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德州市土特产专卖店电话 德州特产去哪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德州市土特产专卖店电话 德州特产去哪买更新时间:2024-01-13 04:35:58

一.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张家大锅饼

张家大锅饼已有上百年的制做历史,是齐河名吃。成品直径约40cm的圆形,大如盘,厚约2cm,重约2kg。外表精美细致,颜色均匀,非常美观,锅饼上面压制出的各种花纹,看起来很像是摆设的精美饰品。一般的锅饼重约4斤左右,且含的水分很少,一般放置一周都不会变质。锅饼的表层筋道利口,锅饼的内瓤比较柔韧香甜并且分层,面味醇香,口齿生津,倍受欢迎

美食类型:特色小吃

美食推荐:新华路张四大锅饼店

价格:10元/份

二. 河南省 郑州市 登封 焖子

焖子是流行于登封东部的一道特色菜肴。相传,清代时登封名人、礼部右侍郎加礼部尚书衔的景东扬幼时家贫,过年时因无钱买肉,其母亲在煮好的骨头汤秫入粉芡,并加入肉末、粉条、五料,遂熬制而成了焖子这种风味小吃。因景东扬的影响,这种小吃风行于登封东部及邻近县市。

三.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千层豆腐

兼有豆腐的鲜嫩和豆腐皮的筋道,别具风味。在仁里集、潘店镇等西南部乡镇食用较多。与豆腐制做区别仅在于压榨工具和压榨方法。有浸泡、磨浆、滤渣、煮浆、点脑、打脑、泼包、压榨、脱布、打墩等10道工序。备27厘米见方白布25块,与包大小相同模子5扇,每扇为4块木板扣成,高12厘米。制作时将模子按好,铺上第1块包,浇入打碎的豆腐脑,再铺第2块包,然后再浇,以次类推;每扇模浇5层,满模后再摞第2扇,直至5扇模子摞完,最后加盖压实,待浆流尽时,层层分开,搭于竿上稍晾,将布包揭下,每10页一摞叠加后当腰折起(称打墩子),即为成品。

四.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德州西瓜

德州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州西瓜素以个大、皮薄、果肉细嫩、甘美爽口而闻名全国。主要产地为德州市和平原、武城、陵县三县的部分乡镇。德州种植西瓜,文字记载已有300余年的历史。据清康熙年间田雯所著《长河志籍考》载:“瓜隐园在城东二十五里徒骇河岸上,山姜村中园也”。根据考察,当时的山姜村瓜隐园应在今德州市东南马颊河北岸的杨胡店及刘集、沟李一带。1939年山东大学农学系吴耕民教授调查后写道:“德州西瓜的栽培由来已久,惟其著名于世,则在最近数十年,盖自优良品种1瓜传入栽培后,因其品质卓越,声誉大振,北至平津,南至京沪,贩瓜者莫不慕名而来求货。”当时,每至瓜熟季节,德州及黄河涯火车站,运河码头,车装船载,热闹异常。后来,由于连年战争,西瓜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历史上,德州西瓜的主要品种有1瓜(长密、西洋枕)、梨皮、白皮三异(三结义)、三白、手巾条、五月鲜等。其中1瓜长圆形,两端微锐,皮呈黄绿色,表面茴香叶纹,瓜皮微厚,瓜子鲜红,瓜瓤有深黄、浅黄两种,细致无丝,入口脆沙,为过去瓜中之珍。由于西瓜雌雄同株,易于退化,目前老品种除部分大梨皮和1瓜仍可种植外,其它品种大部分退化,已不存在。从70年代后期开始,先后从外地引进蜜宝、旭东、庆丰、中育六号、中汴一号、郑州三号以及富久光等优良品种,均获得大面积丰收。

西瓜喜阳光及偏沙土地,所施肥料以芝麻酱与豆饼为好,忌化肥。德州地处华北平原,西瓜生长期间雨量较少,气候干燥,光照充足。历史上由于黄河及大运河的冲击,形成了大面积的沙壤土,粒细层深,质地松散,易于派水,这种自然环境十分有利于西瓜的生长。因此,德州西瓜历久不衰,素享盛名。

德州西瓜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据测定,每百克瓜瓤中约含糖9-12克,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蛋白质、氨基酸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物质,是盛夏人们防暑降温、清热解渴不可缺少的瓜果。

五.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马桥豆腐

马桥豆腐

马桥豆腐用大豆精制而成。细腻、嫩白,富有弹性,生熟均可食用,是大众化的保健食品。

六.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桑蚕

桑蚕( 齐河)

七. 山东省 德州 武城县 熏枣

熏枣是用个匀、肉厚、成色好的枣,洗净晒干,用枣木熏制而成。此吃法既有诱人的清香,又保持原枣的鲜味,香甜适口。

八. 江苏省 苏州市 太仓 鮰鱼

鮰鱼乃长江四鲜之一,属无鳞鱼类,在长江鱼类资源中一向被视为珍贵鱼种,其肉质细腻味美,鲜嫩不腥,无肌间刺,兼具鲥鱼之味河豚之鲜,一般长江无鳞鱼种与之无与伦比的。鮰鱼体态粗长,腹部膨隆,尾巴侧扁,出水的鮰鱼身段绯红,鱼肚雪白,犹同白云中晕染着浅浅红霞,十分娇美。大多无鳞鱼胆固醇含量较高,而鮰鱼却极低,与牛肉含量不相上下。春暖花开和仲秋锁寒之季,鮰鱼体硕膘肥,是品尝鮰鱼的最佳时节。

鮰鱼有春鮰秋鮰之分,一般以春季鮰鱼味道最佳。秋季鮰鱼亦甚丰腴肥美,肉白如脂,有鲜、嫩、滑、爽、糯等特色,味道也好。鮰鱼入烹,视其大小,既可整条烹调,又可加工成块条片丁等烹用。整条烹饪最宜清蒸,与鲥鱼刀鱼一样做法,味道也不失其色。有位美食家吃了清蒸长江鮰鱼后,曰:鲥鱼刀鱼味美而刺多,河豚味鲜而有毒,而鮰鱼兼有河豚之美味、鲥鱼刀鱼之鲜嫩,无俩鱼之缺陷,可谓上品名菜也。

鮰鱼除了鱼色娇美和肉质鲜嫩外,其吻部更是有着异常的之美味。有人说鮰鱼的精华全在于鮰鱼的吻部软肉,就像螃蟹里蟹黄一样。春鮰的吻部软肉十分发达,有犴鼻猩唇之肥糯,也有河蟹鲥鱼之鲜嫩,用白汤加以清煮,汁如乳,味鲜香,质滑润,食之肥美可口、软嫩相彰,实是难得的珍馔。鮰鱼的鳔也特别肥厚,可以鲜用,干制后即为名贵的鮰鱼肚,名菜“蟹黄烩鱼肚”中的鱼肚就是用鮰鱼肚做成的。

鮰鱼的做法甚多,有白汁鮰鱼、红烧鮰鱼、粉蒸鮰鱼、清氽鮰鱼、清蒸鮰鱼、烩鮰鱼片等。淮扬名菜白汁鮰鱼是酒楼里比较常见的一种,选1000克左右春鮰主料,配以春笋焖制而成。成菜后菜品素雅色白清爽、鮰鱼软糯肥润、笋嫩如豆腐脑,汤浓汁厚粘唇,味道清香鲜美,堪称名品佳肴。前年就在一家酒楼里吃过一道鮰鱼煲竹笋,味道十分独特。那是一个圆形的器皿装着鮰鱼竹笋,雪白的汤乳透着氤氲鲜香,笋片也是尖尖的头笋那种,切成片片,与鱼片浑然一体,器皿下面还点着几根白蜡,小小的火苗在器皿下加热起到了温差作用,使味道更鲜一码。厨师的心思还真是细腻。用勺轻轻拂开表面一层白白油花,口水不经商量地满嘴泛溢,喝了一口,有说不出的异常鲜美;鱼片滑润柔嫩不失其形,醇香中透着笋鲜,让我勺不停手,大快朵颐。

九.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德州羊肠汤

德州羊肠汤是山东省德州市的。羊肠汤又名清血肠。老德州的人们,俗称它为羊肠子。羊肠汤味道浓香,咸淡适宜,入口烂熟香嫩,油而不腻,鲜而不膻,爽滑可口。

关于羊肠子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

一说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德州东门里三合街旗人沙勃勃接诏后便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皇宫。皇帝、太后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遂视为佳品,给于赏赐。沙勃勃一时名振德州,辖区之人都争相学做羊肠子,羊肠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

另一说是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的城北就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羊肠子的秘方一直不传外人。但机缘巧合,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去世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纯净的羊血调上上等淀粉、小磨香油、姜汁、胡椒粉等佐料成粥状,灌入新鲜肠衣内,煮熟晾之备用;食用时将煮熟的羊肠子放进羊骨熬制的老汤内加热,在碗内割制成小段加上胡椒粉、香菜末即可。吃在口中香嫩软糯,并无腥膻之感。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通窍散寒之功效。一碗好吃的羊肠子最大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0,轻易不外传。据坊间传说,许多好吃的羊肠子用得都是制作扒鸡的老汤,自然别具一番风味儿。

在很多老德州人心里,羊肠子是街头巷尾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清晨或黄昏,小贩们推着小车走上街头,锅上的盖子一掀,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不一会儿,每辆小车的周围就会密密匝匝地围上一圈吃客。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伙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佐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盛着烧饼的箱子。当人们聚拢到车前,小贩便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锋利的刀,迅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热的羊汤,浇在羊肠子上面,再依食客口味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再配上一个烧饼,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羊肠子可没人喜欢坐着,要的就是站着吃的痛快爽利劲儿。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贾之流,在一碗美味热乎的羊肠子面前,人人平等。更有些市民甚至自带容器,不光自己来一碗,还要带回去全家分享。

很多羊肠子的追捧者也都经历过担心到试吃到认可到上瘾的心理转变。第一次接触时总有着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很膻啊,看着别人吃得酣畅淋漓,鼓起勇气试一试,方知其味美鲜香,接下来便越吃越上瘾了。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一个新的羊肠子爱好者就诞生了。

曾经,德州二郎庙、赵九家、邮电三分局、柴市街、小锅市等路口的羊肠摊儿都非常有名,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进行,许多的路边羊肠摊儿已难觅踪影,那些食客口中经典的摊位已成为老德州人记忆里的一个念想儿,许多“老德州”都说,真不希望祖辈儿传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十.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辣椒

禹城辣椒是禹城的传统出口创汇产品。禹城辣椒特点为味香、皮厚、含油质多。禹城辣椒主产于该县廿里堡、安仁、房寺等乡镇。

【禹城辣椒】 禹城辣椒是做菜调味用的一种辛辣美品,也是一种传统商品,早在1953年首届广

州交易会上即赢得“禹城椒”的美称,至今仍为“王牌”。

禹城椒果实呈细尖型,紫红色,特点是皮厚、籽满、含辣油量高、有丰富的维生素和清香不腻的

辛辣味。辣椒成熟后,可晾晒成辣椒干,加工成辣椒粉、辣椒酱等,可供炒食或调味。常食辣椒不但

能增进食欲,促进血液循环,而且还有一定的养生疗病的功能。

禹城辣椒获得优质高产与适时种植关系很大,以用塑料大棚育苗,提前栽种为最好。禹城辣椒适

应性强,耐旱、耐涝,适宜于高坡地种植,每亩可栽种5000棵左右,一般年景亩产辣椒干200公斤,高

者可达300公斤。禹城县种植辣椒早在50年代就发展到1.2万多亩,廿里堡、安仁、房寺、梁家等乡镇

种植尤多。70年代至80年代,年出口量3~4万公斤,最高年出口量到过12.9万公斤。近几年来,虽然

扩种棉花,减种辣椒,但1987年全县种植辣椒仍达6500亩,亩产220公斤,除供省内外需要外,还有一

部分销往斯里兰卡、马来西亚、美国、日本等国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