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贵州特产辣锅 贵州风味麻辣香锅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贵州特产辣锅 贵州风味麻辣香锅更新时间:2024-01-13 13:51:31

一.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土家“草凳”

“草凳”,是用稻草晒干后,结成绳索,人工编织而成,一般一个人一天可以编织1至2个。由于软而厚实,坐上去软绵绵的,特别适合做低坐,是一款很有土家风情的小商品,很受消费者青睐。

二. 贵州省 遵义 汇川区 豆花面

豆花面

遵义豆花面创制于本世纪初,迄今已近百年之久。今天的遵义市,豆花面馆遍及大街小巷,生意火红,众多的豆花面馆以老城一带的最负盛名。1958年-等中央领导人视察遵义时,还特地到老城品尝了豆花面。外地到遵义来的旅客也总要寻找豆花面馆.

三.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野生河鱼

野生河鱼

长岗镇茶花村出产一种野生河鱼,名黄剌丁,该鱼全身无鳞片,呈黄褐色,鱼鳍处长有坚硬的骨头,容易刺伤人体,鱼嘴处长有胡须,成年黄剌丁长约25厘米,重约0.6kg。该野生河鱼肉味鲜美,口感上佳,富含多种蛋白质,营养价值很高,适合多种烹饪方式。由于近年来长期大量捕捞,野生黄剌丁的数量呈现下滑趋势。村委会已命令禁止使用药物或其它恶性方式来捕捞黄剌丁,以保护黄剌丁的持续繁殖。

四. 贵州省 铜仁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贵州白山羊

贵州白山羊原产于黔东北一鸟江中、下游的沿河、思南、务川等县,分布在贵州遵义、铜仁两地区的20余县,目前总数已超过100万只。

该羊,公、母羊均有角,颈部较圆.胸深,背宽平,体躯呈圆桶形,体长,四肢较矮。毛被以白色为主,其次为麻、黑、花色,毛被粗短。少数羊鼻、脸、耳部皮肤上有灰褐色斑点。

成年公羊体重32.8千克,成年母羊为30.8千克,肉质细嫩,肌肉间有脂肪分布,擅味轻。周岁揭羊平均活重 24.11千克,月同体重11.45千克,内脏脂肪重1.40千克,净肉重8.83千克,屠宰率53.30%,月同体净肉率 68.72%:

其性成熟早,公、母羔在5月龄时即可发情配种,但一般在7-8月龄才配种,常年发情,1年产2胎,从1-7胎 (4岁左右)产羔率逐渐上升,为124.27%-180%,品种平均产羔率273.6%,年繁殖存活率为243.19%。

五. 贵州省 铜仁 江口县 社饭

社饭



江口人注重过社春,凡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社饭,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后,人们都要吃社饭邀约亲朋好友聚会。特别是有新坟的人家(一般要挂社清三年)都要约请亲朋好友吃社饭,到坟山扫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时,四周山上,人头攒动,香烟袅绕,鞭炮连天,呈现出浓重的祭悼气氛。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大米、蒿菜、腊肉、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脑之功效。

    由于社饭既有糯米的甜美,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嫩蒿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江口,只要到草长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互相赠送社饭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一代延续。    

江口人注重过社春,凡立春过后的第五个戊日(通常在春分前后),家家户户都要做社饭,以祭祀先人。每年春分前后,人们都以吃社饭邀约亲朋好友聚会。特别是有新坟的人家(一般要挂社清三年)都要以吃社饭约请亲朋好友到坟山扫墓,且人越多越好。每每此时,四周山上,人头攒动,香烟袅绕,鞭炮连天,吃社饭呈现出祭悼浓重气氛。
社饭的主要原料是白米、蒿菜、腊肉。将于节前采摘来的青蒿嫩枝洗净后搓揉,挤出苦水,洗净剁碎,放入锅中加姜、野葱、蒜苗炒至蒿菜转黄焙干待用。将腊肉洗净,切成丁并炒香备用,然后将糯米、大米按照3:1或2:1的比例(即3公斤糯米兑1—2公斤大米)洗干净,糯米用水浸泡3—4小时后滤干,大米先放入沸水锅中稍煮片刻便捞出,滤去米汤,再将滤干水分后的糯米去与煮过的大米混合一起,放入炒香的腊肉丁、蒿菜、盐、味精等拌匀,放入甑内,用大火蒸熟即成。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做社饭时又加进了核桃仁、花生仁等,不但清香,而且具有提神健脑之功效。

由于社饭既有糯米的甜美,又有腊肉的薰味,还有社菜的清香,独特的风味很受人们欢迎。在江口,只要到草长花开、桃红柳绿的时节,亲朋好友、邻里之间都要互相赠送社饭品尝。这种淳朴的乡风民情,至今还在一代一代延续。随着时代的发展,社饭已逐步进入市场。

六. 贵州省 铜仁 万山区 刨汤

来到铜仁,最能体现当地人大口吃肉、大碗喝酒的热辣性格,恐怕这道菜最恰当了。吃刨汤是铜仁农家古老的一种习惯。临近春节前夕,到了熏制腊肉的时候,农家人把养了一年的大肥猪新鲜现杀,甚至还泛着热气的猪肉、猪血、猪内脏切成片,下锅翻炒,再用猪大肠熬制一锅汤,加一些自酿的甜酒,去腥增鲜。待到肉熟汤滚,再将其猪肉等又混入汤锅中,加辣椒、蒜苗,吃的时候可以边吃边加血旺、蔬菜和豆腐。吃刨汤饭可不能太斯文,大碗酒、大块肉,如刘姥姥三进大观园,"食量大如牛,吃个0猪不抬头",吃得一饱二醉、东倒西歪、哈哈大笑才是刨汤饭的真性情。越热闹主人家越是开心,这也是为了取一个好意头,期待来年丰收更盛。这就是铜仁的"刨汤",而所谓"刨",其名来源于木匠的工具,像推木头一样,把猪身上的猪毛给刨掉,以得其名。

七. 贵州省 遵义 仁怀 贵州茅台酒

贵州茅台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茅台酒产于遵义市西面的赤水河畔茅台镇。茅台镇酿酒历史悠久,早在明代酿酒的工艺就已经初步形成;到清乾隆年间,茅台镇成为川盐入黔的重要口岸,盐运兴盛,酒的需要量激增,酿酒生产迅速发展;道光年间,茅台镇的酿酒作坊不下20余家,产量已达170吨。

茅台酒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小麦制曲,采用我国传统的独特工艺精心酿造,经过8次下曲、7次蒸馏、9次发酵,并经过长期窖藏而成。整个生产周期需时9个月,一般要窖藏5年后才能成为出厂的成品。茅台酒酒体丰满醇白,晶莹剔透,酱香突出,幽雅细腻,低而不淡,浓而不艳,回味悠长。启开茅台酒的瓶盖,便有一股芬香扑鼻,沁人心脾;细辨又有似豆类发醇的酱香,还略带清甜气息,咽之有如细细清风沁入心田,又似涓涓溪流注入胸襟。

八. 贵州省 贵阳 云岩区 贵州苗族挑花

贵州挑花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挑花艺术不仅苗族喜爱,布依族、水族、侗族、仡佬族也同样喜爱。每逢节日盛会、过年、走亲、访友,特别是“踢场”时,她们都要穿着自己亲手挑成的花衣,互相比美。谁的花样多,谁挑的精美好看,谁就会受到人们的称赞。年轻姑娘们在初恋过程中,都把自己挑得最好最心爱的衣物作为纪念品,赠给自己心人。不少苗族老年妇女至今还保存着几十年前的花衣。

贵州苗族的挑花艺术的图案设计上,大多采取单独模样,二方连续形式和四方连续形式。单独模样在背衣、背扇、衣脚上最多。衣脚、衣袖、背扇脚四周是二方连续形式,衣袖也有四方连续形式构成的。在纹样取材上,主要是苗族群众在生产劳动中所熟悉的东西。如牛、羊、猫、狗、花.鸟、鱼、虫等;有带吉祥意义的猪蹄叉、狮子、龙鱼等形象;也有苗家日常所见的浮溧、茨藜、石榴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另外,还有一部分几何图形构成的图案。在图案色调上,主要有大红、粉红、黄、翠绿、蓝、白等五种颜色。其中以大红、白色为主调,其他颜色镶边。在表现手法上,有挑花、插花、豆花等区别。

九.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米虾

米虾

米虾为铜仁的米豆腐,外型独特且别具风味。其外形如河虾,味道爽滑。在其上放上切碎的榨菜、酥花生、酥黄豆、盐菜、葱花等配菜,再淋上用红油、姜汁、酱油、麻油、花椒油、醋、蒜水等调成的汁。红白绿相间,酸辣可口,养颜开胃,对夏日中烦燥的胃也是一种保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