做法跟煎粄是差不多的,只是和米团的时候里面添加了芝麻,做成一个个小丸子,再在丸子外面粘一层芝麻,下油锅煎炸成的约有半个拳头般大小的粄子,个头比我们那边墟上卖的煎粄、薯包都大多了。因为它的火头炸得不老,火头炸老了则会变得很硬,甚至是酥脆的了,炸熟了即起锅,所以非常非常的软。大家都把它的名字叫作麻丸,卖五角钱一个。因为是糖水和拌成的,所以味道很甜,又因为外面还有一层芝麻,所以又有芝麻的浓香,个头圆圆的大大的,咬上去却软绵绵的,一口咬下去,原本圆圆的鼓鼓的丰满的麻丸,也跟着牙齿的合紧而变得扁扁的了,糯米的弹性和韧性在这里显现得非常好,又甜又香又软又韧却毫不腻人,食之滋味一流,只是吃得多了会上火就是。

五. 福建省 莆田 城厢区 莆田荔枝肉

福建莆田因盛产荔枝而别名“荔城”。莆田的风味小吃中的荔枝肉,则是把猪瘦肉切成荔枝大小,表皮用刀刻出功壳状,经油炸之后,形似荔枝。再把荔枝肉混入备好的多味卤料中煮至入味,装盘时把鲜荔枝作为装饰围边,送上餐桌,会让人分不清是荔枝还是荔枝肉在诱你垂涎三尺。

特别是在夏令时节,熟透的荔枝皮色鲜艳,味道芬芳,佐以名师巧制的荔枝肉,一素一荤,浑然天成。这时如得闲暇,邀三五个好朋友,寻一个幽静处,点一盘荔枝肉,品酒尝菜,体味人生,该是多么惬意!“荔枝肉”正是借用荔枝盛名而以猪肉仿制其形的一种传统风味菜。此菜刀工细腻,烹调精致,酸甜鲜美,滑润爽口。

制法

●将猪瘦肉切成块,在每块肉面上剞斜十字花刀,再分别切成斜形块,与荸荠片一并用湿淀粉抓匀。

●白酱油、白糖、香醋、上汤、味精、番茄酱、芝麻油、湿淀粉调成囟汁。

●将浆好的肉块及荸荠片一并下油锅,拨散翻炸,待剞花肉块呈荔枝状时,倒进漏勺沥去油。

将蒜末、葱段下油锅煸炒,再倒入囟汁勾芡煮沸,随即放入过油的荔枝肉、荸荠片,翻炒几下装盘即成

 

六.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炒骨

莆田炒骨做法:

材料:

肉排500克,青、红椒各半只,蛋1只(打匀),面粉约4汤匙,笋数片,干蒜茸1茶匙,姜蓉少许。

腌料:绍酒2茶匙,生抽1/2汤匙,胡椒粉少许。调味料:水1/4杯,镇江香醋2汤匙,生抽1/2茶匙,糖1/2汤匙,茄汁1茶匙,麻油、胡椒粉各少许。

做法:

1、肉排洗净,抹干,加腌料腌匀,备用。

2、青、红椒分别去籽,洗净,切片,泡油,沥干,待用。

3、将腌透肉排加入半只蛋汁沾上面粉,随即放入大热油内炸片刻,改用文火浸炸至熟、酥脆及呈微金黄色,即捞起,沥干油分,备用。

4、烧热少许油,爆香干葱茸及姜茸,放入笋片,注入调味料煮匀,用生粉水勾一薄芡,放入脆排骨及青、红椒,快手兜炒匀,即可热食。

 

七. 福建省 莆田 秀屿区 海蛏抱蛋

海蛏抱蛋是福建的经典海鲜菜哦!也许吃习惯老家的味道,这里买到的,总觉得有一股“油”味~因此,这个海蛏还真的只有在我妈妈回趟老家才有得吃呢~加点香葱香菜末一起煎会更香……如何,炒菜真的好简单吧~

主料:蛏子1盘鸡蛋3个

调料:色拉油适量食盐适量

海蛏抱蛋的做法:

1、海蛏洗净后,放在锅中煮

2、无需放水,煮开后,海蛏会自己出汤

3、去掉海蛏的壳;(海蛏汤静置后取不含沙子的汤,可煮面条用)

海蛏抱蛋的做法

4、最后撕去海蛏身上的一些丝,即可备用

5、鸡蛋加点盐充份打散

6、倒入收拾干净的海蛏搅拌

7、锅中热油,倒入海蛏鸡蛋液

8、煎熟,即可

八.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莆田豆丸

莆田古称兴化府,兴安州,山川毓秀,人杰地灵,簪缨相继,科甲联芳,人才辈出,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誉称。莆田的地方风味小吃有百种。精工细作。调味多样,风味十足,各有特色,既是经济实惠的大众化食品,又方便快熟、便于携带,不失为具有地方特色的快餐食品。石室岩煎粿、江口卤面、仙游扁食、西天尾燕食、天九湾卤肉、炝肉、泗粉、豆丸、豆浆米粉、炒骨、焖豆腐,还有很多很多......

九. 福建省 莆田 荔城区 兴化煎粿

兴化煎粿

在莆田市区西南凤凰山麓,云遮雾绕着一座寺庙,叫石室岩。这个寺庙占地不大,却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人香客。人们来到这里,除了为拜谒威名显赫的仙公外,还想品尝名闻海内外的石室岩煎粿。

相传唐朝时,石室岩还没有寺庙,只有一个岩洞。岩洞中住着一个妙应禅师。他很想在这个美丽幽静的石室岩盖一座寺庙。要盖庙就需要很多的砖瓦杉木。但哪里去要这第多的砖瓦杉木呢?一天晚上,有仙人向禅师指点迷津,使禅师皱的眉头一下便舒展开了。

第二天,妙应禅师对游人香客说:天上仙公要云游到石室岩,那时岩洞中将有灵光出现,那就是仙公显灵了。谁要是看上一眼,就会福寿齐天。但只有那些勤劳的人们才能看得见的。所以,谁要看灵光,就需随手带一砖一瓦到岩洞来。

一天晚上,妙应禅师坐在岩洞中做-,只见他浑身上下闪现着道道白光

,从从洞中射了出来。许多游人香客见了都惊诧万分,都说这是天上仙公降临了。这消息传开后,成千上万的人都争先恐后地涌向石室岩。他们有的带来的砖瓦石灰,有的扛来杉木石条。结果,没有几天,杉木石料堆积成山。禅师赶紧请建筑工师傅,筹划合计开工建庙。没几个月,一座高大的寺庙很快就盖起来了。禅师看着即将竣工的寺庙,心里非常高兴,但又感到过意不去。应该用什么来答谢游人香客呢?他想着,又想出一个主意来。

寺庙将要落成了,到寺庙来祝贺的游人香客比肩接踵。为了答谢大家,禅师亲自下伙房执勺。他把事先磨好的米浆,调好了味道,用瓢洒在铁锅里,以茶油煎成薄片,然后,把炒熟的花生仁捣碎,拌着葱花,撒向煎粿上。只见出锅的米薄如蝉翼,点点的花生微粒衬着碧绿的葱花,紧紧地粘在米粿上面,味道香喷喷的。禅师煎了七天七夜,用他亲自煎成的米粿煎成的米粿慰劳游人香客们,大家尝后无不叫绝口。从此,成为莆仙的一种风味小吃,传到民间,流传海内外。

石室岩煎粿原料及做法:

煎粿,原是农民在早稻登场后,舂米时筛出的碎米磨成米浆,配上南瓜、韭菜、芹菜、绿豆芽等,用油煎干而成。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石室岩煎粿最为出名,有“没吃煎粿等于没上石室岩”之说。

“石室岩煎粿”主要原料为:上等的晚米、炒熟的花生仁、芝麻、芹菜、生姜、精盐等。先是将优质晚米用清水浸泡二三小时,淘洗净后沥干,再注入清水,用大石磨磨成很稀的乳状米浆,调入芝麻、花生酥、精盐、味精等,搅拌均匀后盛入大陶盆待煎。煎粿有两个讲究:一要讲究“耍”的功夫,务必看准火候,适量用油,将米浆均匀地“耍”在锅边;二要讲究米浆稀度,越稀越好。稀了,煎米果有一定的透明度,薄如蝉翼,食来脆口,油气既足,香味也佳,实在妙不可言。近年来,石室岩小吃部的“煎米果”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人们上山,似乎不是单纯为了寻幽探胜,还为了品尝价廉物美的“煎粿”风味。当然,莆田不少酒家、饭馆也把煎米果列为风味佳肴之一。

十.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一品鲳

原料:鲳鱼750克,干淀粉15克,白糖20克,胡椒粉0.5克,酱油15克,猪骨汤100克,花生油500克,蒜瓣10克,绍酒20克,咖喱粉0.5克,香醋20克,味精5克,芝麻油1克做工:1.将鲳鱼剖腹去内脏洗净,鱼身两侧分剞十字花刀,中间横拉一刀。用酱油5克、绍酒10克腌渍一下,再滚匀干淀粉。2.锅置旺火上,注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鲳鱼下锅炸成金黄色,倒进漏勺沥去油。3.炒锅留余油15克旺火上烧热,下蒜瓣煸香,再加入骨汤、香醋、味精、白糖、咖喱粉、胡椒粉、芝麻油、酱油、绍酒煮沸,然后放入过油鲳鱼,改用微火煨至汁粘,装盘即成。盘边可饰配番茄片或萝卜丝、葱丝佐食注意:1.鱼在宰杀时,鲳鱼尾为了美观,切忌修得光秃。2.炸鲳鱼时,要注意两个问题。一是干淀粉定要滚匀,否则会出现爆油现象,易伤人。二是鱼炸的软硬要适度,炸的软,煨制后不易取出;炸的硬,煨制后,鱼还较挺,在不到菜品的要求。风味特点:1.鲳鱼为优质鱼类之一。其鳞细、肉嫩,特别是骨软而香。鲳鱼有黑白两种,颜色灰黑而本略肥者称黑鲳;颜色银白而体略扁者称白鲳,烹制一品鲳宜用黑鲳。2.福州菜凡是形圆者,多称“一品”。“一品鲳”系采用整条鲳鱼煨制而成,其扁而略圆,质细嫩,味香鲜甘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