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保山特产农贸市场 保山土特产一条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保山特产农贸市场 保山土特产一条街更新时间:2024-01-19 05:27:01

一.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云子

围棋是中国古老的艺术,棋子的材料也十分众多,如木石之类,金玉之类,但最为人称道的,要算云南永昌地方所产“永子”,亦称“云子”。

云子烧制的矿物原料多达数十种,古书载其成分中有玛瑙、琥珀,其配方曾一度失传,后经组织老艺匠回忆摸索而得以恢复。将多种原料投入坩埚烧炼,待炉中“丹”成,就取出点于钢板之上,冷却后即为子坯。这“云子”的质量,在配方,在火候,在点子手艺。高温环境操作,冬天尚挥汗如雨,可谓得来不易。

云子即云南围棋子,是"云南三宝"之一。最初产于云南永昌府 (今保山),古称"云扁"、"云窑子",现在昆明生产,是驰名中外的弈棋佳品。

云子的白子洁白如天,黑子漆黑透碧,质地坚硬,色泽美观柔和而不刺目,造型古朴浑厚而不轻佻。拿在手上对光照视,白子钝淡黄色,黑子周边透出碧绿光环。平放在棋盘上又是庄重的黑白二色。捏在手指上冬天感到暖和,夏天感到凉爽,深受国内外围棋爱好者所珍爱。

椐史料载,永子始于唐宋,盛于明清,为历代名人高士所钟爱,曾是向皇室迸献的贡品,有"永子之棋甲天下" 的美誉。后传于昆明制造,品质益加精美。现在产品出口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

二. 云南省 保山 隆阳区 永昌板鸭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的著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

永昌板鸭是云南省保山市的著名食品。保山是滇缅古道上的重镇,从汉代至清代,曾设立过永昌郡、永昌府等政区。永昌的名字为国内外所熟悉。因此,这里出产的板鸭,以“永昌”命名。

永昌板鸭历史悠久,早在清朝末年,就远销港、澳地区和缅甸等国家。永昌板鸭是选取饲养3-4个月的本地良种麻鸭为原料,用人工催膘即活鸭站笼填喂15-20日,使其达到标准重量。

加工时先将肥鸭宰杀,将鸭毛褪净,修边整形,达到色白光润、造型美观的要求。然后,扎针上盐,腌制2日,取出洗净,放在平板上定型,让其日晾夜露,直至风干,忌暴晒。

永昌板鸭具有形态优美,色白鲜亮,肉质酥嫩,味道芳香等特点。

三.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清凉山磨锅茶

清凉山磨锅茶是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蒲川乡的清凉山的。清凉磨锅茶的原料也是大叶种茶,采取一芽一二叶的鲜叶,当天采摘当天即加工;加工工艺分作拣叶、杀青、揉捻、分筛、初磨、摊凉、复磨、去末分级,最后包装成茶。清凉磨锅茶叶形紧结、锋苗好、色泽绿润、冲泡后香气浓郁、滋味醇厚,滋味醇厚,汤色黄绿明亮,自具风格。

云南的清凉磨锅茶产于保山地区腾冲县蒲川乡的清凉山,以磨锅干燥的特殊工艺制成,故名"清凉磨锅茶"或"清凉山磨锅茶"。

清凉山面对龙川江,海拔2000米左右,山上群峰重叠,峰头直插云霄,经常细雨蒙蒙,云雾缭绕;土呈沙质黄壤,结构疏松,通气透水,富含有效磷酸,特别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发展。在蒲川乡里至今还保留有一株大茶树,据验证树龄在300年以上,可以证实这里有悠久的种茶历史。本世纪三十年代,李根源先生(曾为全国政协委员)为发展家乡的茶业,曾从江苏省请来茶叶专家,开办茶叶学校,培养茶叶技术人员。

清凉山磨锅茶,选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清凉山大叶种茶的嫩叶作原料。采用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研制而成。其外形条索肥嫩紧结、有锋苗,匀整,稍有嫩茎。色泽青绿油润、白毫显露,香气嫩香浓郁,滋味鲜爽浓醇、汤色黄绿明亮,叶底肥嫩匀绿明亮。是云南省“著名品牌”之一,曾获云南省星火计划奖,多次被评为云南省金奖名茶、银奖优质茶等多种奖项,“清凉山”商标是云南省“著名商标”。

四. 云南省 保山 施甸县 果松籽

果松籽

果松籽,顾名思义就是果松树所结出的种子。果松是一种多年生植物,树木高大,是建房、家具特需材料,主要产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温凉山区。果松籽颗粒大、均匀、饱满、壳亮,是全国各地老幼皆宜的保健食品,既可用于植树造林,又是招待亲朋好友的上等佳品。

五. 云南省 保山 腾冲民俗文化 灰豆腐果

腾冲县是东南亚珠宝玉石的集散地和加工地。来凤山明朝蔺山墓0土的玉带钩和《徐霞客游记》对腾冲翡翠和玉石加工业的细致描述,均说明腾冲玉雕历史悠久。地方志中记载腾冲1949年前从事翡翠加工的作坊曾一度达到100多家,工匠超过3000人。清光绪《腾越乡土志》记载了清末腾冲玉石加工的盛况:“……制朝珠、手镯、簪珥、各玩器,琢磨之声达昼夜,彻通衢。居肆成事者数百人,散处村落者数千家。”

腾冲玉雕造型和表现内容十分丰富,主要制作戒面、鸡心、胆坠、生肖、手镯、佛像、图章、龙凤牌、八仙、暗八仙、扳指、玉簪、耳片、花鸟鱼虫与走兽挂件、手玩件、摆件等几十种。传统工艺流程为冲砂、解玉(分为拉丝解玉和解盘解玉两个工序)、磨玉、打眼、“梭棱”、雕刻、抛光等工序。翡翠加工讲究碾磨过程,用传统工序制作,一个玉件从解、磨、细磨到抛光,每个程序都有不同的步骤,要不断更换各种型号的工具,以达到细腻的工艺要求。其使用工具和制作方法与明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玉雕工艺十分吻合:“凡玉初剖时,冶铁为圆盘,以盆水盛沙,足踏圆盘使转,添沙剖玉逐忽划断”,充分印证了腾冲的翡翠雕刻一直保留了传统工具和工艺过程。20世纪70~80年代,腾冲玉雕工艺有了改进和更新,采用了电动化机械和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粉末工具,提高了玉雕的产量和制作速度,但部分流程仍然采用传统工艺。

腾冲玉雕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锻炼和造就了一大批懂技术、会经营的加工和销售队伍,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和独特技艺,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体现了较高的历史、艺术和工艺价值,是“腾越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已成为腾冲县的支柱产业之一。

六.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山羊

龙陵黄山羊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陵黄山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龙陵黄山羊产地龙陵县,98%是山区,森林覆盖率达67.85%,雨量充沛,灌木丛生,植物种类十分丰富。1984年龙陵县草场资源调查收集整理的植物名录有135科636种,适宜于龙陵黄山羊的养殖。民间素有“洋(羊)小姐住洋(羊)楼,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的说法。形成龙陵黄山羊肉质细嫩、膻味小、营养丰富的特点,深受消费者的亲睐。龙陵县养殖黄山羊历史悠久,据《龙陵县志》记载,民国时期就在木城、象达、天宁、龙新、平达等地饲养。当地群众素有养羊的习惯,也是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羊粪可作为山区发展种植业的优质肥料,养羊与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也是龙陵黄山羊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条件。在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经济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形成了龙陵黄山羊这个优良地方山羊遗传资源。在1980年云南省畜牧局组织开展的全省畜禽品种资源调查中,发现该品种具有独特的外貌特征和优良的生产性能,引起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注视,因被毛呈黄褐色或褐色,故定名为“龙陵黄山羊”。龙陵黄山羊于1985年载入《中国家畜品种及其生态特征》,1987年载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1988年载入《中国山羊》。其品种2008年列入《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2009年确定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云南省农业厅公告2009年第15号)。 龙陵黄山羊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遗传性稳定,繁殖率高;生长发育快,屠宰率高;肉质细嫩,膻味小的特点。为保护好这一良种资源,龙陵县畜牧部门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对该品种进行了保种选育,1987年开始进行系统的本品种选育工作。在中央和省、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1991—1994年实施了云南省种羊基地建设项目;1994—1998年实施了云南“八五”、“九五”科技攻关项目进行品种选育;1996—1999年实施了黄山羊供种基地续建项目,建立了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2001—2002年实施了种草养羊开发项目,建立了勐蚌、乌木山种羊扩繁基地;2003—2005年参与实施“云南肉山羊品种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课题;2005—2007年参与实施“云南肉羊肉牛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集成示范”项目—“龙陵县黄山羊高效繁育技术集成与示范”子课题;2005年云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龙陵黄山羊养殖综合标准》(云南省地方标准DB53/T142.1~142.6–2005),标准从2005年10月1日开始实施。通过长期努力,经过几代畜牧兽医科技人不间断的对龙陵黄山羊进行提纯复壮、选育提高,形成了外貌特征一致,遗传性能稳定、生产性能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地方肉用优良品种,并在龙陵县建立了以龙陵县黄山羊核心种羊场为龙头,扩繁基地为核心,养羊专业户为基础的良种繁育体系,具备了批量提供优质种羊的能力。2004年良种肉用山羊胚胎工程及产业化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二等奖,2005年龙陵县人工种草养羊开发项目获云南省科学技术奖励三等奖, 2011年龙陵黄山羊被云南省农业厅评定为云南六大名羊之一。

龙陵黄山羊是在龙陵特殊自然环境下,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而形成的皮肉兼用型地方优良品种。躯体红褐红,后枕窝至尾根的背线为黑色。适应性强,耐粗放饲养管理。体格大,生长快,易育肥,屠宰率高。成年公羊体重达50余公斤,周岁公羊可达40公斤。肉质细嫩,膻味少;板皮面积大,质地细实坚密。在《云南畜群品种志》和《中国山羊》等书中均被载录,在农牧渔业部《中国村镇百业信息报·畜群刊》向全国推荐的9个肉用型山羊品种中名列第四。龙陵黄山羊品种繁育基地已基本建成,有核种群42群,种羊1460多只,分布于全县12个乡镇中的86个村126社的1610户农民之中。在品种提纯复壮方面取得了较好收效。现有繁殖群247群,山羊5400多只。全县山羊存栏35000多只,其中黄山羊占76%。

【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格大,生长快,易肥。屠宰率高,耐热耐湿力强,板皮面积大,质地坚实,致密。 繁殖率低。

地域范围

龙陵黄山羊养殖区域为云南省保山市龙陵县境内的龙山镇、镇安镇、龙江乡、龙新乡、象达乡、平达乡、腊勐乡、碧寨乡、勐糯镇和木城乡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98°25′—99°11′,北纬24°07′—24°50′,东西横距64km,南北纵距78km,养殖区域范围2884平方千米,存栏8万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观特征毛色:龙陵黄山羊毛色呈黄褐色或褐色。公羊额上有黑色长毛,颌下有髯,从枕部至尾部有一黑色背线,肩胛至胸前有一圈黑色项带与背线相交呈“十”字型(俗称“领褂”),母羊无“领褂”。 体型:龙陵黄山羊结构匀称,紧凑,体质结实,体躯较长,后躯发育良好,整个体型呈圆桶状,有雄性悍威。 头:大小适中,额短宽,鼻直,眼大而有神。有角或无角,角向上向后生长呈倒八字型。 颈:公羊较粗,母羊中等,与肩部结合较好,公羊颈项有黑色长毛。 体躯:背腰平直,胸宽深,尻丰满倾斜适度,母羊腹大充实而不下垂, 乳房大而柔软,0大小、长短适中,左右对称,公羊-大而对称,垂系长短适中。 四肢:四肢结实有力,肢势端正,蹄质坚实。 2、内在品质指标: 龙陵黄山羊羊肉香味浓郁,其肉质细嫩多汁,膻味小,食用时味香而不腻口,汤色乳白色,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7﹪,粗脂肪含量≤20﹪,水分含量≤77﹪,氨基酸总量≥15﹪。 3、质量安全要求: 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产品质量严格按GB/T9961-2008《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七. 云南省 保山 腾冲 红花油茶

在云南这个万紫千红的大花园里,名列“八大名花”之首的国家二级保护植物云南山茶花(Cameliia reticulata)素为我国传统名花。其翡翠般光鲜透亮的碧叶和千姿百态、明艳俏丽的花容,无不闪烁着一种光彩照人的美,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云南山茶花是云南特有山茶品种,自然分布范围仅限于滇西山地及滇中高原,而“尤以腾冲为多”(《中国植物红皮书》)。在腾冲,人们随处可见的红花油茶,便是云南山茶花的原始种群——几乎所有园艺品种如名贵的恨天高、紫袍、童子面、松子鳞、蝶翅、牡丹等,都可以在红花油茶的天然林或人工林中找到其相似或相对应的原生种。 作为云南山茶花的故乡,腾冲诸多山乡的春色几乎是被红花油茶独占了的——仅云华一乡,就轰轰烈烈地疯长着上万亩成林成片的红花油茶,简直就是一个天然的山茶花园。由于久处山野,饱经风雨冰霜,一棵棵根深叶茂、干壮枝繁,开起花来更显出勃勃生机与非凡的风骨,尤其是到了花事极盛大的深科新春时节,千树万树喷红吐艳,汇成辅天盖地的花潮,灿若云霞,流荡出天真烂漫、粗犷质朴的惊人之美。据考,红花油茶进入腾冲人家的庭院,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长期的人工栽培和天然杂交导致的自然变异,使红花油茶这绚丽多姿的家族佳丽迭出。成书于明代的《永昌二芳记》即载“茶花有三十六种,杜鹃花有二十种,皆永昌所产”。据调查统计,如今已知的红花油茶自然类型至少上百种,园艺品种亦相当可观——仅80年代前后,当地林科、园艺工作者从原有品类中选育出的别具特色的新品种就达80多个,其代表品种如“牡丹魁(C.Mudankui)”、“雪皎(C.Xuejiao)”、“花魂(C.Huahun)”、“五角绣球(C.Wujiaoxiuqiu)”、“金环”(C.Jinhuan)、“倩雪(C.Qianxue)”、“玉女(C.Yunu)”、“春晖(C.Chunhui)”等。1991年初,经中国茶花协会名誉会长冯国楣研究员、秘书长陈绍云高级工程师等权威人士鉴定,确认了62个为云南山茶花新品种。这是国内提供茶花品种鉴定最多的一次,从而大大丰富了云南山茶花的品种类型。该项目获“第二届中国茶花展”科技进步奖;“雪皎”、“牡丹魁”同时获得优秀品种奖,双双成为新一代山茶名品
腾冲红花油茶是一种充满微型机并具有丰富性、多样性的“美丽家族”,是云南山茶花种质资源的天然宝库。随着自然的、人工的杂交变异不断的发生和发展,新的类型也将与日俱增,源源涌现。 还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云南特有的集经济植物与观赏植物于一体的红花油茶,不唯以其灼灼欲燃的红韵令人钟情,它那摇缀于枝头的宛如碧玉之铃的果实同样令人生爱。油茶果所榨茶油芳香可口,为上好的纯天然滋补品,同时亦可作工业用油——即富天生丽质而不乏殷秉性,这便是红花油茶。( 保山)

八.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义乌小商品市场

产品名称: 义乌小商品市场

产品地址: 浙江义乌

产品特点:规模优势,商品优势,网络优势

产品作用:营造了公平竞争、守法经营、秩序井然的经商环境

产品简介:现在义乌的小商品闻名海内外,从针头儿线脑儿、鞋带儿、纽扣儿、拉锁儿、牙签儿到精致的礼品、精美的饰物;从鞋袜、围巾、帽子、服装到毛纺织品;从各种玩具、打火机到电视机、红木家具、各种五金工具、和电子产品。凡是日用百货中人们能想到的,没有这儿不卖的。

九.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黄龙玉

龙陵黄龙玉

黄龙玉又名玉髓,色呈鸡血红、黄。自、绿等,质晶莹剔透,集天地之灵气而成,可与田黄媲美,产于滇西边城——龙陵。大自然的神奇造就了龙陵这块灵秀之地,这更四季如春,冬暖夏凉,拥有奇水神汤——邦腊掌。千古抗战遗迹——松山、动植物基因宝库——小黑山自然保护区。世代繁衍生息在这里的23个民族创造厂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彝族香堂人士巴拉器乐演奏,傈僳族女子上刀杆、下火海,阿昌族蹬窝乐,傣族花棍等享誉四方。

龙陵素有“滇画画屏”。“翠绿之都”的美誉。登高望远,—条条山脊好似巨龙凌空飞舞,在这条条巨龙之下.蕴藏了多少鲜为人知的瑰宝。2004年商人李氏在小黑山偶惜一方质地晶莹之宝石,请专家鉴别,结果得之,此石为上等好玉,可与田黄媲美。因宝石大多为黄色,古人以黄为至尊,此玉为龙陵所独有,世人因此起名“黄龙玉”。此后,龙陵产好玉的消息不径而飞,一时间,到龙陵淘宝之人络绎不绝,“黄龙玉”因而名声鹊起。经化验,黄尾玉主要由二氧化硅等成份及众多微量元素组成,硬度为6—7,为玉中之上品.短期内,龙陵已拥有黄龙玉开发、加工、销售的龙头企业,形成了黄龙玉加共销售一条街。腾冲、瑞丽部分翡翠加工名师也纷纷迁往龙陵,龙陵县城商铺林立,交易活跃。

黄龙玉最初人称黄蜡石。在当地人看来,它有着田黄般的颜色、翡翠的硬度,与和田玉等软玉相比,硬度更好、透度更高、色彩更鲜艳丰富。由于其产在龙陵,又以黄色为主色,故最终得名为黄龙玉。

十. 云南省 保山 龙陵县 龙陵河头石斛

龙陵河头石斛

石斛性味甘、微寒,入胃、肾经入胃、肺,肾经,生津益胃,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益肾明目。历代药学经典对石斛的药效记载有:《本草纲目》将石斛列为药用,《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指出石斛具有生津、止渴、镇痛、消除水肿之功效,主治热病阴虚、目暗、胃弱、声音嘶哑等疾病,对声带疲劳、声音嘶哑,恢复其美音有特殊疗效。《道藏》将石斛、天山雪莲、三两重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之茯岑、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等被列为中华九大仙草。清代名医赵恕轩《本草纲目拾遗》赞石斛“滋阴补益珍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