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镇原土特产有限公司 庆城县自发土特产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镇原土特产有限公司 庆城县自发土特产有限公司更新时间:2022-05-16 11:19:20

一.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油饼

油饼

油饼本是平常吃食,各地都有南北无异,但要做的酥甜可口,色泽鲜美,皮薄味醇,久放不柔,却不容易。久有盛名的镇原糖油饼在发面、配料、油炸、上色等操作工序上有许多讲究。首先面要发的软硬适度,揉和的功夫要到家,直到挫揉均匀,没有丝毫干面和气泡为至;其次,面团里拌入一定量的大油、鸡蛋清、蜂蜜,否则既不甜,也不酥;最后是油炸,面饼入油锅后,一定要把握住火候,火大了,油饼容易焦红,火小了不易炸熟,所以火势油温要适中,让表皮上好火色,注意翻转达到黄带微红的外表,色度清亮。炸到面熟出锅。糖油饼成为镇原的一道极具盛名的特色小吃,被命名为“甘肃名小吃”。

二.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烧鸡

镇原烧鸡是甘肃省庆阳市镇原县的。镇原烧鸡是将脱毛去脏的鸡肉,炖入久存的卤汤中,加入多种调料后,炖卤烂熟的鸡肉,其味甚佳、其色甚鲜,在镇原风味小吃中颇负盛名。

烧鸡,是将脱毛去脏的鸡肉,炖入久存的卤汤中,加入多种调料后,炖卤烂熟而成,其味甚佳、其色甚鲜,在镇原风味小吃中颇负盛名。

民国时期,镇原县城郭家绪儿的鸡肉做得最好。迟于郭家绪儿的张生杰,后来居上,取而代之,成为县城最有影响的烧鸡大户。传说在这之前,张生杰刚开始1肉时,因为生意不好,白天买不了几只,只好叫卖到半夜方能卖完。于是,就得了个“张半夜”的绰号。后来,郭家绪儿去世了,他就成了镇原卖烧鸡的领头雁,仍要叫卖到半夜。不过,这时候的“张半夜”不是白天卖不完,而是供不应求,至深更半夜,还是打发不完络绎不绝的顾客,“张半夜”由贬而褒,一直沿用到他业止。如今,张半夜虽然已不在世,其侄子却继承叔叔的手艺,成为目前镇原传统烧鸡的佼佼者。

三.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地椒茶

百里香,学名Thymusunlgaris,英文名为CommonThyme,为唇形科百里香属的多年生矮小灌木,原产于地中海西岸。百里香全株具有浓郁香味,采几片叶子,在手中轻轻揉搓,就可发出淡淡的芳香,香气温和可人。芳香油占茎梢和叶的3%,主要成分有芳香樟醇、龙脑、对一聚伞花素、麝香草酚、胺油醇、单宁蒜、皂角苷、苦味物质和各种矿物质,其中钾、钙含量较高。具有良好的美容、保僵防腐、杀菌、帮助消化、解酒、利尿、抗风湿等作用,其特别之处是可强化免疫系统。

地椒子,又名百里香,是遍布于六盘山区的一种优质牧草和药用蜜源草本野生植物。其茎成蔓状,高不过尺,依地而生,叶片小而细长,具有防暑避暑、补肝明目、温中散寒、和胃止呕、驱风止痛、滋胃润肺、温中散寒、驱风止痛、治吐逆,腹痛,泄泻,食少痞胀,风寒咳嗽,咽肿,牙疼,身痛,肌肤瘙痒的功能。

四.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鳌跳崖

鳌跳崖

这是农民在农忙时的一种简易充饥的吃法。将麦面或其它杂面用水调和成稠糊状,用筷子直接夹糊块投入开水锅中煮熟,配上简易的青菜,加入盐、醋、辣子,谓鳌跳崖,或叫圪塔饭。这种吃食简易,快捷,就咸菜而吃,倒也清淡爽口。

五.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富贵飘香卷

富贵飘香卷

镇原县金樽源美食村的富贵飘香卷是一道既极具特色又实惠的小吃,用料简单,外脆内嫩,酥香可口。它是把面包切成四方块,一边加香蕉一边加豆沙馅,用鸡蛋糊裹面包,然后放入五成油温中炸成蛋黄色即成。在炸制的过程中一定要把握住火候,出锅后的飘香卷外形犹如金秋盛开的菊花,令人垂涎,所以称其为富贵飘香卷。

六.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杏树

杏树

杏树,属蔷薇科花果植物,起源于我国北方,适宜于山川坡洼、沟岔湾掌生长。它抗旱耐寒,容易种植,挂果早,所谓桃三年杏四年,也就是它四年即可结果。且盛果期长达五六十年,树龄在百年以上。镇原这块黄土地,远在西周时期,先民就将野生杏树移植于庄户院落,繁衍生存,代代进化,唐朝大诗人李白“帝乡三百里,杏在碧云间”及白居易“杏园岂敢妨君去,未有花时且春来。”这些优美的诗句充分证明杏树在唐代已成园栽培。唐朝的都城到处都是杏树。宋朝诗人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买杏花”和范成大的“浩荡风光无畔岸,如何锁得杏园春。”足以说明杏树在我国栽植历史悠久,已成为历代文人墨客抒发情感,赞誉祖国大好河山的重要话题。明代赵时春编修的《平凉府志》记载:“宜杏良十种,其仁有甘苦,有双花。有干叶。”明时镇原为平凉辖地,这就是说,在五百多年前镇原人民就已经对杏子进行良种化研究和选育了。镇原的杏姓人,传说其祖上爱植杏树,被周王室封之为“杏”的。杏谐音“兴”,寓杏为兴,取意兴旺。镇原人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也是寄托人丁兴旺、家业发达的愿望。

杏子种类繁多。按杏仁的甜苦,分为甜核杏、苦核杏、麻核杏;按成熟的早晚,有麦黄杏、糜黄杏;按皮核的粘离,有又粘核杏、离核杏。还有少量经过嫁接的接杏,这种杏个大肉鲜,水分丰富,成熟早,是当地最优良的品种。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经过科学栽培试验示范后,先后从外地引进了山西大扁杏、兰州大接杏、金妈妈、张公园、青皮杏、银白杏、华山大接杏、临夏唐王杏,近年引进的有巴丹杏、曹杏、李广杏、龙王冒、金太阳、凯特、一窝蜂等优良品种20多个,并确定全县北部山区、蒲河流域、交口河流域发展仁用杏,中南部原面、洪河流域、茹河流域发展肉用杏为主。同时,进行早、中、晚熟品种合理搭配。目前全县19个乡镇优质良种杏的发展速度加快。在各乡镇都建有杏子基地的基础上,并在临泾乡席沟圈村和城关丰台村,由“新一代”、“新千年”两户食品企业投资90多万元,建成了1100亩优质杏子生产基地。

杏树全身都是宝。杏木质地坚硬细腻,纹路色泽艳丽,是农家作农具、造家具的廉价、优质木料。从古人“饰文杏以为梁”、“杏梁宾未散”的咏叹来看,古代还以杏木作梁栋,实际上也是寓杏为兴的意思。杏果可鲜吃,亦可晒干储存,四季常吃;核仁油质丰富,甜的可随剥随吃,苦的除榨油食用外,可煮熟去苦,配以红萝卜、葱花,配调成红、白、绿、色、香、味俱佳的什香菜,是镇原最独特、最普及的佐酒佳肴,逢年过节,大家小户或自酌或宴客,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绝菜。镇原杏仁以色正、味纯、饱满、质优驰名中外,是全国盛产杏仁的县份之一,杏仁年出口300多吨,居全国第二。杏核壳以前当成燃料,大都作为年节炊酒之用,现在则是制造活性炭的理想原料,供不应求。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青酸杏、黄甜杏,甜核苦核及核壳,酸甜苦涩皮壳都值钱。杏子已经成为镇原农民奔小康、联谊协作的一把金钥匙。

杏子在镇原得到长足发展是解放以后的事。在历年的植树造林运动中,广大群众就地育苗,广植杏树,逐步形成许多杏树山、杏树沟、杏树洼等成片杏林。改革开放以来,镇原县提出“沙棘戴帽,果树缠腰,洋槐填沟,杏树围庄”的口号,杏树在农家庄前屋后、村子周围得到大力发展。现在,全县杏树成林面积已达26.34万亩。已建成杏树万亩乡镇8个,百株户1.8万户,五百亩以上的杏树沟、杏树山100多处。形成了以县内四条流域及中南部乡镇为主,以毛杏改良为主,以退耕还林区广栽杏树为主的杏基地建设格局。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年产鲜杏2万多吨,杏干3300多吨,杏核2500多吨。杏树蔚然成林,对生态环境也起到了良好的涵养保护作用,出现了“十里烟村一片红”的胜景。

1982年以来,镇原县不断强化系列开发,进行深度加工培植,杏果产业已成为富县富民的支柱产业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全县国营、集体和私营杏产品加工企业110户,从业5400人,杏制品产量达到1.6万吨。现有杏制品企业35户,从业人员1650人。开发系列产品有杏话梅、杏梅、杏酱、甘草杏、八宝杏、果丹皮、杏脯、奶油杏肉、杏软糖、水晶杏、杏仁罐头、速溶杏精、杏仁乳珍、活性炭等三大类20多个产品,年产杏制品总产量8500吨。在祖国大江南北,白山黑水,东海之滨,西南边陲,都有镇原生产的杏制品销售,产品还远销东南亚、独联体和港澳台等国家和地区,先后荣获国际国内26项大奖。新一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的产品,先后被评为“99年中国小商品博览会推荐产品”、“第十二届中国西部交易会新技术新产品奖”、“2003年3.15特别推荐产品”、“2001年甘肃省瓜果蔬菜博览会金奖”、“中国齐齐哈尔绿色食品博览会畅销产品”、“中国庆阳民俗香包节指定产品”、“中国放心食品荣誉品牌”、“第三届甘肃省著名商标”。

阳春三月,微风徐来,鸟雀凋啾,空谷音韵悠扬,田园清新和畅。蒙蒙细雨过后,天蓝蓝、地荧荧,杏树花团锦簇,蜂飞蝶舞,房舍田园迷漫在芬芳温馨的杏花丛中,使人恍入仙境。红杏之乡的镇原人民,正在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脚踏实地的精神,进一步系列开发杏资源,突出创新思想,与时俱进,把杏产品市场拓展得更宽广,把自己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七.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西米丸子

西米丸子

西米丸子最早是在民间宴席中的一种特色风味小吃。采用优质糯米粉加入适量的淀粉制成小面团,酿入红豆沙馅、裹上西米上笼蒸熟。既可凉吃、也可热食,食用时醮上蜂蜜味道更加可口。因它香甜味美,颇得食者好评,现在它登上了大雅之堂和星级酒店,是人人都比较喜欢的风味小吃之一。

八.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酒席

镇原酒席

本县酒席比较盛行,各地基本相似。白事(丧葬事)多用九魁、十出一等单饭酒席;喜事(婚、寿、满月等)多用十全等双饭酒席。十三花席,红白事均用,为上等宴席。县上近代出名厨师有张国俊(外号张五背锅)、段五银及秦有珍等。

通用碟果有十二个,即肉菜碟子四个(排骨、旋肉、鸡蛋、瘦肉或肝子);水菜碟子四个(鹿角、带丝、十香菜、苤蓝丝等);干果碟子四个(白炉、红炉、瓜子、花生)。唯十三花席中,另加一虎头酥或白沙糖碟子、共十三个。摆法是左骨,右旋;左鸡,右肝;左十香,右苤蓝;左鹿角,右带丝;口瓜子,掌花生;左前角和右后角炉食;中间为白沙糖或虎头酥全盘。现就十三花、八挎五、十全席的操作与端法略述如下:

十三花:大菜十三个为主,小菜八个为佐,馒头四回,端菜十七趟。先单上菜,每上一道大菜,接着上一道小菜,各上八次,俗称“风搅雪”。最后总上五道大菜。即:

①红肉(碟装大菜),有三种做法:一为两撇(酥肉、条子肉);二为三溜子(白鸡蛋、烧肉、酥肉各一溜);三为四合头(蛋黄、蛋白、烧肉、酥肉合放)。②

肋脊肉(碗装小菜),切成丝或片炒之。③

鸡肉(碗装大菜),有清炖、黄焖、囫囵等种。④

蹄花(碗装小菜),或腰花、耳脆。⑤

丸子(碗装大菜),有膘丸,糯米丸、酥丸、鸡丸、洋芋丸等。⑥

肚丝(碗装小菜),酸辣加蒜。⑦三仙蜂蜜肉(碗装大菜),蜂蜜调肉回笼几次。⑧夹三肉(碗装小菜)

,鸡饼裹酥肉,油锅炸熟。⑨骨头肉(碗装大菜),将白骨肉块放入蛋清加面糊糊中,挂袍油炸。⑩蜜汁骨肉(碗装小菜),蜜饯挂袍肉。⑾肘子(碟装大菜)。带馍。⑿冰糖肘子(碗装小菜),大肉块加白沙糖等佐料,上笼后撒冰糖。⒀甜盘子(碟装大菜),糯米饭上加桂花、蜂糖、百合等,上笼蒸之。带馍。⒁鸡杂(碗装小菜)。⒂笋煎肉(碟装小菜)。带馍。⒃肋脊或鸡马肉(碗装小菜)。

⒄五围子(总端五菜,有东坡、粉饼、炒粉、苜蓿汤、白米饭)。带馍。

八挎五:八个行菜,五个坐菜,共十三道菜。即:①红肉(碟)。②肋脊肉(碗)。③

鸡肉(碗)。④肚丝(碗)。⑤

丸子(碗)。⑥肘子或蹄子(碟)。带食馍。⑦耳脆(碗)。带馍。⑧甜米饭(碟)。带馍。

五围子(与十三花五道菜同)。带馍。

十全席:十个大菜为主,佐以数道小菜,即:

红肉(碟)。

肋脊肉(碗)。

鸡肉(碗)。④腰花(碗)。⑤

丸子(碗)。⑥肚丝(碗)。⑦耳脆(碗)。⑧蹄子(碟)。带馍。⑨糖煎山药(碗)。⑩笋煎火腿肉,或鱼肉,或三仙蜂蜜肉(碟)。带馍。⑾甜米饭(碗)。⑿凉拌肉(碟),带馍。⒀五围子(五道大菜同十三花),带馍。

宴席斟酒,除按规矩三次外,多少不限。安席后斟酒开始,上大菜斟酒一次,上小菜斟酒一次,上凉菜斟酒一次。

本县黄酒,以三岔、殷家城、方山、马渠等后山地区最好,质纯味美。殷实人家黄白二酒齐上。加十三花,为憨厚宴席。

农村仍沿用旧有的席习。机关单位已改旧习,减少中间繁琐程序,喝酒时酒菜一齐上,吃饭时馍菜一齐上。

九. 甘肃省 庆阳 镇原县 镇原杏

镇原县被誉为天下第一杏乡,杏树栽培已有2000年历史,个大味甜而外畅不衰。2004年12月,由国家林业局通过认证,被评为“中国杏乡”称号。

为了把该县红杏文化和杏产业做大做强,打造镇原红杏名片,加快镇原杏产业发展步伐,县委-部组织编印了《华夏红杏之乡镇原》一书,它是该县第一部系统反映红杏文化渊源、历史传承、红杏产业发展的综合类图书。2005年6月,正式出版发行。

杏起源于我国北方,在黄河中上游的泾水流域,无论平原、山川,还是丘陵砂荒,都适宜生长。镇原县地处泾水流域上游,境内良好的自然风光条件,为杏树的生长造就了天然适生地,且杏树栽培历史久远,距今大约三千多年,传说本县独特的姓氏—杏姓,盖因其祖上喜植杏树而被周王室封之为“杏”。杏姓氏的诞生,充分说明了远在上古时代,镇原人民就有栽培杏树的习惯。自古至今,镇原人民寓杏为兴,视杏为荣,祖祖辈辈广栽杏树于庄前屋后,田间地头,素有“红杏之乡”的美称。到2006年底,全县杏树已发展到28.55万亩,2854.6万株,占全县经济林面积的65.5。2006年全县杏产量2040万公斤,产值3060万元,收入1989万元,人均纯收入40.63元。由于栽植广泛,使杏树分布极广,品种庞杂,传统上大体分为山杏和家杏两大类,但都源出一祖。成片栽植的山杏多分布在西北部的荒山、沟坡及梁峁上,面积较大,固土护坡作用显著,生产上以仁用杏为主,产量低,商品率不高。家杏集中分布在群众庄前屋后,山湾地边和县中部及中南部,经过近几年的栽培管理,抚育改良,嫁接改造,大部分已变成鲜食、加工兼用品种,商品率较高。由于生态条件,立地条件和栽培技术的不同,形成了中部及中南部的杏树生长量和结果性状明显好于西北部。

镇原县杏产品——杏仁,早在1954年就打入国际市场,年出口20吨,香漂四海,深受欢迎。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通过对杏资源的再研究、再认识,在综合多方意见和建议、外出考察论证的基础上,决心把开发杏经济作为全县商品生产的一个龙头产业和脱贫致富的重要支柱来抓。二十多年来,各级党政组织带领全县人民,立足优势,艰苦努力,以规模栽植为基础,加工增值为突破口,栽、管、加、销并举,农、工、商、贸结合,同念杏子经,大搞杏经济,进行系列开发,历风雨、经沧桑,小杏子做成了大文章,以杏产品加工业为龙头的一条龙生产体系已基本形成,颇具规模的杏经济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走出了一条具有陇东地方资源特色的强县富民的好路子。2006年产杏干204万公斤,杏核255万公斤,杏产量仅次于拥有大片野生杏林的新疆沙河县,名列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全县杏产品加工企业曾发展到110家,从业人员达到5400人,经过企业重组,目前共有杏产品加工企业26家,其中集体1家,个体25家,从业人员1092人,杏制品除奶油杏肉、甘草杏两大主导产品外,新研制有八宝杏、808果王、杏子糕、天然蜜杏、葡萄杏王、杏脯、杏酱等20多个杏系列产品,曾获国际、国内20项大奖,行销吉尔吉斯、白俄罗斯、法国、加拿大等国家及全国20多个省、市。2006年生产各类杏制品10190吨,完成产值6410万元,销售收入3516万元,实现利税187.9万元,发放职工工资463万元。

大面积栽植杏树,不仅绿化美化环境,调节气候,抑制水土流失,同时每当阳春三月,春暖花开之时,满山遍野,千沟万壑,片片村舍被盛开的杏花覆盖,身临其境,不得不使人联想起古人笔下“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日出杏花繁” 、“红杏枝头著东风,十里烟村一色红”的胜景,自然风光让人陶醉。

通过改革开放,产业开发,镇原人民一占天时,二占地利,三占人和,艰苦努力,真抓苦干,开拓进取,使杏子的产业化生产走上正轨,产加销成龙配套,规模发展,2004年镇原县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杏乡”。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