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肃天水美景和特产 天水最全的土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肃天水美景和特产 天水最全的土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2-03-31 07:40:24

一.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秦安地毯

秦安地毯

二.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油攒虾

主料:大明虾

    辅料:培根、香菇、干葱、百里香、香菜、葱、红椒

    调料:盐、白糖、胡椒粉

    烹制方法:

    1、将大虾背部切开,去掉沙线,加入盐腌制3分钟;

    2、将培根、干葱、香菇、红椒切末,加入盐、白糖、胡椒粉、百里香拌成馅,放入大虾中,将虾摆盘后蒸5分钟,出锅后浇热油,葱丝、香菜装饰即可。

    特点:造型美观,鲜香适口。

三.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天水根雕

天水市范围内,由于森林茂密,蕴藏着根雕艺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资源,因而根雕艺术在很早以前就发展起来,而且旧盛不衰,至今仍然保持着传统的制作工艺。最近几年,根雕艺术又有新的发展,创造出了许多新产品。辛勤根雕工匠,利用从山林深处搜集来的树根、竹根、藤条,经过选材、构思、造型、修面、磨光、上色、披腊、涂油、擦亮等10多道工序,巧妙的利用其西朽洞、错节等自然形态,精制出昂首奔驰的骏马、攀援跳跃的猿猴、分飞长空的雄鹰、鸣唱枝头的山雀、欢乐跳跃的鱼虾以及偏偏起舞的倩女和各式各样的落地盆景架、桌面盆景架、台灯、笔筒等工艺品,古朴典雅,钱姿百态,情趣盎然。

四. 甘肃省 天水 清水县 庞公石

明朝时为朝廷贡品,产于清水县红堡乡庞公庵。质地坚细、翠如碧玉,兼有黄白纹理。现在,庞公石工艺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以妙趣天成的千姿百态,滑润溢翠的玉玑,斑纹细腻的纹理,寓有雅意的名称,被誉为“中国一绝”,畅销海内外。

五.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天水里脊

用鲜五花肉,切成小块,与粉面、蛋清搅拌和匀,再在植物油中炸。炸熟炸干后捞出,配以木耳、玉兰片、红绿辣椒等,浇上勾好的芡汁即成。一般流行有酸辣里脊和糖醋里脊两种。特点是色泽清亮,有半透明感,吃起来酥脆鲜美,油而不腻。

六.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清真碎面

 清真碎面的做法与其它面条的做法大致相同。不同处在于把面擀开后,不立即切,要晾成柔干再切成菱形。面要擀得又薄又匀,切得又细又匀,切成的菱形小片长约 1厘米左右,形如雀舌,码在盘中。也有人不称碎面,而形象地称为“雀(秦州人读雀为qiao)舌头”。

    清真碎面的臊子非常讲究,先把炒好的半生羊肉丁放进饭水中,用文火慢煮,等煮出香味来,再配入切成丁、粒与细条形的海带、榨菜、鸡蛋饼和虾皮等,烩煮成香味浓郁的臊子。食时,在煮好的碎面上浇淋上臊子,放上一撮香莱,调上醋、盐、油泼辣子,味精等,香气透鼻,令人食欲大增。吃清真碎面时,因面切得非常碎细小,配菜也随其形以细为佳,故多不用筷子,而用汤匙。
 

七. 甘肃省 天水 武山县 武山韭菜

武山韭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山蔬菜种植历史悠久,蔬菜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种植面积达16.7万亩,总产量达6亿多公斤,总产值3.6亿元,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西菜东调基地。近年来,武山县按照“建基地、扶龙头、活流通、创品牌”的发展思路,精心打造“中国韭菜之乡”,建成了韭菜、优质胡萝卜、优质洋葱、茄果类精细蔬菜、复种菜瓜等六大无公害蔬菜基地,韭菜、胡萝卜、洋葱、番茄、蒜苗、莴笋、菜瓜、甘蓝、洋芋等9类蔬菜获得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A级认证。其中韭菜为武山蔬菜的主要特色优势产品,种植区域由原来渭河流域6乡镇发展到12个乡镇的203个村,面积由1978年的3600亩发展到4.2万亩,年产量达到1.74亿公斤,年总产值达到1.2亿元。建成了以洛门、山丹为中心的两个万亩无公害韭菜基地,冷藏运输韭菜、韭薹的冷冻库发展到8个,贮藏能力3000多吨。2003年,通过环境考察和产品检测,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也是全国首家被认证为绿色A级食品的韭菜产品。

八. 甘肃省 天水 秦州区 回回馍

   又名烤馍,本地称“锅子”。白面配上蜜、鸡蛋、白糖、清油,揉团发酵掌握好火候入锅烘烤。它色泽金黄,形如含苞欲放的花骨朵,脆酥而不碎,清香味甜。
 

九. 甘肃省 天水 秦安县 辣子面

辣子面:将压制好的面条下锅煮熟,捞出沥干水,加入胡油,炝好的辣子、姜粉,醋、盐、味精,装碗后撒入葱花沫。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