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洛阳特产名称怎么起的 洛阳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洛阳特产名称怎么起的 洛阳土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22 14:40:22

一.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苹果

洛宁县地处豫西山区,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良好,平均海拔高度800--1200米,土壤肥沃,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非常适宜苹果生长,加之工业经济不发达,环境污染小,1986年被确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全县现有苹果面积20.5万亩,主要分布在上戈、罗岭、故县、城郊、东宋等乡(镇),品种主要有红富士、嘎啦、新红星、美国8号。2005年总产量达1亿公斤,其中绿色食品苹果2000万公斤,商品果率85%以上,实现总产值1亿元。上戈镇是“上戈牌”优质苹果的主产区,苹果栽植面积4.6万亩,年苹果总产5000万公斤,人均苹果收入2000元,占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的85%以上。目前,苹果生产在洛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山区农民增收,发展县域经济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和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洛宁苹果以个大、色艳、味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耐贮耐运等特点,1986年以来,在全省和省、市同类产品鉴评会中屡屡夺冠,共获得45项次优质产品奖。1998年“上戈牌”红富士苹果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2004年“上戈牌”苹果被河南省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授予“河南省名牌农产品”称号。2004年引进了具有延缓衰老,增强免疫力等保健功能的SOD及富硒、富钙、富锌和多微营养苹果生产新技术,优质的品质引起了省内外专家的关注,深受广大消费者的确睐,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我县还有一定贮藏、加工能力,现有果品冷库3座、土窑洞2000余孔,年贮藏量440万公斤,果品加工企业2家,年加工消耗残次苹果3000公斤,3个果品批发市场,年交易果品2000万公斤,还有2个果袋厂,几乎达到一年四季都有苹果供应满足市场消费和企业需求。

近几年,立足洛宁的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据,以经济效益为核心,以提高果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为目标,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加强新品种及新技术技术引进、推广、应用,严格按照绿色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推广果实套袋,果园种草,四季修剪,配方施肥,铺反光膜,生物农药等先进生产技术,确保了绿色果品质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争取通过2--3年的努力扩大优质苹果生产基地规模,使全县苹果面积达到25万亩,年产量达到1.5亿公斤,商品果率达90%以上,实现产值2亿元。其中年产绿色食品苹果4000万公斤,SOD苹果100万公斤,多微功能苹果500万公斤。着力培育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条,健全完善苹果销售体系,实现果品优质优价,真正把苹果产业做大、做强。

洛宁苹果发展潜力很大,经过几年来的努力,现在在品牌、规模上均有长足的发展。由于缺少销售、加工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产业化难以形成,欢迎社会各界有识人士都来关心、支持洛宁苹果的发展和开发。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河蚌炖豆腐

河蚌,又名河歪、河蛤蜊、鸟贝等。河蚌炖豆腐,它的烧法是颇有讲究的,烧得不好会显得很有韧劲,嚼不烂;烧得太嫩,因为河蚌肉属于凉物,食后又容易引起腹泻。我们这里的烧河蚌,一律都是要先将河蚌肉一块块置于案板上,用一根短小的松木棒轻轻捶打着河蚌肉的舌尖部位,用力不能太猛,否则会将河蚌肉捶烂,又不能蜻蜓点水,达不到捶打的目的。捶打的目的是将河蚌肉舌尖部位的肉质纤维慢慢敲断,这样烧出来的河蚌不仅肉质很嫩,而且很鲜美,不需要添加味精。

捶打好的河蚌肉,可以切成大块,但是要围着河蚌肉月牙形的外围切,不能让肉质里的黄汁切了流出来,否则就失去鲜美的味道了;或者可以剁成小块,但是要将流出的黄汁一起下锅。将葱姜稍微油炸后,倒入河蚌翻炒几分钟即可,这个时候倘若有几片腌制的五花肉一起下锅,肥肥的五花肉伴随着细嫩的河蚌肉,瞬间香味就四溢开来。大火翻炒后放入几勺冷水,因为加冷水可以将河蚌肉中的蛋白质逐渐析出来,然后将豆腐切成小块下锅覆盖在河蚌肉上。再用大火将汤汁烧沸腾后,改成小火炖煮,豆腐块上面开始有气孔的时候,再撒上葱花和蒜苗段,放上少许盐,一道香气扑鼻、味道鲜美、汤汁浓郁的河蚌炖豆腐就大功告成了。

这道河蚌炖豆腐,河蚌肉质黄里透灰色,腌制的五花肉片白里透红,拌上白色的豆腐和青色的葱花或者蒜苗,真可谓是色、香、味俱全了。

信息来源:洛宁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三.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烟叶

洛宁有着生产优质烟叶的良好的生态条件,1978年开始种烟,1981年就被国务院区划为烟叶最适宜区。全县130万亩耕地中,有60万亩为优质烟适宜区,海拔均在600--800米,土壤富含钾、少氯。年均降水量606mm,属于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气候,昼夜温差大,全年日照数2258.5小时,历年平均气温为13.7℃,有利于烟叶光合作用和品质的提高。全县共有种烟乡(镇)18个,种烟村218个,种烟户17648户,其中300亩以上种烟村114个。2002年种烟面积7.7万亩,2004年8.1万亩,2005年种烟面积为9.1万亩,种烟面各呈逐年上升趋势。2004年全县收购烟叶16.8万担,2005年收购烟叶206.6万担,投放资金突破亿元,税突破2000万元,是河南省烟叶生产第二大县、洛阳洛阳市第一大县。

全县现有普通炕房15716座,下排湿炕房6432座,半密集炕房13座,烤霸1组,烤皇1座。2006年计划新建密集炕房300座,下排湿炕房800座。近几年,在烟叶生产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可以概括为:政策调动、行政推动、科技牵动、示范带动、投入拉动、利益驱动。

四. 河南省 洛阳 西工区 洛阳小街锅贴

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洛阳小街锅贴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锅贴在宋时已在以开封为中心的中原地区盛行,随着宋朝政权南移,使这一特色小吃在江浙一带流行,因其风味独特延传至今。“小街”锅贴制作工艺讲究,加工程序规范严谨,从选料配比,制馅和面、包制成形到煎制出锅均有严格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成品的造型美观、色泽透亮、外焦里嫩、灌汤利口、焦脆软香的显著特点,深受广大顾客欢迎。

五. 河南省 洛阳市 汝阳 河洛奇石

“河出图,洛出书”,在远古的时候,黄河出现龙马负图,洛河出现五彩神龟。河洛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策源地,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河洛一带自古就是先民、帝王们主要的活动中心,神奇土地上的神奇河流,出产的美石品种,也同样有其独特之处。

洛阳处于黄河流域中段,上游峡谷中各种山体岩石经过数百万年剧烈不停地冲刷、撞击和洗磨,终于在洛阳这段特殊地理环境中沉落、留滞,生成了质地坚硬、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图案美丽、色彩斑斓的天然奇石。真是天地、人间没有一位巨匠具有黄河这样雄伟的气魄。她从九天直下,一泻千里,以无与伦比的力度与刀工雕刻琢磨她的作品。所以黄河石才能成为天地间的自然瑰宝。

黄河石构图奔放,粗犷雄浑,洋溢着九曲黄河奔腾咆哮的力度和野性。她多侧面、多主题地显示出黄河文化的广博内涵。全方位、多层次地反映出地球与人类发展,与万物之间的相互依存的关系。

特别是黄河流域洛阳段发现一种很奇特的太阳石(或月亮石),在石面上产生一种圆如太阳、月亮的图案,有的似东海日出,有的如彩霞满天、月上山岗等意境。太阳石、月亮石是黄河中游的瑰宝,是河洛奇石中色彩最鲜艳、最独有的一个品种。

六. 河南省 洛阳市 新安 新安汤面铰

新安烫面饺,已有70多年的历史,在千里陇海线上闻名。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特点:皮薄如纸,色泽如玉,五味具全,鲜香不腻。

七. 河南省 洛阳市 偃师 牡丹石

“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如今,在洛阳东南约二十公里的偃师市寇店镇境内又发掘出一种天然奇石——牡丹石。其黑色的石质内盛开着朵朵或白或绿的石花,酷似牡丹花,由此而得名,并与著名的洛阳牡丹花交相辉映,堪称“洛阳双绝”。

牡丹石形成于十五亿年前,岩脉产于最古老的地层太古界登封群的石牌河组,原岩主要为中基性火山熔石,岩脉基体为墨绿色、隐晶质,白色长石斑晶呈星点状或三五成群呈聚斑状分布于岩脉中,多数聚合斑晶呈球体状,其切面似牡丹花形,千姿百态,极具观赏价值。

据专家考察论证,牡丹石矿脉全世界仅藏于中国的河南省偃师市寇店镇境内,矿脉宽约14米、长约5公里,极其狭窄,储量极少;矿脉埋藏于山体10米之下,开采难度极大。牡丹石石质坚硬细腻,花朵高雅清秀、玲珑剔透、风韵独特,可谓纳天地山川之灵气,集诗情画意之秀美。经测定,牡丹石黑色的石料硬度为6度,同等于花岗岩;白色的花硬度为7度,达到了玉的标准,珍奇之极。

1992年牡丹石被国家石材界和赏石界公认为世界奇石、宝石;1994年在广西柳州“中国第二界奇石展”中荣获一等奖,后被《中华赏石大观》(台湾黄忠诚先生出版)收录;1997年号称“石材王国”的意大利专家考察后结论是“全世界仅此一处”;2001年中国信息报第1897期在头版显著位置以《世界珍品——牡丹石》为题向世人展示了大自然赋予洛阳人的这一中华瑰宝;2004年在《中原赏石》第四期上对洛阳牡丹石作了专篇报道。2004年10月,一块经过精细加工的“洛阳牡丹石”,落户中国北京中南海紫光阁,是目前中南海唯一标明地域和名称的景观,被誉为“国石”。这块牡丹石呈不规则形、正面似五角星,高2.1米、正面宽2.008米,象征21世纪和北京承办2008年奥运会。整块石头呈墨绿色,石体上天然形成以白色、青色为主的牡丹花形图案。底座由一块长1.6米、宽1米、高0.6米的黑色碑石构成,刻着由中国书法协会主席张海亲笔题名的“洛阳牡丹石”5个遒劲有力的大字。2005年6月在美国举行的世界奇石博览会上,洛阳牡丹石再次受到专家的一致好评,公认为世界奇石、宝石。

牡丹石一经加工,其黑似墨,其白如玉。用牡丹石雕刻的花扇、花瓶、茶具、花、鸟等工艺品,极具收藏价值、欣赏价值和经济价值,观之生雅,赠之生情,藏之升值。牡丹石板材工艺品和异形加工品已迈出国门,远销美国、意大利、韩国、泰国等数十个国家。

八. 河南省 洛阳 洛宁 洛宁竹合板

洛宁竹合板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竹材利用新工艺。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个厂家生产。竹合板以竹材为原料,经破篾,编织成席。以尿醛树脂为粘合剂,经高温、高压压制而成的产品。具有耐热、耐水、抗老化、耐虫蛀、抗微生物腐蚀的优良性能。其拉压极限和静曲极限强度,冲击比能量和硬度等质量指标,远远高于同厚度的木合板制品。常用的有二层、五层和七层,规格1×2平方米。

竹合板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建筑、高中档家具、工艺美术等各个领域,如包装箱板,楼房、汽车、火车和轮船的壁板,高级餐馆、影剧院的天花板,办公室及家用的椅柜、桌子和茶几等。

洛宁竹合板厂一九八四年七月建成投产,年产标准竹合板十六万五千张和椅面、椅背成型竹合板十六万五千套。该厂设有“竹合板工艺性能研究中心”,专门研究竹合板在各个领域的使用性能、结构造型、图案设计。目前已设计出成套家具五十多个品种,面席有平纹、花草、鸟兽等各种图案,色泽鲜美,光亮如镜。洛宁县新建的绿竹影院的天花板和坐椅,全部用竹合板制品装饰,美观坚固,别具一格。产品投放市场后,用户齐声称赞,产品供不应求。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已决定投放资金,支持竹合板等产品大力经营。

九.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嵩县拳菜

嵩县拳菜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的。嵩县拳菜,又叫蕨菜。拳菜可烧可扒,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先秦时期已为祭品,民间美誉“山菜之王”。

拳菜,又叫蕨菜、蕨儿菜、拳头菜、龙须菜、龙头菜、如意菜等。《说文通》称其“初生为蒜苗,无叶,端似鳖脚,亦似小儿拳,故曰拳菜。”河南伏牛山区嵩县、卢氏、栾川、西峡等地盛产拳菜,每年春夏之交,其茎正嫩,为采摘的最佳季节。

据分析测定,每 100g拳菜茎叶中含蛋白质1.6g、脂肪0.4g、碳水化合物10g、粗纤维1.3g、维生素C35mg、钙24mg、磷29mg、铁6.7mg、胡萝 卜素16.8mg。此外,还含有多种氨基酸、甙、胆碱、麦角固醇等营养物质。拳菜的营养成分丰富,用途也很广。春季可当蔬菜采集其嫩叶、嫩芽鲜食,尤其与 肉类搭配烹饪,口感、味道甚佳。也可采集嫩叶、嫩芽干制腌渍,还可加工成罐头,可四季供应。随着食用水平的提高,拳菜已渐成为各大宴席上的美味佳肴。

十. 河南省 洛阳市 洛宁 洛宁竹编

洛宁县淡竹栽培历史悠久,素有“竹乡”之称。全县竹林面积6000多亩,竹材蓄积量达3000多万公斤。洛宁淡竹节长壁薄、竹材柔韧、富弹性、拉山强,是竹编的上等材料。洛宁竹编在全国享有盛名,其主要产品竹板、竹帘、竹篓、竹席及竹制工艺品畅销日本、韩国、东南亚和欧美等国家和地区,倍受青睐。竹合板:选用优质淡竹原料,运用新技术、新工艺生产加工而成,具有结构细密,表面光滑明亮,图案美观新颖等特点,可加工制成造型新颖的多种竹合板制成品,如柜、桌、椅、凳、茶几等。竹帘:洛宁竹帘,始于明清,盛行民国。改革开放以来,全县从事竹编技艺人员1.2万余人,号称“竹艺万家”,年产竹帘30万挂以上,花样有曲线形、直线型、满天星、水纹型等,新颖别致,朴素大方。品种有门帘、窗帘、走廊地垫帘等。竹器工艺:主要有果盘、花瓶、头饰、胸花等,工艺考究,款式新颖,美观轻便,精巧玲珑,既继承了传统工艺,采用完全手工制作的传统工艺,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美学为一体,精巧雅致,清新自然,美观实用,富有自然气息,及具观赏、收藏、实用之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都市家庭、高级宾馆、礼堂饭店以及馈赠亲友的高档工艺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