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通特产虫 南通市特产麦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通特产虫 南通市特产麦蚕更新时间:2024-05-15 04:50:55

一. 四川省 乐山市 五通桥 五香虫

五香虫

俗话说:“吃在四川”。四川的吃食千奇百怪,不亚于吃广州蛇,河南蚱蚂,法国蜗牛,非洲蚂蚁,古巴牛蛙。乐山市五通桥区竹根滩一带的人吃“打屁虫”久负盛名。

每到深秋初冬的傍晚,就有沿街叫卖打屁虫的。过去一分钱能买上十枚,现在要两分钱才吃得上一枚。下班后,星期天、节假日什么的,花上一块钱,买上一小碟,再斟上一杯五通桥“西坝三绝”之一的“呈全米酒”,或独操,或二人对酌,或三、五人轮流把盏,不用筷子,就着两个指头拣打屁虫下酒,再摆上四川的龙门阵,别有一番情趣。

看官,打屁虫是什么?打屁虫者,能打屁,放出臭气味的虫也。其学名叫椿象,又曰蝽,属昆虫纲异翅亚目(Heteroptera),据《辞海》载这类昆虫品目繁多,约三万多种,这种能吃的打屁虫只是其中一种。

打屁虫体形扁平椭圆似胡豆状,黑灰色,体长约2公厘,体前部有三对脚,会爬行,背部有双层翅善飞,体后部有挥发臭腺开口,遇敌即放出臭气,或散发怪异气味,故得“打屁虫”“屁蛋虫”“放屁虫”之浑名。

打屁虫的生活习性,白天到山上觅植物技叶汁为食,傍晚飞到河边卵石坝里的卵石下栖身,五通桥地处岷江河畔,浅丘地貌,有平坝,有山有水有树,竹根滩沿河卵石较多,很适宜打屁虫的繁殖。

捕捉打屁虫很辛苦,须起大早,有大雾天是必去的,因为这种天气打屁虫到河坝卵石下栖身的最多,通常一平方米的卵石下栖身的有一、二枚,多则十多枚。

深秋的早晨,北风卷着团团浓雾扑面而来,气温低到五、六度,捕捉者不时把双手放到口边哈气取暖,蹲着把那冰凉的石头翻个个,真够受的了,但打屁虫就在下面,还必须抓紧时机,因为,只要天一放晴,雾一散,太阳高挂,打屁虫就会蠢蠢欲动,进而很快飞走。

捕捉者大多带一小布袋去捕捉,虽然付出了艰苦的劳动,但只要布袋里的打屁虫在不断地增加,捕捉者的脸上就始终挂着微笑,一般人一个早晨能捉到几十只,有经验者不用说是上千只的收获罗。

打屁虫的烹饪工艺很简单,首先,要把好“杀尿”关,将打尿虫放到七、八十度的热水中烫杀,杀其尿(迫使打屁虫将尿全部排出),放其屁(臭气),去掉骚臭味,然后,放入铁锅,不放油(打屁虫自含油脂),用小火炕脆,再加食盐少许即可食用。

制成品呈油黑色,黑里透黄,头、翅、脚居在,这能吃么?能!不信你尝!初试者往往不站贸然行动,于是小心翼地拣上一枚丢入口中,“嘣吱!”一声,一股特殊的香脆味油然而生,“真香!”,品味者必定一枚一枚地吃将起来,直到把最后一枚送入腹中。

人们都说打屁虫“闻有怪香,咬有脆感,嚼有滋味,吃了开胃。”

所以,制成品都不再谑称“打屁虫”,而尊以川味的“五味”之“五香”为“五香虫”的雅号,沿街叫卖者也都声呼:“五香虫!”。

二. 江苏省 南通市 海安 文蛤丸子

文蛤是江海大地的独特海鲜,有“天下第一鲜”的美誉。该菜以文蛤、马蹄、五花肉、虾仁、鱼、面包、鸡蛋等原料制作而成,原料看似平常,但经巧手制作呈现在食客面前的佳品,外脆里嫩,既有天下第一鲜的风味,又有天然的翠绿色,吃过后鲜香满口令人回味无穷。

三. 江苏省 南通 港闸区 扎染

扎染古称绞缬染,是一种古老的手工艺品,初见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代,至北宋仁宗皇帝,因扎染服装奢侈费工,下令禁绝,使扎染工艺一度失传。七十年代初,南通首先恢复扎染生产,并不断创新,使扎染技艺更臻完善。扎染分扎绞和缝绞两大类,扎绞又称鱼子缬,用线在米粒大的小点上顺序环绕打四道线结,工艺要求高,产品富有立体感和弹性;缝绞是用针线按设计好的图案造型穿行,抽紧而染,纹饰活泼大方,韵味生动自然。扎染产品丰富多样,既有时装、领带、围巾、拎包等日用品,也有和服、腰带、壁挂等珍贵工艺品;既有丝绸产品,也有棉麻织物。

四. 江苏省 南通 如东 南通文蛤

南通东濒黄海,在13万公顷的滩涂上盛产数百种浅水贝类,尤以送文蛤最为丰富,占中国出口量的三分之一。

文蛤雅称“天下第一鲜”,属于腮纲兼蛤纲的海产贝类。明代李时珍云:“还中诸蛤之利有余人者,统称蛤蜊,白壳紫唇,或壳上有花纹故称文蛤或花蛤。”宋朝诗人梅尧臣也曾有过“车蝥与月蛤,寄自海陵郡”的诗句。清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姑苏吃到文蛤,便御封它为“天下第一鲜”。

文蛤,生活在浅海盐度较低的沙滩上,雌雄异体,性腺成熟期在6月至7月,产出的精、卵子在海水中受精、孵化,幼蛤经三周后进入沙底栖息。从幼蛤到长成采捕需二三年。幼蛤由海潮带到十几米深的滩涂地带活动,最适宜的水温为15-25度,以藻类、浮游生物为食,长大后逐渐向潮下带迁移,平时常露出沙面,冬季潜入沙底的约二三十厘米处越冬,但留有气孔可以通气。

文蛤其壳如彩色扇状,其肉鲜嫩无比,且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10%,脂肪11.2%、碳水化合物2.5%以及人体所必需的钙、磷、氨基酸、其味鲜而不俗,食而不厌。食用文蛤,能开胃、催乳、健身,且有清热、化痰、利湿、散蛤等功能。色彩斑斓的贝克可以作蛤蜊油的精美包装盒,也可制作成大雅之堂上的工艺品。

文蛤的食法颇多,可将其作为主菜,以旺火速炒;或作为配菜,调色提味;或佐料腌制,生炝生吃;或斩成肉泥,煎成饼。特别是近年来,如东制药厂将其开发成粉剂精品,冠名为“天下第一鲜”,蜚声海内外。

生于海边长于海边的人们,习惯了现炝现吃,他们将文蛤肉洗净后,用盐腌制少时,在洗净,佐以烧酒、麻油、酱油、醋、生姜、白糖、便成了最好的下酒菜。可异乡人看后无不瞠目结舌、唯恐避之不及,但来久了,也经不住诱惑,大有“唯有牺牲多戆直”的“英雄气概”。在闭上眼睛吞上几只后,顿觉眼界大开,相见恨晚。海边人还有制文蛤酱的好手艺。把鲜文蛤装进罐或瓶,放上盐、姜、葱、酒等佐料,在将口封上,置于阴凉通风处,过上一段时间,揭开盖子,泌出的香味,使你垂涎三尺,食欲徒增。此酱可馈赠亲友,或作为沿海人在内地工作期间早晚下饭的主菜。难怪沿海人的乡情如此浓烈,从中可窥一斑。

在广阔无垠的南黄海滩上,随着潮水的落去,赶海人有的肩扛着铁刨子,有的手拎着网兜,涌向这一天出一头“金牛”的大海。他们有的用铁刨子倚在肩上,麻利地拖着后退,凭着沙中传出的声感,将一只只文蛤又迅疾勾入网兜里。有的人只用双脚踩文蛤,将海滩上的沙泥踩活后,文蛤就自然露出沙面,然后用手一只只地拾进网兜。人们边踩文蛤边说着、。笑着、唱着、充满着诗情画意。改革开放为南黄海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注入了新的“活力”。南通人把文蛤打进了国际市场,使其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地“天下第一鲜”。仅以全国著名地文蛤产区如东为例,全县除天然文蛤繁殖海面外,人工养殖面积达50多万亩,年出口6000多万吨,成为我国最大地文蛤生产基地。近年来,南通市旅游部门将滩涂踩文蛤作为专项旅游活动推出,美其名“海上迪斯科”,为国内外独有,融观赏、运动、风味平常于一体,已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成为南黄海上一道亮丽地风景线。

五. 江苏省 南通 通州 南通盆景

南通盆景分为如派盆景和通派盆景.南通盆景的显著特色,是选用尖短小叶罗汉松(俗称雀舌罗汉松)为材料,攀扎成“二弯半”的格局,即主干攀成二弯半,每个弯上有三个主枝,每枝又扎成扁平如云的片干。看上去形象如狮,端庄稳重,像是一幅立体的画,深得人民喜爱。

六.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南通长江河豚

南通长江河豚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南通长江河豚(养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江苏省《南通市人民0关于划定南通长江河豚(养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通政发[2005]62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江苏省南通市现辖行政区域。

七. 江苏省 南通市 通州 正场薰糕

清乾隆年间的金榜辑录的《海曲拾遗.卷六.物产》篇中写道:明嘉靖年间“……芝麻糕出秦灶,熏糕出正场……”说明这些茶食糕点的制作,距今已近5个世纪了。可惜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这些食品湮没不闻久矣!然而正场熏糕于改革开放以后,在通州食品工业园地中又恢复了青春、重放异彩。近年来,产品投放南京、上海、北京、浙江等市场,大有香压群芳之势。

旧时,熏糕在正场只有几家小作坊生产,数量甚微。产品大部分被达官贵人和豪绅商贾购去佐茶馈人,小部分被一些巡视1带回分送各地,遂使正场熏糕名闻遐迩。然而,在近几十年里,有着“胜似宫庭糕点”美誉的正场熏糕却失传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也激发了正场人决心恢复这一历史名产的雄心壮志。1984年,正场供销社下属的食品厂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历史资料,又先后找了几位年愈古稀、精于茶食制作技艺的老师傅开座谈会,请他们共同献艺攻关。这些老师傅看到领导这样重视和热情,便群策群力,共同回忆挖掘年轻时名师向他们传授的秘方,经过反复研制,终于获得这一历史名产的传统风味。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要,1985年2月办起正场熏糕厂,进行批量生产。

正场熏糕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它采用上等糯米、芝麻为主要原料,加入适量的白糖、素油、桂花和椒盐等材料,经过二十多道工序,最后用微火熏制,颜色浅黄,酥而不焦,脆而不散;糕成片状、长方形,厚薄均匀,单片在自然光下有半透明感,底面一致连而不粘。置于人前,就有一股香味扑鼻,令人急于拆包;熏糕形似麻糕,松脆香甜,甜中带咸,风味独特,口感细腻又远在麻糕之上;熏糕香脆爽口,男女老少,均很喜爱,外地顾客慕名而来,食后称赞不已。正场熏糕被评为江苏省供销系统优质产品,并赴京参加全国食品展销会,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正场康宝食品厂(原正场食品厂)在原来生产桂花熏糕、奶油和椒盐熏糕的基础上,又开发了八宝芝麻酥糕系列食品十多个。其酥糕,原料与熏糕配方相同,但改革了最后一道烟熏过程后,更加香甜酥脆。黑芝麻糕,不但具有原有熏糕的香甜酥脆风味,且可冲糊食用。该厂开发成功的其它系列食品,如薄荷、桂花、血糯、核桃、银耳、桔饼、绿豆等品种也各具风味。250克重的八宝芝麻糕内竟装有四种风味的小包装产品。经过《人民日报》(海外版)、《新华日报》、《新民晚报》、《经济新闻报》等报刊的宣传报道,正场熏糕引起了海内外人士的广泛兴趣。该厂的产品,除在本省各大中城市销售外,已进入京、沪、浙等省市。回乡探亲访友的港、澳、台同胞和华侨及外籍华人回程必带的礼品中就有正场熏糕。正场熏糕已蜚声海内外。

八. 江苏省 南通市 启东 启东蟾蜍

蟾蜍之乡——启东县

启东在江苏省东南端,东临黄海,南滨长江。该县因多产蟾蜍而获“蟾蜍之乡”之称。

九.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鲤鱼虫

鲤鱼虫,是潮州的一种名产。但由于近年来市场少出现,它被许多人忘却了。特别是青年人,不知道鲤鱼虫是什么东西。有的知其名而未见其形。故更想作一简介:

鲤鱼虫是一种小鱼,产于韩江下游,潮州市江东区鲤鱼山下的急水地带,这里由于江面突窄,水流湍急,水道深陲,下面嶙峋的岩石为底,因有“急水”之称。这样的环境十分适合鲤鱼虫的生长,故多产于此地。

鲤鱼虫因喜欢生活于水流湍急的石缝中,在那里游水找食而得名。那它又为何叫鲤鱼虫呢?这主要是从传说中来。传说在鲤鱼山上住着一个鲤鱼精,经常出来残害百姓,被三元塔压死后,腐化成虫子,这些虫子就叫鲤鱼虫。后来,人们在急水地带经常捉到一种味道鲜美的小鱼,认为这就是鲤鱼虫。

我们平时在溪边钓鱼时,偶尔可以钓到这种鱼。它的身体与小手指长短,但略瘦点,头部尖小,背鳞略黑,腹鳞微白,就身体与色泽都有点象小草鱼。

鲤鱼虫曾以它的味道香腴鲜美,肉质细腻而闻名海内外。加上它出产不多,更被视为潮州名产。许多回乡探亲的侨胞都十分喜欢,经常出高价收买,以一快朵颐。听老辈人说,鲤鱼虫也是出口佳品,一斤在国外可卖几块美元呢。

可惜,由于捕捉者多,有的甚至电触药炸,影响它的生长和繁殖。现在这种鱼已将近绝迹,但相信潮州人,不会因此就把它忘却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