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咸阳十大最坑特产 咸阳十大特产零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咸阳十大最坑特产 咸阳十大特产零食更新时间:2022-04-10 01:41:10

一. 陕西省 咸阳 乾县 乾县挂面

乾县挂面手工做成,细、白、筋、光,面丝细匀,加上烹调时汤煎、油旺、醋酸,并以嫩韭菜、白菜心、鸡蛋饼切碎置汤中做“漂稍”,色、香、味俱佳。酒后食用,解酒开胃,引人食欲
( 咸阳)

二.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核桃

彬县核桃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彬县核桃富含油质,味美,可食用,也可榨油,中医学上用仁入药,性温,味甘,功能温肺,补肾,主治喘咳、肾虚、腰痛等。

核桃是彬县传统的农副土品,核桃大、含油量高,全县已发展核桃30万亩,年产量3000多吨,是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农业支柱产业。彬县各乡镇都有核桃栽培,年产量200万斤。主要有露仁核桃、大薄壳核桃、大中壳核桃、新疆核桃四个品种。

三. 陕西省 咸阳 淳化县 甘泉醇酒

甘泉醇酒是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的。甘泉醇酒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

陕西省淳化县甘泉酒业有限责任公司位于久负盛名的甘泉宫遗址所在地——淳化县。公司始建于七十年代,占地面积1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640平方米,注册资金500万元,现有职工50人,其中各类专业人员25人。年生产白酒2500吨,主要产品有50%(V/V),52%(V/V)“甘泉醇”白酒两大系列十二个品种。

“甘泉醇”酒以优质高粱为原料,以大麦、小麦、豌豆制曲,以泉水作酿浆,经土暗窑续渣法发酵,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精酿的纯粮佳酿,使其具有凤香型风格特点,以“入口绵、落口甜”的独特风格而著称,产品远销安徽、河南、甘肃、宁夏、青海等地,市场销售一直看好。2003年被评为第十届中国、杨凌农业高新科技成果博览会“后稷奖”;2002至2004连续三年被淳化科技局评为“民营科技型企业”;2005年元月陕西省工商局举办的诚信企业与诚信商品展示交易会确定为“陕西省信用体系建设单位”;2005年6月被陕西省消费者协会评为“陕西省消费者信得过企业”,同年7月,“甘泉醇”牌系列酒荣获“中国名优品牌”荣誉称号;2008年11月在陕西省旅游博览会上荣获陕西旅游商品(产品)“最受欢迎奖”;2011年12月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授予“中国食品工业优秀龙头企业”称号。

四. 陕西省 咸阳 咸阳茯茶

咸阳茯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陕西茯茶出自于陕西咸阳市泾阳县,距今已有近千年历史,她兴于宋,盛于明清和民国时期。原料来自陕西泾阳一带的黑毛茶,茶体紧结,色泽黑褐油润,金花茂盛,菌香四溢,茶汤橙红透亮,滋味醇厚悠长。适合高寒地带及高脂饮食地区的人群饮用。特别是对居住在沙漠、戈壁、高原等荒凉地区,主食牛肉、羊肉、奶酪的游牧民族而言,在缺少蔬菜水果的情况下。因而,在我国西北地区有“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痛”、“宁可一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之说。

泾阳县位于咸阳市,泾阳县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泾河下游。东与三原、高陵县交界,南与咸阳市渭城区接壤,西隔泾河与礼泉县相望,北依北仲山、嵯峨山与淳化、三原县毗邻。从泾阳县城出发到西安城北客运站44公里。茯茶的出现,约在公元1368年(洪武元年即朱元璋“明太祖”建立明朝初)问世,采用陕西泾阳黑毛茶为原料,手工筑制,称“泾阳砖”;因在伏天加工,故又称“伏茶”。名称由来因其药效似土茯苓,就由“伏茶”美称为“茯茶”或“福砖”。由于系用官引制造,清代前期须在兰州府缴纳三成至五成砖茶作为税金,这批茶交给官府销售,又叫“官茶”、“府茶”。其余的砖茶由茶商按照政府指令在指定的销区销售,故称为“附茶”。

陕西茯茶有三不能制:一是离了泾河水不能制;二是离了关中气候不能制;三是没有陕西人的技术不能制。由此可见,咸阳的水质和气候无疑是茯砖茶加工的最佳自然资源。经过咸阳市供销社不懈努力,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总投资5958。4万元的陕西茯砖茶生产项目正式落户秦都区沣东镇。秉承茯砖茶的历史渊源,挖掘茯砖茶的传统文化,使这一失传600多年的茶叶加工项目重新得以恢复。

五. 陕西省 咸阳 彬县 彬县苹果

彬县苹果是陕西省咸阳市彬县的。彬县红富士苹果个较大、果形高桩、果色鲜红、果肉细脆、果汁丰盈,果味爽口。

彬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区,这里海拔较高,温差较大,生长环境良好,具有得天独厚的果业生产优势,是水果生产的最佳适宜区和全国优质苹果生产基地。从彬县水果栽培面积和产量产值来看,第一位为苹果,第二位为梨,第三位为桃,第四位为杏。全县共有果园面积36.26万亩,其中苹果22.28万亩,梨2.12万亩。苹果生产从品种结构来看,主栽品种为红富士,其次为秦冠、嘎拉、新红星、乔纳金。新引进品种以富士优系、玉华早富、七户一号、七户二号、澳州青苹为主。近年来,彬县果业生产水平发生了质的飞跃——先后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评定为“苹果生产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苹果20强县(市)”、“全国优质果品基地重点县”和陕西省“无公害绿色果品生产基地县”。红富士、秦冠苹果被授予“全国优质苹果金奖”。2007年有3000吨苹果走出国门,远销欧洲。2007年我县果品面积发展到42万亩,水果总产26.72万吨,实现产值5.2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1816元。

彬县红富士苹果个较大、果形高桩、果色鲜红、果肉细脆、果汁丰盈,果味爽口。糖分含量高,平均含糖量在17%以上。果中不仅含有苹果酸、胡萝卜素、抗坏血酸、碳水化合物、钙、磷、铁等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物质,而且含有促进孩童生长发育的细纤维和记忆力密切相关的锌元素。所以常吃果中之王苹果,不仅能养生健体、补充营养,而且可益智补脑,提高智力。

六.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坛子糕

坛子糕的做法简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但怎么做坛子糕最好吃,就跟着我来做这道坛子糕吧。

一、制作材料:

软米3000克,枣泥馅1000克,熟猪油2000克。

坛子糕的特色:色泽金黄,细软香酣。

二、如何做坛子糕

1.将米用冷温水淘净,浸泡5小时,捞出沥去水分,压成细面,过细罗,面内加少许水拌匀,入笼蒸熟取出,分成50个剂子,擀成小饼,包入枣泥馅成半月形。

2.炒锅内加油烧至七成热,逐个下入炸至金黄色,捞出放入坛子内,上面再倒入热油盖严,置保温处,吃时捞出即成。

三、制作要领:制作的生坯要均匀,油炸时温度不宜过高。

四、坛子糕的特色:色泽金黄,细软香酣。

七. 陕西省 咸阳 泾阳县 嚷糊

嚷糊

本品为泾阳县当地传统小吃,采用大肉,鸡蛋和馒头粉及各种调料,蒸制而成,口味油而不腻。

八. 陕西省 咸阳 兴平 秦刀剁面

两千多年前,一场波澜壮阔的统一战争,缔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秦。甲骨文中,秦,意为密植丛生禾穗向天。崇尚五谷与土地的秦人自有雄心壮志,那气吞山河一统天下的气魄让他们沿着渭河一路南下向东,定都咸阳。渭水之滨,沃野千里,不仅为秦一统天下提供了丰实的粮草,也喂饱了秦人的胃。秦人爱食面,旗花面、马虎面、软面、摆汤面、牛肉面、羊肉面、臊子面,五花八门。笔者这里介绍的是颇有传奇色彩的秦刀剁面。

相传当年秦始皇急于一统天下,战事连连。秦军在一次行军做饭中,因为没带刀无法切面,一名伙夫灵机一动,用战刀剁面。后来,为了方便操作,他就在刀柄两头安上木制的把手。战事结束后,这种秦刀剁面的方法,也随他解甲归田,流落乡间。狼烟消散,世事变迁,两千多年的时光早已让大秦帝国灰飞烟灭,但秦刀剁面的技艺却被代代相授地传承下来。

在西安与咸阳交界处的秦汉新城,至今仍保留着大秦帝国留下的民风民俗。

和黄土高原上的许多村庄一样,世代背靠土塬而居的刘家沟最显眼的也是窑洞。那一孔孔镶嵌在黄土壁上的窑洞,如这里的老百姓一样实在。徐大嫂便是典型的秦人,豪爽干练,憨厚朴实。

在秦风秦韵飘荡的秦汉新城,我被朋友带到一农家吃秦刀剁面。好奇心驱使我直接跑进厨房,看徐大嫂如何制作这道美食。

雪白的面早已被揉成光滑而富有弹性的面团。只见徐大嫂身体靠在案板前,右腿前倾左腿后蹬。手拿一尺多长的擀杖,顺着面团一侧擀出一个一尺多宽的长舌形,擀到薄厚适当后,撒上苞谷面粉,开始剁面。一手拿刀叫切,双手拿刀叫剁。两尺有余的刀,厚约三寸,如铡刀般寒光闪闪,让人望而生畏。看似粗糙的制作方法,却粗中有细,细中见独特。徐大嫂双手握住刀的两个把柄,开始剁面。那剁刀起起落落,如缝纫机针般在走,始终不离面,似排列整齐的军队在大踏步前行,步伐整齐,铿锵有力。那一刀一刀下去,密集均匀,看似纹丝不动,实际上却刀随手移,在不易察觉之中让一条条粗细均匀的面条往外滚动着,没有一丝粘连。那熟稔的程度看上去,好像不是剁面,而是机器在操作。不一会儿,那面便被剁到了“舌根”,徐大嫂又继续擀剩下的面团。

我有些好奇,剁面的人看不见刀后边的面,如何保证那一尺多长的面条粗细均匀。对于我的疑问,徐大嫂笑道:“剁面讲究的是运刀干脆、粗细一致。这学起来容易,要精熟却不易,需要胳膊、腰、腿协调用力。每一刀下去,两边的力道都要均匀,干脆利落,拿捏得当。要想剁出一手好面,起码得十年以上的刀功。”听着徐大嫂的讲解,我感叹道:“真没想到,这看似简单的剁面,竟然有这么多的学问。”

开水滚沸,面条下锅,如浪里白条一般。捞到碗里,十分惹眼。一碗正宗的秦刀剁面,要卖相好、口味佳,臊子是必不可少的搭配。既有洋芋、胡萝卜、肉丁、韭菜搭配的荤臊子,又有番茄鸡蛋搭配的素臊子。荤素两种,各有特色,浇在面上,白中见绿,绿中见红,让人未吃口水先流。

昔日的灵机一动成就了今日的秦刀剁面。可惜的是,因制作费工费力,如今会剁面的人少之又少。

秦刀剁面筋道弹牙的口感和秦人豪迈的英雄气魄,不仅渗透到老百姓永恒的记忆中,而且融入到他们的血脉筋骨之中,代代相传。

信息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九. 陕西省 咸阳 渭城区 酥羊肉

酥羊肉的做法简单,是陕西小吃的常见菜。

材料:

羊肉2500克(去骨),鸡蛋3个,淀粉200克,姜粉、精盐、花椒粉各15克,葱花、香菜各25克,熟猪油1500克,味精少许。

做法:

1.将羊肉切成约0.5厘米厚的大片,放入盆内加姜粉、花椒粉、精盐腌5分钟。

2.鸡蛋、淀粉调成稠糊,将腌好的羊肉挂匀蛋糊。

3.锅内加熟猪油烧至八成热时,放人挂匀蛋糊的羊肉,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放入盘内入笼蒸至熟烂为止,取出切成0.3厘米厚的长条。

4.盆内加肉汤、姜粉、花椒粉、精盐、肉条拌匀,盛入碗内,放入葱花、味精,撒上香菜即成。

要领:炸羊肉片时油温不宜过高,以免外焦煳里不熟。

特色:汤清味浓,肉质酥嫩,清香爽口,可配锅盔、馒头食用。

营养价值:

1.羊肉性温,冬季常吃羊肉,不仅可以增加人体热量,抵御寒冷,而且还能增加消化酶,保护胃壁,修复胃粘膜,帮助脾胃消化,起到抗衰老的作用;

2.羊肉营养丰富,对肺结核、气管炎、哮喘、贫血、产后气血两虚、腹部冷痛、体虚畏寒、营养不良、腰膝酸软、阳痿早泄以及一切虚寒病症均有很大裨益;具有补肾壮阳、补虚温中等作用,男士适合经常食用。

十. 陕西省 咸阳 旬邑县 麻什

麻什又叫“猫耳朵”,旬邑地方小吃。麻什的做法简单,先将和好的麦面醒20分钟后,擀成1厘米厚的面饼。然后,切成约1.5厘米宽的面条,用手在案板上搓成圆柱,再切成小面丁,备用。在案板上撒少许干面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斜摁,面就会卷起来,样子像猫耳朵,即麻什。麻什的吃法多样,配以肉类、蔬菜和佐料,或炒或烩,食之可口,风味炯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