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嘉兴土特产包装盒公司 嘉兴特产包装盒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嘉兴土特产包装盒公司 嘉兴特产包装盒有哪些更新时间:2022-04-01 07:29:49

一.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千福蜜梨

产品名称:千福蜜梨

产品产地:浙江省嘉兴市

产品特性:外形美观,果肉白嫩,果汁丰富,口感香醇,滋味甘甜。

产品成分:维生素、游离酸、果胶质、蛋白质、脂肪和钙、镁、磷、铁等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生津止渴、暖胃、帮助肌肤补充维他命,促进血液循环等食用功效

产品简介:“于城牌”千福梨——色味俱佳,优质无污染,以其美观的外形,黄褐色的色泽,白嫩的果肉,丰富的果汁,甘甜的滋味,成为于城牌水果后起之秀。“于城牌”千福梨以千福村优质梨为基地,已经形成翠冠、脆绿、清香、矮档等早熟、早中熟、中熟、中晚熟、晚熟的不同时令,多个优质品种搭配的种植结构。在蜜梨生产环节上推广一枝多品种嫁接、开心矮化、挂花枝三疏、配方施肥、果实套袋等一系列高效优质的管理措施,追求品质,控制产量,良种加良法,使梨产品外观美,内在品质好,耐贮运,产品十分畅销。

产品历史:惠民镇位于嘉善县城东郊,距县城4公里,毗邻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平湖市新埭镇和钟埭镇,东距上海市区95公里,西至省会城市杭州113公里,北接苏州92公里。沪杭甬高速公路贯穿境内,集镇至沪杭高速公路大云出口处4.5公里,镇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40.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1万亩,辖11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常住人口2.18万人,外来人口1万余人。2003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59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415。惠民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风淳朴,环境优美。境内有民国总理钱能训墓和唐朝宰相陆贽墓遗址。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惠民镇的经济和社会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实施招商引资“一号工程”和“百姓致富工程”,工业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开放型经济为龙头,以木业、电子、服装、机械、箱包为主导的产业新格局。 全镇现有203家企业,职工总数达1.2万多人,全年实现工业销售29.5亿元。外贸自营出口4612万美元,现有直接出口企业16家。全镇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4家。近年来,园区建设不断加强,功能不断完善,去年先后被市政府命名为“嘉兴市十强乡镇工业园区”、“嘉兴市重点工业园区”。2003年招商引资综合成绩名列全县第三位、全市第十二位。在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坚持发展以鲜销农产品为主的城郊型农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先后形成了蜜梨、蚕桑、春大豆、瘦肉型猪、大棚蔬菜、特种水产和苗木等生产基地。

二.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三白酒

旧时乌镇酿酒业十分发达,明时有酿酒作坊20余家,尤以高公生、顺兴、永盛三家最为著名。现仅存高公生糟坊,原名高公生酱园,始建于明朝初年。所产“乌镇”三白酒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柔绵、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数百年来一直风靡江南一带,经久不衰,曾被列为皇室贡品,被誉为乌镇人的美酒。

乌镇牌米酒目前有三个产品,分别为55℃的三白酒、12℃的白糯米酒、以及4℃的甜白酒。这三种酒都是采用传统工艺,经手工酿制而成的。

三白酒是乌镇人的美酒,天然原料纯手工酿成。何谓三白酒?《乌青镇志》上说:“以白米、白面、白水成之,故有是名”。此酒醇厚清纯、香甜可口,男女老少皆宜饮用。以其香气浓郁、酒味醇厚、入口绵甜、回味爽净、余香不绝而名声远扬。几百年来风靡江南,经久不衰。

三白酒除了55度的三白酒外,还生产1度的白糯米酒以及4度的甜白酒。

三. 浙江省 嘉兴 嘉善 蒸双臭

蒸双臭是浙江嘉兴的特色小吃。它结合了当地两种最臭的东西臭豆腐和臭海菜梗,加入少量油、糖、姜片等一些调味品,然后放到旺火隔水蒸,十分钟后,撒上葱花,椒丝点缀一下即可。这道菜在口感上是臭中含香,美味至极。好与坏、香与臭是相较而言的,就像这臭豆腐干,经过腐化,不但失去了冰清玉洁的外形,而且其味道也发生了质的变化。但是偏偏这东西在臭与香之间的角色却极其不确定。臭中有香,香中含臭。越臭越香。而西塘人更是把这种臭中含香的菜给做绝了。

四.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嘉兴黑猪

嘉兴黑猪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品种,属太湖猪的一个主要类群,素以产仔多、性成熟早、耐粗饲、适应性强、肉质好、杂交效果明显而著称。中心产区位于浙江省嘉兴市各县(市、区),并已遍布浙江全省各地,毗邻的上海、福建、安徽等省(市)亦有分布,是浙江省的重点保护品种。上个世纪70年代末,中国赠给法国5头嘉兴黑猪,该国的育种专家如获至宝,利用嘉兴黑猪繁殖力特强的优点,经过二十多年的培育,对提高法国猪种质量起了重要作用。

嘉兴黑猪对当地的饲养和环境条件有较好的适应性,当地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0℃、最低温度可达-12℃,农村养猪大部分采用闭舍圈养,母猪终年见不到阳光,日粮中蛋白质水平低,粗纤维较多,在这种情况下,母猪仍能保持较高的繁殖性能。通过对猪场、规模养猪大户和散养户饲养该品种猪的健康调查和血清学监测,猪场和规模养猪户在饲养密度较大、营养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对气喘病易感,但无一类传染病感染情况。

2、品种来源及发展

2.1、来源

嘉兴黑猪是太湖猪的一个地方类群,产区养猪历史约有7000年左右,到明朝就有母猪一胎14头的论述。在长期驯养过程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选种和饲养经验,加之产区地处太湖流域,在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饲料资源等优良的生态环境作用下,逐步形成了以产仔多为主要特性的嘉兴黑猪优良地方品种。

2.2、群体数量

2.2.1、母猪数量:2006年底,我市存栏嘉兴黑母猪7.48万头左右,其中双桥农场核心群能繁母猪140头左右。 2.2.2、公猪本交配种能力:每头公猪本交每年可配母猪500—600头次。 2.2.3、公猪人工授精情况:受与配母猪数量的影响,公猪极少部分用于人工授精,每头公猪每年的人工授精公母比可1:2500--4000头。 2.2.4、公母猪初配年龄和利用年限:公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6月龄,可利用4--5年,一般利用3年左右;母猪适宜初配年龄不应小于5月龄,可利用6--7年,一般利用4--5年。

2.3种猪销售情况

嘉兴市双桥农场(原种场)年提供嘉兴黑种猪500头,嘉兴黑二元杂交母猪1500头左右;嘉善县桑苗良种繁育场(省一级种猪场)年可提供种猪300头。我市年出栏嘉兴黑猪二元杂交商品猪150万头,二洋一土三元商品猪267.36万头左右。

3、体型外貌

3.1、被毛颜色、鬃毛及肤色

毛色全黑,稀而短软;成年种猪鬐甲部鬃毛长而硬;在皮色上有紫红皮、浅灰皮、黑皮之分,皮较厚。

3.2、体型外貌

3.2.1、体型特征:嘉兴黑猪体型中等,体质结实,结构匀称。 3.2.2、头部特征:嘉兴黑猪头大额宽,嘴筒长且微凹,额部有明显皱褶,分寿字头、马面头、翁字头三种。两耳大、软而下垂。 3.2.3、躯干特征:嘉兴黑猪背腰较长,腹微下垂但较紧,臀斜。乳头较多,一般8~10对,形状分“蓑衣奶”和“丁香奶”二类。 3.2.4、四肢特征:四肢稍高,后腿瘦削、有皱褶,部分卧系撒蹄。 3.2.5、骨骼及肌肉发育情况:骨骼粗壮结实,臀部肌肉欠丰满。

4、体尺、体重

4.1、成年公猪(21头):体高77.08cm,体长139.80cm,胸围118.10cm,体重128.28kg。 4.2、成年母猪(50头):体高69.41cm,体长124.30cm,胸围111.16cm,体重102.90kg。

5、生产性能

5.1肥育性能

嘉兴黑猪从25—75千克肥育,在日粮含消化能11.75兆焦/千克,粗蛋白质13.5%的条件下,平均日增重425克,每增重1千克耗料3.96千克;

5.2屠宰性能

嘉兴黑猪75千克体重屠宰,胴体直长86.3 cm , 胴体斜长72.0 cm,背膘厚3.8 cm ,屠宰率67.9%,皮厚0.5 cm,眼肌面16.3 cm, 脂率30.8%,皮率16.5%,骨率10.7%,胴体瘦肉率42.0%,后腿比例28.3%。

5.3肉质特性

肌肉PH值(45min内)6.1,肌肉颜色3分,失水率11.26%,熟肉率64.4%,肌肉大理石纹3分,肌肉主要化学成分:水分74.35%,干物质25.65%,粗蛋白质23.05%,粗脂肪1.37%,灰分1.19%。

6、繁殖性能

6.1、性成熟年龄:公猪120日龄左右,母猪120.57日龄。 6.2、配种年龄:在农村,公母猪多于5—6月龄开始配种,在规模农牧场,公母猪多在8月龄、体重60—70千克配种。 6.3、发情季节:常年发情。 6.4、发情周期:经产母猪发情周期约为21.9天,发情持续天数2.5天。 6.5、妊娠期(229胎):平均为114.6天,其中114天者占25.18%,115天者占22.55%。 6.6、泌乳力:初产母猪(20日龄窝重)31.8千克,经产母猪60天哺乳期的泌乳总量,在较好营养水平下为458.44千克,日泌乳量7.97千克。 6.6、窝产仔数: 经产母猪平均产仔数15.02头(n=293胎),头胎母猪平均10.93头(n=238胎)。 6.7、仔猪(60日龄断奶)成活数: 经产母猪平均:11.30头(n=275胎),育成率86.53%(n=271胎);头胎母猪平均:8.48头(n=232胎),育成率84.73%(n=227胎)。

7、饲养管理

产区群众对嘉兴黑猪的选种和饲养管理有丰富的经验,当地素有:“稀毛白壳紫红皮,高脚阔背长身体,额宽面秀粉红鼻,耳朵要与嘴筒齐,竹尾巴丁香奶,吃食如虎一口气”、“母猪好坏看三代,母猪本身性能看三胎”、“好种出好猪、劣种出劣仔”等选种谚语。产区十分重视选择乳头多,后躯大的高繁殖性能的表型,长期运用定向选育的方法,使嘉兴黑猪高产性能的遗传性能十分稳定。在饲养管理方面:原种场的生产公、母猪舍采用单列、半敞开式,设有外运动场;采用空怀母猪小群饲养、生产母猪和公猪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全价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搭配青绿饲料;料型为干湿料,日饲喂三次。农户采用单圈饲养方式,饲料以玉米、大麦、糠麸等能量饲料为主,很少采用全价配合饲料,生产母猪的青绿饲料使用量较大,料型一般为汤料,日饲喂三次。该品种生产公、母猪都性情温和、懒动,易调教三定位,较易管理。

五. 浙江省 嘉兴 海宁 硖石灯彩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硖石灯彩”是海宁民间艺术的奇葩,源于秦代,盛于唐宋。与“硖石灯彩”相随的“灯会”、“灯展”自南宋以来,在民间历代相沿,蔚然成风。

“九陌联灯影,前门共月华海”。海宁硖石镇的民间元宵灯会,素以灯彩之针工精细,良宵迎灯盛况,享有“江南第一灯会”的誉称。正是农历三月十三。

“硖石灯彩”工艺独特,其制作主要以拗、扎、结、裱、刻、画、针、糊“八字技法”见长,尤以针刺花纹精巧细美取胜,制作精巧,细腻秀丽,玲珑剔透,经千百年的锤炼,成为融声、光、电、建筑、书、篆、画等多种艺术于一体的传统工艺品。

海宁硖石灯彩早在宋代就被列为贡品,在宣统2年“南洋劝业会”和1934年“巴黎万国博览会”上荣获大奖,1955年,周恩来总理将一对硖石灯彩作为国礼赠送给斯里兰卡贵宾,1992年全国花灯邀请赛,参赛的14盏硖石灯彩全部获得一等奖,轰动全国灯彩界。1994年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硖石灯彩分别赠送给新加坡内阁资政和新加坡中华总商会。2001年2月,硖石灯彩在新西兰展出,海宁市人民将两对灯彩分别赠送给奥克兰市政府和新西兰总理海伦.克拉克,再一次在异国他乡引起轰动。

硖石灯彩,是中国著名的民间工艺美术,又是海宁三大文化(灯文化、潮文化、名人文化)之一,以针刺工艺独树一帜,堪称“江南一绝”,誉满海内外。1959年版《辞海》灯彩:“浙江的灯彩,则以针刺花纹著名。”它的起源甚早,“相传源于秦,始于汉,盛于南宋,绵延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南宋朝时,金兵已入寇中原,高宗赵构迁都临安(今杭州),偏安于半壁江山,为了-,元宵放灯已发展到新的高峰,扎灯、赛灯、赏灯蔚然成风,据《武林旧事》和《乾淳岁时记》等记载,当时,进京朝贡的灯品,有福州的白玉灯、安徽新安琉璃灯、江苏南京夹纱灯、常州料丝灯、苏州罗锦灯、杭州羊皮灯和硖石万眼罗灯等。正是各具特色,争奇斗妍。灯品中尤以针工细密的“万眼罗”最奇,南宋诗人范成大《灯市行》中有“叠玉千丝似鬼工,剪罗万眼人力穷”诗句,点出了它比用轻罗、织锦剪裁结扎的罗锦灯更加精细、美观,当年硖石灯彩进京朝贡,被选为“灯彩精品”而悬挂在临安(杭州)东华门外凤楼前,故许葆翰(1866—1942)《硖川灯市》诗有“东华门外凤楼前,博得虚名非一年”句。

硖石,古时曾先后是长水、由拳、嘉兴、盐官等县的县城,自唐永徽六年县治南迁后,遂以“双山夹水”改名“硖石”,是浙北诸郡市镇之最,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人们自秦汉以来,一直以制作灯彩为乐,出精品为荣,何论它的造型或样式,绝非他乡的灯品可以媲美!自古以来,在硖石从未有过以买卖为目的之“灯市”,也无靠扎灯为生的专业艺人,这些“灯彩艺术家”都来自丝绸、土布、药材、米业、袜业等商号的老板、店伙,也有医生、画师、教师和手工艺者,还有家居老人,民妇等,其中,不乏“灯彩世家”,都是世代相传,兴之所至。硖石灯彩赛会,历来不重元宵节。许葆翰《硖川灯市》诗云:“紫硖灯夕无定时,十年一度春三月。三月清明谷雨间……”。近代著名学者、里人张宗祥(1882—1965)在其遗著《铁如意馆碎录――硖琐记》中有《纪灯》一文也说:“硖以灯名。灯不在灯节,在正二月、二三月之交。不悬于市,不架为山。小者持之手,悬诸竿,大者数人肩之,周一市,故俗名之曰:‘迎灯’。灯不年年有,即有,不年年盛;即盛,不年年同。”故硖石灯会,自古以来,多数在清明节前后举行,是为了祭奠社稷之神――大禹、秦始皇二神,与全国各地盛行的“元宵灯会”毫不相干,所以说,硖石灯彩决非起源于宫廷,而是来自民间,源远流长,历久不衰,对全国乃至世界产生这样大的影响这是可以想见的。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6月5日,经国家文化部确定,浙江省海宁市的陈伟炎为该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26名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六. 浙江省 嘉兴 秀洲区 印花糕

印花糕

嘉兴城乡旧时人家都备有印花糕模,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为长者祝寿、给小孩庆满月、造房上梁、农时节令都要把糯、粳米粉蒸熟,用糕模印制图案各异的糖糕或有馅心的糕。糕模种类、形状不一,有寿桃、元宝、满龙(盘龙)、双鱼、如意、暗八仙、三牲等,还有用“寿”、“福”、“四季平安”、“黄金万两”等字配图的。如给长辈做寿,制做寿糕、寿桃;小孩满月,外婆家上门庆贺送上满龙糕,四周放上“福禄寿喜”糕,名曰“龙风呈样”。各种吉祥图案都甚具艺术意趣。

七.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滇宜牌”软包装食品

1987年6月引进加工技术,以宜良本地烤鸭经过高温灭菌后用精制铝箔袋抽气封装,鸭身、翅脚、肫分别装袋,色鲜味美,咸淡适宜,冷热可食,携带方便,行销省内外。( 宜良县)

八.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白水鱼

乌镇白水鱼是当地风味小吃之一。白水鱼是野生鱼类,它生长在无污染的河流中,其肉嫩味美,属稀有淡水珍品。乌镇临近水域过去盛产此鱼,但近年来数量有所减少。一般白水鱼捕捞出水即死,但保存得法,其味不变。如若遇到活的白水鱼,则不要错失机会,可让店家活杀清蒸,尽品其鲜嫩原味。

当然把白水鱼红烧、剁椒烹饪,也是难得佳肴,更有店家将白水鱼轻盐暴腌后再蒸,也是别有风味。提醒:此鱼虽鲜嫩美味,但鱼刺较多,食之应小心。

一般白水鱼清蒸分大小两种,前者当在两斤以上,为上品。先将鱼对剖,斩头去尾取中段一块,用布擦干(别用水洗),喷上白酒(过去许多人喜用汾酒,味香),再用盐擦满全身,加入姜片,暴腌至少3小时以上。等鱼肉中渗出大量的水后,滗去水,将鱼放入盘中上笼大火蒸八分钟。葱切段再切花,放在鱼身上,淋上热油即可。如用网油包蒸,口感更嫩更鲜,最后也不必淋热油。蒸好的鱼,肉质有弹性,在鲜中增加了香味,与整条蒸的小白水鱼相比,后者肉质酥烂,有天壤之别。

九.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桑木耳

桑木耳属毛木耳,是生长在老龄桑树上的蕈类,在杭嘉湖地区资源十分丰富,每年可产干木耳数以吨计,当地有食用的习惯,并在民间常以桑耳治疗痔疮、消化不良等。

十. 浙江省 嘉兴 桐乡 乌镇布鞋

在中国人原生态的生活中,布鞋是不可或缺的。乌镇布鞋手工精湛,用料实在,买上一双舒适、通气的千层底布鞋,用中国的节奏,穿越江南水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