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莫家栅粉皮湖州特产 湖州特产小吃可以带回家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莫家栅粉皮湖州特产 湖州特产小吃可以带回家的更新时间:2024-05-18 12:15:24

一. 浙江省 湖州 长兴 栝楼

栝楼

吊瓜是俗名,其学名为栝楼,为长兴独有既可食用,又可入药,其籽炒制后味香适口,是“天然、野生、绿色”的保健食品。属葫芦科多年生草质藤本植物。其根、籽、皮皆是重要的中药材。吊瓜籽粒大肉多,含丰富的脂肪、蛋白质,可炒熟食用,是食用瓜籽中的上品。吊瓜适应性强(我国大部分地方均可栽培)能充分利用土地和空间,且一次种下多年收益,经济效益十分显著。

二. 河南省 濮阳市 濮阳县 濮阳粉皮

粉皮是对用大米、红薯淀粉、绿豆淀粉、马铃薯淀粉、蚕豆淀粉等,制作成薄片食物的统称,有鲜干两种,鲜的即可食用,干的便于存放运销。

粉皮是用淀粉制成的传统食品,适宜于农户家庭制作,工具也很简单,粉皮易做又经济,可口又不腻,男女老少皆宜。粉皮,凝聚了风土人情,也蕴藏着厚重饮食文化,亲朋好友来了,捎上一些粉皮作礼品,一来二去,乡情亲情尽显其中。

三. 河北省 邯郸 永年 邯郸粉皮

邯郸粉皮:产于永年、鸡泽两县。系以当地明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呈半透明圆片状,直径40厘米,其薄如纸,洁白光亮,质地滑爽,韧而耐嚼,清香利口,品味纯正。可热食、冷拌或制汤,最为夏令佐酒佳品。明绿豆粒大,色绿,适于加工成粉皮、粉丝、凉粉。

四. 江苏省 徐州市 睢宁县 睢宁粉皮

睢宁粉皮是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沙集镇的。睢宁沙集粉皮原料主要来自绿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淀粉。睢宁水粉皮以做成凉菜为主,配上少许菠菜叶,辅以红辣椒丝、蒜泥、食醋、香油等,独具佳肴特色。冬季热炒或做汤。

睢宁粉皮,又称“沙集粉皮”,传称“张家粉皮”,是一种地道的农家菜。相传,睢宁水粉皮起源于宋代政和年间。徽宗皇帝微服私访来到东路淮阳,那时还是一片沙滩叠积,十分冷清荒凉。徽宗走得又饥又渴,可此地既没有驿站餐馆,也没有酒肆茶间,于是就让随从到附近一百姓人家寻便饭充饥,正巧是从事加工水粉皮的张姓人家,男人已将做好的水粉皮担出门叫卖了,女主人只好将剩下零碎的水粉皮略作整理,辅上佐料招待客人。徽宗皇帝食后觉得酸辣绵软,咸淡适中,清凉可口,十分惬意,连称:“好菜,好菜!”问为何物?女主人答:“是水粉皮。”徽宗大喜,于是传旨将水粉皮列为御膳房常菜。那张姓人家一直居住在今日睢宁东部沙集镇,也一直保持张家粉皮工艺世代相传。

睢宁粉皮的传统制作技艺古老,极具苏北地方特色。从原绿豆加工至成品粉皮,需要六道工序。即:选豆→浸泡→磨浆→沉淀→调糊→旋制等。这种传统水粉皮,具有玉洁冰清的体态,柔软滑润的质地,鲜嫩清凉的美味之特点,使人百吃不厌。睢宁水粉皮的食用方法多种,尤以凉拌居多。若调料以放辣椒为主,则称辣皮,若调料以放原醋为主,则称凉皮,冬令时节,水粉皮也可热炒或做成各种汤类,美味同样令人叫绝。

睢宁沙集镇传统粉皮世家后代张海峰,在祖传制作技艺基础上,又经潜心研制,生产出粉皮系列产品:如粉皮糕、粉皮丸、干粉皮、鲜粉皮等,一律真空包装。2008年2月28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批准注册“贸源”牌商标,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而且还走进新加坡、纽约等国际市场。

五. 贵州省 安顺 普定县 化处荞凉粉皮

化处荞凉粉皮是贵州省安顺市普定县化处镇的。化处荞凉粉皮使用前用温水浸泡5至10分钟,可根据个人口味凉拌、煲汤或辣炒,吃法不同,风格各异,油炸不用浸泡。

荞凉粉皮是化处镇的土,只有化处新寨村能生产。该村懂荞凉粉皮加工技术的姑娘出嫁到其他村,想以这门手艺为生,用同样的技艺同样的荞,却做不出新寨荞凉粉皮那么可口的滋味,甚至连基本的形状都做不成。当地人一般都认为是因为水质,但没有经过科学的考证,或许是因为阳光,或许是因为空气,无法定论。但新寨荞凉粉皮的确勾人食欲,或凉拌或煮汤,都有其独特的味道。该荞凉粉皮含有对儿童生长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组氨酸和精氨酸,含有丰富的无机元素磷、镁、铁、钾、钙、钠,其味甘性凉,可开胃宽肠,下气消积。对人体有极大的保健作用,是一种难得的保健食品。

新寨荞凉粉皮究竟是何人发明?它的制作工艺从何而来,没有文字记载。有说是朱元璋调北征南时屯堡人带来的技艺,可是在那些屯堡人密集的地方,为什么又没有这门技艺呢?有说是化处新寨村某某祖先的祖传秘方,可是荞凉粉皮的制作似乎又没什么秘密可言了:将优质荞麦粉碎后,加水加热通过不断的揉搓提起荞麦粉液,将之煮熟后稍作冷却,通过特制的工具进行切割凉干而成。当然这其中也还有火候的掌握等诸多诀窍,但终究不是“秘方”。

关于荞凉粉皮的来历,新寨村人一直流传着这么一种说法。在化新村西面0.6公里处,有一个废弃的村庄,当地人称“苗王庄”,说是当初苗王居住的地方。实际上,当地人所说的“苗王”,是贵州最古老的彝族支系之二呗勒阿德居住的地方,1981年和80年代末,众多专家学者研究、考证“苗王庄”傍边的“反字岩”的时候,都曾对“苗王庄”作过考证,“苗王庄”确切地说应该叫住“彝王庄”。据新寨村的老人们说,当初苗王(也即彝王)很好色、霸道,但凡附近村寨新娶的媳妇,前三夜都必须陪他。后来吴王(吴三桂)挺进贵州,来到化处镇,追杀彝王,彝王便带着他的族人仓皇逃窜。其中给他做饭的一个厨子因为受伤不能走,躲在路边的荆棘丛中。后被新寨村一个姓孙的老人救下来,养好伤后,彝族老人为了感谢孙姓老人,便把制作荞凉粉皮的技艺传给了他,并告诉他说这是彝王最喜欢的一道膳食,是他根据当地的气候、水质研究制作出来的。彝族老人告诉孙姓老人这些后,便悄悄地离开了。由于当时当地人都痛恨彝王,所以孙姓老人不敢把这件事公布出来,只是悄悄地把门手艺和手艺的来龙去脉传给儿孙,直到人们都淡忘彝王后,这件事才被公开。

如今的化处新寨村,孙姓人家依旧是大姓,并且是制作荞凉粉皮的主要力量 。而四方山上的“反字岩”,至今犹存,引来了很多学者、专家、媒体的青睐,四方山下古老的苗王庄,其残存的屋基依旧在杂草丛中若隐若现。

六. 浙江省 湖州 吴兴区 湖州绫绢

产品名称:绫绢

产品产地:浙江湖州

产品特点:轻如蝉翼,薄若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

产品类型:工艺品

产品简介:“绫绢”是绫与绢的合称,“花者为绫,素者为绢”。绢主要用于代纸作画作书,绫主要用于装裱书画。由于绫的缩水率与宣纸基本一致,所以具有装裱平挺、书面不皱不翘的特点,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绫绢还被用来做民族、戏剧服装,制作宫灯、灯罩、风筝、屏风、绢花工艺美术产品,糊饰精美的工艺品锦匣和高级楼堂宾馆的内壁等。

产品历史:绫绢生产距今已有4700多年历史。三国时,双林地属东吴,所产续绢已享盛名,有“吴续蜀锦”之称。南朝梁武帝时期,双林续绢生产已相当发达,并经由广州,销往林邑(越南)、天竺(印度)、扶南(柬埔寨)等十多个国家。从唐代起,双林绢被列为贡品。到明朝嘉靖年间,双林镇已有几千家续绢生产户。清朝乾隆年间,镇上有绢庄20多家。1919一1921年是双林续绢生产最盛时期,全镇有脚踏手拉织机2000多台,年产续绢240多万米。

七. 浙江省 湖州 安吉 白片茶

白片茶是湖州的。色腻如脂、滑如玉而得名。外形细秀,形如凤羽,色如玉霜,光亮润泽,内质香气,鲜爽馥郁,独具甘草香,汤色鹅黄,清澈明亮,叶底自然张开,叶如玉白,中脉翠绿。白片茶采摘幼嫩、处理精细。谷雨前后开采,采摘标准为芽苞和一芽一叶初展,芽叶平均长度2.5厘米以下,通常炒制一公斤高档白片茶需采六万个左右芽叶。安吉白片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扁平挺直,显毫隐翠,香高持久,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清澈明亮,叶底成朵肥壮,嫩绿明亮。

白片茶创制于1981年。1988年在浙江省名茶评比会上被列为省级名茶。1989的在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评比会上又荣获全国名茶称号。安吉白片又名玉蕊茶,因色腻如脂滑如玉而得名,为浙江省名茶的后起之秀。安吉白片产于浙江安吉县的山河、章村、溪龙等乡。地处天目山北麓,这里群山起伏,树竹交荫,云雾缭绕,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疏松,灰化棕色森林壤土,腐殖质含量丰富,腐殖质层厚度达20厘米以上,极有利于茶树生长。茶树生长旺盛,芽叶幼嫩肥壮,无需施用化学肥料,少有病虫侵害,没有农药污染,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为白片茶品质的形成提供了先天条件。安吉白片在海内外均有较高的声誉,目前产量已达3000公斤以上,产品销往上海、南京、苏州等地,还用作馈赠港、澳、台胞的珍贵礼品茶,得到很高的赞扬。如今,白片茶区的茶农仍在不断完善采制技术,争取生产更多优质的白片名茶,满足海外人民的需要。

八. 甘肃省 酒泉 金塔县 凉拌粉皮子

  主料:手工粉皮500克、芹菜100克、红、青椒30克。调料:盐、味精适量,黑醋20克。
    
    
    特点:色泽晶莹透亮,入口滑爽,质地柔筋,酸辣可口,健脾开胃 。

九. 江苏省 泰州市 兴化 蟹黄粉皮

原料:蟹粉50克,特色粉皮300克,青蒜末。

调料:盐,味精,胡椒粉,姜末,黄酒,生粉,上汤,精制油。

制作:将特制粉皮改刀后入沸水中略烫一下,用户清水中漂洗。将炒锅置于旺火中,倒入精制油,加姜末略煸一下加蟹粉炒匀,烹黄酒,加上汤、粉皮、盐、味精、胡椒粉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投入青蒜末,用勺子轻推均匀,就可以起锅装盆。

特点:色泽黄白相映,滑糯爽口。

十.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绫绢

绫绢:绫绢的特点是轻如蝉翼,薄若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绢可代纸作画泼墨,绫则用作装裱书画,还可制作戏剧服装、台灯、屏风、风筝、绢花等工艺美术品。由于绫绢装裱书画具有平挺、不皱不翘、古朴文雅的特点,所以自唐代起就被列为贡品,有“吴绫蜀锦”之称,并远销日本和东南亚各国,风行于海外,瞩目于人间
( 湖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