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特产 榆次 山西晋中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特产 榆次 山西晋中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07 04:47:29

一.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柿酒

又名花酒。过去平陆县东部山区柿树集中的乡村多酿造。这种酒是以柿子为酿酒料,将生、熟柿子捣碎,拌以碾碎的糜黍面,放入酒曲,发酵后进行蒸溜而成。用柿子酿酒具有两大优点:一是不用粮食,二是度数较低,符合现代酿酒业发展方向。平陆东部山区用传统工艺酿造的柿酒,入口绵,香味浓,为地方一大历史名产。柿酒能够活血化瘀,止咳,对治疗风湿、老年人腰背酸痛有一定疗效。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合子

合子

中国北方,尤其是在山西地区流行的一种面食。属于馅饼类,圆形,两层薄皮内只有一层馅,需用饼铛烙制。

面要和得比较软,皮儿薄如纸且有弹性。馅,单层,比较常见的是韭菜、茴香、鸡蛋、猪肉,以韭菜+鸡蛋、茴香+猪肉、韭菜+猪肉的组合最常见和最受欢迎。

合子皮薄、馅大、味道鲜美,因此深受欢迎。另外北方有风俗曰: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初三的合子往家转。因此合子也含有团团圆圆的美好寓意。

三. 山西省 晋城 阳城 阳城小米

日前,在第三届中国绿色生态农业发展论坛上,阳城县获《中国绿色生态小米之乡》殊荣。

阳城小米是山西省阳城县历史上四大名优之一,早在明清时期,就因其色黄、粒大、富含人体所需要的维生素、蛋白质和多种矿物质,并具有诸多保健作用,而1为皇室贡品,享誉太行。

阳城小米生长环境特殊,产区海拔在800—1200米之间,全年日照2400小时以上,年积温3500—4000℃,昼夜温差大于10℃,无霜期180天以上,生产周期长,土壤为褐色粘性土壤。由于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得阳城小米品质优良、颗粒圆润、色泽金黄、天然风味、口感香醇。阳城不米营养价值很高,氨基酸种类齐全,人体所需要的色氨酸、蛋氨酸含量很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叶酸,特别是微量元素硒、钛含量高,可暖胃养人,润肠通便,止烦解渴,益气补中,尤其是含有独具特色的营养成分“米糠油”,可以清除血液中的胆固醇、降低血脂、促进人体生长发育,是强身健体、滋补养生的天然良品,民间素有“代参汤”之美誉,抗日战争时期,造就了“小米加步枪、赶走小鬼子”的光辉业绩。常年食用可延年益寿,当地妇女生小孩后全靠小米粥加鸡蛋来下奶和补养身子。历来被当地人所喜食,一日三餐,早晚必有小米稀粥。

由于阳城小米生产于大山深处,相对交通、信息封闭,只有名牌声誉,没有名牌效益。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助推下,阳城小米走上规模化、专业化、特色化、品牌化发展道路,并向功能性、保健性产品迈进,深加工也拉开了帷幕。推广种植的红苗谷、晋谷21、晋谷40、晋谷41和晋谷42等优良品种,外观漂亮,粒大均匀,米质更优,功能更强,被列入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先后被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有机农产品”,被评为“山西省名牌”产品。2011在“第三届中国农业特色农产品博览会”展销时,阳城小米被抢购一空,受到广大城市消费者亲睐。目前全县小米生产合作社30多个,加工企业4家(析城山、绿秀源、三利珍、征宏食品),全县种植面积6万亩,产量1500万公斤,产值9000万元。阳城小米正由民间产品转变为名牌商品,由大山走向城市,带动了一方群众增收致富。

四. 山西省 运城 河津 山西琉璃制品

山西琉璃制品:以河津所产最为著名。产品分四大类,即琉璃砖、琉璃瓦、法花及室内陈设品。山西琉璃色泽鲜艳,光彩照人,防腐防潮,坚固耐用,永不变色。生产始于1600年前的魏文帝时代,主要用于名胜古迹及公园庭院大型建筑门面装饰。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堡子酒

榆次堡子酒

榆次堡子酒系历史名酒,1900年慈禧太后曾饮此酒,故称为御酒。据《榆次县志》记:“烧酒性香烈,行销远近,以产高家堡、乔家堡者为最,人称堡子酒。”民国四年(1914年),堡子酒在巴拿马国际赛酒会上获得一等奖。

六.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山西饭食

山西饭食

团子和软米糕是山西省长治地区自古以来过春节必做的一种饭食。其中襄垣的团子、沁县的软米糕最有名气。它们由当地生产的一种优质软米的面粉,加上玉米面,与红豆、红枣合制而成。团子要把红豆、红枣做成的馅包在里面;软米糕则是一层糕面一层枣泥,上笼蒸熟,软、香、甜融为一体,香醇可口,乡村一般家户,过春节都要蒸上百个团子,作为正月里的主要饭食。

七. 山西省 运城 盐湖 相枣

相枣:产于运城北相镇,以其色浓、味甜、皮薄、肉厚、个大、核小著名。生食甜脆爽口。《汉书》中即有“汉文帝召群臣曰,枣味美者莫若安邑御枣”之语,安邑即今运城市。2000年前即已驰名京师。

八.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山西糖醋鲤鱼

糖醋鲤鱼为山西的传统菜肴,是用正宗山西老陈醋、黄河天桥鲤鱼,烹制出的美味佳肴。黄河天桥鲤鱼嘴大鳞少,肉质脆嫩,味道纯正,鲜嫩肥美。《诗经》载:“其岂食鱼,必河之鲤。”说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黄河鲤鱼就已经成为脍炙人口的名食了。柳宗元在《晋问》中云:“河鱼之大,上迎涛波。”可见,黄河鲤鱼古今驰名。这道菜在烹饪方法上,先将鱼投入油锅炸熟,再用著名的清徐老陈醋加糖制成糖醋汁,浇在鱼身上,香味扑鼻,外脆里嫩,酸甜可口。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怀仁陈醋

怀仁陈醋是山西晋中榆次的。

山西的醋享誉海内外,尤以榆次、清徐为正宗。榆次怀仁的老醋坊,开办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道光年,立号名为“钰泉庆”,世代传承。怀仁村地处平川,是古代榆次的重要集镇之一,盛产优质高粱,加之特定的水土和特殊的工艺,使其生产的陈醋优质味美、清亮鲜明、酸醇烈长,甜、绵、香、酸,余味无穷。

十.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