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风干鸡湖北荆门特产正宗解说 风干鸡湖北荆门正宗开袋即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风干鸡湖北荆门特产正宗解说 风干鸡湖北荆门正宗开袋即食更新时间:2024-01-08 15:02:58

一. 湖北省 荆门 钟祥 钟祥长寿村大米

钟祥长寿村大米

湖北

2008年,钟祥市就被中国老年学会确定为“中国长寿之乡”。钟祥大米微量元素含量分别是非长寿地区的1.72倍。明嘉靖年间,每年都作为"贡米"送往京城。

优秀产地:

钟祥市洋梓镇、长寿镇、丰乐镇、胡集镇、双河镇、磷矿镇、文集镇、冷水镇、石牌镇、柴湖镇、旧口镇、长滩镇、东桥镇、客店镇、张集镇、九里回族乡、郢中街办、官庄湖管理区等18个乡镇(街办、管理区)。

二. 湖北省 荆门 京山县 朝廷桥米

京山县孙桥镇余家沙坡村六组与蒋家大堰村六组之间,有一蒋家大堰,灌溉着附近一条山冲的一百二十多亩稻田,出产的稻谷颗粒园实,米白质重,或蒸米饭,或煮稠粥,雪白一片,喷香馋人,食之似糯不腻口,如粳不稀软,较“691”中稻为糍,比“国际稻”见香,能开脾胃,增食欲,营养丰富,且出米率非常高,能达百分之八十以上,历史上曾是朝贡皇帝的御米。
据传嘉靖降世时,啼哭不止,老兴王一家惊恐万状,出榜招医。恰好武当山真武大帝云游到此,揭榜进府,伏在嘉靖耳边说:“莫愁,莫愁!贫道为你去寻粮食。”嘉靖当即止住了哭声。真武大帝走遍了承关府衙(即今钟祥县城)周围山头田地,皆不如意,最后选定了京山城西的这条山冲,用脚板踏了踏,手指按了按,成了几十块田。当嘉靖开始吃饭时,果然只吃这山冲产的大米,以后进京当了皇帝,仍一直吃这里的米。这几十块田无论风调雨顺,还是旱涝灾害,总产增不过五石,减不过十石,据说是由于皇宫中添人减人的原因。人们觉得巧,将它取名“巧米”。因产地孙桥与此谐音,被叫成了“桥米”。
桥米的生长,要求特定的环境和条件,它只能以“阳西早”高杆稻种进行繁衍,任何其它良种繁殖的后代都会发生变异。它还有产地不扩散的特性,哪怕是在桥米之外的一箭之地,经过严格挑选的桥米种子也生长不出桥米。一九七二年,桥米在广州交易会上展览,受到国际客商的青睐。
近年来,京山县抓农业结构调整的契机,引导当地农民大力推广优质稻的发展种植,其米质与桥米相差无几,朝廷桥米公司选择地理、水土条件好的地域,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建立了8万亩专用原料基地,基地农户按照公司指定的品种,按照统一的操作规程进行种植。使这一专为皇帝贡米的桥米,走进了千普通百姓家。

三.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小籽花生

【沙洋小籽花生】产于沙洋县沙洋、马良、李市镇和汉水东岸罗汉寺一带。该花生与众不同,壳薄、荚小、米大,颗粒均匀饱满,曾在全国首届农展会上获得好评,被冠以“沙洋花生”之名。“沙洋花生”营养、保健价值很高,生食有化痰生津、降血压之功效,熟食,炒、炸、煮皆适,同时还是油料作物和各色点心糖果的配料。新中国成立前,沙洋是长江中下游地区花生交易的重要集散地,年成交量达500万斤。销往宜昌、武汉、上海等城市,以武汉的销量最大,在武汉家喻户晓。

四.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瓦罐蹄花

【瓦罐蹄花】瓦罐菜是用陶器瓦罐烹煮而成。这种陶器炊具最适宜煨炖之类的烹调。沙洋农村,家家户户都有瓦罐、砂锅。农忙时,清早下田前将肉食、骨头之类的原料,下到瓦罐里兑好水,盖上盖放置在柴灶门口的灰坑里,围之以余火,待下田回来,喷香扑鼻的“肴头”一取即得。特别是在寒冬腊月,农家利用柴蔸木炭取暖,在火堆周围同时烧上一罐菜,一家人围火团餐,真是“任凭瓦罐咕咕嘎,肉味飘香馋菩萨”,大有天伦之乐的情趣。瓦罐蹄花以猪前蹄为主料,配以调味品,下锅煸炒后,投入装有原料的瓦罐,按特定工艺煨制而成。制作瓦罐菜操作要领是:汤汁适中,菜肴经旺火烧沸后立即转入微火长时间加热,使汤面始终保持微沸状态,对于坚硬、结缔组织多的原料,也能“文火攻坚”,达到成菜效果。

五. 湖北省 荆门 掇刀区 纪山龙米

纪山龙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纪山龙米”属全国七大名米之一,据科学鉴定,纪山境内属“玄武黄棕壤”。四周有“白、乌、青、赤、黄”五个龙潭环绕,潭水清澈,久旱不干,曾有“五龙捧圣”的神奇传说。由于潭水灌溉的稻谷,米粒饱满,晶莹剔透,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曾被古代王候将相奉为皇家御善之贡品。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连续两年跟踪检测鉴定为纯天然优质绿色食品。一九九八年参加中国国际第四届食品博览会获中国市场名牌产品称号。目前,全镇种植面积达4万亩,全部为上好的优质稻。龙米公司已进行了机制改造和技术改造,引进了先进的设备,加工技术得到了大大提高,产量3200—4000万斤,产品畅销广州、重庆等全国十多个省市。

纪山龙米产地范围为湖北省沙洋县纪山镇、十里镇、拾回桥镇、后港镇、毛李镇、官当镇、曾集镇、沈集镇、五里镇、高阳镇、沙洋镇11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一、品种

丰两优系列、扬两优系列、鄂香系列等适合当地气候的优质晚籼稻谷品种。

二、立地条件

土壤为玄武岩黄棕壤,土壤有机质含量≥3.7%,土壤pH值为5.5至6.5。

三、栽培管理

1.种子处理:晴天晒种2至3天后浸种,在水温15℃下浸种24小时。

2.育苗:硬盘育秧、旱育秧、软盘育秧,5月上中旬播种,每公顷用种量22.5至30.0kg。

3.插秧:插秧的时间 5月中下旬,每公顷插(抛)秧30至35万穴。

4.水肥管理:以有机肥为主,每公顷每年施腐熟有机肥 ≥15t。插秧时田间保持水层3至5cm,分蘖期田间保持水层5至8cm,分蘖末期排水晒田,孕穗期至收获前7天,田间采取湿润管理。根据测土配方结果确定追肥量。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9月上中旬,当90%左右的谷粒变黄或呈现品种固有的颜色,穗枝梗变黄时适期收获。

五、加工

稻谷→清理→筛选→去石→磁选→砻谷→谷糙分离→四机碾白→凉米→抛光→色选→检验→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粒型较长,米粒晶莹剔透。蒸煮后饭粒完整,浓香持久,冷却后不成团,不返生。

六.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花生鸡丁

朱震,既是一代名臣,又是著名的哲学家。在两宋交替时期,其学术活动承上启下,独辟蹊径。他通过注释讲解儒家经典,综合前人的象数学的成就,阐述了自己的哲学思想,是象数派集大成者,在象数学的漫长传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历代学者都认为,朱震的著作保存象数学传统的资料是深具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的,他本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享有一定的地位。荆门人民为了纪念他,在荆门城区重修了他当年读书的“东山读书台”,在沙洋镇修建了“汉上 书院”,作为凭吊他的名胜古迹。同时,还将他与陆九渊、胡安国同祀于“三贤堂”中。

相传朱震最喜欢吃花生和鸡丁,但是花生吃多了易生火,鸡丁吃多了油太大且不易消化,于是他突发奇想,把这两种食物结合起来,烧制成一道菜的想法告诉了厨师,厨师如法炮制,但是他感觉缺了沙洋味道,于是他在家乡请了一个厨师,强调除了原味之外,一定要体现出沙洋的风味,花生鸡丁便从此诞生了。后来他把这个厨师长期带在身边。工作之余,把同僚和下属请来一起品他认为最得意的家乡的花生鸡丁。大家吃了后都赞不绝口,每每向他讨教这道菜的烧制方法,他总是逗趣,笑而不答,实在逼急了朱震就风趣地说:“太简单,没有必要学,真要想吃了,就到我家来吃吧。”

七.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沙洋奢香玉簪

奢香玉簪原名叫油炸犀牛角,是以瘦猪肉为主料,配白壳辣椒等辅料炸制而成的。因其形似玉簪,里嫩外酥,香辣可口而得名。相传明代时期,沙洋地方官曾以此菜招待过明朝皇帝派来招降的使者。由于当时辣椒刚传入中国不久,栽培和食用尚未普及,这位使者不识辣椒,也不习惯辣味,误认为沙洋人在食物中放进了毒药,企图毒死他,致使谈判中断。所幸聪明的地方官夫人当即向朝廷奏本,说明原委。朝廷查明-后,封夫人为“奢香夫人”。

八.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火烧锅烙子

【火烧锅烙子】

将发酵的面团加陪面擀制成碗口大小的饼状,下鏊锅烤制成半熟后放入灶坑内用带火的草木灰烧制,约一小时后取出。饼面焦黄壳脆,饼心酥松甜软,深受人们喜爱。农村大忙时节,农民为节省时间,不误农时,早晨下地前,常带上烤熟的锅烙子、咸菜、凉茶,中午,在地头就餐。江汉平原一带早有制作锅烙子的传统,且家家都能制作。相传三国时期,沙洋百姓就自发用锅烙子劳军,起到了鼓舞士气的作用。

九. 湖北省 荆门 沙洋县 猪油饼子

【猪油饼子】

用发酵的面揉成团,以猪肠油和葱花拌匀揉入面团,制成圆饼,用鏊锅或烤箱烤黄烤熟。味香软,传统鏊锅鏊制味道更佳。

十. 湖北省 荆门 东宝区 茶花点心太师饼

太师饼,又名茶花点心,是湖北省荆门的传统点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南宋理学家陆九渊任荆门知军时所喜爱。

此饼以精粉、熟猪油揉合为皮,面粉、熟猪油为酥,再用熟面粉、砂糖、桂花、桔饼、桃仁、冬瓜糖为馅,经擀皮包馅成形后,入温油中氽炸而成。吃口酥松清香,绵软不腻,风味别具一格,曾多次获“优质产品”称号,被有关专家评品为“正宗茶点”。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