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繁峙特产饼 繁峙特产与名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繁峙特产饼 繁峙特产与名吃更新时间:2024-01-13 16:58:07

一. 北京市 西城区 玫瑰饼

玫瑰饼是北京著名的京式四季糕点之一。又称做“内府玫瑰火饼”。玫瑰饼酥皮清楚,口感酥松绵软,玫瑰香味浓郁。

北京初春三月,藤萝饼刚刚吃过,农历四月便是玫瑰花盛开的季节。用玫瑰花做饼,是北京人喜食的应时点心。旧时,也是大户人家的一种小吃。《清稗类钞》中曰“玫瑰花坐馅:去玫瑰花橐蕊,并白色者。取纯紫花瓣捣成膏,以白梅水浸少时。研细,细布绞去汁,加白糖,再研极细,瓷器收贮。最香甜。”

玫瑰饼是一种糖馅、酥皮的点心,其做法是,要用妙峰山的鲜玫瑰花,摘瓣、去蒂用清水洗净后,通过腌制,与炒熟的蜜糖拌在一起,做成玫瑰馅儿,再用富强粉合成的面团,与发酵后的面团,分层折叠后做皮,将馅儿包好,按扁,成圆饼形,上印“玫瑰细饼”四字及鲜花图案。再经过烘炉烤制,玫瑰饼就做成了。

【主料】

精粉500克,玫瑰酱50克,白糖200克。

【辅料】

核桃仁75克,熟猪油200克,芝麻15克,蒸熟面粉85克,水175克。

【制法】

1.先将熟面粉与白糖、核桃仁(切碎)、玫瑰酱、芝麻一并放在案上和匀,再放入熟猪油25克用手搓匀成馅。

2.将200克精粉与100克猪油和起,用手搓匀,和成油酥面。另将300克清汾倒入盆内,先加猪油75克,用手搓匀打成穗子,然后加水,揉硬扎软,制成皮面。

3.将两种面团上案揪成相同数量的20个剂子,把皮面剂子用手压扁,包上酥脆面剂子,压扁擀成长方形,卷起再用手压扁擀开,这样反复两次,最后卷进成3厘米多长的小卷,按遍,将馅包入收口,再按成圆饼形,在饼中心点一红点,放入炉里,用温火约烤10分钟即成。

【特点】

色泽洁白,味美清香,酥甜适口。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晋中砂子饼

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

三.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炸油糕

繁峙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繁峙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繁峙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繁峙人生活中的地位。繁峙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繁峙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繁峙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繁峙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繁峙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繁峙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四.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神堂堡乡苹果

“红红脸蛋圆又圆,咬上一口脆又甜。”这句顺口溜说的是繁峙县神堂堡乡的红富士苹果。近年来,神堂堡乡把红富士苹果产业作为“一乡一业”山区农村主打产业来抓,边抓苹果质量的提升,边抓苹果规模的扩张,让又大又甜的红苹果圆了百姓的致富梦。截止目前,全乡已发展以红富士苹果为主的干鲜果专业村6个,专业户850户,苹果树种植面积达3500余亩,年产值达2370万元。神堂堡乡红富士苹果基地已成为繁峙县乃至忻州市优质果品发展基地。繁峙县神堂堡乡将不断改良品种、发展精品,进一步把优质红富士苹果产业打造成集采摘、观光、加工为一体的特色产业、富民产业。神堂堡乡地处繁峙县东南边陲的大山深处,北与灵丘县接壤,南与河北阜平县毗邻,108国道和神阜公路横贯东西,是京津冀等进入山西的重要交通要道。境内山峦丛叠,沟壑纵横,青羊河、大沙河从西向东流入河北阜平县,辖区内河谷海拔690米,年平均气温6.8℃左右,无霜期165天,年降雨量450mm,土壤以生物风化沙质土为主,含水量丰富,土壤肥沃。优越的自然环境是神堂堡乡成为全县栽培干鲜果树最适宜、面积最大的一个生产区域。

神堂堡乡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栽培第一代红富士苹果树。当时,行政推动的痕迹比较明显。乡镇府给群众发了树苗,并要求每村每户将水浇地全部栽培苹果树,迫于乡镇府的压力,群众都按要求栽植了,但不到半年,多数人又将果树苗偷偷的拔掉种植了农作物,只有杨树湾村等极个别的村保留了果园。杨村湾村经过几年艰辛努力,苹果栽种成功了,该村百姓的收入明显增加。典型带动的作用显而易见,群众认识到栽培苹果树可以致富,1992年开始,各村村民们自觉较大规模地栽种苹果树。至此,神堂堡乡的苹果树面积渐渐发展壮大,到本世纪初,红富士苹果基地建设已具规模。

新一届乡党委、政府领导上任后,更加重视苹果种植这项富民产业的发展壮大,乡领导针对红富士苹果品种的蜕化作了引进改良工作,使苹果始终保持较高的品质和良好的口感。乡里筹资200万元完成了2.2公里的新农村园区路和渠系的改造,动员青羊口村民在乱石滩建起了200亩干鲜果种植园区,共栽植红富士苹果树7200棵,樱桃树2100棵,板栗树1300棵,成活率达95%以上,园区初见规模,预计6-8年进入盛果期,产值将近1000万元,人均增收1.8万元。2014年,全乡红富士苹果树面积达3500亩,人均收入提高450元。

大规模扩大苹果树栽植面积,果园管理、果园灌溉、果品销售等一系列问题必须亟待解决,神堂堡乡党委、政府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放法,让果农外出取经,请专家前来指导和培训,同时在硬件基础设施建设上也做了很多工作,大兴水利工程、无公害管理技术、套袋技术的普及等,红富士苹果的商品率提高了很多。现在全乡二代优质红富士苹果树已经步入有机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良性发展轨道。

为更好地做好苹果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杨树湾、茨沟营、神堂堡、中砚台、红崖等村均成立了果品专业合作社,会员100%来自农民。合作社制定了章程制度,财务进行独立核算,下设理事会、监事会。合作社面向全乡实行统一管理、统一包装、营销与市场对接。县、乡农业技术部门负责生产技术指导、规划设计、技术培训、改良品种、高接换头,帮助农民调运优质果树专用肥、各种微肥。培养技术骨干120余人。合作社围绕果业技术指导、专业培训,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开展工作。并建起以苹果为主,梨树、核桃、杏、干鲜果等园区,面积5000多亩,其中苹果栽培面积3500亩。

五. 福建省 莆田 仙游 莆田海蛎饼

海蛎饼,莆田、福清一带小吃,以沿海所产海鲜海蛎为主要原料,味道鲜美。

做法:

海蛎煎不难做,只要你花上一点心思,肯定能做出一盘酥香滑嫩的海蛎煎。

你首先准备好一个平底锅,用平底锅煎,火力才均匀,不至于有的地方煎焦,有的地方却不熟。

你要把研细的地瓜粉加水搅成粉浆,把鲜蒜或韭菜切成小粒倒进去,加入适量的精盐拌匀成菜料。再洗净鲜蚝,拌入菜料中。注意动作一定得轻柔,否则海蛎肚子会破。

将煎盘放在中火上,舀入适量的油烧热,倒入原料摊平。边煎边加些熟油,使蚝仔煎松动易翻。千万记住,火力不要太猛,防止烤焦。

将一面成形的海蛎煎翻过身来,加一点油再煎。起锅前,浇上蛋液。等清液结块成形后,喷香扑鼻的海蛎煎就可以趁热食用了。吃时可佐以蒜泥、沙茶辣、辣酱、芫荽等,味极鲜美

做法(2):

1、将猪肉切成6--7厘米长的二粗丝,装碗内,用盐、料酒码味,水豆粉拌匀。

2、木耳洗净切丝,玉兰片切丝,开水氽一遍。

3、取一个碗,放酱油、白糖、醋、味精、清汤、水豆粉、兑成鱼香汁。

4、锅内油烧至五成熟,下肉丝超散,放泡辣椒炒出红色,下姜、葱、蒜,炒出香味,再放木耳丝、玉兰片丝炒匀,烹入鱼香汁,快速翻炒几下,起锅装盘即成。

在操作过程中必须注意,肉丝要切的均匀,码味要准,兑鱼香汁要按比例,要严格掌握投料先后,动作要快,才能保证成菜质量。

此菜原料除猪肉外,还有很多蔬菜和肉类均适合做成各种鱼香菜肴,如鱼香茄花、鱼香油菜、鱼香鸭方、鱼香大虾、鱼香碎米鸡等,其味道都很鲜

海蛎饼,福州及闽东一带传统的特色风味小吃。圆形,色呈金黄,壳酥香,馅鲜美,可单独当零食吃。海蛎饼在这座老城里是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了的小吃了,福州人大多把蛎饼当做早点下粥小菜。外焦内嫩的蛎饼,再叫上一碗鼎边糊(锅边糊),口口滑软,令人百吃不厌。

海蛎饼用料讲究,将浸泡后的大米、黄豆磨成浆,主料是一定要用海蛎的。将稀稠得当的米浆,舀到特制的长铁篦上,在其中放用猪瘦肉、芹菜等调好的馅,外加一只牡蛎,再浇些米浆,把它盖满封密,然后放入油锅中炸,直到两面焦黄,即可捞起。因为加了海蛎,所以出锅的蛎饼鲜香扑鼻、外酥内嫩、油而不腻。还有一种贫民蛎饼,用料简单,没有海蛎,用的是虾米、韭菜、萝卜丝、菜干,小时候外婆就做过,我喜欢吃萝卜丝和菜干的。有海蛎和没有海蛎的蛎饼,一眼就看得出来,有海蛎的要更丰腴、更大一些,当然价格上也会毫不客气地贵出一倍。

 

六. 山东省 葱花油盐肉松饼

葱花油盐肉松饼材料:面粉300克,发酵粉4克,水150克。葱花、盐、白芝麻、肉松、色拉油各适量。

葱花油盐肉松饼做法:

1.取一盆倒入面粉和酵母粉,边用筷子搅拌边加水,最后用手揉成光滑的面团,盖上湿布发酵至两倍大。

2.将发酵好的面团揉匀排汽,搓成长条,切成约60克左右的剂子,取一个擀成长方形薄片,抹上一层油,均匀撒少许盐,铺上葱花,最后撒上一层肉松和白芝麻,先从两边向中间各折进约2厘米,再续折一次,最后再向外折一次;

3.将折好的长条盘成卷,按扁,擀成约1厘米厚的饼胚,静置约15-20分钟;

4.将锅倒少许油,把油晃匀锅底,放入饼胚,小火两面煎至金黄即可出锅,煎时可盖上锅盖防止水分丢失。(因为是发面,所以煎好的饼会变厚)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七.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黄米

繁峙黄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米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主要产于黄土高原,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黄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营养的粗粮。

八.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黄桂柿子饼

每当金风送爽、丹桂飘香时节,在临潼的大街小巷、饭铺摊头便会风行一种名叫黄桂柿子饼的时令小吃。这种黄桂柿子饼形美味佳,形似油糕而稍厚,两面金黄恰似初升的朝阳:饼心绵软似饴,远闻桂香扑鼻,近食甘糯可口,不但为古城老少所喜闻乐食,更吸引着中外广大游客的眼、鼻、口,无不欣欣然品尝果腹而后快。此时节的宴席上也往往添一道黄桂柿子饼作为点心佐餐。人们品尝着这种古城西安特有的风味细点,赞誉之余,不由得在心中询问:如此佳美之细点是如何创制出来的呢?

有一个民间传说是这样说的,在一个天高气爽、鸿雁南飞的日子,曹州举子黄巢在长安应进士考试,不第,与朋友—起来到曲江池畔散心。他看着残破的亭台楼阁,心里寻思着:三场考得都挺满意,还是落了榜,这都是因为朝政腐败,贿赂公行之故晒!他又想到自己从山东荷泽到长安‘路上目睹的种种情景:穷苦百姓们的土地被皇亲宦官豪夺殆尽,又遭到连年灾荒,处处是饿殍遍地、民不聊生的悲惨景象,这全因朝政败坏、宦官-所致啊!可皇帝却不理朝政,荒淫无耻,还放任宦官们到东、西市上去强取豪夺,实际为盗贼,却美其名曰“宫市”……由此种种,他不禁想起师傅“罗平子”曾对自己说过的一番话:“想廓清政治,走仕进的路是不行的,得走另外的路!”当时他对这话理会不深,如今看来的确是至理名言!走着,走着,突然眼前一亮,只见跟前亭亭玉立着一园怒放的秋菊,不禁豪气满怀,随口吟诵七绝一首,曰《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黄巢回到家乡曹州(今山东曹县北)后不久,山东、河南、河北和淮北一带又遭受严重旱灾,赤地千里。黄巢应广大百姓所愿,高举起了义旗……几年后,起义军发展到五、六十万人,于王霸三年(公元880年)攻克唐的东都洛阳,乘胜进攻唐都长安的“门户”潼关。当时唐王朝的潼关守军仿效安史之乱时的哥舒翰,每晚在关头燃烽火,通过沿途的烽火台直传长安,以报潼关尚在,长安“平安”。长安城里的僖宗每天傍晚都心惊胆战地站在大明宫含元殿的栖凤阁上眺望骊山上的“平安”烽火,默念皇天后土、列宗列祖保佑,“平安”烽火能似日月星辰,天天从骊山烽火台上升起!而长安城里和临潼等地的众百姓,却盼着那骊山顶上的烽火与腐朽的李唐王朝一起“熄灭”!他们望眼欲穿地盼望“补天大将军”黄巢早日率领义军到来!一些读书人还默诵着黄巢少年时写的一首《题菊花诗》:“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盼着“黄王”赶快推翻唐朝,使众百姓从充满肃杀的寒秋回到温暖而又生机盎然的春日里去!他们还想着用什么好东西来犒劳自己的队伍呢。

但是,直到烽火绝灭、黄巢率义军攻下潼关马不停蹄地向长安奔来的时候,人们还没有想好用什么来犒劳义军兄弟,因为时逢灾荒之年,人们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本该箪食壶浆,以迎黄王的啊!但室中无粮,手中缺银啊!咋办呢!”

临潼区任村是火晶柿子的发源地,但这年夏、秋两料庄稼都歉收,唯有一树树火晶柿子象得了啥仙气似的,结得又繁又大,甜得似蜜糖,红得赛玛瑙,真真地喜煞人。但是,任老汉瞅着这一树树象挂满了红灯笼的柿子树,心里还是犯愁得不行:“要是这满树的红柿子都变成白米白面、鸡鸭鱼肉就好了,就能用来犒劳义军了,可是……”这时正是做晌午饭的时候,他的大女子准备擀面,掺和些野菜吃汤面条,面已经挖在瓦盆里了,还没顾上添水,女子肚子已经饥了,顺手抓了一个软和透了的火晶柿子剥了皮正准备往嘴里送,一不小心,柿子掉进面盆里了,沾上了一层白面!女子吓得伸长了舌头,害怕遭她大的旱烟锅子磕打,谁知,任老汉非但没弹女子一指头,反而失声地叫起好来:“有了,有了!有犒劳义军兄弟的好吃食了!”女子被弄得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任老汉走过去拣了一筛子软柿子,叫女子跟他一起剥皮,把整个一筛子软柿子全倒进干面里,用柿子揉和起面来,不一会揉和成一团金黄色的柿子面。柿子面揉到家了,但是,倒底是上蒸笼蒸成柿子馍,还是寻出久置不用的鏊锅烤烙成柿子饼呢,这却使父女俩犯起了思量。女子水灵灵的大眼珠子一转,抢先说:“我看只能烙成柿子面饼,因为咱没给柿子面里掺发面酵子啊!”倒底是女儿年轻心眼儿活,于是任老汉寻出鏊锅子搭到火上,揉起一团柿子面就要往鏊锅子边上贴:女子一把扯住她大的手说:“别忙往里放!死面的,得给鏊子里抹些油!”但穷家贫户,一年得头吃盐都是数颗颗呢,哪儿来菜油抹锅哇只见女子登登登走过去,把那盏清油灯端到锅灶前来了,用灯里的清油抹了鏊锅后把柿子面饼一个个贴了进去。霎时间,一股浓郁的香甜气味充盈了整个院子,又翻越院墙,随风飘散至四周邻舍,于是人们便纷纷闻味而至,向任家父女“取经”。一时间,整个任村、整个临潼各村各户都烙开了柿子面饼。

黄巢义军在临潼县古道上小憩时,任村和沿途各村的百姓们用礼盒子抬着柿子面饼,用瓦盆盛着桂花醪糟,犒劳“黄王”义军。黄巢见了万分感动,称临潼的柿子面饼为“义军佳食”,并吩咐把辎重队里的军粮分一半出来,赈济众百姓,还带头脱下自己黄袍,给缺衣的任老汉披上,底下的将士们也纷纷仿效黄王,脱下或取出自己多余的衣物周济灾民百姓。当再鸣鼓出发时,黄巢以下几十万义军将士的干粮袋里都装满了香甜可口的柿子面饼。黄巢义军吃了这种既好吃又耐饥的甜饼后,精神更加抖擞,士气更为旺盛,一鼓作气攻到长安,唐僖宗闻风丧胆,逃往四川去了。当黄巢军前锋将柴存进入长安境内时,唐金吾大将军张直方率文武大臣数十人在灞桥恭迎投诚。当黄巢率师进入长安城时,倾城百姓设香案,陈菊花、桂花等秋花,夹道拜迎。纷扬扬的桂花瓣洒落在义军将士们的头上、肩上和柿子面饼上,香气袭人。

第二天,黄巢在大明宫含元殿即皇帝位,国号大齐,年号金统。并一再宣谕百姓曰:“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你们),汝曹但安居无恐。”同时还宣谕了镇压残害百姓的皇族和-污吏、以及“淘物归民”(收缴逃亡皇帝贵族和被镇压的-污吏之财物,分给贫苦百姓)等决策旨意。众百姓听了欢声雷动,众起义军将士听了更是兴高彩烈,他们高兴得吃起沾上桂花的柿子面饼来,味道更加香甜。吃后,寻找缘故,才发现是因偶然沾上了郁香扑鼻的桂花所致。因此,在做柿子面饼时,有意地加入黄桂(干桂花末),柿子面饼也因此得名曰:“黄桂柿子饼”。

九. 广西 来宾 象州 南瓜饼

南瓜饼制作方法:美食原料南瓜250克、糯米粉250克、奶粉25克、白砂糖40克、豆沙馅50g。



制作步骤:将南瓜去皮洗净切片,上笼蒸酥,乘热加糯米粉、奶粉、白砂糖、猪油、拌匀、揉和成南瓜饼皮坯。豆沙搓成圆的馅心。取南瓜饼坯搓包上馅,压成圆饼。锅内注入清油待油温升至120℃时,把南瓜饼放在漏勺内入油中用小火浸炸,至南瓜饼膨胀,捞出待油温再升至160℃时下饼炸至发脆时即好。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瓤子饼

千层饼,又叫“瓤子饼”,是接山乡一带的名吃之一,历史上以鄣城村路边客栈制作的风味最美。

这种饼外边用一层面皮包起来,而内有十数层,层层相分,烙熟后,外黄里暄,酥软油润,热食不腻,凉吃不散口,且味道香美。

千层饼以优质小麦为面粉原料。用大盆和面时以老酵母头作面引子,待面团醒松,反复揉和,擀成一层层,然后层层相压,制成一体。各层之间,涂上一层豆油、撒上花椒粉、细盐。烙制时,使用平底铁锅,以庄稼秸杆为燃柴。烙至外黄内熟,香味溢出时,即可食用。

千层饼选料要求比较严格,使用的面粉是大汶河两岸所产小麦,用石磨磨成面,取其精白粉;使用的食油是本地汇河洼所产大豆制成的优质豆油,这种豆油清亮无杂质;选用的花椒面是本乡山神庙村所产的上等花椒,香味浓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