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南省蓝山县的特产有哪些 正宗蓝山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南省蓝山县的特产有哪些 正宗蓝山特产更新时间:2022-03-31 03:40:15

一.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绿茶

灵山绿茶--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二.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扒肉饵丝

吃的文化在数千年的积淀里,已是博大精深,任意遨游也永远探不到底似的。所以,得出一个结论:文化越丰富、越深厚的地方,定有美食!这不,巍山又印证了这样的结论。

巍山的“扒肉饵丝”早已声名远播,一直让人“垂涎三尺”。来到巍山,很多人都会迫不及待地寻着肉香,找到扒肉饵丝店,“甩”上一碗。那扒肉饵丝,一眼望去黄白分明、红黄相映,汤白纯厚稠滑,上面的扒肉肥而不腻,入口即化,瘦肉细嫩香甜,饵丝则白而细腻,端到桌上,热气腾腾,满座清香袭鼻,让人忍不住口水直往肚里咽,迅速动筷夹了一块放到嘴里,才算缓解。那润滋滋,香喷喷覆盖了所有味蕾,好吃啊!一碗,几分钟前刚下了肚,又开始寻思着下次几时再来。

饵丝是云南人喜爱吃的一种米制品,持续年代无从考证。巍山的饵丝色泽洁白,质地细嫩并有筋骨,经沸水烫后不糊不烂又入口柔糯。除了出众的饵丝质地,更大的亮点是那独一无二的配料“扒肉”。

巍山的大街小巷,都可寻到大大小小的扒肉饵丝店,家家都地道,虽为同源,可细细品来又各有特点。

巍山扒肉饵丝之所以成为云南的风味名小吃,不仅是它的味美,还有它的药用功能。扒肉饵丝温中补气、健脾健胃,还有美容功效,这些,只要看看那锅药膳一样的汤就能明白。

巍山人家家都会做扒肉饵丝,可这是何时开始的,却没有几个人能说清楚。传说,巍山的扒肉饵丝的创始人是南诏国第一代王细奴逻。有一天,细奴逻同彝族同胞一起在围猎时碰到大火烧山,森林里的野猪被烧死了,他们就把烧黄了的野猪煮着吃,觉得非常香美。后来就经常把猎到的野猪用火烧后再煮着吃,渐渐地就流传下来。再后来细奴逻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巍山饵丝,让人们把烧猪肉与饵丝配拢吃,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今天色、香、味俱全的扒肉饵丝。现在,人们又创新式的把扒肉和饵丝分开装,延续着另一个传奇。

扒肉饵丝合着吃的多见,而

“过江饵丝”算是另类,也很出名。一碗上乘的扒肉单独盛一碗,饵丝配以肉汤是一碗,加上独特配方腌制的泡菜、腌菜、腌萝卜条和香酥花生各一份,合在一起就是一套集色、鲜、味、量俱全,香喷喷的“过江饵丝”了。吃的时候,是把饵丝夹入扒肉的碗里,就着扒肉吃,鲜嫩的扒肉合着弹性十足、质地细腻的饵丝这么一嚼,就满口留香,回味无穷了。

三. 云南省 文山州 砚山县 砚山小粒花生

砚山小粒花生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砚山县具有种植优质小粒花生的悠久历史,气候条件好,四季温和,无霜期长,适合发展花生等油料作物,每年可达135万公斤,全县年平均亩产在100公斤左右,全县年产花生总量在250万至300万公斤,约占全州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目前砚山县丰林花生油厂已走出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成功路子,实现年产3000吨小粒花生油,为满足市场的需求,还将实施技改,实现年产1万吨小粒花生油生产能力。

文山州花生栽培种植历史悠久,1825年成书的《广南府志》卷三供记览志物产就有落花生的记载,距今186年历史。解放前我州花生种植品种主要是匍匐型品种“挖生”和本地花生,全州花生面积仅七千余亩,种植面积少而分散。产品主要用于榨油,少部分作为群众自食消费,也有部分用于群众之间的农产品与其他物品的互换交易。由于易落果、收获困难、产量低,被群众形象地称为“挖落松”,很快被1952年引进的马来亚花生品种取代,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又成功引进了产量和品质均优于马来亚品种的“桂花17号”(文引花生 01)、“粤油192”(文引花生 02)、 “VS405”(文引花生 03)三个优质花生品种应用于花生生产,全州花生种植规模不断得到扩大。花生作为了我州传统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其大宗产品壳花生远销广东、广西等地区,主要用于加工花生油,以其为原料加工的花生油,品质优良,远销国内多个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欢迎。近年随着地膜早花生推广面积的扩大,部分用于煮食用途的鲜花生还出口越南。 文山州属云贵高原花生区,花生生产的气候和土壤及地貌条件较为特殊,栽培条件对花生品种的选择性强,花生品种为生育期一般在120天左右的早熟品种,百仁重在35克—50克之间,具有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抗旱性强、抗病性较强、易收获、丰产稳产性好的特点。特别是在产品外观品质方面,具有果皮薄、易去壳、荚果和仁粒小、仁粒饱满、种皮光滑、品质优良、商品性好的典型特征,被群众习惯性地统称为“小粒花生”。砚山县是我州花生生产的科技示范主产县,具有花生种植的产地典型的气候类型,经报州人民政府批准,产品特登记为“砚山小粒花生”。

地域范围

砚山小粒花生产地保护区域包括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砚山县、文山市、广南县、马关县、丘北县、西畴县、麻栗坡县六县一市共69个乡镇,种植总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 4.5万吨。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03°35′—105°39′,北纬22°42′—24°28′之间,东西长206公里,南北宽196公里。其中:砚山县有平远镇、稼依镇、阿猛镇、江那镇、维摩乡、盘龙乡、干河乡、阿舍乡、者腊乡、八嘎乡、蚌蛾乡11个乡镇;文山市有德厚镇、马塘镇、薄竹镇、开化镇、古木镇、追栗街镇、红甸乡、秉烈乡、柳井乡、喜古乡、东山乡11个乡镇;广南县有那洒镇、珠琳镇、八宝镇、坝美镇、莲城镇、珠街镇、南屏镇、曙光乡、五珠乡、旧莫乡、董堡乡、黑支果乡、篆角乡、者兔乡、者太乡、杨柳井乡、底圩乡、板蚌乡18个乡镇;马关县马白镇、坡脚镇、夹寒箐镇、仁和镇、木厂镇、都龙镇、大栗树乡、南捞乡有8个乡镇;丘北县有锦屏镇、双龙营镇、曰者镇、树皮乡、天星乡、腻脚乡、八道哨乡、平寨乡、官寨乡、温浏乡、新店乡、舍得乡12个乡镇;西畴县有新街镇、西洒镇、莲花塘乡、蚌谷乡、新马街乡、鸡街乡6个乡镇;麻栗坡县有麻栗镇、大坪镇、天保镇3个镇。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①带壳干果:砚山小粒花生属珍珠豆型或中间型花生,荚果形状为茧形、串珠型、曲棍形,荚果含2—4粒种子,果嘴较明显、荚果网纹平滑或较细、脉纹浅或较浅,具有荚果小、果壳薄、易去壳、出仁率较高的产品外在感官特征。 ②花生仁:砚山小粒花生仁种仁桃形或圆柱形,种皮粉红色或红 色,具有仁粒小而饱满、仁皮光滑、口感清脆细腻、香甜可口、营养丰富、商品性好。 (2)内在品质指标:砚山小粒花生营养丰富,富含有利于人体吸收的不饱和脂肪酸和氨基酸,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分。主要内在品质指标为:粗脂肪含量≥42%,蛋白质含量≥20%,油酸/亚油酸(O/L)在1.1左右。 (3)安全要求:产地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砚山小粒花生质量标准按照《无公害食品 花生》(NY5303—2005)执行。

四.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话梅

钟山话梅,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创制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钟山话梅分“盐渍水梅”和“黄糖渍梅”两种,前者以青梅晒制;后者将青梅经黄糖腌制而成。后来,盐渍水梅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话梅,话梅是在盐渍水梅的基础上增加了甘草和香草油等配料。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嘉庆年间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1753年~1823年)在《晒书堂诗抄》中写了这样一句咏梅汤的诗。贺州人不仅用梅做汤,而且用梅入药、制酒:头痛时把梅干肉敷在肚脐眼上;还把青梅汁煮熟后装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点尝尝,就会止痛;用白酒浸泡青梅,需密封一个月,所制青梅酒香醇味美。据说常饮青梅酒,能缓解风湿筋骨痛,其依据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据《广西通志》记载,梅原产西南地区,在广西种植有2000余年,兴安县曾发现成片的野生梅林。现在,广西梅主产区为贺州、南宁等地,分红梅、青梅、白梅3种,较优的是大肉梅,原产钟山县,有“梅中王”之称,其特点是果实大,肉厚核小,酸甜适度,汁多脆口。宾阳县也有梅及话梅出产并出口。

五.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主产于灵山县,为该县,果实扁圆形,单果重20.4克。肉较厚,核小,可食率76%,汁多,肉质爽脆,甚甜,有香气,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

六. 云南省 大理 巍山县 草墩

草墩就是用稻草编成的墩子,巍山草墩独特之处在于其造型、色彩。巍山草墩形状多样、大小不一,色彩则是由缠在稻草上的布的颜色决定,因而也就色彩斑斓,且还能呈现各种图形,如:八卦、心形等。

七. 湖南省 永州市 蓝山县 蓝山“牛屎酒”

蓝山“牛屎酒”

“牛屎酒”是蓝山县(属于永州市)的一大,应该说是蓝山一绝,除蓝山县之外,至今还没有看到过其他地方有此种酒。“牛屎酒”其名不雅,陌生人听了怪不是滋味的,于是也有人喜欢管它叫“黑糊酒”。

关于“牛屎酒”,当地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一男子好酒,几乎变卖了家里的所有财产,每天在外饮酒,深夜方归。一天,他的老婆实在是忍无可忍了,便把他闩在门外。外面下着瓢泼大雨,他只好抱着酒壶去牛圈避雨。第二天清理牛圈时,便清理出了一壶“牛屎酒”。原来,他的老婆看见他不争气,一脚把他的酒壶踩进了牛粪堆里,以解心头之恨,谁知这一脚竟踩出了绝世佳酿。

“牛屎酒”看上去黑糊糊的,别看它其貌不扬,但酒液特别浓,掉在桌上不会流走,凝成一小团。它的味道也很醇厚甘美,沁人心脾,饮后觉得余味无穷。

“牛屎酒”的制作十分考究:首先选用当地优质糯米为原料,用特制的大木桶蒸熟以后,掺和酵母,用缸盛起来,半月后倒入甘甜可口的井水,并配以多种名贵药材酿造;待酒酿好后,把酒倒入口子较窄的陶瓷缸里,用干净布封住缸口,盖上盖子,再用水泥或石灰涂上,以防漏气;然后,在牛圈中牛粪较多的地方挖一个洞,置缸于洞中,用牛粪垒好。经过半年或者更长时间以后,把酒取出来,酒液已变成像牛粪一样的颜色——深褐色。一般来说,放置的时间越长,酒液越稠,味道也越芬芳、越绵甜。“牛屎酒”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具有舒筋活血、醒脑提神、消寒去湿等药用价值。当地人还用这种酒擦在发烧的病人身上,以帮助病人退烧。

外地人喝过南山“牛屎酒”后,便对它有了依依不舍之情,于是,一些人回家纷纷仿效起来,但都没成功。据说,这与蓝山独特的地理条件有关。蓝山县与广东和湖南郴州交界,多山区,地形起伏不定,冬暖夏凉,再加上在米质和水质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才成就了这绝佳美酿。

由于制作不便,再加上需要花费的时间较长,因此,这种酒显得极其珍贵。在蓝山,也只有家里来了贵客,才会拿出这种酒来款待。

八. 广西 河池 凤山县 渣豆腐

渣豆腐

每逢夏季,走进凤山的汉家瑶寨,在餐桌上会看到一道菜羹,那是人们常吃的长寿绿色食品-瑶豆腐也叫渣豆腐。

其做法是:

1、将嫩黄豆(青豆)一两碗打磨成豆浆(渣),然后煮半锅水,待水开后将豆浆(渣)倒入锅中并不停地搅拌,等到豆浆煮沸后滴入约两匙羹的米醋

2、取一嫩南瓜黄瓜各一个切成丝、南瓜苗剥好洗净、番茄切成丁;

3、将南瓜、黄瓜丝、瓜苗番茄丁倒入锅中与豆渣一起煮,再加入火麻羹煮熟后盛入碗中。

这种菜羹既可当菜吃,也可当粥喝,它具有豆腐香,也有黄瓜的清香,甘甜爽口。

九.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凉粉

灵山凉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凉粉草,又叫仙草、仙人草、仙人冻,属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于坡地、沟谷的小杂草丛中,分布广。在当地山区的山沟河边都有野生的凉粉草生长。凉粉草株型形态有直立型、半直立型及匍匐型等。叶有卵圆形、椭圆形、长椭圆形,叶沿锯齿状,叶色有黄绿色、浅绿色及浓绿色。茎呈方形,颜色为绿色、淡紫红色、深紫红色等;茎蔓长可达1.5公尺左右。据《纲目拾遗》卷四记载,凉粉草具有清暑、解热、利水的功能,可治中暑、清热消暑、降血压、关节肌肉疼痛等病症。凉粉草全草干样含有约70%的碳水化合物,少量的蛋白质、黄酮类物质、多糖类物质、香精素、脂肪、咖啡色素等,还含有较多的矿物元素。凉粉草多糖类物质具有增强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香精素有镇静、清凉解毒、利水的功效;其中的维生素能调节和增强生理机能;含有的大量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更具有抑制目田基形成、养颜、抗衰老的作用。《中国医学大词典》中记载:凉粉草“茎叶秀丽,香犹藿檀,夏日取汁,凝坚成冰”,有“泽颜、疗饥”之功效……,是一种宝贵的药、食两用的东方植物资源。《灵山县志》的第六章《自然资源》中第一节植物资源(135页)的记载有凉粉草。

灵山县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量多,人们易感热毒、湿毒,引起身体不适。老百姓为防暑降火、祛热毒,就到山上采割野生凉粉草做成凉粉草冻食用。经过长期的不断尝试,逐步形成了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凉粉作为预防和治疗热毒和湿毒的食疗方式,于是形成了服用以当地凉粉草熬制的凉粉预防和治疗热毒、湿毒的好吃又可以防病治病的“凉粉”,并且这种习惯历代相传。

在炎热的夏天,辛苦劳作之余,一碗清凉的凉粉草冻是首选的解渴、清热消暑的佳品。夏天,街上到处可见卖凉粉草冻的摊挡。农历入伏吃凉粉是当地人的传统习俗,据说这天吃了凉粉整个夏天就不会长痱子。

灵山凉粉是具广西特色的民族食品之一,主要以产自灵山县的优质凉粉草、优质食用淀粉按传统工艺精制而成,是一种天然绿色保健食品,流传于灵山县民间已数百年,有着悠久的历史,具有护肤养颜、通便燥湿、清热止痒和抗衰老作用。

灵山凉粉产地范围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山县灵城镇、新圩镇、檀圩镇、那隆镇、三隆镇、陆屋镇、旧州镇、沙坪镇、太平镇、武利镇、伯劳镇、文利镇、佛子镇、平山镇、平南镇、烟墩镇、丰塘镇、石塘镇1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十. 广西 南宁 马山县 永州鱼片

永州鱼片是马山县永州、州圩一带民间美食家将其周边乡镇民间烹制鱼片之法,经过精心研究,总结提高而形成一种独特烹制鱼片之法,因此种烹制之法出自永州而得名。

做法

1、将鱼去鳞削骨洗净,取下鱼肉先用沙纸将鱼肉包紧,让沙纸充分地吸干鱼肉表面水份,然后剥开沙纸,用薄而锋利的菜刀将鱼肉切成簿片盛于碟中备用。

2、准备佐料,需要准备的佐料主要有花生仁、白芝麻、香菜、生姜、精盐、花生油各适量,然后将花 生仁炒熟碾碎去皮,白芝麻亦炒熟,香菜切碎,生姜切成极细的丝状。

3、烹制:将干净铁锅用武火烘热,放入花生油,用锅铲将花生油沿锅四周不断浇淋,直至锅内冒出白烟后,将铁锅移离火灶,继续将锅内花生油沿锅四周浇淋,感觉油温稍降即将切好的鱼片及佐料一起倒入锅内拌匀,利用铁锅的余温将鱼片烹成稍卷即出锅装盘。千万不可等到鱼片变白,这样鱼片会变得熟烂,影响口感。

永州鱼片经卫生部门检验完全符合卫生标准,曾有《广西日报》、《广西人民广播电台》、《广西科技报》,原南宁地区的《南宁日报》多名记者和来自区内外的美食家品尝,赞不绝口,并通过媒体大力推崇,使马山的“永州鱼片”名声远扬。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