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东莞优特产业园京东 东莞十大水果批发市场排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东莞优特产业园京东 东莞十大水果批发市场排行更新时间:2024-01-13 05:20:30

一. 广东省 东莞 东莞米粉

东莞米粉是广东省东莞市的。东莞米粉以道滘米粉最为出名。东莞米粉可汤可炒可蒸着吃,香滑、细腻、柔韧、不断,很有特色。

莞是渔米之乡,米粉是它的一大。在东莞人的主食中米粉占到一个极大的消耗量,有上面提到的圆条的赖粉,有扁扁的河粉,有细细的线粉,有卷成条的长粉,吃法也花样极多,光河粉一样就有炒河粉、汤河粉、蒸河粉多种做法,再换上配的菜有牛肉、烧鹅、叉烧等不同变化,早餐光吃一个粉就可以让你一个月天天不同样!

另外还有干的排粉也是之一。最出名的是已有几十年历史的“孔雀牌”米粉,它是在1964年创的牌子,由东莞米制品厂试产成功洁白幼滑、久煮不烂的方排粉,一投放就在香港大受欢迎,成为广东出口米粉五大皇牌之冠。还是在80年代末,澳洲一个大食品公司的老板1在一个偶然的机会尝到了东莞米粉,觉得它香滑、细腻、柔韧、不断,很有特色。于是在1993年他专程到东莞寻找生产厂家,并选定了石龙、博厦两个厂为合作伙伴,将东莞米粉推销到澳洲。现在,在澳大利亚的悉尼、墨尔本等各大城市的宾馆、酒楼和快餐厅都可以吃到东莞的米粉。后又远销往法国、苏联、日本等27个国家。

二. 河北省 唐山市 迁西 迁西京东板栗

迁西京东板栗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迁西县为“京东板栗”主要产区之一。迁西板栗的主产区包括:汉儿庄、青山关、喜峰口、杨家峪等,产量占迁西总产量的60%,分布在长城以南15公里内。

京东板栗以色泽鲜艳、含糖量高、甘甜芳香和营养丰富闻名,在国内外市场久负盛名。它主要分布在北京以东广大的燕山山区,以迁西、遵化、昌黎、兴隆最多。 栗树是我国培育最早的果树之一,与桃、杏、李、枣并称“五果”。

早在19世纪,京东板栗就远销日本。现在,日本国内有近万个京东板栗销售店铺。 京东板栗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据测定,京东板栗的种仁中含有蛋白质、脂肪、淀粉、糖,并含有多种维生素。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他的医学名著《本草纲目》中说,吃食栗子可以益气血、养胃、补肾、健肝脾;生食还有治疗腰腿酸疼、舒筋活络的功效。栗果的食法很多,除生食外,也可以煮食,还可以加工成栗子鸡罐头、栗子羹、巧克力、代乳粉、栗子蜜饯等风味食品,以及各种糕点的馅料。在我省,最常见的吃法是糖炒栗子。糖炒栗子气味芬芳,香甜可口。它含有大量的可溶性糖,易被人体吸收,是老幼皆宜的传统果品。在清代,北京一带把糖炒栗子叫做“灌香糖”。

成熟的京东板栗现在,北京一代还流传着咏糖炒栗子的诗:“堆盘沙子炒深黄,客到长谈索酒尝。寒火三更灯半(火也),门前高喊灌香糖。” 京东板栗是一种重要的木本粮食,一向有“干果王”的称誉。它也是一种一年种、百年收的“铁杆庄稼”。京东板栗的产量、质量和出口量,在全国都居第一位。

三. 广东省 东莞 道滘禾虫

道滘的禾虫肥大著称,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道滘人的制法是将禾虫放落清水中洗净,随手放入钵头内(陶制品),加上适量于蒜蓉、精盐、生油、鸡蛋(现在大多数不用蛋了),用筷子捣匀,禾虫成了膏,蒸熟后,用文文火烤,加熟油,待烤至微黄,香气四溢时,撒上胡椒粉,即可上席。炒禾虫的做法,是将禾虫洗净,放入清水的锅中游弋,待水烧热,将整条禾虫捞起,以猪肉丝、叉烧丝、冬菇丝、灯笼椒丝、油同炒,加调味,上席时加胡椒粉、麻油、炸芝麻即可。烩煲禾虫,加些姜丝、蒜子、芋下干,更为和味。

四. 广东省 东莞 糖不甩

这“糖不甩”的由来 , 据传还跟八仙有关哩。 清朝道光十九年 , 东坑镇一带吸食鸦片之人甚多。初春二月二 , 由于流毒泛滥 , 民不聊生 , 赶往东坑过“卖身节”受财主雇佣的男丁精壮无几,大都是面黄肌瘦 , 劳力退减。上天大八洞神仙吕洞宾闻说后连忙打制治瘾灵丹,普渡众生。但良药苦口,再者私自下凡,乃冒犯天条。于是吕仙人把仙丹藏于熟糯粉丸内 , 配以糖浆煮成甜滑、可口的“糖不甩”( 取之“糖粉粘丹不分离”之意 ), 摇身变成一个挑担叫卖的老翁 , 从街头到墟尾实行半卖半送。众人吃后,果真杀住了鸦片流毒 , 体力、智力恢复。农历廿四节气倒背如流 , 东坑“糖不甩”因此而名扬远近。

东坑“糖不甩”做法简易。直接把糯米粉煮熟 , 挪搓成粉丸 , 在铁锅中用滚热的糖浆煮熟 , 然后撒上碾碎的炒花生或切成丝的煎鸡蛋伴食 , 口感绝对是酥滑香甜、醒胃而不腻、味香四溢、老少咸宜。

相传“糖不甩”还跟男女姻缘相关呢。地处东坑、茶山、横沥各镇的“埔田片”一带 , 旧时男婚女嫁还比较保守 , 更谈不上如今的自由恋爱了。每当媒婆带后生仔到女家“相睇”, 如果女方家长同意这门亲事 , 便煮“糖不甩”招呼男方。男方看到端上桌上的是“糖不甩”,知道这门亲事“甩”不了了 , 于是大功告成 , 大碗“糖不甩”越吃越香 ,吃完一碗再添一碗 , 表明愿意好事成双。如果女方不同意这门亲事 , 则煮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男方看到台上摆的是碗打散鸡蛋的腐竹糖水 , 知道这门亲事“散”了 , 那就知趣一点 , 以后别再纠缠了 ,这时“腐竹糖水”虽甜在嘴巴 , 却苦在心上 , 匆匆喝上一口 , 便告辞而去。这样的事 , 对上年纪的东坑人来说 , 都非常清楚。

有关“糖不甩”的趣事尚多。据传公元1883年,即光绪9年,慈禧终止听政,光绪帝亲政皇朝。广开贤路,恢复全国科举大考。东坑丁屋村贫苦才子丁仁长,上京赴考,沿途以吃母亲所做“糖不甩”糕点充饥。试后被光绪帝钦点为癸末科当朝进士 , 御封“翰林院庶吉大学士”,惊动乡梓,现存丁屋村有碑为证。

时过境迁 ,“糖不甩”小食已传遍省港城乡。朋友,当你来到东坑 , 别忘了去吃正宗的“糖不甩”。

五. 广东省 东莞 中堂槎滘鱼包

中堂槎滘鱼包

中堂槎滘鱼包由鱼肉做成的表皮包着鱼肉馅料,距今有七、八十年历史。鱼皮以农历八、九月份的土鳞鱼脊背部位的鱼肉为主料,肉馅则以鲜猪肉、腊鸭、腊肠为主。辅以冬菇等时菜混在一起剁成馅料。用鱼皮小心翼翼地把馅料包成金鱼状,放入用鳞鱼熬成的汤中煮2-3分钟即可。

六. 广东省 东莞 中堂槎滘鱼丝面

中堂槎滘鱼丝面

中堂槎滘鱼丝面由鱼肉团压薄成片后,切成约十公分的面条状、放进清开水中煮1-2分钟捞起,另配好冬菇丝、韭黄、葱花等,加上用鳞鱼、鸡话猪骨头熬成的汤即可食用。

七. 广东省 东莞 眉豆糕

眉豆糕的做法非常简单,是用新鲜的眉豆加上糯米粉和其它香料熬成的,上面还撒上用香油炒过的芝麻,十分可口。这道小食还被评为“广东名小吃”。在东莞,会做的眉豆糕的人家不少,现在的农贸市场上,还经常可以看到有眉豆糕卖。做得好的不多,据说其中有独门秘方。

眉豆糕的主料是糯米,但入口之后并没有普通糯米制品那种过于粘濡的感觉,而是十分适口,一咬就断,味道则因为眉豆和芝麻的加入而变得很特别。

八. 广东省 东莞 东莞荔枝

东莞荔枝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广东省东莞市的地理位置是位于该省的中南部区域,海拔为30到80米之间,当地地貌症状是以丘陵台地、冲积平原为主,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为22.7℃。是东江下游的珠江三角洲。是岭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国近代史的开篇地和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改革开放以后,该市积极推进国土绿化工作,东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宜果则果,林果并举,适宜发展经济林,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因为大力发展荔枝、橙柑桔等经济林名闻遐迩。光照充足,土肥水丰,成为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单位,并在历史上也一直以盛产荔枝闻名。

广东省东莞市名列于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该名单是国家林业局公布的,极具权威性,广东省东莞市在名单中被命名为“中国荔枝之乡”,同时,东莞市还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单位称号。如今,全市荔枝种植面积近30万亩,品种以糯米糍、妃子笑、桂味等优质品种为主,此次成为“荔枝之乡”可谓名至实归。

九. 河北省 沧州 河间 京东板栗(河北)

产地:中国河北。 历史:京东板栗历史悠久。西汉司马迁在《史记》的“货殖列传”中就有“燕,秦千树栗,……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的明确记载。《苏秦传》中有“秦说燕文侯曰:“南有碣石雁 门之饶,北有枣栗之利,民虽不细作,而足于枣栗矣,此所谓天府也”……之说。 西晋陆机为《诗经》作疏也说:“栗,五方皆有,惟渔阳范阳生者甜美味长,他方 不及也。”由此可见,京东燕山山区和长城脚下的劳动人民早在2000年前后就已栽 培板栗。 概况:板栗又名“栗子”,属山毛榉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秋分栗熟,果肉金黄,味道甜香,是一种木本粮食,素有“干果之王”的美誉,是一种一年种百年收的“铁 杆庄稼”。京东板栗品质好,适应性强,抗旱耐涝,产量高,为中国栗子植物中的优良品种。这种板栗,鲜食脆甜爽口,煮食柔绵耐味,糖炒更是香味扑鼻,甘甜盈口; 可以用栗子烹调多种名菜,栗子煲鸡就是我国著名的菜肴;还可以加工制做栗干、 栗粉、栗酱、栗浆、糕点、罐头等食品,栗子羹则是老幼皆宜,营养丰富的糖果。 特点:京东板栗个大皮薄,色泽鲜艳,外观整洁,果肉细腻,风味芳酣独特。 成份:据分析,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淀粉、粗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C、B1、B2 等多种成分,可供人体吸收和利用的养分高达98%。功效:中医学认为,栗性甘温,无毒,有健脾补肝,强身壮骨的医疗作用。经常生食可治 腰腿无力,果壳和树皮有收敛作用;鲜叶外用可治皮肤炎症;花能治疗瘰疡和腹泻; 根治疝气。民间验方多用栗子,每日早晚各生食一至二枚,可治老年肾亏,小便弱频;生栗捣烂如泥,敷于患处,可治跌打损伤,筋骨肿痛,而且有止痛止血,吸收 脓毒的作用。 ( 河间)

十. 广东省 东莞 石碣龙眼

龙眼,(Dimocarpus longan),又名桂圆,属无患子科龙眼属常绿乔木,树高8-15米,春季开花,夏季结果,是原产我国的华南热带水果,著名岭南佳果之一。据东莞市第一批古树名木公布{2003.7.4},东莞市分布在南城、凤岗、塘厦、清溪、大朗、桥头、虎门、洪梅、中堂、石碣等镇区的二、三级古龙眼树共有17株,现存年代最长的是位于石碣涌口村的2株龙眼,已有300年树龄,可见龙眼在东莞栽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民国期间,东莞是广东龙眼主要产区之一。东莞龙眼品种有:石硖、广眼、乌圆、福眼、东壁、花壳等。

改革开放以前,乌圆是东莞龙眼的主栽品种。据1936年的《广东工商业水果》记载:“龙眼……..多产于番禺、增城、东莞”,“1935年番禺、增城、东莞三县共产龙眼五千担至八千担”。建国前夕,全县共有龙眼39488株。1984年全市龙眼栽种面积2461亩,总产325.8吨。

近二十年来,东莞市各镇区大力推广种植龙眼,品种以石硖龙眼为多,石硖龙眼以果型大,皮薄肉厚,甜脆爽口,营养丰富而大受欢迎。近几年由于工业园区建设调减了龙眼栽种面积,由2万多亩调至2003年的1.48万亩,总产量2000多吨。龙眼在全市是继荔枝、香蕉之后排第三的大宗水果。

龙眼可鲜食,但常用晒或火焙的方法加工成龙眼干,取其肉可入药,名为桂圆肉,具有益脾、安神、补血养颜之功效。龙眼树材质坚硬、质重、耐水湿而不腐,是造船、家具等的良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