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功山周边特产 武功山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功山周边特产 武功山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5-11 19:54:01

一.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倪家大锅盔

倪家大锅盔

倪家大锅盔,来源于古代士兵在作战中应急,把面粉调料和为面片放在头盔上烧制,祖先以此为原理研制而成。

倪家大锅盔,在祖传工艺基础上结合现代科技,配方优良,做工精细,采取专用优质小麦面粉经过特色发酵,改用铁锅文火加红外线慢烤,不含任何添加剂和人工色素,属绿色食品。逐渐成为一项颇具特色的大众食谱。

倪家大锅盔的特点是:

煮吃不烂、光滑筋斗、干吃酥脆、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种类有:煮吃、干吃、原味、五香、麻辣、蛋酥、油酥、芝麻、花生粉、核桃粉、高钙等。

规格:由原来的15斤1种改为现在的5种,即15斤、10斤、8斤、5斤、3斤,让人们各取所需,吃的更好、更香。在包装上实行软、硬、精、特,让人们在吃到正宗锅盔的同时,得的经济、用的实惠、装的体面,在走亲访友中享受快乐和温馨。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上市以来,一直被消费者誉为馍中之王,曾多次被中央和陕西省电视台专题宣传报导,倪家大锅盔已经成为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销往省内外各大小城市,多年来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倪家大锅盔现经过专卖店、超市、泡馍馆、网络、连锁经销等多种渠道,销往省内外。

二. 亚洲 日本 动漫周边

动漫周边在日本的确做得很好,形成了动画和漫画相结合,以漫画养动画的模式,漫画爱好者能过渡到动画爱好者,这有助于发展动漫周边产业。

动漫周边是个比较广义的概念,是指以游戏为载体,对其周边的潜在资源进行挖掘。包括以游戏为主概念的玩具、食品、饰品等等实物,同时也包括音乐、图象、书籍等文化产品。这些不同形式的产品,在游戏周围构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在为游戏厂商带来游戏以外丰厚的利润的同时,也把游戏同制造业等传统行业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推动着整个产业的向前发展。

三.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武功大锅盔

武功大锅盔,不是一般见到的那种,厚有10多公分,大就是看锅的大小了,一般直径约为50公分。

色泽金黄,酥脆鲜香,经久耐放。

四.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武功大蒜

武功大蒜

建国前,境内种有生产蒜苗或早蒜苔的当地豁蒜及蔡家坡紫皮豁蒜,以自食为主,零星种植,一年一料。建国后,由于坚持“以粮为纲”的政策,大蒜种植仍不多。主要产区有薛固、普集街、长宁、北营、大庄、小村等乡(镇),二道塬也趋于发展,上塬各乡(镇)亦有零星小块种植。1972年,全县种植130亩,1974年,蒜头出口以后,相继引进“上海嘉定蒜”、山东“苍蒜”和“改良蒜”、河南“宋城白蒜”。由于改进工作制度,实行套种,变歇茬地纯种一年收一料为一年收二料、三料,经济效益提高。1984年以来,大蒜生产发展较快,1989年种植25691亩,总产16500吨,平均亩产642公斤,总产值1731万元,亩均产值创673元的历史记录。1990年种植29980亩,总产23250吨,亩产平均776公斤。提供商品量2万多吨,其中蒜头1.2万吨,蒜苔8000吨,出口蒜头供货量4500吨,在欧美等国际市场备受欢迎。

五.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贞元镇南可手织布

南可村地处武功县贞元镇东南方,现该村人口1986人,376户,有6个村民小组,耕地面积2400亩。2007年,全村经济收入890万元,人均纯收入3500元。村中劳务输出。一村一品等特色经济呈现出多轮驱动、蓬勃发展的喜人态势。

该村依托南可手织布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大力发展手织布产业,目前该村己发展织机420台,吸纳农村闲散劳动力600多人,生产的4筝24色线手织布产品,色泽鲜艳,环保实用,供不应求,得到国家、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受到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宣传,对外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提升。

在南可的带动下,周边十二个村手织布产业也蓬勃兴起,累计发展织机1500余台,1200余户群众已经加入南可手织布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领下,贞元镇成为全国名副其实的手织布专业镇,形成了年产南可牌手织布(蚕丝)床单及其他手织布产品3万多条(件)的生产能力,可生产床单、被罩、衬衣、坐垫等二十多个品种,仅此一项年创收1500多万元,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南可村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

六.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插酥加鸡蛋

插酥加鸡蛋

[插酥加鸡蛋]

面白油大、色泽金黄、酥脆清香,久吃不厌,适胃可口,人人喜爱。

七.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西农萨能奶山羊

一、西农萨能奶山羊特性

产地:中国陕西武功。

特点:莎能奶山羊具有奶畜特有的楔形体形,体格高大,细致紧凑。成年公羊体高80~90cm,体重75~95kg;成年母羊体高70~78cm,体重55~70kg。头长,面直,耳长直立,眼大灵活。被毛粗短,为白色或淡黄色。皮肤薄,呈粉红色。公、母羊均无角或偶有短角,大多有须,有些颈部有肉垂。公羊颈粗壮、母羊颈细长。胸部宽深,背宽腰长,背腰平直,尻宽而长。公羊腹部浑圆紧凑,母羊腹大而不下垂。四肢结实,姿势端正。蹄壁坚实呈蜡黄色。母羊乳房基部宽广,向前延伸,向后突出,质地柔软,乳头1对,大小适中。年泌乳期为300天,产奶量为600~1200kg,个体最高产奶量达3080kg,乳脂率为3.8%,产羔率为200%,利用年限为10年左右。群众称西农莎能羊有“头长、颈长、体长、腿长”四大特点。西农莎能奶山羊以体格高大,泌乳性能好。适应性强,贵传性稳定和改良土种羊效果显著闻名全国。

二、全市奶山羊养殖基本情况

2005年全市奶山羊年末存栏48万只,其中能繁殖母畜26万只,产羊奶7.10万吨。奶山羊以关中奶山羊为主,其次为莎能奶山羊,占奶山羊的20%左右,主要分布于富平、临潼、泾阳、三原等县。

八.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武功镇饸咯面

是一种当地群众非常喜欢的面食,一般是前面支一口汤锅,两边是调料和佐料盘,捞面浇汤的人坐在中间。下面的一般都在后堂,采用老式的人力饸咯床压面,下边是一口煮面的锅一般每次只煮两到三个人的面。一般用来招待贵客的,主要以优质面粉制作的面条为主料,汤料是以酸辣汤辅以其他材料制作。漂菜是以葱花制作而成。成品以“酸、辣、香”著称。主要是在冬天有卖的,在寒冷的冬天一碗下肚浑身热乎乎的充满热量。

九. 陕西省 咸阳 武功县 武功猕猴桃

武功猕猴桃是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猕猴桃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在南仁的曹店村及小村的薛村种植,当时主要以“秦美”为主。1998年薛村猕猴桃荣获省质监局名优产品称号,近年来面积不断扩大,全县十二个镇(中心)都有种植,品种主要以“秦美”“徐香”“红阳”等为主。

武功县已栽植猕猴桃面积约8.6万亩,初步形成了以武功大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为主的猕猴桃产业带,已建立了南仁上寨、下寨、刘家塬、靳家塬;代甲的李家村、代家村、许家村;贞元的望人腰;长宁的田段、葛家;河道的河大村;武功镇的联合、新庄等猕猴桃种植示范基地,产业规模和生产水平逐年上升,产业效益凸现,猕猴桃产业已经成为我县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特色产业和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