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上栗老街应婷土特产 上栗县老街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上栗老街应婷土特产 上栗县老街土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3:54:16

一. 上海市 闵行区 老街汤团

老街汤团

七宝古镇“老街汤团”店的汤团有鲜肉、豆沙、芝麻和枣泥四种口味,六角一只。食客们规矩地在大锅前排好队,汤团是早就在锅里煮着备着的,这样的客流,不用担心汤团煮烂到卖不出去。

鲜肉的汤团,咬一口淌出一包汤,一边喊烫一边还赶紧啜嘴去接,生怕流失了这最鲜美的汤汁。软软的糯米皮子,牙齿不用费力,肉蓉则细腻鲜嫩,咬过便松成细小的颗粒状,显然没有淀粉的痕迹。枣泥的汤团,用嘴一抿便觉察到了那股特殊的枣香,只在上下两瓣糯米团中看到中间一线的枣泥痕迹,面皮真不是一般的糯!枣泥的馅是用干枣去核后切碎加糖蒸烂做成,吃口幼滑,细腻掠过舌尖之后,枣香犹在。

二.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手撕狗肉

上栗手撕狗肉是江西省萍乡市上栗县的。上栗的手撕狗肉很有名气,把大块狗肉剔骨手撕后,和红薯粉一起煮着,味道很辣。既有南方狗肉的鲜辣,又有北方吃肉的那种大快朵颐。

寒冬,正是吃狗肉的好时节。狗肉,味道醇厚,芳香四溢,所以有的地方叫香肉,它与羊肉都是冬令进补的佳品。狗肉营养价值很高,而且含有钾、钙、磷、钠及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理想的营养食品。

上栗的手撕狗肉实属一绝,汤浓味美,肉质看上去纤维较粗实则鲜嫩易嚼。与其他地方的狗肉相比,上栗的手撕狗肉独具风格,源于做法的精细和选料的讲究。

在狗肉的烹制上,先将狗肉处理后小火炆,炆好的狗肉是不主张用铁器的刀子来裁切的,就徒手向着骨头上来撕,因此名之为“手撕狗肉”。

这地方炆好的狗肉是不主张用铁器的刀子来裁切的,就徒手向着骨头上来撕,这还有一个说法叫做“手撕狗肉”。

三.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萍乡红鲫

萍乡红鲫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萍乡红鲫是当地的百年,它不仅有良好的观赏价值,而且肉质松软营养高。最关键的是,如此纯种红鲫全国仅萍乡独有。9日,记者来到萍乡市水产科学研究所养殖基地实地探访,获悉这种当地独有的可能摆上全国百姓的餐桌!

萍乡红鲫(Pingxiang red transparent crucian carp)又名肉红鲫,是鲫鱼的一个变异类型,因其体色呈肉红色、鳃盖呈透明状而得名。主要分布于中国江西省萍乡地区,是集食用价值与观赏价值为一体的优良鲫鱼品种。萍乡红鲫其外形与普通鲫鱼相同,为正常的2倍体有性生殖群体。但其全身鳞片呈半透明状,侧线鳞下面3行至腹部为肉红色,鳃盖骨透明,可见紫红色鳃耙,侧线鳞上面为肉橘红色。在肉红鲫群体中,雌雄比为5~6:1,基本上属一次产卵类型,也有的一年产两次卵。

萍乡红鲫生长速度快,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当年孵化的鱼苗经200多天饲养,平均个体可达200g以上,肉红鲫体色艳丽,体色纯度98%以上。

萍乡红鲫肉味鲜美,而且是一种营养滋补佳品。对产妇具有明显的催乳作用。肌肉营养成分中蛋白质占13.0%,脂肪占0.68%,水分占85.5%,灰分占0.73%.含有18种氨基酸,总量为868.97mg/g干重肌肉,其中含8种人体必需氨基酸,总量为345.39mg/g于重肌肉,并含有Zn、Fe、Mg等微量元素和K、Ca、Na、P、Mn等营养元素。

地域范围

萍乡红鲫产于江西省萍乡市,萍乡位于江西西部,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北端,东靠宜春、安福,南连湖南攸县,西接湖南醴陵,北接浏阳。全境位于东经111°36′—114°26′,北纬27°31′—28°之间,总面积3802平方公里。萍乡红鲫地域范围包括萍乡市下辖的老关镇、下埠镇、湘东镇、青山镇、安源镇、福田镇、赤山镇、芦溪镇、上埠镇、新泉乡、省级萍乡红鲫良种场、福田镇萍乡红鲫养殖示范区,共十个乡镇、一场和一个示范区。生产规模333.3公顷,年产量1000吨。

四.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萍乡花果

萍乡花果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艺食品的典型代表。既具有食用价值,又具有观赏价值。它是由柚子、桔子、辣椒、冬瓜、南瓜、萝卜、马铃薯、刀豆、藕、木瓜、地瓜、青菜梗、鹅明豆等四时果蔬的根、叶、茎、花、果实经过(选料、洗净、切叠、挤压、雕刻、编织、水浸、烫煮、保色、定形、糖腌、烘烤)十道工序手工精制而成。

制作成的花果色泽鲜美、造型独特,口感甜脆,加工后不破坏原有的营养质素,特别是一些用橙腔、薄荷、紫苏等做的花果,还具有祛寒止咳、清热解毒、健脾开胃的治疗保健功效。是名符其实的绿色保健食品.是大众休闲、馈赠亲友和招待客人的珍品。

就手工工艺而言,萍乡花果作为传统食品在全国是唯一的,人称“中国一绝”。其花型有的似剪纸,有的似镂空玉雕,但它比这一类艺术品更质朴、更粗犷,共可制作花型一百余种。

花果据说已有千年的历史,真正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是1914年欧阳子裁和他的子女们开设于萍乡城凤凰街月光塘的“日新德”花果店。所制作花果品种繁多,工艺精湛。外来客商来此成批购货销往外省地,有些甚至远销东南亚。据市志记载,1930年“日新德”花果曾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奖。1984年萍乡市花果厂成立后生产的花果又多次参加国家、省、市评比获得奖励。其产品远销香港、台湾、日本、马来西亚和加拿大等地。花果曾两次作为对台宣传品空投到金门马祖台港岛。花果的生产工艺是难以为现代技术替代,它蕴涵着独特艺术基因,是一份极其宝贵的历史遗产。它的丰富内容和基本特征及其传承历史,在我国传统工艺中实属罕见。

五.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东乡黑羽绿壳蛋鸡

东乡黑羽绿壳蛋鸡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上栗县黑羽绿壳蛋鸡由江西省农科院和江西省农科院畜牧所培育而成。体型较小,产蛋性能较高,适应性强,羽毛全黑、乌皮、乌骨、乌肉、乌内脏,喙、趾均为黑色。母鸡羽毛紧凑,单冠直立,冠齿5~6个,眼大有神,大部分耳叶呈浅绿色,肉垂深而薄,羽0状,胫细而短,成年体重1.1~1.4公斤。公鸡雄健,鸣叫有力,单冠直立,暗紫色,冠齿7~8个,耳叶紫红色,颈羽、尾羽-光且上翘,体重1.4~1.6公斤,体型呈"V"型。大群饲养的商品代,绿壳蛋比率为80%左右。该品种经过5年4个世代的选育,体型外貌一致,纯度较高,其父系公鸡常用来和蛋用型母鸡杂交生产出高产的绿壳蛋鸡商品代母鸡,我国多数场家培育的绿壳蛋鸡品系中均含有该鸡的血缘。但该品种抱窝性较强(16%左右),因而产蛋率偏低。

六. 安徽省 安庆 大观 “老街”豆腐干

“老街”牌豆腐干系列,具有百年生产工艺, 口味纯真、细腻,是一种低脂肪高蛋白的绿色食品,享誉省内外。( 安庆)

七.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辣子炒薰肉

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因为毗邻湖南的关系,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 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末。辣子炒薰肉则是典型的辣菜,但辣味补给到了薰肉身上, 使薰肉香的抒发更加酣畅浓烈。

八. 江苏省 南京市 高淳 老街布鞋

老街布鞋

老棉布鞋是高淳著名的之一。早在明清时期,高淳布鞋就名闻遐尔,远销苏、锡、常、宁、镇、扬和安徽芜湖、宣州地区。那时候,妇女大都不事农活,特别重视做针线活儿。所以农村中的妇女很少有不会纳鞋底、做布鞋的。姑娘们长到十一、二岁,做娘的就要手把手地教会她们剪鞋样、绣鞋花、纳鞋底、做鞋帮。不会做鞋的姑娘嫁到人家后,婆婆就不会喜欢,村里人就会嘲笑,说是"能剪能画的是麻利婆,不会剪画的是钝煞鬼"。

满清时期女人时兴裹小脚,俗称"三寸金莲”这种封建主义的枷锁,束缚了妇女数千年。那时候,衡量女人美丑的标准就看脚大脚小,脚小便是"美人"。这种"裹脚"的恶习,虽为广大妇女所深恶痛绝,但-者廖廖无几。女孩子迫于封建礼教的压力,不得不含着眼泪让大人们用白布一层一层地将稚嫩的脚掌包裹起来。经过长年累月的煎熬,硬挤出一双"小脚"来。然而,要给"三寸金莲"做一双合适的绣花鞋,可不是一件易事。首先,要选好面料,如缎面的、绸面的、绫面的,贫苦农家大都用布面的。在布料颜色的选择上也很有讲究,未出嫁的姑娘,大都用红色鞋面;出嫁后尚未生育的媳妇,

用红色或绿色的鞋面;中年妇女一般用紫红色或黛绿色的鞋面:老年妇女通常用黑锻或黑棉布做鞋面。在鞋面上绣花既是一门艺术,也是衡量一个女人做鞋手艺高低的主要标志,巧手绣出的花鸟鲜艳夺目、栩栩如生:笨手绣出的花鸟粗糙呆板、不堪入目。鞋花的品种很多,除各种花草外,还有"风戏牡丹"、"双燕展翅"、"蜻蜓戏荷"、"喜鹊登梅"等等。但很少有绣虎、豹、狮、牛、马、羊和人物肖像的。纳鞋底也有讲究,有纳"满天星"的、有纳"千家万字圣"的,有纳"必定双全"的、有纳"波浪式"的、还有纳"八卦式"的等。制作一双绣花鞋,从放样到成鞋,大致需要20多道工序。男人们穿的棉布鞋比较简单,大都是白底黑帮,花样不多,既不要绣花,鞋面用布也不需刻意选择,有能耐的女人只能在纳鞋底上显示一下自己的本领。

高淳民间有个传统习俗,在姑娘出嫁时的嫁妆中,不仅要准备几双供新郎一年四季穿用的单、棉布鞋,而且要给爷爷奶奶、公公、婆婆各做一双寿鞋,还要给小叔小姑各做一双喜鞋,给尚未出生的儿子做几双绣有虎头的"子孙鞋”因此,姑娘出嫁前,要花费一两年时间专门做鞋。当然,也有母亲、嫂嫂、姐姐和女中好友帮着做的。这种习俗一直延续至今,从未间断过。不过,如今棉布鞋己被各种高档皮鞋和各种制式球鞋、运动鞋、旅游鞋取代了。相传制鞋人(俗称皮匠)的祖师爷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战国时期齐国的军师孙膑,被誉为"皮匠教神"。他编著的《孙膑兵法》一直流传至今,是我-事著作中的佳品。

据说当时魏国有个叫庞涓的人,很有一些本事,他和孙膑是同学,知道孙膑是吴国大将孙武的后代,钻研过祖传的《孙子兵法》,本事比他大的多。不除掉孙膑,他就很难出人头地。于是,他假意派人把孙膑请来和他一道共事。然而庞涓居心不良,在魏惠王面前诬陷孙膑私通齐国。魏惠王一怒之下,治了孙膑的罪,在孙膑脸上刺了字,还剜掉了他的两块膝盖骨,并把他囚禁在监牢里。孙膑躺在冷冰冰、阴森森的牢房里,冻得浑身发抖,两腿发麻,双脚就象伸在冰窟洞里似的,冷彻心腑。后来,他被齐国使者救回了齐国。齐国大将田忌将孙膑推荐给齐威王,齐威王十分佩服孙膑的军事才能。公元前354年,魏惠王派庞涓进攻赵国,赵国求齐国帮忙,齐威王命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出兵救赵,结果,魏军被打得落花流水。公元前341年,魏国又派兵攻打韩国,韩国也向齐国求援,齐威王的儿子齐宣王派田忌和孙膑去救。孙膑采用围城打援的办法,终于打败了魏军,并在马陵道用乱箭射死了庞涓。

孙膑由于两膝盖骨被刷掉,下肢渐渐失去了知觉,一年四季,不知寒暑。因此,十分喜欢穿皮鞋和皮靴。皮匠们听说孙膑喜欢穿皮鞋、皮靴,感到非常荣耀,将他奉为"行业神气清末明初,淳溪镇有10余家制作并销售布鞋的鞋铺,大都集中在老街上,加上圩区的鞋铺,圩乡片就有三、四十家皮匠铺。那时候,每年农历九月十三日,皮匠们都要聚会为他们的祖师爷举行祭祀活动。祭祀那天,要在承办人家的厅堂上悬挂孙膑的画像,设立孙膑的牌位,供桌上摆放猪头、公鸡、鲤鱼三牲和菱、藕、李荠等祭品,皮匠们一个接一个地在神像前烧香焚纸,三拜九叩,顶孔膜拜。祭祀结束后,皮匠们依次入席,一边喝酒吃菜,一边交流经验,切磋技艺。这种祭祀习俗,一直延续到解放前夕。

1953年夏天,在农业合用化热潮的影响下,由制鞋能手梅位炳牵头,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小组,后又成立淳溪镇制鞋合作社。在党和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制鞋业得到迅速发展,并开始向皮鞋加工过渡。梅位炳因是布鞋制作的传人,不愿舍弃本业去改制皮鞋,遂辞退回家,和爱人一起开办了一片夫妻布鞋铺。

梅位炳生于1928年,本县淳溪镇人氏,是古镇老街正宗老字号《梅家鞋铺》的创始人。他12岁开始拜师学徒,师承他的舅父,高淳圩乡很有名气的制鞋师傅周宪栋。日本鬼子侵占高淳后,他转移到乡下避难,仍以做鞋挣钱谋生。日本鬼子投降后,他重返淳溪镇开设布鞋铺,边制做、边销售。解放五十多年来,他一直生活在老街上,从未挪过地方。他热爱制鞋事业,苦心钻研制鞋技术,把毕生精力献给了制鞋事业。他高超的制鞋手艺,己成为同行中的佼佼者。他制做的布鞋结实耐穿,美观大方,式样新颖,价格公道,具有起步、养脚、不生臭、不生鸡眼,不鳖脚等诸多功能。由手他为人正直,诚信待人,从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因此,生意一直做得红红火火。近年来,由于他的商号和品牌,不断见诸于电台、电视台以及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梅师傅名声远扬,他所制做的布鞋越来越被顾客所青睐,不少前来高淳旅游的游客,都要光顾《梅家鞋铺》,选购几双各种款式的布鞋带回去,或自己穿用,或孝敬家母,或赠送亲友。

随着古镇老街的日益繁荣,《梅家鞋铺》也更加兴旺起来了。2002年5月1日"首届南京高淳老街民俗文化节"期间,《梅家鞋铺》顾客盈门,各种布鞋供不应求。为了满足顾客需要,梅师傅在老街上租了两间门面,新辟了一家《梅家鞋铺》,让他儿子、女儿、女婿一起上阵,都做起了制作和销售布鞋的生意。店铺内摆放的各类布鞋琳琅满目,相映生辉,成了老街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九.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萍乡腊肉

正月里到萍乡人家里做客,餐桌上均有几样色香味俱佳的腊制肉食品待客,初次品尝的外地人都赞不绝口。熏腊肉是萍乡一种特有的饮食风俗。熏制的方法是,先将肉用盐渍十天左右,若是腿肉,要用刀划几条口子,将盐渍透。尔后将肉悬挂在离火盆高一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熏烤时火候不可太大,宜文火慢熏,半月后见肉泛金黄色即可,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食用时可蒸可炒。除熏制腊猪肉外,还可熏制鸡、鸭。

萍乡腊肉又称萍乡烟熏肉,是萍乡老百姓的家常菜。熏制的方法是,先将肉用盐渍十天左右,若是腿肉,要用刀划上几条口子,将盐渍透。尔后将肉悬挂在离火盆高一米处,用木柴、锯末、谷壳等熏烤。熏烤时火候不可太大,宜文火慢熏,半月后见肉泛金黄色即可,再用清水洗去烟垢晾干,食用时可蒸可炒。

腊肉中磷、钾、钠的含量的丰富,还含有脂肪、蛋白质、胆固醇、碳水化合物等元素。腊肉选用新鲜的带肉皮的五花肉,分割成块,用食用盐、黑胡椒、丁香、香叶、茴香等香料腌渍,在经风干或薰质而成。具有开胃祛寒、消食等功效。有烟熏和非烟,其营养价值不亚于生鲜肉。

腊肉一般人皆可食用。萍乡属山区,冬天天冷,农村多以烧柴取暖,每家每户都有烧火群暖的柴房。冬天到了,为了迎接农历的春节,乡人都要杀猪。将猪肉切成三五斤重的块,盐腌上几天,挂在柴火的上方,让一个冬季的烟火去熏,当然还有鱼、鸭、猪心、猪肝、大肠等等。有客人来了,取下一块,满是黝黑的油烟。于小溪中洗净,切成小块,层层叠叠的放在瓷碗中,上屉蒸熟,或加辣椒炒萝卜干。于火光摇曳之中,就着新蒸的腊味,喝上几杯农家谷酒,那小日子过得那叫一个舒坦。

2011年2月26日下午,首届“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赣菜”评选活动在南昌落幕。萍乡的“萍乡烟熏肉”也获“游客最喜爱的十大赣菜”称号。

十. 江西省 萍乡 上栗县 上栗花炮

上栗花炮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烟花鞭炮:是萍乡一大传统产业,年出口20余万箱,产量居全国第四,产品种类达数百种,远销欧美、东 南亚30多个国家和地区。1987年8月,在西班牙举行的第 24届国际烟花节上,萍乡烟花以其构思奇特、造 型独特、音色交织的燃放效果,获得第二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