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滇缅土特产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本地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滇缅土特产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本地特产介绍更新时间:2024-04-15 21:10:04

一.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手工造纸

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傣族手工造纸引起人们关注。一些外地游客对傣族手工造纸比较感兴趣,一边询问制作方法,一边听工作人员介绍造纸步骤。

景洪市傣族手工造纸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造纸原料为桑科植物构树的树皮,造纸工艺完整保留了造纸术发明初期的“浸泡、蒸发、捣浆、浇纸、晒纸”5步流程和11道工序。由于在造纸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剂,造出来的纸不但纸纤维韧性好,而且久存不陈、防腐防蛀,除了作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缅寺抄写1之用外,还广泛用于民俗活动及日常生活,2006年被纳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和云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竹编

傣族与竹子有着不结之缘。傣族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翠绿的竹林中,傣族人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竹器,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

傣族有着世代相传的竹编技艺,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傣族竹编工艺精细,造型朴实大方,品种繁多,其中以笆箩、饭盒、槟榔盒等竹器最具有代表性。笆箩在傣语中是一种挂在腰间的小竹篓,即是生产生活用具,又是一件精致的装饰品。傣族妇女身着轻盈飘逸的筒裙时,时常会在腰间系一只笆箩,走中时笆箩随着身体轻轻摆动,显得傣族妇女十分朴实健美。笆箩还是傣族青年表达爱情的传递物。傣族男孩从小就学习竹编,人人都有一手精湛的竹编技艺。小伙会精心纺织一只私心箩送给自己心爱的姑娘,换回一个姑娘亲手织绣的筒帕。编织私心箩,织绣筒帕是傣族青年“编织爱情的技艺”。如果一个小伙不会竹编,就如同一个不会织绣筒帕的姑娘一样,很难找到心爱的伴侣。

傣族竹编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与傣族人的生产生活相关,傣族人仿佛是生活在竹编的世界中。如果您到傣乡做客,不妨选一件小巧的竹编工艺品带回家,作为对这次旅行的回忆。

三.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小鸡煮稀饭

小鸡煮稀饭,是佤族普及面最广、节庆或待客的最佳粥品。佤族地处云南边境山区,聚族而居,民风古朴,尊老爱幼,待客如宾。食俗粥上桌后,鸡头必须昂立粥中,由主人将鸡头献给最尊贵的客人或年长的老人。客人应笑脸相接,不能拒绝,亲日品尝。吃此粥时,必饮低族传统水酒,其乐融融。尝粥,五味俱全,鲜甜滋润,饭菜合一,滋补强身,尤宜老幼体弱者食用。有养肝、滋阴降火,增加奶汁之效。

原料:

主料:白米2千克。配料:仔鸡:支。调料:青辣椒粒、葱丝、姜丝、野香菜各100克,精盐50克。制法:

(1)将鸡宰杀,褪洗干净。剖开取出鸡杂,洗净,切碎待用。白米淘洗干净、浸泡待用。

(2)砂锅上火,放入全鸡,注入清水,旺火煮开,改用小火炖煮,至离骨时取出鸡,砍下鸡头,撕下鸡肉。骨架放回原锅,下米,加水、姜丝、鸡杂,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熬至米化为粥,拌入鸡肉、辣椒、葱、香菜、盐、鸡头置于粥中,呈昂立状上桌。

四.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沱茶

云南沱茶是驰名中外的传统名茶,沱茶现由云南下关茶厂生产,属紧压茶类,又名“下关沦茶”。其形如倒置的碗状,有两种不同的规格:一种是采用普洱散茶作原料,精制成沱茶,有外形美观,紧压成团,沉实优雅。其色褐红,汤色明亮,滋味醇和,芳香绵长。另一种是选用滇南茶区的优质青毛茶加工制成,具有色泽乌润,汤色清澈,馥郁清香,醇浓甘甜等特点。

五.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傣味

    特点:“酸、辣、香、脆”米类:1、香竹饭;2、毫诺索;3、毫崩;4、毫栋贵;毫吉阿

肉类:从制作方法分为:烤、蒸、剁、腌、煮、炸六大类,120多种

其中,以猪肉为主料,采用“碎片烤、碎肉蒸、酸肉烤”方法烹制出来的菜肴,香甜鲜美,风味独特;以牛肉为主料,采用“烤干巴丝、剁肉花”的方法烹制出来的菜肴,别具一格;以鸡肉为主料,采用“包蒸、凉拌、碎烤”的方法烹制出来的菜肴,味道鲜美;以鱼为主料,采用“蒸鱼片、烤鱼片”的方法烹制出来的菜肴,肉质软,得味浓,味道更美。( 西双版纳)

六.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腊县 南秘

南秘是云南西双版纳的一种特色酱。它是一种酱,由青菜、番茄、竹笋、辣椒、鱼、黄鳝、花生等制成。制作时,将螃蟹的肉舂细,放在铁锅里熬,放上适量的盐巴,调匀,熬到水干为止,将螃蟹酱晒成干片备用,要吃时,将青辣椒、大芫荽、大蒜等佐料和适量的盐巴,用舂盐棒研细,拌匀即可食用。用蕃茄做的“南秘”具有清香、酸辣的味道。“南秘南诺”是一种用竹笋做的酱,制作时,将黄竹笋剥去皮后,切细,舂烂,放在铁锅里熬,水熬干后,捏成小块晒干备用。要吃时,取一块笋酱干片放在碗里,放入切好的葱蒜、大芫荽、青辣椒等佐料,加入适量的盐巴和几滴开水,用舂棒把它们舂细、拌拢,即可食用。

七. 云南省 西双版纳 勐海县 火烧鱼

云南稻田养鱼,世代相传。每当稻谷成熟时,鱼已长肥,稻田开沟放水,在水口处置一竹笼,鱼顺水入笼,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饭,乐趣无穷。地处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产挑手鱼。云南稻田养鱼,世代相传。每当稻谷成熟时,鱼已长肥,稻田开沟放水,在水口处置一竹笼,鱼顺水入笼,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饭,乐趣无穷。地处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产挑手鱼。挑手鱼,又名胡子鱼,产于德宏州,喜在水田中生长,胸鳍两边各有一对硬刺,极其锋利,可将捕捉者的手挑破,故名。此鱼肉厚质细,营养丰富,用此鱼烹制的火烧鱼,软嫩鲜甜,香味扑鼻,能增食欲。

原料

主料:挑手鱼1000克。

调料:葱姜蒜末、青椒末、青姜叶末各对年0克,香菜末、荆芥末、花椒叶末各40克,薄荷、茴香叶末各20克,香茅草100克,草果粉4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食盐5克,酱油30克,绍酒20克。

制法

将鱼去鳃、去内脏,洗净,分成两份,一份取下鱼肉,捶成茸与上述调料拌成馅,将馅镶入另一份鱼的鱼腹内;鱼皮朝外,头尾折拢,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形,再用芭蕉叶包好,埋入炭火中焐熟,取出,去芭蕉叶和香茅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蕉叶蒸鸡

是傣族的传统佳肴,肉嫩鲜美,香辣可口。制作方法: 把宰好的整鸡洗净,放到砧板上用刀背轻捶,然后放上葱、 芫荽、辣椒、野花椒、盐等佐料,腌制半小时,再用芭蕉叶 包好,放到木甑里蒸熟即可。( 西双版纳)

九.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蚂蚱酸菜

稻收后的秋夜里,手持电筒或火把到田间去,蚂蚱们静静爬在稻茬或草禾上睡大觉,是捕捉蚂蚱的好时光。 蚂蚱是害虫,专吃嫩绿的稻叶,稻收时节,已吃得肥壮,蚂蚱捉回后,倒入沸水中,煮沸三至五分钟,捞在筲箕里晾干。用手揉去蚂蚱的双翅和脚。撒入适量的盐、辣子面、花椒粉、炒黄豆粉、数滴酒,轻轻揉均匀,腌入罐中,两三周后就成了清香润口的哈尼蚂蚱酸菜。奶浆菌酸菜 几阵秋雨后,黄红色的奶浆菌出得很勤。腌制奶浆菌酸菜,最好以当天生长当天采捡,菌盖尚未全部展开的为佳。 拧去带泥的菌脚,充分用清水浸泡,涮洗干净。把水烧沸后,倒入奶浆菌,煮熟,捞在筲箕中,晾至捏不出水为止。撒入适量的盐、辣子、花椒、炒黄豆粉、茴香子、草果面、数滴酒,拌均匀,装入瓦罐中,压实。两三周后,随时可以取食,蒸或油炸,生食或烧汤,酸度适中,生津润口。( 西双版纳)

十.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烤竹鼠肉

竹鼠是西版纳特有的动物,竹鼠生活在竹篷下面的洞穴里,靠吃竹根为生,一般都有四五十厘米长,很像一只猫,但比猫还肥,一只竹鼠,足有五六斤重,其行动缓慢。竹鼠洞穴有两三个洞口,有时难以捕捉。有经验的猎人采用烟熏和灌水的办法,逼竹鼠外逃,而后捕住。

烤竹鼠肉一般是把头去掉,洗净,抹上食盐,用竹板夹住,放在火炭上烤至六成熟,取下捣碎,把葱、蒜、芫荽、青辣椒等作料切细,同竹鼠肉一起放进盆里揉拌均匀,分成数块,捏在肉饼,用香茅草捆住,再用竹片夹好,放在火炭烘烤至熟。沐上滚烫的猪油,即可食用。

烤竹鼠肉,味道香甜、肉质软嫩、美味可口,是西双版纳山珍名菜之一,富有野味特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