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浙江宁波特产直播购买 网上哪里能买到正宗宁波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浙江宁波特产直播购买 网上哪里能买到正宗宁波特产更新时间:2022-04-03 15:34:00

一.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海盐

“起床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句精炼简洁的民谣,道出了这些看起来平常,其实关系到民生国计大事的日常生活用品的重要性。盐是其中之一。我国的盐业历史悠久,盐的产地辽阔,产量丰富。海盐是盐的主要来源。所谓海盐是通过煎煮或晒干海水而得。我国沿海地区产海盐,古文献中早有记载。慈溪是浙江省最重要的海盐生产区,其盐业生产历史已有1300余年。慈溪海盐产量长期位居全浙之冠,主要产地庵东素有“浙江盐都”之美誉

慈溪盐场位于杭州湾南岸,始于唐代,至宋代已具一定规模。宋庆历七年(1047),慈溪沿海人民修筑了第一条拦海大坝即大古塘,盐场移至大古塘以北。据有关史料记载,宋代慈溪自东至西已建有龙头、鸣鹤、石堰三盐场,其中石堰、鸣鹤两场的盐产量占钱塘江口南岸7个主要盐场产量的64%,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在盐的质量方面,这两场所产的盐都是名列榜首。《宋史.食货志下四》中说:“石堰以东近海水咸,故虽用竹盘面盐色尤白。”以后,随着钱塘江口门的移动和杭州湾海岸的淤涨,许多盐场先后废止。13世纪后,三北半岛的北淤速度加快,石堰、鸣鹤两个盐场的实际作业区也不断向北推移,最后形成了庵东盐场

慈溪各盐场的制盐方法经历了煎熬、板晒、滩晒三个阶段。宋代至清咸丰年间全部采用刮土淋卤火力煎盐的制法。咸丰二年(1852),板晒制盐法兴起,煎盐渐减。盐板是晒盐的主要器具,以杉木制成,四周用木框围拢,以便贮卤,板面平滑,合缝之处嵌以油灰,以防止渗漏。1938年,庵东盐场的盐板数量高达67万块,原盐年产量10万吨以上,占浙江省原盐总产量的40%,确立了其全浙第一大盐场的地位

盐板晒盐虽然比原始的煮盐法前进了一大步,但盐业工厂的劳动强度仍很大。新中国成立后,制盐技术不断改进和提高。1953年,庵东盐场的部分产区开始滩晒试验,建立了滩晒试验场两处。进入60年代后,滩晒制盐开始推广,盐民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到1967年,庵东盐场夺得原盐高产丰收,年产盐23万吨,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庵东盐场出产的盐在历史上除供应浙江省所用以外,还供应江苏、上海、皖南、赣东等地,“浙江盐都”美名远扬,成为慈溪人民的骄傲

近年来,由于海水淡化等原因,庵东盐场的部分盐田开始废盐改农或挖塘养鱼,原盐产量逐年减少。最近,有关部门开始着手研究在新涨海涂地上开辟盐田以重振浙江盐都的雄风。( 慈溪)

二.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浙麦冬


产品名称: 浙麦冬

产品别名:姚麦冬

产品产地:宁波余姚

产品特性:养阳、生津、润肺、止咳、清心、除烦之功能。

产品简介:浙麦冬,系百合科,沿阶草属植物,又称麦门冬,应产地原属余姚,又称姚麦冬,是全国重点产地之一,浙麦冬为植物的干燥块根,短壮饱满,色泽黄亮,质量优于四川、福建所产。清朝末期,宁波药行兴盛,药商云集,争购浙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乃东南亚诸国和全国各大白术,象贝在内的三大浙货之一。是一种贵重的常用中药材,为浙江中药的 “浙八味”之一,因亦称浙贝母,又因其始种于象山,因又称象贝,亦称大贝、大贝母、元宝贝、珠贝系百合科越年生草本药甲植物,初夏时植株枯萎、收获其地下鳞茎、洗净后加工晒干处理,便成药甲的贝母,

产品历史:据《象山县志》记载,象山“有种植浙贝历史,以后移栽鄞县小溪、堇江一带,有万人种贝以此为生……” 早在明朝,浙中地区就有栽种麦冬的历史,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中就有记载。清朝末年,宁波药行兴盛时期,姚麦冬已成为宁波“三大浙货”(白术、象贝、麦冬)之一,各地药商云集,争购姚麦冬,运销香港、日本、东南诸国。目前浙麦冬主要分布于慈溪市西部和北部平原,以及余姚市东部、北部地区。

浙麦冬呈纺缍形,似枣核,长1.5-3厘米,粗0.3-0.6厘米。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纵级。质柔软,断面黄白色,半透明,具木质芯。肉质具油性糖质。以肥大黄白者为佳。据《本草纲目》记载:“麦冬主治心腹结气,伤中伤饱,胃络脉绝,强阴益精,定肺气,安五脏,止烦热,久服轻身明目不老不饥”。

三.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草席

盛产于宁波西乡黄古林一带。其具有四大特色:一是质地精密,厚实得连水也不易渗入;二是挺括硬实,草席直立地上,犹如一道围墙,显得刚劲有力;三是柔软光滑,睡在席上凉爽、光滑、舒适;四是收藏简便,不用时卷席成筒,不占地位,且能发出沁人的幽香,故赢得了国内外人士的普遍赞誉。1954年周恩来总理参加日内瓦会议时,曾带宁波草席馈赠兄弟国家友人,备受欢迎。( 宁波)

四. 浙江省 宁波 宁海 长街泥螺

长街泥螺

长街主产的泥螺亦很著名,长街泥螺肉质脆嫩不含泥筋(肠泥),个体肥大,味鲜美,民间多腌吃,腌制泥螺,以五月抱黄泥螺和八月桂花泥螺为佳。腌制办法是:洗净用盐加草木灰渍死,再洗净涎水灰分,腌制5天后,沥出腌卤煮沸,冷却澄清后复用,加少量食盐,复制1月即可食用。

泥螺也称吐铁,属腹足纲,阿地螺科,是宁海县沿海区域的一大传统产品。

泥螺鲜美醇香,营养价值十分丰富,是菜桌上的上乘菜肴。同时味甘咸,性寒,且具有补肝贤、益精髓、润肝、明目、生津之功能。尤其是我县长街镇生产的泥螺更具有肉嫩、体大、舌软(无沙性)的特点,味道特别鲜美,在沪甬和港台地区享有盛誉,被称为“长街泥螺”。

长街泥螺不仅生长快,而且特别肥壮,大的体大如鲜蚕豆,小的胜过青皮豆,一般160粒至170粒就是0.5公斤。每年可旺收二季,即麦黄泥螺和桂花泥螺,质量前者较优。目前,长街泥螺市场上十分畅销,鲜的每公斤30元,咸的每公斤36元,价格比其他海区泥螺高四、五倍。

过去长街泥螺都是采捕野生资源的,近年来长街地区沿海农民,探索总结出了人工培育泥螺苗的新路子。他们采集深嵌在泥涂中的泥螺蛋(大如乒乓球,肉眼观察内有泥螺籽数万粒),通过围塘蓄水,防浪孵苗,然后再把泥螺放到蛏、蚶塘或专用的泥螺塘中放养。据统计长街地区人工养殖泥螺在面积从1989年10亩发展到1992年的3200亩,1997年养殖面积达到1.5万亩,产鲜泥螺750吨,产值2000万元。

五.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年糕

余姚年糕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年糕是余姚市三七市镇的特色产品。近年来,在“生态育糕、品牌强糕”两大战略的引领下,三七市年糕走出宁波,远销到全国各地。

为了提高年糕品质,该镇近年来陆续建设了1万余亩年糕专用稻米基地,现在这里生产的年糕不仅外观洁白如玉,而且口感韧糯滑爽。同时,该镇积极引导年糕生产企业打响品牌,提高三七市年糕的知名度。为满足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该镇一些年糕生产企业近年还开发出多个品种多种规格的年糕产品,如统一精制年糕厂与中华老字号———宁波缸鸭狗食品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出火锅年糕、切片年糕、手工年糕等10多个品种,进一步扩大了销售区域和销售量。

据统计,三七市镇现有上规模的年糕生产企业10多家,年生产能力达7000余吨,年销售收入超过2500万元。年糕已成为三七市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金娃娃”。

六.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金弹

金桔如荔枝大小,圆而色黄,甜而微酸,清香四溢,堪称水果佳品,以北仑柴桥一带所产为最佳。金桔有金弹、罗纹、金枣、金豆等多个品种,其中尤以金弹为桔中之冠,果大皮薄,肉嫩汁甘,鲜食为宜。金桔不仅食之鲜美,而且还具有生津、开胃、理气的功效,深受人们喜爱。

七.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宁波年糕

宁波年糕是白色长条形,不加调味品,所以有人叫它“脚板年糕”,听起来十分有趣。宁波年糕的韧性很强,无论是煎、煮、炒或烤着吃,都有不同的风味。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宁波人吃年糕,主要是炒、汤二种。油菜蕻炒、荠菜炒、梭子蟹炒味道最佳。青菜肉丝年糕汤、雪菜肉丝年糕汤也较常见。

1974年,考古工作者在距今七千多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余姚河姆渡母系氏族社会遗址)中就发现了颗粒饱满、保存完好水稻的种子,这说明早在七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种植稻谷。汉朝人对米糕就有“稻饼”、“饵”、“糍”等多种称呼。

汉代扬雄的《方言》一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行。古人对米糕的制作也有一个从米粒糕到粉糕的发展过程。公元六世纪的食谱《食次》就载有年糕“白茧糖”的制作方法,“熟炊秫稻米饭,及热于杵臼净者,舂之为米咨糍,须令极熟,勿令有米粒……”即将糯米蒸熟以后,趁热舂成米咨,然后切成桃核大小,晾干油炸,滚上糖即可食用。早在辽代,据说北京的正月初一,家家就有吃年糕的习俗。到明朝、清朝的时候,年糕已发展成市面上一种常年供应的小吃,并有南北风味之别。 年糕美味·香甜·醇香,具有浓重的历史气息。

八. 浙江省 宁波 鄞州区 宁波虾皮

产品名称: 宁波虾皮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开胃、化痰

产品简介:是颇具特色的一种调味品,皮营养丰富,素有“钙的仓库“之称,是物美价廉的补钙佳品。

产品历史:据文献记载,虾皮还具有开胃、化痰等功效。

九. 浙江省 宁波 江北区 宁波小吃

宁波小吃

十.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夹沙糕

夹沙糕:就是用大米磨成粉做成。被评为象山十大特色小吃之一。

夹沙糕为象山、宁海以及台州沿海地区的一种传统糕点,是当地饮食文化的代表。以上等糯米 白糖 黄糖为主料辅以陈皮粉 苔条 水果精制而成,表面有"发" "福" "寿"等汉字以示吉祥,其口感 润糯可口 厚实恬静 食有余香,在当地也被大小饭店、酒店、排挡作为酒后主食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