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正宗新疆特产大颗粒无花果干 正宗新疆无花果干特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正宗新疆特产大颗粒无花果干 正宗新疆无花果干特级更新时间:2024-01-08 14:04:40

一. 山东省 潍坊 高密 高密大蜜枣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省潍坊市高密市的。高密大蜜枣是高密有名的传统食品,已有300余年生产历史,选料调料考究,加工制作独特,以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腻著称于世。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高密著名的汉族面食小吃,因形似大枣、0蜂蜜糖浆,故名。选料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面粉为主料,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米稀为辅料。以皮薄酥脆、清香蜜甜、食而不腻著称于世,深受消费者欢迎,成为馈赠亲友、日常食用、酒席宴会之佳品。

高密大蜜枣是山东汉族传统手工面食,经过历代传承、积累经验,在选料、调料、配方、加工、制作、包装等方面有了一整套成功的做法。大蜜枣选料以蜂蜜、香油、芝麻、蔗糖和面粉为主料,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米稀为辅料。米稀选用粘度大、拉丝长、甜度大的高密夏庄大颗粒的麦芽稀;芝麻选用粒大、饱满、香浓的高密双羊芝麻;蜂蜜选用蜜味浓、甜度大、味道正的胶县铺集山枣花蜜;玫瑰则选用五莲玫瑰。其传统制作工艺为:首先筛选芝麻,用钢砖在笸箩里搓压去皮;用石磨推的面粉加香油、蔗糖拌和成糖油面;将玫瑰、冰糖、红绿丝、桃仁、瓜子仁、米稀等包入糖油面皮内,再经油炸、熬糖、加蜜、蘸糖、滚芝麻等工序,香甜可口的大蜜枣就制作完成了。高密大蜜枣除选料考究外,还在于皮薄而不裂,油炸后香而不糊,熟而不烂,熬糖的火候恰到好处,将加工制作完成的蜜枣掰开能拉出丝来才行。高密大蜜枣形态圆满,馅松不散,皮薄不裂,表面芝麻均匀,不生不糊,微黄香甜,味美纯正,营养丰富,八个约重500克,大小一致。现在每年产量在100余吨左右,大多销往高密城乡及济南、青岛、潍坊、北京、东北三省等地,来高密投资的外商和旅游的海外友人大都愿意带一点回去品尝或馈赠亲友。高密大蜜枣俨然成了对外交流的“文化使者”。

二.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大青椒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子大青椒是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的。“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2007年“长子大青椒”获得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识保护。

山西省长子县是中国委员会授予的"中国青椒之乡",该县生产的大青椒以个大、肉厚、品质鲜美占领国内外市场,并转口日本、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成为我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先后引进了大青椒富丽一号、富丽二号、5029、5018、维多利亚等多个品种,目前,种植面积达5万多亩,成为北方地区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

“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倍受客商和消费者青睐,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地理标志特色产品。因此,1998年我县被中国之乡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大青椒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中国大青椒之乡”的长子县大青椒

地域范围

大青椒产于山西省长治市长子县境内,长子县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上党盆地西侧,位于东经112°27′-113°00′,北纬35°53′-36°15′之间。东望太行山,与长治县、长治市郊区搭界;西枕太岳山,与沁水、安泽两县为邻;南倚丹朱岭,俯瞰高平市大地,北与屯留县地陌相连。全县辖7镇5乡2个办事处,399个行政村,东西长约55公里,南北宽约40公里,国土总面积102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8.78万亩,总人口为35万,长子县属黄土高原区,海拔平均在1000米左右。最高处1646.8米,最低处919米。总生产面积5万亩,年生产总量25万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长子县土壤分布受地形、地貌、水文、母质、植被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较为复杂。全县大部分土壤褐土类型,总的特点是地带性分布不明显,垂直分布和隐域分布十分明显,具有一定的规律性。西部、西北部的山地为山地褐土;中部丘陵地多为褐土性土;东部平川多为碳酸盐褐土;河流两岸有零星浅色草甸土。耕种土壤因地形、成土母质及其它因素的差异,土壤熟化度有明显的差异。

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52g/kg,全氮0.956-1.46g/kg,有效磷7.5

mg/kg,速效钾145mg/kg。

(2)水文情况:长子县地下水源较为丰富,全县共有水资源1.397亿立方米,可开发利用水资源0.8985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贮量为0.67亿立方米,地表水(主要来源于三条河流和六座中小型水库)径流量常年为1.136亿立方米,可蓄水0.4809亿立方米,其中申村水库蓄水量3320万立方米、鲍家河水库蓄水量1340万立方米、四个小型水库共蓄水量149万立方米,可利用水0.4809亿立方米。

(3)气候情况:长子县属大陆性半干旱气候,高温多雨集中,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寒冷少雪。多年平均降雨量586毫米,年极端最高气温38℃,极端最低气温-27℃,平均气温9.2℃。大于10℃的年有效积温3157-3240℃,年平均水面蒸发量1486.2毫米,一般3月气温开始上升,10月后开始下降。稳定在5度以上的初日为3月28日,终日为11月4日,共221天,初终积温3720.1℃;稳定提高10度的初日为4月20日,终日10月5日,共165天,初终有效积温为3178.3℃;初终有效积温2542.4℃。月平均地面温度比气温高1.9℃,年内变化和气温基本一致,但日差较大。土壤0-20厘米年平均土温11.05℃,高于年平均气温1.85℃。通常在12月上旬开始结冻至次年三月上旬解冻,全年封冻日数102天左右,一般冻土层深度29厘米,极端冻土深度68厘米。

平均无霜期165天,平均初霜期在10月上旬,终霜期在次年4月下旬,西部山区无霜期较短,东部平川无霜期较长,东西相差10天左右,一般背阴坡比向阳坡初霜来的早。

多年平均降雪期126天,最多151天,最少77天。历年平均降雪初日在11月26日,最早11月2日,最迟1月9日;终日在4月1日,最早在3月6日,最迟在4月18日。平均降雪日数为94天,最长为136天,最短为58天。

长子县一般降水量在560—650毫米之间,全县各月以7月份降水量最多(200-260毫米);12月和1月份最少,只有1-2毫米。降水的季节变化,以夏季最多,平均达327.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4%;冬季最少,只有16.6

毫米。每年大雨和暴雨平均13.2次,最多22次,多出现在6、7、8三个月。

长子县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556.5小时,阴雨天数年平均94天,最多121天,最少74天。全年有日照天数一般在266天以内,占全年总天数的73.8%。一年内日照时数以4-6月最多,晴天每天可照11-13小时。全年风躺在和季以东南风、冬季以西北风出现频率较高。

旱灾是长子县的主要自然灾害,一般春旱年年有,春种捉苗难。有时伏旱夹秋旱,造成大减产。其次是冰雹,多出现在6—8月。雹灾主要发生于西部山区,到丘陵加强,直到东部平川,雹灾一般面积不大,但危害严重。

(4)人文历史情况:长子大青椒以其个大肉厚、色泽鲜艳、清脆味美、耐藏易运的独特品质而倍受国人青睐,已成为闻名海内外的重要土品。1997年,盛产青椒的长子县被中国之乡推荐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青椒之乡”。

长子青椒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尧舜时期,便有“尧传子耕”之说,尧王让其长子丹朱带着五谷、蔬菜种子从平阳来到长子这块地平水浅的沃土上开垦种植,丹朱在这片洒遍炎帝神农氏心血和汗水的古老土地上勤劳耕作,精心栽培出了丰收的粮食、可口的鲜菜,特别是收获的青椒(当时叫尖辣椒),口味奇特,嚼时“针扎”,含时“锥刺”,长期食用,健脾胃,增食欲,强身健脑,成为当时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

新中国成立后,长子青椒在继承传统种植的基础上,引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改进栽培工艺,品种质量进一步提高。生吃可当水果,烹、炒、煎、炸、煮、蒸、拌馅、腌渍食之,香美可口,加工成青椒酱常年尝鲜,长子青椒越来越展示出一种高品位风味,享有“天下第一甜椒”之美称。

党的下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长子人民开发了这一具有传统优势的产品,把种植青椒作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主导产业,不断发送生产条件,扩大种植面积,使青椒生产实现了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全县种植面积达6万多亩,年产青椒2亿多公斤,成为全国最大的青椒生产基地。与此同时,一个集食宿、娱乐、代办长途降温运输包装、蔬菜检疫为一体的华北最大的蔬菜批发市场和调运中心在长子出现。每年6月以后,来自广东、广西、湖南、

湖北、河南、山东等省区的高架拉菜车如同潮水一般涌进长子,一车车大青

椒载着长子人民的智慧和汗水,跃过黄河、跨过长江、运进广州、上海、深圳、海南,并转口香港、澳门、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泰国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一展风采,尽显风流。

生产技术要求

(1)选地、整地与施肥:选择远离工业污染,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的地区。青椒不易连作,连作易发生病虫,降低产量和品质,故要选择前茬为非青椒的地块,最好是新菜区。播前4月中下旬亩施优质农家肥4500-5000公斤,施有机复合肥(有效成份及含量,N、P2O5、K2O总量出≥5%,有机质含量≥45%)150公斤作底肥,掺匀整平。

(2)品种选择:选择“富丽一号”、“富丽二号”、“维多利亚”等优质青椒品种,其特点是:果色浓绿,果形好,个头大,果面有光泽,肉厚味甜,耐储运,单果重100-200克,肉厚0.6-0.8厘米,亩产4000公斤以上。

(3)培育壮苗:育苗时间以惊蛰前后2-3天,播种为宜。采用阳畦育苗,即在地上整一畦,长短不限,畦面净宽在1.5米,便于拔草,以竹片或光滑树枝条为支架,上边盖农膜。按每平方米施腐熟的优质农爱肥10公斤的比例掺入少量细砂入畦内掺匀配成苗床土,增温,保水、保肥能力,使秧苗根系发达。

播种。播种前一星期用55-60℃温水浸泡种子15-20分钟,边浸边搅,温汤浸种进行种子消毒,然后再用水洗净种子。将清水中捞出的种子用温白布包好,放在瓷器容器中,置于25-30℃的恒温处进行催牙,每天用水洗一遍。特种子70%芽眼露白,待播。播前苗畦要整平、整细,浇足底水,为使秧苗出土快,最好是在播种前一天浇水,浇后有一定时间烧畦,提高地温。播期3月上旬,青椒苗床撒播为好,播前畦面喷些水,然后再播种,撒播要均匀,播量13-15g/m2(亩用种量115—135g),播后复细土1-1.5厘米,复土后在畦面上盖一层纸,减少水分散发,防止因强光高温浇苗,同时也能为幼苗出土创造一个恒温小气候。

苗床管理。小苗60%出土后,在早晨或下午将紧贴畦面的纸拿掉,然后

把因种子集中顶起来的土块用钉子指导碎,使土壤下面的幼苗露出来。及时疏苗拨草,小苗长至2-3片真叶,应进行疏苗,刻度保持在每10cm2不超过1-2株,同时结合疏苗拨除杂草,避免苗、草争水争肥。鉴于苗床秧苗密度大,苗龄长,单靠基肥,是不能满足壮苗要求的。追肥要掌握少施、勤施;看苗追肥,小苗壮、黑绿色,少施或不施;苗子又黄又小,追施稀水人粪尿1-2次,每次10-15公斤/m2。当苗床温度超过28时,两头小通风,早揭晚盖。当苗高12-15cm时,两头大通风,控水控肥,进行蹲苗。移栽前6-7天进行锻苗,早揭晚盖,适应大田气候。移栽前浇透水,准备移栽。

(4)大田移栽与管理:垅距以1米为好,垅高10-12厘米,垅宽60厘米,垅沟宽40厘米,垅要起圆,膜要压紧。在地膜两侧侧打孔点水移栽,每亩3500-4000穴,一穴两苗,一般深2寸,栽苗深浅以埋至小苗子叶平为宜。定植浇水后要及时中耕,破除板结;第一次中耕要深,达到增地温促根下扎快返苗。同时要用细土封严苗孔,以防地膜下边杂草生长。第二次中耕锄草在秧基部培一小土堆,既能压死在雨后孔土上生起的杂草,又有防止大量结果后造成的秧株倒伏。在浇足定苗水的基础上,一般正常年景开花结果前不用多浇水,特别是开花期不能浇水。每一个次浇水追肥在第一个青椒有核桃大小时,每亩随水追施人粪尿1000-1200公斤。第二层青椒有一分钱硬币大小和第三层开花时每次趁雨亩追尿素5公斤,或随水施入。青椒病虫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蚜虫、棉铃虫、烟青虫。定植后,要在田间设置趋黄板诱杀蚜虫,当有蚜株数达到50%或单株蚜量达到20头时,用10%吡虫啉可温性粉剂2000倍液喷雾防治,亩用量20克。以减少传毒媒介。谢花后要注意防治棉铃虫、烟青虫。防治的方法是:在畦垄上每亩插杨树枝把20束诱杀成虫;每亩放置性诱芯3盆,诱杀成雄虫;有条件的地方每30亩安装20W黑光灯一盏,诱杀成虫;及时开展人工查卵、捉虫;当每百株幼虫达到4-5头时,即用4.5%氯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于傍晚时分喷雾,亩用量20克;或用BT苏得利200毫升稀释300倍液,于阴天或晴天傍晚喷雾。

(5)青椒发生的病害有炭疽病、病毒病等,防治方法:整地前清洁田园,消灭病残体,减少病源;起垄定值,合理浇水,防止地表积水减少病菌侵染;定植后第一、三周连喷2次EM发酵液,喷施方法为每亩用发酵液0.3公斤加水稀释300倍喷布叶面。合理密植,培育壮苗;一量发现病株,及时彻底消除,温当局浸种,种子消毒;防治蚜虫去除传染源;培育壮苗。

(6)及时采收:开花后35-38天,果色墨绿发亮即可收获。

(7)建立技术档案:将表椒生长过程中的每一个技术环节及采取措施详细记录,建立档案备查。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长子青椒含有多种微量元素,营养丰富,据科学鉴定:每100克青椒含维生素C0.037%,胡萝卜素0.011%,矿物质0.034%,碳水化合物0.0018%和蛋白质等人体所必需的大量物质,长期食用,不仅可润滑肌肤,驻留青春,强身壮骨,补脾益气,生身调经,而且可预防和减轻脑血栓、败血病、血吸虫、乳腺增生,并对胃癌、肺癌、肝癌、子宫癌、乳腺癌等病症也有明显的疗效。

长子青椒之所以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较高的食疗功效,取决于特殊的气候、土壤和水质条件。这里的土壤中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质和微量元素。发源于发鸠山的浊漳河及诸多泉水和地下水,多数是矿泉水,浊漳河边鳌泉村的“康裕牌”矿泉水,1997年度获得国际金奖。在种植技术上使用“无公害肥料”,使青椒成为“绿色”营养食品,典型的“无公害蔬菜,成为全国10多个省市和东南亚客商的抢手货。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原料(青椒)从订有供销协议的基地购进青椒。把不符合标准的小、破、虫果、畸型等杂、劣果拣去。人工分拣,标准为青椒形状、大小一致,分大、中、小三个等级,大:150-180g/个,中:120-150g/个,小:90-120g/个。把分拣好达标准的青椒,按2.5公斤/箱箱装。将装箱青椒全部进入冷库降温,温度降至2-3℃至少保持12小时,可库存20-30天出库销售。

三.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大粽

大粽

灵山大粽是采用灵山优质龙渊野生大糯米,野生粽叶,板粟,虾米,猪肉等配料。根据民间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的民族特色产品。该产品“糯而不糊,肥而不腻,美味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传统小吃及送礼佳品。

据中医文献记载:包粽子的材料有“补中益气,固肾缩水”之良效。馅料当中的猪肉味甘,性平,能“补肾液,充胃汁,滋肝阴,润肌肤,止消渴”,其中肥肉经高温蒸煮后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降低,不饱和脂肪酸增加,食之“强身健脑,延年益寿。”采自天然野生环境的粽叶,则有“舒郁,开膈,灭菌防腐和防癌”的神奇功效。

四. 陕西省 西安 蓝田 蓝田大杏

蓝田大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在伏羲、女娲创世之时,因吃了其母阿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杏果后,灵气顿生,方得河图络书,画八卦、创文字、炼石补天,建立了华夏远古文明之基。蓝田大杏栽培历史悠久,面积3.5万亩,产量3.2万吨。品种有大银杏、金钢拳、兰州大接杏、曹杏、菜子黄、麦稍黄、白沙杏、桃杏、银香白、万枝红、绑绑杏、梅杏、张公元、金太阳等,鲜食、加工、仁用均有。同一品种,不同地形,成熟期拉开,从5月下旬开始上市,至7月上旬结束。具有地方特色的蓝田大银杏果实圆形,果肉桔黄,果个匀称,单果重110克—180克,果肉纤维少,浆质多,含可溶性固形物12.3%,总糖9.3%,可滴定酸1.5%,果味甜香可口,果核近圄形,离核仁甜,6月上旬成熟。1992年第四届全国杏李学术研讨会在蓝田召开,与会专家对蓝田大杏生产给予了充分肯定,大银杏品种受到高度评价。产品远销海口、南宁、深圳等地,市场十分俏销。

地域范围

蓝田大杏栽植主要分布于陕西省蓝田县的华胥镇、洩湖、三里镇、安村、前卫、孟村、金山、三官庙、厚镇九个乡镇。以华胥镇为主,海拔高度在603.0-763.6米,地处东经109°11′25.93″-109°26′34.17″,北纬34°14′03″-34°16′0.58″。东到华胥镇东元峪村,西至旦村,北到姜湾村,南至孟岩村。包括阿氏村、上许、杨庄、东邓、上雷、孟岩、旦村、东元峪、西元峪、姜湾、寇家村,大杏种植面积1333.3公顷,年产量12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蓝田大杏主栽区位于:北部横岭黄土丘陵沟壑区和西部黄土台塬区,面积619.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1.48%,主产区海拔高度在603.0-763.3米。土层厚度50-100米土壤以塿土、黄土为主,pH值7.0-8.0之间,中性偏碱,塿土有机质含量高。。据《蓝田区划调查》报告所选取616个不同点位化验,土壤有机质含量1.199%,最高为2.688%,碱解氮为54PPm,速效磷为19ppm,速效钾为137ppm,微量元素丰富,塿土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具有良好团粒结构,非常适宜大杏生长发育。因此蓝田的半岭、老岭和黄土台塬生长的大杏,根深叶茂,树体健壮,结果多而果个大、

产量高、品质优,微量元素丰富,成为全国优质大杏生产基地。

(2)水文情况:蓝田年平均降水量720.4毫米,年总降水量168211万立方米县境内降水量受地形影响,各地雨量分布不均。河流分为灞河、浐河、零河三大水系,共有大小河流20条,年平均径流量69234万m3。地下水丰富,共分为4个水文地质区,8个亚区。全县地下水总量为32371万m3/年(含重复部分27461万m3),可开采的地下水量为5897.7万m3,占地下水总量的49.28%。地下水质良好,有瀵水全县储存面积2300亩,井952眼,属低级肥水。天然饮用矿泉水16处,富含锶、硒等国际标准规定9项。由于境内河流众多,南北纵向山沟常年有河水流出,呈阶梯状分布,密度较大,覆盖全县,水质良好;地下水矿物质含量丰富,无工业污染,为优质大杏生产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3)气候情况:蓝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暖分明,冬夏长春秋短,以及雨热同季等特点。年平均气温9℃-13℃,最热7月为26.8℃,最冷1月为-1.3℃,气温较差23.1℃;年平均最高气温19.0℃,年平均最低气温8.3℃,极端最高气温43.3℃,极端最低气温-17.4℃。年日照时数平均为2148.8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118.5千卡/厘米2•年,占太阳总辐射量的50%。初霜期平均出现在11月1日,最早为10月9日,最晚为11月19日,早晚相差41天;平均终霜日在4月3日,最早为3月7日,最晚于4月24日结束,早晚相差48天,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最长236天,最短188天。独特的气候适宜发展具有特色的蓝田大杏生产,目前境内尚存有距今160多年历史的大杏老树,证实大杏栽培历史较久。四季气候分明,有利于大杏健壮生长,为蓝田大杏的丰产奠定了基础;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则是蓝田大杏含糖量高的主要因素,由于杏其果个大,色金黄,纤维少,果汁多,味香甜,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赢得了无尽的赞美。

(4)人文化历史:蓝田县曾是“三皇故里”,《陕西通志》记载:“三皇祠在蓝田县北三十里,祀华胥氏、伏羲氏、女娲氏。盖伏羲氏、女娲氏皆华

胥氏所出,故祀于故里。”蓝田县华胥镇有华胥陵,民间称作“羲母陵”。相传在上古时期,伏羲、女娲因吃了其母华胥氏亲手所植大杏树的百年之果,

灵气顿生,从而识河图,译洛书,画八卦,创文字,炼石补天,建立了远古华胥文明。华胥氏大杏便由此得名,由于地处蓝田因而称之为“蓝田大杏”。

蓝田大杏栽培已有2500多年历史,有文字记载的大杏栽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以前。据《蓝田县志》记载,远在唐以前,杏树在民间就已普遍栽植,唐代钱起的诗句“爱君蓝水上,种杏近成田”表明,在当时已有杏树成园栽培。民国《续修蓝田县志》记载“果类则桃、杏山外较多,李则偶一有之。……黎(梨)则皮厚多渣,近有人自豳地取叶眼之树枝芽初萌者归而接之,则辄变甘美,亦异事也。枣亦不多。(Wenpo)、木瓜、葡萄、山茶、石榴、晚春之樱桃,皆所时有,而均不如柿子在岭上,与栗子、核桃之在东南山居大多数也。

银杏惟辋川摩诘河一株甚大”。不仅详述了本县果树种类和分布情况,还记述了劳动人民早就知道用科学方法嫁接改良品种。足见当时对果树生产已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生产技术要求与规定

(1)产地选择:应选择大气环境、用水水源、园地土壤无污染;地下水位较低、土层深厚肥沃,pH值6.5-8.0,排灌良好的丘陵地、沙荒地壤土和砂壤土建园。如在粘重土壤上,需进行土壤改良。在核果类迹地上必须间隔至少5年以上,并经土壤改良。园地选择应远离国道、铁路等交通主干线100米以外。

(2)品种选择:应选择树势强健,丰产性好,适应性抗逆性均强;果个大,不裂果,果面着色均匀,成熟度均致,果肉为硬溶质或半溶质,风味浓且具芳香,较耐运输,货架期较长。根据区域化、良种化目标和选择优良品种,实行适地教栽的原则。适宜蓝田地区的鲜食杏

主栽品种有:蓝田大杏、麦稍黄、菜子黄、凯特杏、金太阳杏等。

(3)生产过程管理及农业投入品方面的规定:

①土壤管理:每年9月中旬到10月上旬进行扩穴或深翻,深度40-60cm,不允许损伤0.5cm粗度以上大根,扩穴可结合施基肥进行。深翻后及时耙平、灌溉。若园地土壤质地不良,结合深翻采取多施有机肥、农作物秸秆以及粘土掺沙土、沙土掺粘土等办法进行改良。生长季节要实施树盘除草,低于20cm

的行间草不除。雨后或灌溉后要及时松土保墒。

②施肥:

a基肥:基肥宜于果实采收后施入效果最好,最晚不迟于10月中旬。基肥种类以厩肥、堆肥、绿肥、沼肥、落叶等经堆沤腐熟的农家肥或经过登记注册的商品有机复合肥为主,磷肥生物菌肥、骨粉、复合肥等也可作基肥深施,采用环状“沟施”或“放射状沟施”的方法。施肥量因树龄、长势、施肥种类而有所区别,即幼树初果树每667㎡施优质粪肥2000kg-2500kg,加过磷酸钙20-30kg,盛果树每667㎡施4000kg左右,加过磷酸钙50kg左右。

b:追肥:追肥根据基肥施用量的多少每年可进行2-3次,即花前10日追施速效氮肥,硬核期追施氮肥辅以磷钾肥,成熟前追施速效钾肥。追肥宜采用树盘穴施。幼树初果树每667㎡施入三元复合肥15kg-30kg;盛果树施肥量按肥料种类和结果量大小而定,适当增加。

C:叶面喷肥,宜选择常用速效、易吸收的氨基酸液肥、沼液、尿素、磷酸二氢钾、有机钾和铁、硼、锌等微肥进行喷施。生长前期

喷施浓度较低,生长后期适当增加浓度。

③整形修剪原则:

整形修剪时期按照生长修剪、休眠季节整形以及幼树重整形的原则进行。生长季节修剪一般分为花前、果实膨大期、采收后和立秋后等时段进行。

整形修剪原则应依据立地条件、品种、树龄、树势等相应确定,做到随树造形,因枝修剪。总体要求按照轻剪、多放、少截。

④农药使用原则:以预防为主,采取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综合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农业防治措施主要有选用抗病品种砧木、合理修剪、及时清园等,物理防治措施有灯光糖醋液诱杀、人工捕杀等,生物防治措施主要采用保护天敌和使用生物源农药等,化学防治措施要做好病虫测报和农药选择。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天敌较安全的矿物源农药和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国家禁用农药。

⑤农业投入品管理规定:投入品实行定点购买,销售点必须建立销售台账。使用时应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的规定:根据品种、采后用途、销售途径、市场环境条件及气候条件等,以采收成熟度、鲜食成熟度、生理成熟度确定适宜采收期。

人工采摘应按先冠外后冠内、先下后上的顺序进行。要求轻摘轻放,不能捏、碰、摔、挤压等造成损伤。

边采边分级。一般根据果形、大小、色泽等进行。(分级标准附后)

分级后的商品果要根据不同用途或销售渠道等对其进行分别包装。鲜食杏要求使用坚硬、干燥、清洁、的包装箱进行包装,所有包装物必须符合包装卫生标准。在包装物内要有标签或在包装物外标示出产品名称、产地、采摘日期、标准级别、生产单位等项目。

(5)生产记录要求:统一印制生产作业记录本,要求农户按管理的程序及时、认真填写,包括:施用肥料名称、时间、剂量;使用农药名称、时间、用量、防治对象;除草时间、方法;整形修剪时间、方法;保花疏果时间、方法;采收获时间、数量、销售地域。每户生产记录必须保存两年以上。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蓝田大杏果实为圆形,直径约7公分,个大匀称,平均单果重125克,最大可达200克。顶平,缝合线深而明显,梗洼较深;果皮金黄色。蓝田大杏除鲜食外,还可

加工果脯、果干、果酱。杏仁既可食用,又能入药,是外贸出口的传统商品。

(2)内在品质:果肉呈黄色,纤维少,汁液多,味甜香,含可溶性固形物14.5%,含糖量8.6%,酸糖比9.56%,Ca246.6mg/kg,含蛋白质0.93%。离核,果核近圆形,出仁率为17.9%,甜仁,含脂肪8.55%,含蛋白9.26%。果实货架期为5-7天。

(3)安全要求:蓝田大杏市场准入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程名称和相关法律法规:

XANY5008-2007西安市鲜食杏生产技术规程

NY5013-2006无公害食品林果类产品产地环境条件

NY5112-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核果类果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农产品标识包装管理办法》

《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办法》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包装:

①包装容器必须坚实、牢固、干燥、清洁卫生,无不良气味,内外两面都无钉头、尖刺或其它尖突物,对产品应具充分的保护性能。包装材料及制备标记所用的印色与胶水应无毒性,无害于人类食用。

②同一批货物的包装件应装入同一产地、品种、等级和成熟度较一致的产品,优等杏要求果径、色泽都具有一致性。

③在同一包装件内,优等杏的成熟度应一致,一、二等杏对成熟度一致的要求略低于优等杏,但也不能装入成熟度差异太大的果实。成熟度的选择应根据贮存和运输条件、贮期长短和运输日程,保证产品安全贮存和安全抵达到货地点等因素加以决定。

④分层包装的杏,果径大小任何等级都不应相差5mm,散装的一等杏允许相差10mm,散装的二等杏不限。(分级标准附后)

⑤采后用于低温进行中长期贮存的杏,可由库方自行选用在冷

藏库内适用的容器,容器的模式、容量及使用材料暂不统一规定。

⑥采后在常温下短期贮存或计划发运的杏,可采用纸箱、纸盒和塑料箱、条筐包装,各种包装容器的规格。

⑦优等杏采用纸箱、套发泡网分层包装,包装内杏的陈列外表应整洁美观。一、二等杏可采用箱装,可以分层包装,也可以散装。任何包装件内底、中部和表面果实的外观和品质应完全一致。

⑧包装时应注意勿使树叶、枝条、尘土、石砾等杂物或污物带入容器,避免污染产品,影响外观和损伤果实质量。

(2)纸箱:

①纸箱用瓦楞纸板制成,必须装订结实,外形美观完整。出口杏的包装

纸箱应符合GB5038的规定。

②纸箱的规格尺寸按内外贸易习惯和要求适当采用,不作统一规定,在纸箱的两端或两侧适当留有通气孔,气孔直径约16mm。

③纸箱分层装果时,每层可用纸板和塑料托盘或其他材料制成的果垫隔开,若用平面纸板作为隔层,每层果实之间宜用坚实抗压的纸格板将果逐个分隔,分格的高低大小可依果实大小或装箱组别果数适当确定,使果实在纸格内只能稍微移动。

④装果时必须注意勿使果梗有可能伤及其它果实的果肉,装果必须装实装满,如有空隙须用适合要求的填充物补满,以免果实在箱内晃动。

⑤装箱后,纸箱合缝处用胶带封严,并要用塑料带设二道捆扎

牢固。

(3)标识:

①同一批货物的包装标识,在形式和内容上必须完全统一。

②不同纸箱应在箱外的同一部位,印刷或贴上不易抹掉的文字和标记,必须字迹清晰,容易辨认。

③标志内容应标明杏商标、品种、质量等级、净重、产地、经销者名称和地址、包装日期、挑选人员代号。如产品有果径大小或果数规定者,也应标明果径大小和装果数量。

(4)运输与贮存:

①杏采收分级后生产者应尽快装运、交售、验收。

②验收后的杏应根据成熟度和品质情况,按计划迅速组织调运;混级收购的杏,经验收后应由收购单位进行深加工。

③杏在站台或码头待运时,必须批次分明,堆码整齐,环境清洁,通风良好,严禁烈日暴晒、雨淋,注意防冻、防热。

④杏在堆放和装卸时要轻拿轻放、文明操作,运输工具要求清洁卫生,不得与有毒、有害物品混装、混运。凡装过化肥、农药、有害化学物品或其他易腐食品的车厢或舱位,必须经充分清扫、冲洗后才可装运。

⑤杏贮存时,不得直接着地或靠墙存放,堆垛不得过高,垛间应留通道。

果品库内要加强防蝇、防鼠措施。

五. 山东省 临沂 兰陵县 横山大烧饼

相传始于清末宣统年间,那时的烧饼都是死面的,象个小盘子。后来,横山的韩家总结出一套成功的经验,由死面盘子形的小烧饼改为小发面三个一斤。个头大了,厚度必须要增加,烧烤时间要加长一些,这样以来表面的一层容易烧糊。后经多次试验,临烧烤前在饼的表面涂上一层糖稀,这样不但防烤糊,同时还增加了甜度,颜色黄中带红,后又撒上芝麻,更是美观大方、香甜酥脆。打火烧最关键是控制火候,这也经过了多次的试验,最后定下用一口二号的瓷缸,大口向下扣在焦炭火上,缸底向上开一小口,待缸内火变闷了再顺小口将饼贴在靠火的缸面上,待饼烤至黄红色时,即可挟出。

六. 湖南省 长沙市 大围子猪

大围子猪是长沙市的一个著名地方品种,曾以良好的生产性能、繁殖率以及肉脂品质享誉全省及邻近省区。

体型外貌:大围子猪四肢下段为白色,俗称“四脚踏雪”或“寸子花”。体型中等,四肢细致,体质结实,结构匀称,性情温顺,反应灵活。毛薄而松,毛稀而粗,具有光泽。头显清秀,额宽鼻直,嘴筒人,上下唇齐,眼大而明亮。耳根硬,耳尖薄,半下垂如八字形,颈长短适中,背腰宽、微凹,胸宽而深,腹膨大而不拖地,0平均14个以上,臀部宽广,稍有倾斜,大腿丰满,尾粗不过长,肢势下直。

生长发育:大围子猪以早熟易肥、生长发育快为特点。公猪4月龄时,平均体重为29.30千克,6月龄时,平均体重为48.10千克,此时约为成年公猪的50%。12月龄时,平均体重为60.08千克,体长109.5厘米,胸围97厘米,体高59.50厘米。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为95.54千克,体长127厘米,胸围110厘米,体高61.5厘米。4月龄的母猪,平均体重为29.2千克。6月龄的母猪,平均体重为50.85千克。8月龄的母猪,平均体重为80.85千克。体长116.60厘米,胸围106.70厘米,体高63.3厘米。

繁殖性能:大围于猪性成熟早,公猪90天(少数70天),即能0,母猪生后120天左右开始第一次发情。产区群众习惯于在公猪生后120~150天左右、体重30~45千克时开始配种;母猪生后150天左右、体重35~40千克,第三次发情时配种。公猪利用年限,一般为3~4年。母猪利用年限稍长,约8~10年。

大围于猪繁殖力很高,一般初产母猪平均产仔9.33头。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2.85头。在其一生中,以4~7胎为产仔最高峰。

肥育性能:大围子猪的肥育性能好,具有边长边肥的特点,生后6~7月龄的肥育猪,一般体重约在60~70干克左右,最高者可达90千克。故群众流传着“窝对窝一百多”的说法。在农村一般饲养管理条件下,其平均日增重约为0.25~0.5千克,每增重1千克,约需稻谷1千克,青饲料5千克左右。当地一般习惯,多在生后6~7月龄出栏屠宰。其产肉能力,据对饲养的双月断奶后仔猪经145天饲养期的肥育猪屠宰测定,其平均屠宰率为64.65%,胴体瘦肉率40%,但肌肉酸度、肌纤维、眼肌大理石纹以及必需氨基酸含量都有较好的表现,很多指标优于引进品种。

杂交利用:大围子猪作为第一母本与引进猪种大约克猪、长白猪、杜洛克猪等进行杂交,特别是二元杂交,可以充分利用其耐粗、抗逆、繁殖力强及肉质好等方面的特性,同时还能兼具国外猪种瘦肉率高、生长快、饲料报酬高的特点,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中受到普遍欢迎。根据确关试验,推广大×(长×围)、长×(大×围)以及杜×(大×围)、杜×(长×围)等二元杂交组合,一般综合了各个猪种的优势, 日增重可达700克左右,料重比3.2:1,瘦肉率可提高到55%以上。

七. 广东省 佛山 高明 蟠龙大鸭

这道菜始创于佛山英聚酒家,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由名厨吕昌传主制。鲜甜香滑,味美可口。

八. 陕西省 榆林 神木市 大红枣

大红枣是驰名中外的陕西传统名优之一。其特点是果大核小,皮薄肉厚,质脆丝长,汁多味甜,甘美醇香,含糖量高,色泽鲜红,水分较少,贮藏期长...

九. 云南省 红河 个旧 个旧大草乌

个旧市人工开发种植生物药材大草乌有多年的历史,早在90年代中期老厂、锡城等乡镇就将野生药材大草乌进行人工栽培试验,获成功后逐年在南部山区推广种植。

自2003年市委政府把种植以大草乌等为主的生物药材列入农业“六大”产业之一加以扶持发展以来,大草乌发展种植速度较快,当年全市大草乌种植面积2000亩,总产量40万公斤,平均每亩产值2200元,总产值达440万元,随后的几年间大草乌扩大种植规模在逐年扩大,到2008年,全市大草乌种植面积就达到2950亩,平均亩产达到363.86公斤,与2007年相比,种植面积增加550亩,增长22.92%,平均亩产量增加了50.16公斤,增产16%,以2007年的大草乌市场平均价每公斤17元计,亩产值达到6185.6元。

2009年,个旧市的大草乌种植受2008年高额产值的诱惑,种植面积首次突破3000亩,达到了3100亩,比08年的2950亩又增加了150亩,增长5.1%,大草乌不仅成为个旧地方优势药材产品,而且成为个旧市农业的一大支柱产业。

十. 新疆 和田 于田县 和田大芸

和田的大芸,被称为沙漠中的"人参"

大芸,是多年寄生草本植物。常常生于沙漠中的梭梭、红柳、白剌、沙拐枣及蒿类等植物根部,依靠这些植物供给养料和水份。它在沙质土壤中,不见阳光能长到50公分至75公分。在地下生长时,没有叶,不进行光合作用,所以无叶绿素合成。出土后,抽苔的苗茎开始进行光合作用而合成叶绿素,使黄褐色的鳞片变成青紫色

没有出土的大芸披挂黄色鳞甲,很象古代战将披挂的战甲,故名"黑司令"。单个的大芸似兵器,有花朵和含苞未放的花蕾。刚开的花是白色,后来变成紫色,并有芳香气味。成片的大芸如不及时采集,会形成白紫色花丛,十分艳丽

一丛沙漠灌木一般寄生一窝大芸,最多发现过五窝。通常每窝只有一条根寄生大芸。寄生大芸的根不再长须根和侧根

大芸一般高度5-100厘米,圆柱形,药用的肉质茎春秋采挖,以出土前采挖的质量为好

我们祖先很早就知道大芸可食用,而且有滋补的药物功能。《神农本草经》称其主治"五劳七伤,补中,除体中寒热痛,养五脏,强阴,益精气,妇人症瘕,夕服轻身"。《名医别录》言其除膀胱邪气,腰痛,止痢。《甄权药性本草》中有"益髓,悦颜色,治女人血崩,男人壮阳,大补益,主赤白下"的记载。和田维吾尔医生也将大芸列为滋补药。大芸,"乃平补之剂,温而不热,补而不峻,暖而不泄,故有从容之名"。又因肉质肥厚,所以叫肉苁蓉。它还有金笋、地精等高贵的别名。因为它是野兔最爱吃的食物,所以和田维吾尔族农民称之为"吐什干斋代克"(意为兔子吃的黄罗卜)

和田幅员辽阔,沙漠面积大,其中适合大芸生长的灌木林荒漠有157.83万亩。和田是我国大芸的重要产地。大芸分布于柽柳灌木丛植被,以于田克里雅河下游、民丰萨勒吾则克、安迪尔地区的产量较高,质量较好。从1959年至1988年和田共收购大芸214.56万公斤。近几年每年收购10多万公斤。为了扩大药源,增加大芸的产量,和田医药公司李德传等同志自1973年以来,对大芸的生长习性和生态环境进行了观察研究,获得了《大芸的人工培植》与《盐渍秋大芸》两项科研成果,为发展大芸生产作出了贡献

他们探明,大芸在年降水量不足40毫米的沙漠干旱地区能生衍繁殖,是与它的种子及寄主红柳等灌木的顽强特性分不开的。自然界的大芸种子脱离蒴果飞落沙地以后,由于环境干燥,长期不会腐烂。种子随风到处飘游,一旦遇到寄主红柳等灌木的毛根细胞,它们结合在一起,长出大芸芦头。因靠灌木主根吸收深层的地下水,使大芸芦头得以生长发育。芦头得到充分的养料和水分逐渐变粗,红柳根也逐渐长大。这时芦头就形圆形的萌发尖。芦头可以一连多年长出大芸,而大芸却是当年生长当年成熟。因此,确切讲,大芸是一年生植物。要说多年生,那是指芦头和它的寄主。这种观察研究,为人工种植大芸提供了科学依据

大芸以采摘的时间分为春大芸和秋大芸。过去,和田只收购春大芸。春大芸每年四月开始采挖,经过夏季炎热阳光下翻晒,肉质、地茎晒干后包装调运,秋季生长的大芸采挖空心时期在9至10月份。它的个体比春季大芸略小,含水份和春大芸一样,但由于秋末冬初阳光弱,温度低,日照时间短,难以保证质量、规格。1981年秋天,和田医药公司派人前往民丰立新公社采集秋大芸标本进行盐渍秋大芸试验。经地区药检所化验,证明盐大芸药效不变,和正品春大芸一样,试验获得成功

为发展大芸生产,和田人民认真保护药源,保护大芸的寄主--红柳及灌木林,严禁滥采滥伐,为建立高产大芸基地而努力。( 和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