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大庆的土特产 大庆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大庆的土特产 大庆必买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7:59:25

一. 黑龙江省 大庆 大同区 东北白皮蒜

东北白皮蒜,白皮,头3-5.5cm,属于小瓣蒜,味道辛辣浓于其他蒜种,常年供应干蒜,干大蒜可以育蒜苗、出口、加工、做种子,在每年7-10月份供应想大蒜,可以食用、腌制咸蒜、糖醋蒜等,此时供应数量大,货源充足,价格低廉,欢迎选购。

二. 黑龙江省 大庆 肇源县 立陡山绿色水稻

立陡山绿色水稻

立陡山绿色水稻产自于黑龙江省肇源县立陡山良种场。

立陡山位于松嫩平原的立陡山下,属国家级水稻开发小区。肥沃的黑土地,清澈的嫩江水,清新的空气,较长的活动积温为立陡山绿色水稻提供了无语伦比的生长环境。勤劳朴实的立陡山人以其世代延续的耕作经验,融合现代农业技术,选择优良品种生产出天然绿色的乡村水稻。经专家确认,立陡山绿色水稻含有多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

目前,立陡山良种场与黑龙江省第二水稻研究所合作,作为全省水稻良种繁育基地。

三. 黑龙江省 大庆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 绿豆

绿豆是大庆在全国享有盛誉的。产地以杜蒙县、大同区为主,年产量2万吨以上,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等国。杜蒙县白音诺勒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绿豆之乡”称号。“绿珍珠”牌绿豆获国家绿色食品证书。“富飞达”绿豆粉、赤豆粉产品已打入市场。

黑龙江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嫩平原中部,是黑龙江省惟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幅员926万亩,地貌特征“五草二水二分田,城镇村林路,只在一分间”。辖4镇、7乡、15个国营农林牧渔场、127个行政村,居住着蒙古、汉、满等17个民族,总人口 24.7万人。其中蒙古族人口4.37万,占总人口的18.2%。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物产资源丰富,有“黑龙江省四个之最”,即草原面积最大,有草原469万亩,年产羊草25 万吨;水域面积最大,嫩江流经我县146.7公里,乌裕尔河、双阳河呈无尾状散流于境内形成大小湖泊205个,全县共有水面205万亩,可养鱼水面140 万亩;苇地面积最大,有87万亩,年产商品苇15万吨;中草药材品种最多,储量最大,盛产防风、甘 草等129种中草药材,总储量1亿公斤。同时地下还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是大庆油田最重要的外围产能区。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条件好,日照时间长,热量充沛,年有效积温达2800摄氏度至2900摄氏度,无霜期151天,有“北国小江南”之称。农村经济已形成特色经济发展的格局。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依托资源,力发展特色经济,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在发展特色种植业上,根据土壤、气候特点,逐步加快了对种植业结构的调整速度,扩大杂豆、水稻、谷子等作物种植面积,目前在全县已形成谷子 、杂豆等 4个特色种植区、92个专业村屯,特色种植区面积达到了总播种面积的50%。我县出产的“绿珍珠”绿豆畅销全国,被国家农业部和中国协会评为“中国绿豆之乡”.

四. 黑龙江省 大庆 林甸县 林甸黄芩

林甸黄芩总蕴藏量为421万公斤,大庆各县市均有出产,在林甸县分布最广。黄芩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药用根茎,有清热燥湿安胎凉血的作用,别名黄金茶,用来泡茶喝,有清凉败火、消炎去暑的功能。

五. 黑龙江省 大庆 大同区 大同酸菜

酸菜,古称菹,《周礼》中就有其大名。北魏的《齐民要术》,更是详细介绍了我们的祖先用白菜(古称菘)等原料腌渍酸菜的多种方法。东北不消说了,河北、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等地,都有酸菜香飘千家,恩泽万户。在中国版图上,沿着古老的长城走向,我们甚至可以画出一条宽广的“酸菜带”。如果算上南方喜食酸菜的众多地域,这神奇的“酸菜带”将延伸扩展,愈益壮观。巍巍华夏,处处酸菜皆养人,养了古人养今人。
东北人家里,有两样东西不可缺少,一是酸菜缸,二是腌酸菜用的大石头。贫苦人家如此,豪门富户也如此。当年张作霖的大帅府配有七八口酸菜缸,可往往还是不够吃。张大帅的儿子,亦即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少将,官拜解放军海军参谋长,文革时遭迫害,弥留之际,最想吃的就是酸菜。

六.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七. 黑龙江省 大庆 肇州县 肇州大瓜子

肇州大瓜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肇州大瓜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肇州县位于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腹地,背靠大庆油田,东部与肇东市比邻,西部与大同区交界,南部与肇源县接壤,北部与安达市相连,海拔高度在134-578米之间,平均海拔150米左右,农业区平均海拔167米左右,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8′12″~125°48′03″,北纬45°35′02″~46°16′08″。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温热多雨;秋季温凉适中;冬季寒冷干燥。年均活动积温2800℃,无霜期143天。肇州县的气候特点是典型的水旱兼作农业气候区,土壤多为黑钙土和草甸图,其中有机质含量基本在2-4%,蓄水能力强,易反润,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适宜大瓜子作物生长,产出的大瓜子颗粒饱满,皮薄仁大,口感酥香,回味无穷。

产地选择:选择土壤元素位于背景值正常区域,周围没有金属或非金属矿山,无农药残留污染的盐碱地,盐碱地的蓄水能力强,多少雨水都不会产生涝情,因瓜子本身就是一个“旱鸭子”,同时要选择面积小面积小,通风效果好的地块,这样的瓜子成熟度高,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NY/T391要求的地块进行种植。

品种选择:选择最适合肇州寒地、盐碱地种植的葵花籽品种—黑贝。种子纯度不低于96%,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85%,含水量不高于9%。播前10天进行发芽试验。播前4—5天进行人工精选种子,并晒种2—3天。

外在感官:肇州大瓜子—黑贝,此瓜子颗粒饱满,无瘪壳、无虫眼,种皮黑色,黄褐边,种子长锥形,外形一头宽一头窄,宽头有管状花脱落的痕迹,窄头有唇形果孔,个大,皮薄,嗑食时果皮容易开裂为长条型,商品性状好,是做炒货的佳品原料。熟品皮脆仁香,口感极佳。

内在指标:肇州大瓜子中含有蛋白质大于23%,粗脂肪大于45%,氨基酸总量大于25%,亚油酸占脂肪酸含量大于70%,亚麻酸大于0.2%,油酸大于20%。粗纤维含量大于3%。每100克维生素E含量大于8%,钾含量大于850毫克,磷大于800毫克,铁大于7毫克。

果品

地域范围

肇州县地处黑龙江省西南部,松花江之北,松嫩平原腹地,背靠大庆油田,东部与肇东市比邻,西部与大同区交界,南部与肇源县接壤,北部与安达市相连。全县幅员面积2445平方公里,肇州大瓜子的保护区域包括肇州镇、兴城镇、丰乐镇、永乐镇、二井子镇、朝阳沟镇、榆树乡、新福乡、永胜乡、双发乡、托古乡、朝阳乡15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8′12″~125°48′03″,北纬45°35′02″~46°16′08″,地域保护范围面积222万亩,辖区大瓜子种植面积3.16万亩,年产量0.6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肇州大瓜子颗粒饱满,无瘪壳、无虫眼,种皮黑色,黄褐边,种子长锥形,外形一头宽一头窄,宽头有管状花脱落的痕迹,窄头有唇形果孔,个大,皮薄,嗑食时果皮容易开裂为长条型,商品性状好,是做炒货的佳品原料。熟品皮脆仁香,口感极佳。2、内在品质指标:肇州大瓜子中含有蛋白质大于23%,粗脂肪大于45%,氨基酸总量大于25%,亚油酸占脂肪酸含量大于70%,亚麻酸大于0.2%,油酸大于20%。粗纤维含量大于3%。每100克维生素E含量大于8%,钾含量大于850毫克,磷大于800毫克,铁大于7毫克。3、安全要求:肇州大瓜子食品符合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GB2763-2014)和《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GB2762-2012)。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包装应符合市场流通产品包装的有关规定,正确规范地使用标志。

八. 黑龙江省 大庆 让胡路区 大庆麻辣烫

起源于长江之滨,最初的时候,是船工和纤夫创造了麻辣烫的吃法。从四川宜宾到三峡内的巫山,这一带由于水流湍急,他们在拉纤之余,在江边拾上几块石头,支起瓦罐,舀几瓢江水,撸上把干柴生火,在罐里加入蔬菜,没有蔬菜就就地取材,拔些野菜,放入海椒、花椒等调料,涮烫食之,吃后滋味美不可言,既可果腹,又可驱寒、祛湿;制作方便的煮食习俗便在江边沿袭。这就是麻辣烫的起源。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严和尚的烧猪头

严和尚的烧猪头:严和尚,城关西街人。曾在今红旗商场附近开夜市馆。他的烧猪头最为出名。他切的猪头肉薄如纸而不腻,味道鲜美,成为汉川小吃一绝。他的卤兔子,素火腿(豆棍)、鲜豆丝也很受顾客欢迎,他的面条是现撵现卖,人们晚上消夜,总爱到他那里去“尝新”。

十.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