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岩白土特产 龙岩特产大全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岩白土特产 龙岩特产大全排名更新时间:2024-04-05 07:03:03

一.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象洞鸡

【主产区及分布】 中心产区位于武平县象洞乡、十方镇、岩前镇、武东乡、中堡镇、城厢乡等地区,相邻的上杭县和广东蕉岭县、梅州市也有分布

【皮肤颜色】 黄色

【鸡冠颜色】 单冠直立,冠体后端0成叉状(前端有4~6个冠尖,后端分为2~3个叉),冠基较厚,呈红色

【体型特征】 体态浑圆丰满

【其它特征】 喙呈黄色。颌下长有放射状胡须,无肉髯或肉髯不明显。胫呈黄色

【品种优缺点】 具有适应性强、抗病力强、耐粗饲、皮薄骨细、肉质细嫩鲜美等优点,属于“珍味型”优质肉鸡。但是象洞鸡性成熟迟、产蛋少,加之近年来外来鸡种的引入导致象洞鸡出现品种杂化、退化现象

二.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凤凰醉酒

凤凰醉酒

据《中国菜谱》载:“河田鸡起源于福建长汀县河田镇”。据民间传说,唐开元年间河田鸡选送到长安,每每取胜,列为斗鸡之雄。

长汀米酒娘,素以民间精工酿制,纯天然原料,含有20多种氨基酸,营养丰富。酒娘、鸡是长汀食文化园地的两朵奇葩。融鸡酒于一体烹制菜肴,深为来宾青睐。[特色]鸡似醉卧缸中,鸡皮金黄油亮,酒香扑鼻,令人谗涎欲滴。

三.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鱼饺

鱼饺。“鱼饺”是连城地方特色美食。以取料精良、制作精细闻名,因费时,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宴席上较少见到。“鱼饺”的主要原料是草鱼、五花猪肉、水发香菇、葱白、鲜冬笋、鸡蛋、地瓜粉等。技术工艺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刀工的要求。制作时,将草鱼宰杀干净,连皮取下草鱼身上的厚肉,以鱼皮为底边,将鱼肉块两侧修成等腰三角形,再切成厚约2毫米的连刀片(即第一刀切至鱼皮而不断,第二刀切断,展开后成菱形),在连刀鱼片两边粘上地瓜粉,放入五花肉,香菇、葱白、冬笋制作成的馅丸,捏紧两边即成鱼饺。“鱼饺”的烹调有炸食、煮食两种方法,炸食、食之鲜嫩脆香,煮食、食之轻香滑嫩。

四.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溪口芦柑

溪口芦柑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溪口镇的。溪口镇所产芦柑具有色黄、果大、肉质脆嫩鲜甜等特点而闻名全省。

上杭县溪口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引种芦柑,经过几次品种改良和科学培育。目前,省农科所针对溪口乡土壤和气候所培育的“芦柑8号”具有色黄、果大、肉质脆嫩鲜甜等特点而闻名全省,并获得了商标注册和省绿办无公害种植基地认证标志。截至目前,溪口镇已推广种植芦柑5000多亩,年产芦柑4500吨,实现年产值1800万元,芦柑种植成为溪口镇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产业之一。

五.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上杭鱼白

又称烧鱼白。用鱼肉、肥肉打成肉泥,配以精盐、地瓜粉、鲜荸荠、葱白等制成。色香兼备,是别具一格的绝妙佳肴
( 龙岩)

六.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连城宣纸

社会名流、文人雅士,素来对连城宣纸宠爱有加,把它作为馈赠亲友的佳品。相传,宣纸原产于唐代宣州泾县(今安徽),在宋时传人连城。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连城人就能用董草和榆树皮制作宣纸。连城宣纸从清嘉庆年间开始出口。借当地丰富的竹术资源和独特工艺,连城宣纸具有纸质薄韧、颜色洁白、吸水力强等优点,成为精装印刷、复制描绘、书画装攘的好材料。连城四堡能名列明清时期中国四大雕版印刷基地之一,连城宣纸功不可没。

七.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馆前米粉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毛泽东等伟人在品尝过后,都曾称赞这米粉的美味。

相传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福建入驻长汀时,因为长途跋涉生病了,在长汀的福音医院疗养。因为身体不好,毛主席胃口不好,炊事员无意中煮了一碗米粉,并加上开胃的长汀酸菜。没想到,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后来,毛主席常要求吃长汀酸菜煮米粉。

馆前米粉也因此名扬天下。在汀江流域还畅通时,米粉干源源不断地运往汕头、广州、港澳及南洋各地,为长汀出口的土之一。

八.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涮九品

连城传统火锅名菜,俗称“涮九门头”,源于连南朋口溪流域一带。此菜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祛寒去湿的功效,是药膳兼济的佳肴。由于食用的是牛身上九个部位的肉,几乎包括了牛身上主要精华,故又有“一餐吃了一头牛”之说。

涮九品俗称“涮九门头“,是连城一道药膳兼济的佳肴,已列入全国名菜谱。

涮九品,系选用牛身上最精华的九个部位,即牛舌峰、百叶肚、牛心冠、牛肚尖、牛里癖肉、牛峰肚、牛心血管、牛腰、牛肚壁,经过严格选料、精细刀功,辅以佐料、米酒和数味中草药烹制,鲜嫩脆爽,汤味馨香,有健胃补肾、法寒去湿之攻效。

九.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清香镜子粉

北方也称之为地瓜;“番”就是异邦,其得名,本身说明它是从南洋传入的农作物。番薯的营养、口感和大米相比,属次一等的杂粮。但实际上,它是客家山区杂粮中的老大,地位仅次于稻谷,对于山区清贫人家而言,番薯几乎等同于主食。

在闽西汀州(今长汀县),番薯的品种众多:根据其肤色,红的叫番薯,白的叫白薯,黄的叫黄薯;根据收获季节,夏至前栽种的叫早番薯,早稻收割后下种的叫晚番薯。

当地人食用番薯有十来种办法:煮吃;去皮切成片晒干,做成番薯片;可以摊番薯饼炸着吃,等等。早番薯粉多,一般用机器刷烂过渣做成地瓜粉,用来加工成镜子粉(薯粉条)吃。

早番薯吃不完,搁在家中萌芽生虫,大板车拉去碾成浆。院子里放个大禾桶,搭起支架,吊上纱布,舀上薯浆,清水一滤,搅几下,薯浆就哗啦啦地滴落到禾桶里。天黑,倒净禾桶里的水,灰白的地瓜粉就凝成了,铲入木桶挑回家。翌日,用辣辣的日头晒,院子里、房顶上晒满了点点湿地瓜粉,白花花的,香味飘满村子了。

清代以来,闽西客家首府汀州城乡就用地瓜粉做粉条了。因其色泽透明光亮似镜,所以被称之为镜子粉。民间常用它烹制菜肴招待客人,有个顺口溜说:“平时来了亲和友,玻璃镜子氽猪肉,加配木耳黄花菜,汤鲜味美滑溜溜。”

镜子粉的制作工艺如下:地瓜粉1斤,清水适量。将地瓜粉盛入盆内,加适量清水,用手搅拌成稀浆状待用。备方汤盘一个,用布蘸上食油在盘内擦一遍,使其润滑,将稀浆舀入汤盘内,双手端盘轻摇,均匀后置沸水锅内,加盖,用旺火蒸1分钟后起锅,起出粉皮,挂在竹竿上晾至半干,取下用刀切成3厘米左右的三角形或菱形块状,再摊置竹篦上晒干,即成粉皮。

镜子粉用温水浸泡,让其变软。包菜丝、蒜泥入油锅加盐,炒出香味,酱油、花生油、葱花、花生米也必不可少。将这些配料和浸软的镜子粉放进碗里一搅,满室氤氲,沁人肺腑。嘴巴咂咂一响,镜子粉就滋溜滋溜地滑到肚子里,满肠清香。

作为祖祖辈辈养命主食之一的番薯,客家人想着法儿变着花样享用,正是这样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冲淡了清贫生活浓浓的苦涩。(李玉林)

信息来源:福建省人民政府

十.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连城三角包

连城美食之:三角包

“三角包”是一种别具特色的小吃,以形似三角得名。制作方法是一地瓜粉或蕉芋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擀成薄皮,以瘦肉、冬笋、菜心、雪薯、香菇、葱白、虾皮等配料制成馅心,以少许外皮包馅捏出一个尖角,再将大部外皮合拢捏出另两个尖角即成三角包。

四堡三角包是福建省龙岩市连城县四堡乡的特色小吃。四堡三角包以形似三角得名。连城四堡人在过大年、闹元宵或“立春”日吃三角包的习俗一直没变。

四堡三角包的制作方法是以地瓜粉或蕉芋粉用开水调成糊状擀成薄片,以瘦肉、冬笋、雪薯、菜心、香菇、葱白、虾皮等配料炒香成馅心,先以少许外皮包馅捏出一个尖角,再将大部外皮合拢捏出另2个尖角即成三角包。置蒸笼内蒸熟后趁热食用,既可观赏透明晶亮的外皮裹着的黄白青忽的馅心,食用又鲜香可口,在味觉与视觉上得到双重享受。客家人有“立春大过年”的说法。连城四堡人“立春”吃三角包有久远的传说。

四堡三角包相传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清四堡木刻雕版印刷业鼎盛时期,雾阁、马屋的邹、马两姓村里,有大小雕版印书堂号和作坊五百余家,相互的亲朋好友乃至与四堡雕版印刷业密切交往的外地书商,常相互交流。一次,旧时的龙足乡(雾阁)邹姓主人家里,逢正月招待客人喝酒。席间有道小吃叫“葛囊包”,形似小木梳,皮薄似纸,内包各色好料,既香又软,好吃又好看。一位广州书商好奇,问主人有几种做法。答曰:可扁可圆。又问,是否可做成三角?正在捏“葛囊包”的主妇灵机一动,就捏出一只三角状的葛囊包。客人顺口说,三鼎即稳,取松、竹、梅三友之意,望贵地书籍的出版不重版不盗版不争版。众人皆喜。“四堡三角包”象征岁寒三友之意在五百多家印书堂号、作坊及村民中很快流传开。

四堡三角包的制作有一番讲究。外皮取大葛提取的白淀粉约3份、地瓜淀粉1份拌匀制作成。内料取鲜冬笋、鲜雪薯、鲜菜心、鲜葱白、鲜瘦肉、虾米、香菇若干切碎加少许精盐拌匀,炒熟为馅。现在农民生活水平日渐提高,平时吃三角包已不足为奇了。但在过大年、闹元宵或“立春”日吃三角包的习俗一直没变。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