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王店特产有哪些 专卖店必吃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王店特产有哪些 专卖店必吃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15:12:49

一.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民和马铃薯

民和马铃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民和马铃薯是青海省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的。民和马铃薯主要品种为民薯2号、青薯2号、阿尔法、青薯9号、大西洋、费乌瑞它等。建立脱毒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2.2万亩。民和马铃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民和县位于青海省东部,属黄土高原半干旱气候带,境内海拔1650 ̄4220m,年平均气温8.5℃,日照时数2259.9h,无霜期170 ̄200d,年平均降水量为350 ̄450mm,且分布不均匀,7 ̄9月份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70%以上。山旱地占总耕地面积的80%,海拔高,温差大,气候冷凉,特别是降水规律与马铃薯的需水特点相吻合,非常适宜马铃薯生产。

民和县把农业结构调整当作头等大事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扶持马铃薯产业。马铃薯成了浅山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产业。一是资金扶持。按照有关政策,为需要资金支持的马铃薯加工企业申报信贷扶贫资金支持发展,为马铃薯专业合作组织、种属生产基地、马铃薯主产区及种植区的农户发放小额贴息扶贫贷款,帮助企业和农户进行马铃薯生产和加工,有效促进了全县马铃薯产业的壮大发展。二是连片开发。按照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思路,积极探索集中连片企业带动的整村推进项目新模式。三是培育协会。2002年7月组建成立了马铃薯营销协会,现有会员1200名,年组织销售马铃薯5万吨以上,累计销售马铃薯28.5万吨,农民累计销售收入达到12500余万元,受益农户4.5万户。四是科技支持。结合扶贫项目的实施,每年组织开展马铃薯良种繁育技术培训,培训群众5000多人,结合整村推进项目的实施,把配方施肥、科学种植、规范管理作为培训重点,每年扶持马铃薯种植科技示范户400户左右。五是创新模式。积极协调民和威斯顿精淀粉有限公司参与整村推进产业化扶持项目,对签单户实行最低保护价让利政策,全面收购订单农户种植的马铃薯,实现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方式。六是加工增值。扶持培育了三江马铃薯制品集团公司,威斯顿淀粉加工公司,1镇、官亭镇淀粉加工厂等一批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

2013年,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农作物脱毒技术开发中心申报的“民和马铃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民和马铃薯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全境,包括川口镇、巴州镇、马场垣乡、西沟乡、古鄯镇、核桃庄乡、李二堡镇、松树乡、峡门镇、新民乡、北山乡、隆治乡、总堡乡、满坪镇、-镇、前河乡、转导乡、甘沟乡、-乡、官亭镇、中川乡、杏儿乡,地理坐标是东径102°26ˊ-103°04ˊ,北纬35°45ˊ-36°26ˊ。县境内南北长约69公里,东西宽约32公里,总面积1890.82平方公里。

二.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岭东区 岭东榛蘑

榛蘑是白蘑科食用真菌。野生榛蘑是中国东北特有的山珍之一,是极少数不能人工培育的食用菌之一。
榛蘑味道鲜美,榛蘑炖小鸡是东北人招待贵客的不可缺少的传统佳肴。榛蘑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经常食用可加强肌体免疫力,益智开心,益气不饥,延年轻身等作用。
榛蘑呈伞形,淡土黄色,老后棕褐色。盖顶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老熟后近光滑,盖的边缘有放射状排列的条纹。撕开菌盖可见蘑肉白色。菌柄细长,圆柱形,基部稍粗,柄多弯,高5-13厘米,有纵条纹,内部松软至空心。
榛蘑7-8月生长在针阔叶树的干基部、代根、倒木及埋在土中的枝条上。一般多生在浅山区的榛柴岗上,故而得名“榛蘑”。榛蘑不仅食用,还可药用。榛蘑可用来栽培名贵药材——天麻,即在人工栽培天麻中利用其共生关系,提高天麻的产量和质量。

三. 青海省 海东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 青稞酿皮

在西北五省都有酿皮儿,青海人发明了用土豆制作酿皮,做叫洋芋津津儿,还有青稞面制作的酿皮,口感糯一些,更劲道,也明显卖得好一些,又叫黑酿皮。当然还有是常规型小麦和的面做的,清爽一些,又叫白酿皮。

青稞酿皮制作工艺把揉好的面放在水里一遍一遍地清洗,清洗到只剩下面筋为止,不是简单地在面粉里放上蓬灰打成面浆上锅蒸。这样清洗出来的酿皮,有一股独特的香味。再配上各种调料,一碗滋味醇厚,富有河湟谷地特色的酿皮就诞生了;

清洗酿皮的过程,不止是一种对食物的加工方法,而是河湟谷地的人们对食物的热爱、尊重、敬仰、感恩,把全部的感情都融进去了。清洗酿皮,那小心翼翼,充满虔诚的过程,不亚于进行一次宗教仪式。

街头小吃青稞酿皮,如今也成为了酒家里精美的特色菜,如知名度极高的中发源餐厅就已把青稞酿皮当成招牌菜推介,顾客云集

青稞酿皮用洗面筋之法,利用其混悬状面糊水,撇去浮水,笼蒸或水浴使热即成。浇以调味汁而食,以辛辣为主。质地柔细,富有弹性,韧而不僵,滋味可口。

河湟谷地的地理位置是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平均海拔1700—3500米,这里黄土层深厚,地势落差较大,适合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河湟谷地的饮食文化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的特点,为这一片土地所特有,它很难被模仿和复制。这样,在竞争中就减少了可比性,具有垄断地位。很容易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也容易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青稞酿皮也在向外展现自己的魅力,以特色、加盟、分店等形式走出河湟

四.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青稞酒

互助青稞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青稞,藏语叫做“羌”,是用青藏高原特有粮食—青稞酿制而成。以前多是家酿青稞酒,现在有专门的青稞酒厂,比较有名的是青海省互助牌青稞酒,其次在西藏和四川都能品尝到青稞酒,不过多是家酿的,酒精味道比较淡,而且不同地方酒不一样,即使在同一地方也有截然不同口味的青稞酒,这主要是酿酒工艺的影响.。

互助青稞系列酒,是在古老传统工艺基础上,揉和现代先进的科学酿造而成。青稞系列酒以青藏高原特有的粮食作物——青稞和天然保健药材——冬虫夏草、鹿茸、枸杞等为原料配制而成,产品在生产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增香物质,酒香来自生产过程中青稞原料的自然香味,该酒在饮用后有不头疼、不口干、不伤胃的特点。因生产工艺独特,酿酒原料独特,产品风格独特,“互助”牌青稞系列酒被誉为“高原明珠,酒林奇葩”。

五. 黑龙江省 双鸭山 岭东区 岭东黑木耳

形似人的耳朵,故名木耳;又似蛾蝶玉立,又名木蛾;因它的味道有如鸡肉鲜美,故亦名树鸡、木机(古南楚人谓鸡为机):重瓣的木耳在树上互相镶嵌,宛如片片浮云,又有云耳之称。

人们经常食用的木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腹面平滑、色黑、而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的,称毛木耳(通称野木耳);另一种是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的,称为光木耳。毛木耳朵较大,但质地粗韧,不易嚼碎,味不佳,价格低廉。光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营养丰富,是人工大量栽培的一种.

黑木耳由菌丝体和子实体两部分组成。菌丝体无色透明,是由许多横隔膜和分枝的管状菌丝组成,它是黑木耳分解和吸取养分的营养器官。子实体是食用部分,它是黑木耳的繁殖器官。子实体初生时为杯状或豆粒状,逐渐长大后变成波浪式的叶片状或耳状。许多耳片聚集在一起呈菊花状。

新鲜的子实体半透明,胶质,富有弹性,直径一般为4-6厘米,大者可达10-12厘米,干燥后急剧收缩成角质,且硬而脆。子实体有背腹面之分,背面(贴耳木的一面)凸起,呈暗青灰色,密生许多柔软短绒毛(这种毛的特性在木耳分类上非常重要),这种毛不产生担孢子。腹面下凹,表面平滑或有脉络状皱纹,呈深褐色或茶色,成熟时表面密生排列整齐的担孢子。

在显横镜下观察,担孢子呈肾形,大小为9-14×5-6μm,无色透明,许多担孢子聚集在一起呈白粉状。子实体干燥后,体积强烈收缩,担孢子像一层白霜粘附在它的腹面。当干燥的黑木耳吸水膨胀后,即会恢复其原来新鲜时的舒展状态。

六.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白牦牛

互助白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在民间曾有这样一个传说,华热人的祖先华秀居住在西方遥远的巴颜喀拉大雪山下,牛羊众多,草原就显得不够用了。于是华秀带领本部落的老少赶着大群牛羊向彩云飘去的方向出发了。当人们尾随着牛群走至石峡时,眼前却一片惨景。其它的牦牛全部惨死了,此时,从身后那巍峨的雪山深处出现了一头白色的牦牛,雪一样洁白,十分漂亮,它像一团洁白的云团。向石峡口奔去同一条黑色的巨怪角斗,斗得大地沙石飞扬,天昏地暗,白牦牛用它的勇猛和尖利的犄角战胜了巨怪。人们的面前便出现流水潺潺、云蒸霞蔚、苍松翠柏、绿野如茵的仙境,这就是互助北山(现在的北山国家森林公园)。阉割后的白牦牛有很强的耐久力,是牧民们出圈驮运的重要工具,一头白牦牛驮负100公斤的重物也能趟过河流,穿越沟壑,攀援高山,是摩托车、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所不可替代的。另一方面惟有白色方能带来福祉,惟有白色方能净化心灵,所以就将神的灵气、雪山的精神融合在一起,附着于白牦牛之上,成为“吉祥、平安、善良、美好”的象征,由此产生了别树一帜的白牦牛图腾文化。 考证材料:1、青海野牦牛驯育年代,查《史记》、《五帝本记》和青海都兰诺木洪塔里哈遗址出土的文物,有牦牛的踪迹。2、《青海省畜禽品种志》(1983.10)。3、《青海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报告》(1983.10)。4、《青海省畜牧业资源和区划》(四川科技出版社)。5、《农牧业资源调查和区划报告》。

地域范围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海东地区北部,北倚祁连山脉达坂山,与海北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相接,东北与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和永登县毗邻,东南与乐都县接壤,南以湟水为界,与平安县相望,西靠大通县,西南与省会西宁市相接。互助白牦牛养殖区域遍及全县加定、巴扎、松多、五十、丹麻、东和、东沟、南门峡、林川、五峰十个乡镇,海拔2800—4400米以内都属于白牦牛养殖和保护的范围。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8′~102°29′,北纬36°58′~37°04′,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47公里,总面积2358.6平方公里。白牦牛年饲养量3820头,年产牛绒1.91吨、牛毛9.55吨、牛尾1910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感官特征:互助青海白牦牛总观外貌:体质坚实,结构紧凑而匀称;侧视整个体躯低深而长,偏向肉用体态。前躯发育良好、中躯次之、后躯欠佳。体上线鬐甲高长、背腰平直和十字部上隆而形成浅波浪式;体下部周围和体上线密生粗长毛夹生少量绒毛、两型毛,体侧中部和颈部密生绒毛和少量两型毛;椎体短,着生蓬松似人发粗细的长毛。全身被毛白色,裸露面多有大小不等的色素斑和被毛中有隐斑。互助青海白牦牛肉:颜色深红,野味十足,有嚼劲;白牦牛肉生食软滑,通气开窍;白牦牛精选肉质略瘦,瘦而不柴,红白相间,美味可口。2、独特内含成分 互助青海白牦牛成年平均体重208.75 kg,屠宰率50.54%,净肉率为37.94%。互助白牦牛肉颜色深红,野味十足,肉鲜香嫩,血红蛋白极高,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以及胡萝卜素、钙、磷、锌等微量元素,对人体保健功效显著。互助青海白牦牛(肉)每千克中含蛋白质21.91%,比规范规定值高1.91个百分点;牛磺酸2.19%,比规范规定值高0.49个百分点;球蛋白比例高、含脂肪1.09%,较其它牛肉低3~8个百分点;每千克脂肪中含胡萝卜素19.1毫克,是普通牛肉的2.65倍;肉内含有大量的钙、磷、锌等矿物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互助青海白牦牛肉热能值高达2297.43千卡/千克,比普通牛肉高600—1000千卡。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土壤质量符合GB15618-1995中二级以上要求,天然矿泉水符合NY5027—2008相关要求,产地空气质量符合GB3095-1996有关要求。产品质量符合GB18406规定要求。出售前要做产地检疫,按GB16549标准进行,检疫合格后可以上市,不合格按GB16548处理。

七. 青海省 海东 乐都县 乐都紫皮大蒜

乐都紫皮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乐都紫皮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海省乐都县的紫皮大蒜以蒜头大,分瓣少,辣味适中,风味独特而深受国内外市场欢迎。

地域范围

东起高庙镇、洪水镇、碾伯镇、青蒜(紫乐都县蔬菜雨润镇;西至高店镇、北起寿6109709皮大蒜)专业协会 乐镇、共和乡、南至下营乡、城台乡、曲坛镇、亲仁乡

特定品质

叶片长披针形,叶长57.00±7.40厘米,叶宽2.60±0.50厘米,叶片横断面呈月牙形,叶片绿色。叶鞘及假茎浅黄绿色,全株叶片数9+1片。株高71.10±2.30厘米,株幅40.00±3.82厘米,单株蒜瓣数5±1瓣;鳞茎扁圆球形,纵径3.68±1.43厘米,横径5.60±1.35厘米,外皮紫红色,单个鳞茎重65.90±3.92克,单瓣重9.46±1.32克,蒜苔黄绿色,长40.00±5.00厘米,粗0.50±0.10厘米,单苔重12.00±1.20克;中熟;秋天播种,生育期106-108天,全生育期285-288天;春天播种,生育期116-118天,全生育期140-144天;抗寒性强,耐旱性弱;抗灰霉病、紫斑病中等。

地域范围

乐都县位于青海省东北部,湟水河流域,东北与甘肃省接壤,东南与民和县相连,西与平安县交界,西北与互助县毗邻,南与化隆县为邻,地理位置介于东经102°09′—102°47′,北纬36°16′ —36°46′之间,东西长64公里,南北宽76公里,总面积3050平方公里,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850—3400米之间。乐都紫皮大蒜生产区域遍及全县14个乡镇,规模5万亩,年产量6.8万吨。

八.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东水草纸

东水草纸

东水草纸是一种传统产品,早为老阳江人所熟悉。草纸是用竹制成,主要用编竹器剩下的“边角料”,经水碓打成浆制成的。它可以提高竹子的利用率。

东水草纸以其吸水性能好,纸厚、价廉为人们所青睐,据说东水草纸在河南等省还供不应求,成为人们心目中“信得过”的产品。

九. 青海省 海东 互助土族自治县 互助马铃薯

互助马铃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在北纬36°30′-37°09′,东经101°46′-102°45′之间,即塑山以东龙山以南和沙塘川、哈拉直沟、红崖子沟川水流域以北地区14个乡镇(高寨、红崖子沟、哈拉直沟、沙塘川、双树、五十、丹麻、台子、五峰、威远、西山、蔡家堡、东沟、东和)为"互助马玲薯"证明商标产品的生产地域

特定品质

由于青海省互助县高寒冷凉独特的自然地理优势,生产的马铃薯表皮光滑、薯形大、产量高、淀粉含量高、无污染、病虫害少、适口性好,在2006年全国秋季农副产品博览会上获金奖。“互助马铃薯”商标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正式注册,这为互助县优质马铃薯走出互助,走向全国大市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十. 福建省 福州 闽清县 鼎日有油酥肉松

产于福建福州。

相传,清咸丰年间,有个名叫林鼎鼎的人在福州一个地方官吏家当厨师。他手艺高超,能作多种美味菜肴,深得主人器重。一次主人因受风寒,食而无味,日见消瘦。林氏苦苦寻思,取来一块腿精肉,放在锅内不停地翻炒,不时加入冰糖、料酒、盐、虾仁等佐料。炒着翻着,忽闻一股焦 味,原来汤汁已被烧干。林氏以为这下可糟了。谁知一尝,味道却鲜得出奇。他当即送给主人品尝,主人连声赞道:“好吃,好吃!”太太,小姐见之大喜,也想吃,问林:“明日可有肉松?” 林鼎鼎笑道:“有我林鼎鼎在,日日有!”自此以后,他潜心琢磨配制肉松的方法,终于在咸丰六 年创制成香醇色艳、味鲜带甜的棕色肉松。地方官将林氏制作的肉松进贡清文宗皇帝,赠送给京中官员。宫中贵妃食后问:“还有肉松吗?”内侍答:“有林鼎鼎在,日日有!”一时间,“鼎日有” 广为流传,许多官使纷至沓来品味。林鼎鼎见此情景,干脆辞去厨师之职,开设作坊,专营肉松。 取何店名?林氏想:“鼎日有”名声在外,何不就挂此招牌!后来,林鼎鼎创制的肉松秘方日臻 完善,为区别于江苏的太仓肉松,便称之为“鼎日福建肉松”,生意兴隆。 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