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龙岩特产英语介绍 泉州家乡美食英语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龙岩特产英语介绍 泉州家乡美食英语介绍更新时间:2024-01-22 21:32:53

一. 福建省 龙岩 武平 武平盘菜

武平盘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平盘菜

盘菜,学名芜菁,又名蔓菁,块茎类植物,因形似盘状,故俗称“盘菜”。盘菜根如圆萝卜,盐腌晒干作咸菜名梳菜。华东一带通称香大头。芸薹属芸薹种芜菁亚种能形成肉质根的二年生草本植物。学名BrassicacampestrisL.ssp.rapiferaMatzg(syn.B.rapa.L.),别名蔓菁、圆根、盘菜等。染色体数2n=2x=20。肥大肉质根供食用,每100克鲜重含水分87~95克、糖类3.8~6.4克、粗蛋白0.4~2.1克、纤维素0.8~2.0克、维生素C19.2~63.3毫克,以及其他矿物盐。肉质根柔嫩、致密,供炒食、煮食或腌渍。欧洲、亚洲和美洲均有栽培。

武平西郊盘菜属十字花科芸苔属芜菁品种,块茎类植物,客家语称“油头”,生长期90~100天,盘菜根部肥大,呈圆盘形,叶簇生,叶色深绿,叶面有绒毛,单根重0.5~1.0kg。武平西郊盘菜从当地盘菜品种中选育出来的优良品种其表皮光滑,皮肉黄白,肉质致密,味甜,品质好,营养丰富,煮食与腌制均可,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武平县成立盘菜协会,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以“生产标准、资料供应、产品销售”三统一,实现“种植(基地)+加工(外销)”的发展模式,有效推进西郊盘菜种植产业化进程。通过种植户、营销户努力,武平县西郊地区的平川、城厢、中山、万安、东留等5个乡镇56个村每年种植盘菜2500亩以上,产量达3750吨,可实现年产值2200多万元。西郊盘菜种植已成为主产区农民致富主要途径之一。

二.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鱼饺

鱼饺。“鱼饺”是连城地方特色美食。以取料精良、制作精细闻名,因费时,技术要求较高,一般宴席上较少见到。“鱼饺”的主要原料是草鱼、五花猪肉、水发香菇、葱白、鲜冬笋、鸡蛋、地瓜粉等。技术工艺要求较高,特别是对刀工的要求。制作时,将草鱼宰杀干净,连皮取下草鱼身上的厚肉,以鱼皮为底边,将鱼肉块两侧修成等腰三角形,再切成厚约2毫米的连刀片(即第一刀切至鱼皮而不断,第二刀切断,展开后成菱形),在连刀鱼片两边粘上地瓜粉,放入五花肉,香菇、葱白、冬笋制作成的馅丸,捏紧两边即成鱼饺。“鱼饺”的烹调有炸食、煮食两种方法,炸食、食之鲜嫩脆香,煮食、食之轻香滑嫩。

三. 福建省 龙岩 永定 什锦

龙岩名菜。用肥肉、白糖饼、冬瓜条、山柑、油葱、花生仁、面粉、白粉、鸭蛋等制成。香甜可口、油而不腻
( 龙岩)

四.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长汀板栗糕

明《永乐大典》在记述汀州府的贡品中曾有“栗”的记载。汀江两岸沙滩多种栗树。板栗、毛栗为长汀。清代畅销沿海商埠,民国初年产品已远销海外,深受欢迎。板栗糕为秋令食品,因系全部采用熟果鲜制(外地风干板栗不能使用),故其味特佳,被列为筵席中的时令美点。

(特色)色黄似桂花,味香、甜、松。

五.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鳝鱼苦笋

连城美食之:鳝鱼苦笋

鳝鱼爆炒苦笋为连城风味菜之一,鳝鱼营养丰富,肉质脆嫩,但性燥热;苦笋则清凉解毒,两者同炒,互为中和。

食之则觉鳝鱼鲜嫩,苦笋苦中有甘,香脆可口,是连城人喜欢的菜肴。

六. 福建省 龙岩 新罗 龙岩斜背茶

龙岩斜背茶产于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江山乡的斜背、背洋、梅溪等地,迄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其原产地斜背村的农民,祖居泉州,先是迁居漳平永福,而后又从永福迁到龙岩斜背村定居,至今已传十九代。他们定居后即开始种茶。加工出来的茶叶,以产地定名为“斜背茶”。斜背茶为高山茶类,属炒青绿茶。其干茶色泽灰绿带黄,汤色黄绿,叶底嫩绿黄亮,以“三著黄绿”而闻名。

斜背村位于万山之巅,海拔高达1248米,背洋和梅溪两村海拔也达1000米以上。山上云雾弥漫,日照时间较短,年日照时数为2058小时,年平均气温17℃左右,年降雨量1683毫米,平均相对湿度75%。茶树多种植在山垅两旁或是房前屋后的零星地上。在长期独特的生态条件影响下,茶树芽叶的特性发生了变化,表现在芽梢叶色黄绿,每到春季,满园皆黄。芽叶中叶绿素含量较低,水浸出物、茶多酚含量比绿色芽叶高。

斜背茶以大叶种菜茶炒制品质最佳。立夏左右进行采摘,不采夏、秋茶。主要工艺有杀青、揉捻、初炒、摊凉、复炒、过筛摊凉、再复炒、再过筛摊凉、足干等九道工序。全程历时4小时左右。特殊工艺促使茶多酚等内含成分发生非酶性为主的生化变化,有利斜背茶“三著黄绿”品质风格的形成。

斜背茶在闽西早负盛名,现已销往厦门、广东等地,并外销新加坡等地,深受海外侨胞的嗜爱。它以独特的香气(带艾香)、浓厚的滋味、犹如新鲜橄榄的回味吸引着广大斜背茶的爱好者。

七. 福建省 龙岩 长汀 馆前米粉

馆前米粉,香飘百载,在解放前和文革困难时期,曾经是客家长汀人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一道珍馐。毛泽东等伟人在品尝过后,都曾称赞这米粉的美味。

相传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福建入驻长汀时,因为长途跋涉生病了,在长汀的福音医院疗养。因为身体不好,毛主席胃口不好,炊事员无意中煮了一碗米粉,并加上开胃的长汀酸菜。没想到,毛主席吃后赞不绝口。后来,毛主席常要求吃长汀酸菜煮米粉。

馆前米粉也因此名扬天下。在汀江流域还畅通时,米粉干源源不断地运往汕头、广州、港澳及南洋各地,为长汀出口的土之一。

八.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簸箕饭

又名“笼床板”,是客家人的传统食品,家家户户都会制作。簸卖板,顾名思义,就是以簸宾为制作工具。把大米浸泡后磨成米浆,用勺子将米浆昌人簸篓内,放人锅内用猛火蒸,约五分钟后蒸熟成薄薄一层,整张揭下,把炒好的肉丝、笋丝、香菇丝、豆芽等馅料放人,卷成筒状即可食之,细嫩可口,多食不腻。

九. 福建省 龙岩 上杭 上杭乌梅

上杭乌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上杭乌梅:因呈棕或乌黑色,故名。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具敛肺、涩肠、生津、安蛔之功效,治久泻、久痢、久嗽、烦渴、蛔厥、吐逆等症。

上杭乌梅是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的。上杭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是未成熟果实青梅或成熟的果实黄梅,经烟火熏制而成的。上杭乌梅最为有名,颜色呈棕或乌黑色。上杭乌梅中又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上杭乌梅”久负盛名,曾是明代的贡品,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是由未成熟果实青梅或成熟的果实黄梅经独特的工艺加工而成,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青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上杭乌梅”这一传统特色产品,早在1988年,上杭县就被国家计委列为乌梅出口基地,1998年,上杭把梅子产业列为县域经济农业四大支柱产业之一,并制定综合标准体系,在全县推行标准化栽培,目前,全县种植梅子面积2.86万亩,2011年产量达7000多吨,产值3000万元。

上杭乌梅,福建闽西,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是未成熟果实青梅或成熟的果实黄梅,经烟火熏制而成的。上杭乌梅最为有名,颜色呈棕或乌黑色。上杭乌梅中又以个大、肉厚、核小、外皮乌黑色、不破裂露核、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上杭乌梅味酸性温,具收敛生津,安蛔驱虫功能,可治久咳,久泻,便血,反胃,虚热烦渴,蛔厥腹痛等。

2012年,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正式核准“上杭乌梅”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十. 福建省 龙岩 漳平 宁洋风鸭

宁洋风鸭

闽西漳平双洋镇(旧时宁洋县)地处偏远山区,这里霜冻低温,阳光充沛,空气新鲜。当地百姓加工风鸭有百年历史。鸭肥肉香,便于蕴藏的风鸭,过去加工只是为了自家过年食用。如今,经过精心加工改进的宁洋风鸭,是利用海拔千米以上高寒地带的霜风、阳光、纯净的空气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选用以稻谷为主饲料的地方良种番鸭为原料,经山泉水浸透后,采用地方传统工艺和科学配方,适时精制加工而成,加以精美包装,成为特具色泽金赤润亮、味美香醇的地方风味,且具有健胃宜脾之功效,是送礼迎宾之佳品,被誉为闽西佳肴一绝。

●料理方法:

将风鸭蒸熟,切装冷盘即吃;或做火锅味道奇美!

风鸭糊:在漳平,每逢人冬,家家户户杀番鸭,褪毛弃内脏后,用竹片撑开鸭肚,用五香、胡椒粉、味精、食盐等卤料抹遍鸭内外后,将鸭悬挂在通风日照的走廊过道处,任风吹日晒使鸭风干,故俗成"风鸭"。用风鸭肉丁和以冬笋丝、香菇片、碎肉、大蒜等,拌煮成糊状,谓之风鸭糊,香醇可口。

此次到双洋,正值天气转寒,各家各户纷纷开始制作风鸭,到春节时自家食用、酒席招待、馈赠亲朋都是一等的好东西。

亦有众多人家用那“鸭药”药粉来加工猪肉条、猪耳朵等。

其“鸭药”尤以“宏仁堂”最为有名。用料与加工均讲究,内含花椒、八角等名贵药材八种。

加工时把洗净之肉品遍涂其“鸭药”,腌制两天,然后在干燥的霜天“风”干,鸭子需五斤以上为宜——成型美观。雨季不适,特别个别未用心下药而造成涂抹不到之处(如鸭脖内、翅膀下)或不用天然“风”干而用烘房加工的,就无法成味甚至容易变质。所以生产与保存的季节性强。

据了解,现在漳平的许多的饭店也从双洋大量购进“鸭药”以制作“风鸭”,来满足顾客们的需求。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