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太原特产清徐红杏 山西特产 杏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太原特产清徐红杏 山西特产 杏干更新时间:2022-05-02 19:55:58

一.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元宵

“元宵蛋蛋”即元宵的爱称。晋祠一带不仅盛产大米,也盛产优质的糯米,其中尤以东庄营村的糯米为最佳。据说该村生产的糯米面粘性极高,又有筋道,用它做出的元宵放在锅里越煮越大,越煮越香。昔日的晋祠元宵大多采用的都是东庄营的糯米面,因此做出的元宵便味高一筹。另外,关于晋祠元宵的内馅,大多采用当地出产的核桃仁、莲子粉、玫瑰酱、芝麻等,与红糖精心配制而成。其馅制好后,又采用晋祠泉水浸湿微泡,然后放在筛子中的糯米面中翻滚,直到做成元宵。据说这样做出的元宵营养价值极高,吃起来既香又甜,余味无穷。因此晋祠、晋源两地的商家,每到元宵佳节之前,都要赶做许多元宵以备太原、榆次、太谷、祁县等地的商家前来采购,使之久负盛名、长盛不衰。

二. 山西省 太原 娄烦县 黑椒素排

黑椒素排

材料:黑椒素排半包(素食店有售)、西兰花数朵、姜末1匙、香菜末1匙、红辣椒末1匙

调料:素斎耗油、素鸡粉、精盐各适量

做法:

1:将买好的黑椒素排用刀面轻拍到松软,再用平底锅煎致金黄色备用。

2:西兰花洗净切小朵备用。

3:将开水煮沸后放入西兰花、精盐、少许色拉油煮熟后捞出空出水分摆放到盘子周围。

4:把煎好的黑椒素排摆放在西兰花中央。

5:锅内放入少许色拉油炒香姜末、香菜末、红辣椒末,加入少许素调味料高汤调味,浇汁在煎好的黑椒素排上即可。

三.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白桃

以阳曲张拔白桃最负盛名。据传清末年间,张拔白桃就专贡皇上享用。该品种皮薄汁多,口感极佳。近年来,引回的大久保、水密桃、初笑美、北京14及油桃品系均表现出了较原产地风味独特的优势。( 太原)

四.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徐沟灌肠

徐沟灌肠是清徐县徐沟镇特有的地方小吃,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灌肠以荞面制成,色灰如瓷,呈半透明状,不粘不连,软而坚韧,富有弹性。佐以醋、蒜汁食之,既可冷食,也可热炒,别有一番风味。徐沟灌肠分红、白两种。红灌肠用鲜猪血与面知成;白灌肠不用猪血,故呈灰白色。

罐渣至今己有数百年历史。最初,有人无意中将吃荞面糊糊剩下的“渣渣”(徐沟人把用面和成汤状的东西叫“渣渣”)盛在陶饭罐中蒸烤,熟后用醋蒜调味食之,另有一番风味,便命名为罐渣。后不断改进,从用罐蒸改为用碗蒸(现存流行于一些地方的“碗脱”),后又改为用碟子蒸,并在和面等各道工序上不断改进工艺,最后定型为今天的这种食品。

罐渣使用荞麦面,经过和面、掌软、抓稀、打渣等十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蒸出的罐渣柔而韧,配上以清徐醋为主的特制调味,吃来是精而香,是当地风味小吃中销量最大、众口皆宜、百吃不厌的食品。它既可下酒,亦可佐餐,当然也可以作为主食。食后不膨不胀,经久耐饿。

据徐沟民间流传,当年八国联军进北京,慈禧太后出逃西安,途经徐沟住了一宿。当时的徐沟县令昌倔就用罐渣等当地风味小吃招待这位吃腻了山珍海味的老佛爷,吃得老佛爷满口叫好,龙心大悦,以至后来从西安返回京城后,很快将此县令调升为定州知州。由此可见徐沟小吃之魅力。

五. 山西省 太原 尖草坪区 山西粉蒸肉

粉蒸肉,是“三蒸”中起源最早的一道山西名菜。“蒸”之烹技,晋源流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甑,表明距今4000多年前山西已“蒸谷为饭”(《古史考》),至今平定等地仍用陶甑,晋南民间以其蒸糕,称“甑糕”。《千鼎集·伊尹蒸考》有“雪鹄之蒸”,说明夏商时已有蒸肉而食。《周语》记,周定王设宴,晋襄公任相礼,以“肴蒸”款待士会。晋地民间袭此“宴礼”,改为加米与肉相蒸,成粉蒸肉,传承至今,成为山西传统“行菜”之一、民间宴席的底座菜。

晋菜中还有一道荷叶粉蒸肉,相传始于三国。《晋食纵横丛书·名食掌故》等记载,民间传说关羽马前步将周仓,疾步如飞。关羽闻得其手脚长毛,号“飞毛”,为探虚实,对周仓说,欲能同床共眠。周仓不知是计,上床后就呼呼大睡,而手脚之毛扎得关羽一夜难寝。次日周仓得知,情急之下将手脚上的毛剃得精光。周仓此后开始掉队,还常常来不及吃饭,一次用荷叶包了蒸肉边走边吃,味道变得格外香美可口。晋人尚义,加以夏秋之际,晋祠荷叶连天碧,遂创制成荷叶粉蒸肉,成为并州古城夏令美食。柏原在《谈花说木》一书中感叹其色之艳,味之珍,赋有“曲院莲叶碧清新,蒸肉犹留荷花香”。

粉蒸肉在忻州定襄一带,加入土豆泥和面粉相制,甚是独特,被称为“忻定蒸肉”或“山西蒸肉”,是当地过去“九簋八盘”宴席的主打菜,相传阎锡山曾以此菜招待过冯玉祥、蒋介石等人。现在定襄蒸肉还被制作成礼盒美食来馈朋酬宾,成了当地名品。

六.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七.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太原玉雕

太原玉雕历史悠久,雕刻工艺精致、细腻,所用原料石质精美,产品品种多样,它既是太原古老文化的象征,又是太原人民智慧的结晶。

太原玉石资源丰富。近处,娄烦县产玉石,晋中地区盂县产绿软玉、刚玉;远处,晋南夏县产碧玉,临汾、乡宁产玛瑙,这是太原玉雕能够从古至今沿袭发展的重要原因。

太原玉雕,就是根据天然玉石资源因料取材,因材施艺,在玉雕大师们的精工刀刻下形成了色、形、态俱佳的工艺美术产品。位于太原的山西工艺美术厂的玉雕,近年来有了新的发展,在表现名胜古迹、花卉、人物等方面既继承了太原玉雕的传统手法,又在这一基础上大胆创新,精心雕刻了许多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玉雕新产品。

八. 山西省 太原 清徐县 孟封饼

孟封镇:孟封饼。

孟封饼是清徐县孟封村独特的传统名食,以香、酥、软、甜、凉的特点久负盛名。凡品尝过它的人,无不称其为饼中佳品。

长期以来,不论逢年过节探亲访友,人们总是设法买些孟封饼,一来自家过节品尝,二来可作为礼品馈赠亲友,表示对人敬重。

来历:孟封饼创制于清光绪十年,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当时南里旺村有姓冯的一家财主,孟封村的赵晋山给他家做饭。当时腊月,冯家为欢度春节,要求每天不吃重样饭,顿顿都要调花样。赵厨师尽管手艺高超,几十天的变样已技穷艺尽。一天,偶用面粉与油、糖炒成油性面与面粉加水和成面团。不料面团过稀,无法联饼,只好用铲子铲块,放在鏊上,再扣上扣锅烤熟,主人食之,十分可口,要求继续烧制,这就是孟封饼的开始。

后来赵晋山回到孟封,向鹅池村的王富长借200元钱,开设饼铺,经营“孟封锅块”,后来改称孟封饼。孟封位于清源县东南,地处汾河东岸,是粮食集散之地,聚集许多店铺,从河北、榆次到文水、汾阳、陕西的客商络绎不绝,孟封饼随之而销往各地。

九. 山西省 太原 杏花岭区 油炸卤制花干

油炸卤制花干也是太原市的传统名品,采用独特的工艺,精细加工而成。制作油炸卤制花干的原料要选用皮薄、油性大、颗粒饱满的上等黄豆,经去皮、浸泡、粉碎、过滤、煮浆等工序后,用卤水点浆,然后压成15厘米、再切成宽5厘米、长10厘米的干坯;在特制的模具内用手口薄刀将花千坯于正反两面交叉切花纹;然后下油锅炸至发涨漂起呈金黄色,捞出沥油,放在配制好的花料汤内卤制。经煮、焖、浸泡回软,捞出晾凉即成。成型后的花干造型美观,拉开呈鱼网状,放手合拢后似篱笆。制出的花干味道鲜美,是多种家常菜的配料,又可作为小菜单独食用,素以鲜、嫩、香、韧闻名。( 太原)

十.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鸡蛋醪糟

鸡蛋醪糟也是太原的特色小吃,荣茂园海子边小吃部的鸡蛋醪糟久负盛名,至今还流传着“海子边醪糟王,美酒不如醪糟强。”尽管全国不少地方都有鸡蛋醪糟,但味道大不相同。相传赵匡胤弃文习武,东渡黄河来到绛州,无钱无粮饥饿难耐。店家看他气宇不凡,做醪糟给他。赵匡胤不知何物,店家说:“糟汤而已”。后来赵匡胤做了皇上,思念“糟汤”,请店家赴京再制,并说“糟汤酸甜爽口,酒香沁脾,以后就改叫醪糟吧。”金口玉言,醪糟之名遂传,沿袭至今,江北多称醪糟,而江南多称江米酒。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