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崇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成都崇州市美食及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崇州特产有哪些可带走 成都崇州市美食及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3 15:26:14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崇州牛尾笋

崇州牛尾笋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崇州牛尾笋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三郎镇、街子镇、鸡冠山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牛尾笋生长在海拔800—1500米的区域,是竹笋的一种,从竹子的根状茎上发出的幼嫩的发育芽,一经长出地面就砍下作为一种蔬菜。

产地

据调查了解,世界上的竹子有一千多种,但牛尾笋为中国四川龙门山脉地区崇州市和都江堰市部分山区所独有。现在种植面积最多是四川省崇州市文井江镇约28000亩。

食疗价值

牛尾笋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糖类、钙、磷、铁、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每100g牛尾笋含干物质9.79g、蛋白质3.28g、碳水化合物4.47g、纤维素0.9g、脂肪0.13g、钙22mg、磷56mg、铁0.1mg,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含量比大白菜含量高一倍多;而且牛尾笋的蛋白质比较优越,人体必需的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以及在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的谷氨酸和有维持蛋白质构型作用的胱氨酸,都有一定的含量,为优良的保健蔬菜。

中医认为牛尾笋味甘、微寒,无毒。在药用上具有清热化痰、益气和胃、治消渴、利水道、利膈爽胃等功效。牛尾笋还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纤维的特点,食用牛尾笋不仅能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去积食,防便秘,并有预防大肠癌的功效。牛尾笋含脂肪、淀粉很少,属天然低脂、低热量食品,是肥胖者减肥的佳品。养生学家认为,竹林丛生之地的人们多长寿,且极少患高血压,这与经常吃牛尾笋有一定关系。

区别特点

一般的竹笋是“雨后春笋”,及2—4月生产,而牛尾笋是“雨后秋笋”,及5—10月是盛产期,蔬菜淡季的黄金季节。同时,牛尾笋无苦涩味可单独烹调。牛尾笋同其它竹笋相比较,肉质丰富,纤维细脆,化渣,口感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被有关专家和现代人称为“人类肠道清洁工”、“铁扫把”、肠道卫士“,属天然有机绿色食品。

一、源植物

刺黑竹(俗称牛尾竹) (Chimonobambusa neopurpurea Yi.)。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800米至1500米,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微酸性壤质土和山地黄壤,pH值4.5至7。

三、栽培管理

1.育苗:产地范围内成熟竹林就地采挖。选用两年生苗,苗木要求壮苗,色泽正常,无检疫对象病虫害,无机械损伤,规格为:高100厘米、地径2厘米。

2.栽植:移栽造林一般在9月下旬至翌年2月下旬,此期间冰雪未解冻时不得整地或造林。栽植密度小于等于1600株/公顷,种植点配置可依山势而定,一般是“梅花”形配置,造林技术要点为“穴大、鞭舒、浅栽、紧围”。

3.竹林管理:

(1)幼林管理:松土除草、施肥,以有机肥为主,也可施绿肥,每年夏秋为宜;灌溉排涝;按照“去小留大、去老留嫩、去密留稀、去弱留强”的原则抚育间伐;在新造竹林1至3年内可以进行竹农间作,以耕代抚。

(2)成林管理:调整立竹密度,每667m2 (亩)控制立竹度在3500至4500株;调整林分年龄结构,五年生以上立竹全伐掉。护笋养竹;保护林冠层,郁闭度是0.4至0.5。

4. 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笋

8月上旬至9月下旬,竹笋出土4天左右采笋,取笋高度根据径粗和林分质量而定,高径比为10至15:1。

五、质量特征

1.感官特色:笋肉黄色或黄白色,新鲜清洁、笋肉丰腴、肉质脆嫩,笋箨有光泽不萎篶,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

2.理化指标:

项目 指 标

水 份 % 90~92

蛋白质g/100g 2.0~3.0

总 糖g/100g

脂 肪 ≤ 0.8~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二.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大可枇杷

大可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可枇杷

石林彝族自治县大可乡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大可枇杷色泽金黄、甜如蜜糖、口感较好,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比本地市场上的外地枇杷在品相、口味上略胜一筹。

三.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石观音板鸭

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一周姓大娘创制,时名“周板鸭”。制作工艺集腌、熏、卤于一体,选用仔鸭,剃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入缸腌制,然后重压24小时成板状,再经微熏后,放入有18种香料的卤水中沸煮而成。皮色金黄,肉嫩醇香,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味长耐嚼。( 崇州)

四.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怀远藤编

藤编是怀远镇经济产业的主力军,年产值6800万元,藤编一条街经营商家30余户,其中从事藤编经营和生产的大部分是文井江社区的居民。因为文井江社区居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时间较少,农活并不繁重,闲暇时间较多,很多农民农闲时间就领取藤编材料在家中编制,编制好后就交给经销商,领取加工费,这种生产模式特别适合在家的妇女,农闲时丈夫外出打工,妇女在家中加工藤编,可以照顾孩子和老人,像这样的家庭,年收入大概有三万多。

怀远藤编起源于三国时期,根据晋代崇州籍的著名史学家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说是三国时期,怀远镇有一个姓马的工匠,心灵手巧,善于手工制作各种器具。有一次他上山打柴,发现山上的野生藤条特别光滑坚韧,很适合编织东西。于是他就砍了很多藤条回家,尝试编织各种各样的器具。经过反复实验,他发现使用晒干的藤条来编织器物效果不佳,于是发明了水泡藤条法。他手工编织成形的第一件产品,是一件龙塌式的座具,里面的支架使用的是高山翠竹,外面则是细密而缠绕有方的藤条。这个座具经过马氏熏蒸,颜色变得金黄透亮,就跟宫廷里皇帝用的黄金制作的龙塌差不多。

地处崇州市西北部的怀远古镇历来被誉为“藤编之乡”,这里位居平坝和山地交界处,有丰富的野生藤条资源,而且由于是都江堰、崇州、大邑三地交通枢纽,自古商贸发达,非常有利于藤编技术的推广和藤编商品的交易。

开始马氏用藤条编织各种器物,纯属个人爱好。除了那只座具,他还编织了篮、筐、篼等生产生活用具,放在家里自我欣赏。后来,他的邻居们发现了这个秘密,都对他的藤编制品赞赏有加,爱不释手。有的邻居还主动出钱买下马氏的藤编产品。一传十,十传百,马氏藤编逐渐在怀远镇出了名,甚至形成了藤编产品的交易市场。首先是要采集野生藤条,再把藤条放进水里浸泡若干时日,然后用竹作为器皿的骨架,再用柔软光洁的藤条进行编织,最后还要使用土法对成形的器物进行熏蒸,使它的颜色变得金黄夺目。

长期以来,当地人继承马氏藤编的技法,把它作为家庭副业。在风景秀丽的怀远镇,无论是田间地头,还是农家小院,时常可以见到藤编艺人坐在小板凳上编织的情景,就像陕北窑洞前随时可以见到剪纸的情景一样。

然而就产品而论,现在怀远镇的藤编产品主要是筐篼、提篮、藤椅等家用小器具,主要满足家庭消费和就近交换,既没有形成产业,也没有形成规模,而且工艺质量也有待提高。

鉴于这种情况,当地政府已把怀远藤编列为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目前正在开展或准备开展的工作有:收集和撰写怀远藤编艺人劳动、生活的文字资料,对藤编艺术进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为下一步继承和发扬藤编技艺打下坚实的基础;对现有老艺人的编织技艺进行摄像,保留下藤编工艺的第一手材料;建立怀远藤编培训基地,培养一批年轻的艺人,从而让藤编技艺代代相传,不致中断;注册并使用“怀远藤编”商标,在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使怀远藤编具有更大的知名度、更高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成立怀远藤编协会,团结当地的藤编艺人,研究新产品,发布新信息,组织艺人到其他工艺美术之乡参观学习,让藤编绝技也像其他的民间手工技艺一样走入人们的视野和记忆;打造“藤编一条街”,成立藤编制品展览室,用这种形式来推广和宣传这门独特的民间编织技艺。

通过重点保护、打造、挖掘和扶持,相信怀远藤编这朵民间手工艺奇葩能够盛开得更加绚丽多姿。

五. 四川省 德阳市 旌阳区 四川花椒

四川是重要的花椒产区之一,该地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品质优良,特别是金川所产的大红袍花椒更是全国闻名,堪称花椒之极品,这其中包含有人们的喜爱之意。凤县“大红袍”花椒以色泽鲜红、粒大、肉厚、形具“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被称做“红椒”.

特点:花椒属芸香料灌木或小乔木植物,有刺。奇数羽状复叶,边缘有圆齿和透明腺点。夏 季开花,花小型,伞房花序或短圆锥花序。果实呈红色,种子黑色。果实就是花椒, 含挥发油,性热,味辛香。

功效:花椒是烹调中的重要调味品,主要用于烹煮肉类,也常作为炒椒盐花生、椒盐豆,制 中式椒盐饼等。另外,它也是调制其它调味品的常用原料。

花椒有暖胃除风、消除解胀、化痰止咳、破血通经止痛之药效,杀虫、除菌、消毒止痒之功能。

六. 四川省 达州 达川区 四川藤器

四川达县、万县、乐山等地的藤器品种有沙发、躺椅、餐椅、办公椅、圆桌、茶几、屏风等。坚固、轻便、美观、耐用是四川藤器的特色。手艺高超的巧匠们还能在藤器上编出各种花样,如菊花、花辫子、麻花、铜红、环扣等,配上不需经纬,自行穿编而形成的“结花”,疏密相间,精美别致。

七.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道明腌肉

产于山区的道明镇,采用传统工艺腌制而成。其显著特点是经熏制仍保湿,湿而不水。微烟熏过的清香沁人心脾,咀嚼时能吃出一股淡淡的稻谷烧烤之香味。( 崇州)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崇州市 元通油花

清末民初元通(今元通镇)人氏创制。采用精粉、板猪油、食盐、花椒等原料。其操作工艺在制作花卷的基础上改进而成。成品盛盘入席,宛如精美工艺口。赏心悦目,持筷夹油花头子一抖,状如银丝散落,长可尺余。醇香扑鼻,入口味长,咸麻适度,油而不腻。( 崇州)

九.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分布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南溪、永川和达县等地。主要特性:四川白鹅属中型绒肉兼用鹅种。全身羽毛洁白,紧凑,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四川白鹅额部有一个半圆形肉瘤。成年母四川白鹅肉瘤不明显。无咽袋,偶有腹褶。眼睑小,圆形,虹彩蓝灰色。

南溪县南溪镇莲花村处于四川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沿岸,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白鹅生长。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具有生长快、产蛋量高、适应性强、肉质及产绒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四川省南溪县大力发展白鹅养殖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加强四川白鹅标准化养殖区、养鹅专业示范村、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南溪县将镇莲花村确定为养鹅专业示范村,现在该村大部分村民从事白鹅养殖;将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作为四川白鹅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全县白鹅产业发展。2009年实现年出栏商品鹅450万只,存栏种鹅8.5万只。

十. 四川省 眉山 青神县 四川凉面

凉面是四川的传统小吃,历史悠久,在四川全省有很大影响,近年已流传于全国各地,特别是北方广大地区。

凉面的制法:机制的面条入沸水中煮熟。煮时不能煮得太软,捞出放案板上趁热,洒熟菜油少许,抖散快速降温,到互不粘连且己冷却为止,成为凉面。

凉面吃法多样:(1)绿豆芽凉面,绿豆芽在沸水中煮断生,保持脆嫩,放碗中,面上盖凉面,淋上用辣椒面、花椒油、醋、味精、酱油、蒜泥和麻油调成的味汁;(2)鸡丝凉面,基本制法同绿豆芽凉面,不同的是在面上加煮熟后撕成的鸡丝;(3)三丝凉面,面上加熟鸡丝、火腿丝、猪肉丝。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