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德宏特产糖心粑粑 德宏粑粑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德宏特产糖心粑粑 德宏粑粑做法更新时间:2024-04-19 00:38:35

一. 云南省 大理 云龙县 喜洲粑粑

喜洲粑粑又名破酥,是一种色、香、味均佳的麦面烤饼,是大理城乡的一种风味小吃,以喜洲白族传统粑粑最为有名。小麦粉是喜洲粑粑的主要原料,发面相当讲究,要加适量上碱,揉透,再用精油分层,撒上葱花、花椒、食盐为咸味,加火腿、肉丁、油渣、红糖包心为甜味。做成圆形小饼后,一次6个,咸甜各半,整齐地摆在一块圆形砧板上,再用油刷在饼子朝上的一面刷上一层香油,然后放入油锅中烘烤。大约十分钟后,一锅黄灿灿、香喷喷、又酥又脆的“破酥”出锅了。 喜洲粑粑不仅色美味香,而且价廉实惠,向来一直作为日常生活中的早点食品,倍受人们的欢迎。

二. 云南省 德宏州 盈江县 盈江草果

盈江草果是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的。草果是盈江县的传统产业,目前,盈江草果产品仅以烘干销售为主。

盈江县属南亚热带气候,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宜发展草果生产。上世纪70年代初科技人员从省内草果主产区引进,经在铜壁关、卡场、苏典等山区乡镇试种,获得成功后,开始在全县适宜地区推广种植。截止2011年,全县草果总种植面积达12万余亩,2010年,投产面积3万余亩,产鲜果23095吨,干果4619.1吨,实现农业产值1.76亿元。

草果含挥发油,有浓郁的辛香气味,用作包含烹调,能去腥除膻,增进菜肴味道,在医学方面,草果有燥温除寒、健胃消滞、祛痰截的功效,可用以治腹痛痞满、呕吐、泻痢、疾等病症,是食品、香料、制药工业的原料。目前,盈江草果产品仅以烘干销售为主。

三.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介桃咖啡

介桃村是云南省德宏州风平镇的一个傣族自然村,村民主要经济来源是各种农作物种植。一直以来,介桃村村民都在努力找寻一条能充分利用850亩旱地增收致富的道路。直至2000年发展了咖啡种植,拥有60户傣族居民的介桃村就有55户成为了咖啡种植户,并建立了介桃咖啡示范基地。现今介桃村咖啡种植总面积300余亩,投产面积近200亩。通过与公司的技术合作,基地咖啡自投产以来亩产1000公斤-1500公斤,亩产值达1950元,总产值连续三年突破30万元,2006年介桃村就咖啡一项收入达到了35万余元,人均收入达3800多元,比未种植咖啡前人均收入增加40%。

四.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泼水粑粑

每逢泼水佳节,傣族家家户户都要做泼水粑粑。其做法是选用上好糯米水磨成吊浆粉,加入适量红糖,将吊浆粉与红糖糅合成粉团状,后用采来的芭蕉叶,叶上抹上猪油,将粉团包好压成长条形即可上蒸笼。蒸熟后的粑粑,松软而富有弹性,还可在粑粑内包上馅心。这种漏水粑粑可保存一周,变硬可油煎。有人称它是傣家年糕。

傣旺牌泼水粑粑。产品为傣味特色食品,是用孔雀之乡特有的鲜竹叶和瑞丽优质紫糯米、鲜肉、红糖、白砂糖包裹蒸制而成,寓事业有成年年高,生活滋润节节高双祝之意,且保质期长,易加热,清香诱人,甜而不腻,是居家必备之小食,佳筵配点,更是赠亲朋好友的傣家风味食品。到处可以买到。

每年的4月12日为泼水节,各个傣族村寨以及汉族同胞会分别派出代表在节日前一天到山上采花;在德宏,泼水节有“大泼三天,小泼七天”之说。也就是说集体狂欢的时间一般有三天,在这三天里,早晨的时间是大家跳舞,吃泼水粑粑的时间(免费发放哦!)。

五.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沾益小粑粑

沾益小粑粑,用火腿主料做馅的称“火腿砣”,用豆沙、白糖主料做馅的俗称“四两砣”,是滇式糕点中别有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也是国内糕点中别具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

“沾益小粑粑,人人喜欢它。”沾益小粑粑名声四起,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特别是在上个世纪的七八十年代,这一产品备受群众欢迎,每逢订婚行礼,男方少不了要买上百个小粑粑,请人家挑或背,很自豪的去女方家定亲。八月十五送花节,春节期间拜年等都少不了必备这一礼物送到女方家。沾益的民间风俗,在结婚时要“端糖”认识亲友,一对新人拖着一个盘子,装上2个小粑粑加几颗水果糖抬到亲友面前,表达的是真情实意、老百姓进城赶街,总忘不了买上几个回家孝敬父母或与子女共同分享,沾益小粑粑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点。随着经济的发展,沾益小粑粑已被贴上现代元素的商标,如县副食品厂生产的“云腿月饼”,沾益三圆食品厂生产的“滇溢圆”系列月饼等等,都是在传统工艺、配方的基础上进行改良后推向市场的品牌。尽管如此,当地群众仍情有独钟地称它——沾益小粑粑。

沾益小粑粑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明永历帝入滇避难,心情忧郁,不思茶饭,随行一位御厨别出心裁地选用著名的宣威火腿精肉切成碎丁混以蜂蜜、精糖包馅,烘烤成点心。不料此点心香气扑鼻,十分诱人,食之味道香甜醇厚,永历帝异常喜爱,品之有味,龙颜顿开。因其用火腿做馅,形状浑圆如砣,厨师便起名“火腿砣”,随后,这种做法传到民间,其工艺不断改进,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装帧精美,货真价实的馈赠亲友的上乘礼品。

沾益小粑粑,用火腿主料做馅的俗称“火腿砣”,用豆沙、白糖主料做馅的俗称“四两砣”,是滇式糕点中别有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也是国内糕点中别具风味的名特食品之一。

沾益小粑粑的表面呈棕红色,光泽油润,外层是脆壳,里面是千层酥皮裹着的馅心,不会自然破裂,故取名“硬壳”。沾益小粑粑的色、香、味、型俱佳,入口酥、松、脆、软、甜、咸适宜,有香喷喷的火腿美味,又含糖汁诱人的蜜甜,食之,油而不腻,风味独特,是上等美食,深受人们喜爱。

六. 云南省 德宏州 陇川县 通天竹

清乾隆年修编的《腾越州志》称“陇川杉木笼通天竹,又名无节竹……”。近代名人李根源先生《滇西兵要界务图注钞》定其为陇川之“”。

但遗憾的是杉木笼人并不识无节竹,只把一种不发杈不分枝俗称麻竹的指认做通天竹。

麻竹因最宜割可以拧竹绳打草鞋的竹麻而得名。但有节。只是节与节之间隔得很长,有的可长达二、三尺。青年麻竹节上不长枝条,远观的确如无节,由根到梢,光滑标直一溜烟地直指蓝天。当然不必当心会通到天上或刺通天穹,但势如通天,丝毫不假,称其通天竹还是恰如其分的。

户撒的傈僳族同胞则把跟汉话篾绳竹同属的一种小薄竹,叫做无节竹。

这种篾绳竹是竹子家族中的小弟弟,最壮实的也只有铜炮枪筒粗。两丈来高。喜生冷菁肥湿处,多是几代同堂,五六十百把棵一蓬蓬。这篾绳竹竹身均匀,竹节不显,只浅浅的有一圈斗到眼前才辨得出来的竹节线。不老不发枝,也只是挨竹梢处有点枝叶杈杈。皮得薄而且柔软,两头一扭就成了一根天然的竹蔑绳,竹节内原本来就似有似无的隔膜被扭“化”了,整棵竹子从头空心空到头,还道是真的成了节也无节的无节竹了。

篾绳竹韧性好,经用耐磨,日晒雨淋条件下,使用寿命超过最好的藤蔑。据说旧时代有名的户撒藤子桥,就是用篾绳竹扭结编织而成的。山藤和藤蔑是一干就怕着水,一着水就要糟烂。再聪明的人也不会拿老命开玩笑。所以和经蹂的篾绳竹——无节竹为索、为桥那才是“明智的选择”。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泡鲁达

透明的杯子上,有焦焦的面包小片,面包片上是新鲜的椰丝,底下是漂着冰块的乳白色的水,插着漂亮的麦管,色彩丰富极了。 泡鲁达用西米露、炼乳、特制面包干、新鲜椰丝加上冰块和水做成,香甜扑鼻。最好吃的其实是面包干,泡在奶香浓郁的冰水了,又酥又脆又香甜,简直太好吃了!

这个美味的小点心是云南的瑞丽地区的,是傣味里的一种饮料,也有的说是从泰国引进的一种冷饮甜食,风靡除冬天以外的整个季节。

八. 云南省 德宏州 梁河县 帮盖酒

帮盖村的农户有悠久的酿酒传统,但是,过去由于采用传统的方式酿酒,不仅生产力水平低下,而且出酒率低,浪费资源。同时,由于农户酿酒、售酒都是零敲碎打、单打独斗,米酒的生产、销售无法形成规模和品牌。

针对这些现状,曹春叶通过电视、报刊、杂志等渠道了解外地的先进酿酒工艺,并自费到州内外学习酿制和检验米酒质量的技术,还结合生产实际和当地气候条件,不断试验并改进了酿制米酒的配料、温控等工艺,

从而使米酒的出酒率从原来的30—40%提高到70—80%,工作效率提高了两倍。为了打开产品销路,曹春叶又和酒厂的其他工作人员一起,多方奔走,上下联络。2002年1月,她们付出的辛劳终于有了回报,帮钙酒获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的“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2003年7月,帮钙酒被中国中轻产品质量保证中心评为“全国酒类行业质量放心、国家标准合格产品”。

而且,味道醇香甘冽、绵甜爽口,外形包装小巧玲珑、颇具民族特色的“紫糯米酒”、“小锅酒”、“好来了”等三种品牌的帮钙酒一投入市场就倍受消费者青睐,产品不仅在州内各县市畅销,还销到了北京、昆明、保山、大理等地。目前,酒厂的规模不断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达50万元,每年上缴国家的税款就有上万元。

九.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傣族竹篾

傣族竹篾制品名目繁多,选料讲究,工艺精巧,规格多样,图案变化无穷,用途广泛,五彩“卜少”情思斑谰。那编有各种图案的篾桌、篾瓶,那精妙的篾盒、篾帽等,使人爱不释手。竹篾制品既是工艺收藏品,又是家居装饰品,还是中高档商品 的理想包装产品,远道而来的宾客都要买上几件,也有中外商家成批订购。

十. 云南省 德宏州 瑞丽市 火烧乳猪

火烧乳猪

是傣族待客的一道上等菜。要选用德宏小耳猪,皮薄、肉质细嫩,最好半年左右的小猪,去内脏,塞入调料后用竹篾缝合,用文火烧烤,烧到焦黄冒油时,边烧边用尖刀将皮刺破,洒上湿稻草灰,再用火烘烤,待散发肉香时即可切片入席。食时要配傣味蘸水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