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绍兴哪家超市卖土特产 绍兴特产哪里买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绍兴哪家超市卖土特产 绍兴特产哪里买最好更新时间:2022-03-31 21:27:43

一.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山粉羹

山粉羹

山粉羹形似藕粉羹,但其具有清凉解毒的作用,营养价值高于藕粉。据说,解放前穷人缺吃少穿,把山粉当作主食用。如今,将山粉用糖开水冲泡着吃,也不失为新昌的特色小吃之一。

二.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霉干菜

产品名称:霉干菜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香气浓郁,味美质嫩,久贮不变。越蒸越乌,越蒸越软,越蒸越香。

产品成分:含有大量的葡萄糖,氨基酸。

产品功效:解暑热,洁脏腑,消积食,治咳嗽,生津开胃。

产品简介:霉干莱是绍兴的著名,生产历史悠久。绍兴人家普遍自腌自制,作为常备蔬菜,也常用来作为馈赠亲友的物品。制作极为讲究,选料要精良,在清明节前,将芥菜的菜心晒干,用金银丝一小束一小束地扎起来,装在小坛中盐渍,待卤汁回落,成熟后取出,晾晒、蒸熟,菜呈红黑色后,在太阳下晒,这样反复蒸晒多次,直至色泽红亮,香气扑鼻,最后装入外面饰有人物山水的菜坛中密封。用霉干菜做配料,能发鲜入味,如“干菜烧乌鳢鱼”、“干菜烧土豆”等,均别有风味。

产品典故:说得是从前有一位聪明伶俐的姑娘叫培红,因家境清贫,从小在一家姓张的财主家当丫头。这个张姓财主很刻薄,给丫头和长工吃得都是黄菜烂叶。培红暗地里将菜叶用盐加以腌制,果然使菜味道鲜美。有一天,被财主发现了。财主感到很奇怪,拿来一尝,滋味固然不同寻常,就要培红立即给他做一碗送去。培红就用没有腌制过的烂菜烧了一大碗送到财主桌上,财主一尝,又苦又咸,顿时怒气冲天,破口大骂,并拿起那碗烂菜朝培红头上砸去,培红躲避不及,碗正打在太阳穴上,流血身亡。长工们闻讯后怒不可遏,一拥而上,把财主打死了。后来人们为了纪念培红,就把这种腌菜称作培红菜。古镇人读培红与蓓蕻时的音是一样的,就一直这么叫了下来。而我知道,正确的叫法应该叫蓓蕻菜,腌制霉干菜的芥菜,也有叫雪里蕻菜的。

三.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诸暨乱弹

产品名称:诸暨乱弹

产品别名:西路乱弹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产品简介:诸暨乱弹又名“西路乱弹”,是以演唱乱弹为主,常与杭嘉湖水路班合流,兼演徽戏、梆子和少数调腔剧目的多声腔地方剧种,演员多为诸暨艺人,主要流行诸暨周围一带,如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区的部分县区

产品历史:诸暨乱弹以[三五七]、[二凡]为基本唱腔,部分剧目演唱[扬调]或调腔徽戏以演唱[西皮)t二簧]为主。有吹打曲牌数十字。以笛定调,分尺调及正宫调两种。表演剧目多以家庭题材为主,故有“宜路(绍兴乱弹)为天下,西路(诸暨乱弹)为人家,小歌班(女子越剧)为老嬷(老婆)”的民间谚语,虽然俚俗,却把这三种地方剧种表演内容作了区别概括,传统剧目有《双贵图》、《日旺牌》、《铁灵关》、《九件衣》、《药茶记》等。演唱语言以诸暨地方官话为基本语音,表演动作强烈夸张,乡土气息浓郁。戏班一般24人,有三花脸(大面、二面、丑)、四白脸(老生、小生、老外、副末),五包头(正旦、花旦、老旦、作旦、小包头),五后场(鼓板、正吹、副吹、大锣、小锣),四厢房(头担、二担、三担、值头)和班主、成头、管饭。诸暨乱弹全盛之时,有戏班数十,著名戏班有老长春、老红福等,清末至抗战前夕,戏班急剧减少,仅存文明长春、文明阳春等三四个戏班,1949年仅存文明红福一班,且时演时辍,勉强支持。建国后,省文化部门拨款抢救。1962年成立“诸暨乱弹剧团”。

四.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

“喉口馒头”因其小巧玲珑,刚好一只一口而得名。为古越望江楼馒头店的当家品种,民间又有将其作礼品馈赠亲友之俗。喉口馒头制作精细,折褶细腻匀称,收口形似鲤鱼嘴,皮薄馅多,滑韧香鲜,携带方便。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材料:

碱嫩酵面300克,精面粉500克,净猪肉750克(肥三瘦七),小苏打75克,葱末、酱油各150克,味精10克。

绍兴喉口馒首的特色:

一口食一个,皮薄滑韧,馅多香鲜。

教您绍兴喉口馒首怎么做,如何做绍兴喉口馒首

1.将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粒,盛入大碗内,加入酱油、味精、葱末调匀成馅。

2.精白面粉加入250克清水和匀,再放入酵面、小苏打揉匀揉透,略饧一会儿,搓成长条,揪成100个面剂,按扁成直径约5厘米、中间厚边缘薄的圆形面皮,包入馅料,用右手提起面皮边缘,逆时针捏褶,制成喉口馒首100个包子坯。

3.包子生坯放入直径约22厘米的小笼内,置旺火沸水锅上蒸约6分钟即成。

绍兴喉口馒首的制作要领:

1.面团要揉匀揉透,揉至光滑不粘手时静饧;

2.按成的面皮大小、厚薄要均匀;

3.制成的生坯收口处要留一小孔,略露出肉馅;

4.要用旺火沸水锅速蒸。

五.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短柄樱桃

产品名称:短柄樱桃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产品特性:果实肉厚,味美多汁,色彩红艳、果味清甜等。

产品成分: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

产品功效:止渴生津、调中益颜、养脾开胃、止泻精、泻痢、祛风湿、透疹、解毒等功效。

产品简介:短柄樱桃产于诸暨,是中国樱桃优良品种。樱桃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我国樱桃的品种约有60多种,著名的品种有浙江诸暨的短柄樱桃,果实肥大,色泽鲜红,艳丽诱人,口味也好。果实中含蛋白质、糖、磷、铁、胡萝卜素及维生素C等。其中铁的含量比苹果、柑桔、鸭梨高出20倍,在水果中占首位,营养价值很高。1989年,诸暨有樱桃林2200亩(其中2000亩为幼林果园),年产约 100吨。鲜果除运销杭州、上海等地外,余多用以制作罐 头、果酱、果酒、果汁和蜜饯等,畅销香港、澳门和东南亚等地。

产品历史:短柄樱桃,为诸暨传统名果之一,因其果柄较短名。清宣统《诸暨县志》载:“诸暨产樱桃最佳。”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樱桃”条载,浙江诸暨为樱桃之“著名产地”。

六.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干莱

【绍兴干莱】绍兴干莱分为白菜干、油菜干和芥菜干三种,味道鲜美要数芥菜干,芥菜干又以“百脑芥菜”的品种腌晒干莱为上乘。其味隽美,开胃增食。夏天,用霉干菜配上一撮嫩笋干作汤料,有生津止渴,解暑防痧,恢复体力的功能。

七.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加饭酒

半干型酒类。配料和酿造方法与元红酒相同。投入的用料量(饭量)较多(比元红酒增加10%),故名。根据增加的饭量多少,又分为“双加饭”和“特加饭”。酒色橙黄明亮,陈香浓郁,口味醇厚,富含氨基酸,为绍兴黄酒中上品。在第一、二、三届全国评酒会上,均被评为国家名酒;1986年在第四届国际酒类及饮料博览会和第十二届国际食品博览会上分别荣获金质奖;1988年下半年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宴酒”。( 绍兴)

八.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青石

产品名称:青石

产品产地:绍兴

产品特征:绍兴石矿,储量丰富,石质耐磨,抗压力强,天然级配好

产品简介:主产于绍兴县东湖、柯岩、吼山、下方桥、富盛、湖塘、斗门、江桥、福全等乡镇。绍兴采石,始于越国范蠡,盛于隋、唐。南宋嘉泰《会稽志》载:“隋开皇时,杨素封越国公,采羊山之石,以筑罗城。”罗城,即今绍兴城。至南宋,开采尤广。剩山遗石,多成绝景。城乡之间,以青石建筑的石桥、石板路、石板道地、石墙、石亭、石碑、石阁、石墓、石具和石塘等更为普遍。千年古桥,虽历经风凋雨蚀,仍安如磐石,至今尚在使用。故绍兴又被称为“石文化之乡”。绍兴石矿,储量丰富,石质耐磨,抗压力强,天然级配好,加工成寸子、半寸子、苍蝇头、瓜子片等各种规格的石子,是基本建设的热门货。产品畅销省内外.

产品历史:绍兴采石,始于越国范蠡,盛于隋、唐。南宋嘉泰《会稽志》载:“隋开皇时,杨素封越国公,采羊山之石,以筑罗城。”罗城,即今绍兴城。至南宋,开采尤广。剩山遗石,多成绝景。城乡之间,以青石建筑的石桥、石板路、石板道地、石墙、石亭、石碑、石阁、石墓、石具和石塘等更为普遍。千年古桥,虽历经风凋雨蚀,仍安如磐石,至今尚在使用。

九. 浙江省 绍兴 诸暨 诸暨花红

产品名称:诸暨花红

产品别名:沙果

产品产地:浙江省绍兴市诸暨

产品特性:形扁圆,色黄透红,皮薄汁丰,脆嫩清香,甜酸适口。

产品成分:蛋白质,脂肪,糖,粗纤维,无机盐,并含有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功效:止咳化痰、润喉开胃。

产品简介:诸暨所产花红,形扁圆,色黄透红,皮薄汁丰,脆嫩清香,甜酸适口。每100克可食果肉中,含蛋白质0.2克,脂肪0.1克,糖15克,粗纤维1克,无机盐0.2克,热量60千卡,并含有钙、磷、铁和多种维生素。

产品历史:诸暨花红,亦名沙果、林禽。主产诸暨宜东、城西、五洩 、草塔、外陈等乡镇。明隆庆《诸暨县志》载:“花红邑产。”明万历《绍兴府志》载:“林禽与李绝相似但差小,王右军帖中所谓来禽也。”清及其后,诸暨栽培花红极广,产量、质量均为全省之冠,在沪、杭一带甚得赞誉。后因种种原因,花红树遭大量砍伐,濒临绝种。1987年起,花红枯木逢春,重新恢复发展。

十.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绍兴大菱

产品名称:绍兴大菱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

产品特性:繁衍于水下,因长尖角,才免受鱼类吞食

产品成分:内含淀粉、蛋白质、葡萄糖、脂 肪和多种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钙、磷、铁等矿物质

产品季节:9月中、下月采摘

产品功能:能治腰腿筋骨疼痛、周身麻木不仁、风湿入窍之症、老人长食菱粉粥, 能补脾胃、强股膝、健力益气。

产品历史:绍兴栽菱历史悠久,早在唐代,越州栽菱已甚普遍,唐代诗人朱庆余 有诗曰:“湖上微风,小榄凉,翻翻菱荇满回塘。”描绘了古鉴湖的菱荡 景色。清《嘉庆山阴县志》记载:“菱,产莫盛于山阴,每岁八月,菱舟 环集鉴湖中。”

产品简介:绍兴大菱是我市的传统之一。绍兴系水乡泽园,江河纵横,湖泊广布,水质肥沃,生态环境十分适宜大菱生长。早在唐、宋时期,绍兴栽菱已很普遍,朱庆馀(唐)有一首咏鉴湖的诗中写道“湖上微风小槛凉,翻翻菱荇满回塘。”又据《嘉泰会稽志》记载:“四角、三角白菱,其花紫色,昼合宵开,随月转移,犹葵之随日也。越中所产,罗文菱最大即所谓腰菱也。”可见当时人们对菱已很熟悉,对其生物特性也有所研究。明、清两代,绍兴菱事仍盛。《嘉庆山阴志》这样写迈:“越人谓小者为刺菱,巨者为大菱,四角者为沙角菱,产莫盛于山阴,每岁八月,菱舟环集鉴湖中。”刺菱即野生菱,50年代初,狭茶湖一带,尚繁茂,乃至船路堵塞。解放后,绍兴大菱生产又有新的发展,先后引进了不少新品种,每年种菱面积不下万亩,多的年份达二三万亩,成为水乡农民一笔可观的副业收入,近年面积缩减。约维持在5000亩上下。主要分布在绍兴县的鉴湖、马山、皋埠、袍谷、胜利等区乡。另外上虞、诸暨“湖区”的部分乡村也有少量栽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