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溪特产城事件 安溪龙华城事件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溪特产城事件 安溪龙华城事件更新时间:2024-01-11 14:14:40

一.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淮山黄酒

淮山黄酒以淮山、糯米、红曲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精酿而成,富含淮山多糖、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微量元素。口感醇厚爽口,味正纯和。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州城小磨香油

州城是一具有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历史上曾经名品荟萃,小磨香油即是其中之一。较为有名的是西门街王氏小磨香油,已祖传数代,解放前曾在西厦门北路东开店经营,因其货真价实,名声波及梁山、汶上、平阴等周围数县。建国后,经营小磨香油的家庭作坊曾一度沉寂,改革开放以来,复重新兴起。目前,州城有数家做小磨香油生意。年产小磨香油上万公斤。

香油来自芝麻。芝麻亦称“脂麻”、“胡麻”、“油麻”,系脂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它喜温耐旱,但不耐霜涝。全株有茸毛,茎直立,四棱形,有单秆的,有分枝的。叶多变异,互生或对生,有披针形、心脏形及椭圆形。花单生或者2—3朵簇生于叶腋,呈筒状、唇形,淡紫或白色。果实长形,有4棱、6棱、8棱不等。有白、黄、棕红或黑色的扁椭圆形种子,其含油率较高,可供榨油和制糕点用,中医学上以黑芝麻入药,可补肝肾,润燥结。茎、叶、花可提取芳香油。

我县种植芝麻历史悠久,据有关史料记载,早在汉代就广为种植。现在,仍有不少农民喜欢种植芝麻,全县年总产量可达数万公斤。

用芝麻加工出来的油叫麻油,因它有特殊的香味,故又称香油。加工时,因采用主方法不同,虽同是香油,却又分香味差异较大的大槽油和小磨油。用小磨香油拌的凉菜,色泽金黄,香气浓郁;在汤菜中滴上几滴,有增香提鲜之效。

小磨香油的加工方法是:先将芝麻中的杂物剔除,而后放在大铁锅里翻炒,炒至焦黄色时,从锅里扒出来。凉透后,入到石磨上研磨成芝麻酱,而后把芝麻酱放进直径1米左右的大铁锅内,兑入适量的热水(80℃左右),用消过毒的一根圆棍用力搅拌,使麻油从麻酱中慢慢分离出来。这时停止搅拌,双手紧扶锅沿,均匀而有节奏地摇动,使麻油漂浮于麻酱之上。待麻油漂浮一层时,用小铁勺轻轻地从麻酱上面把麻油撇出来。这叫头排子小磨油,香气扑鼻,质量最好。接着,再兑入适量热水,再搅拌,再摇动,取出的油叫二排子小磨油。这样,100斤芝麻可加工出小磨香油50—60斤。在烘炒、研磨过程中,芝麻中含有的那种芝麻酚素,很快成为芝麻酚,因而使小磨香油具有浓郁奇特的香味。

小磨香油的营养价值很高,特别受人们喜爱。它所含亚油酸比花生油、菜籽油都高。亚油酸是一种重要的不饱和脂肪酸,也叫必须脂肪酸,人体内不能自行合成,必须从食用油里提取。由于小磨香油里的亚油酸不饱和,溶点低,所以它在人体内的消化吸收率也就高。小磨香油里还有较多的维生素E,这是人体不可缺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抗病延年。

因芝麻种植较少,州城小磨香油产量较低,主要在本地和汶上、梁山一带行销。

三.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大叶乌龙(茶叶)

    大叶乌龙,又称大叶乌,原产安溪长坑珊屏。相传清雍正九年(1731年),安溪长坑人苏龙栽于建宁府(今南平市)。民国年间,为纪念该品种的发现者苏龙氏亦称大叶苏龙。该茶品系较多,有软技乌、小叶乌龙和尖叶乌龙等。当前,在安溪还可细分为蓝田乌龙、红骨乌龙、红心乌龙、矮脚乌龙、竖乌龙、早乌龙等品系。在安溪主产区为长坑、西坪等乡镇,面积约1万亩。并在省内外茶区被广泛引种。1984年,大叶乌龙被认定为全国良种。( 安溪县)

四.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佛手

佛手,又名香橼、雪梨。相传为清康熙二十九年(0690年),安溪金榜骑虎岩的一位老和尚,用茶树枝条嫁接在香橼上而得(见庄灿彰《安溪茶业调查》)。康熙四十三年(1705年),传入永春达埔狮峰村。制乌龙茶,茶条紧结、肥壮、卷曲呈豪干状,色泽砂绿乌润,香高味浓,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绿明亮,独具风格;制红茶,汤色红浓,叶底红亮,品质甚佳。1996年,佛手被定为福建省茶树良种。现安溪县栽培较少,主产区为永春县,闽中、闽东、闽北有小量引种。( 安溪县)

五.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凹乾芫荽

凹乾芫荽

凹乾是湖二村一个小角落,位于湖头镇政府所在地。据湖二村党支部书记李清黎介绍,这里属溪流河漫滩地,土层深厚,多为淤土和沙土,养分丰富,加上日照充足,无风无霜雪,这些共同构成芫荽成长的绝佳条件。

乾隆丁丑版《安溪县志》载:“芫荽,一名胡荽,即兴渠。通心脾,达四肢,辟恶气。痘疹出不快者,挲之立发。小儿虚弱者,挂床头辟气。”

品尝湖头鸡卷时,必配上一碟凹乾芫荽,滴上永春老醋,香气四溢,令人食欲大振,不忍罢筷。

六. 山西省 临汾 隰县 午城玉屏酒

午城玉屏酒:玉屏酒,由具有三百多年酿酒历史的山西省隰县午城酒厂生产,是山西省优质名牌产品。该酒是以清香称著的午城白酒作底酒,按照我国古典医药名方《玉屏风散》,选用参、芪、术、檀等十五味名贵药材,精心配料酿制而成。其特点是酒体清澈明亮,色泽晶莹正黄,气味芬芳绵甜。此外还具有补气、活血、和胃、生津、醒脾、舒肝、祛风、固表、强身、健志之功力。长期饮用,效果尤佳。( 临汾)

七.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湖头米粉

湖头米粉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湖头最有名的小吃当属湖头米粉了,湖头米粉采用的是优质大米,并取【阆溪】甘泉作为原材料,经手工制作,然后天然晒干而成。湖头米粉主要有礼盒包装和袋装为主,是闽南人常年送礼的佳选,同时也是人们家常必备没事。每逢婚宴或其他礼节,湖头米粉也是必备佳肴,之所以这么受大众喜爱,不仅是因为它好吃不腻,同时使用小孩到老人各层年龄段食用。

湖头米粉系以优质大米为原料,以湖头镇福寿、汤头两村所产最为出名。湖头米粉乃选取当地所产纯白的优质大米,来自阆山富含多种天然矿物质的甘洌泉水,经浸水、磨浆、蒸炊、压制排粉、晒干等数道独到的农家精细手作功夫精制而成。其品质上乘,晶莹半透明,熟粉细腻柔韧、不粘糊、清香可口,炒、煮口感具佳;成品白如丝、细如线、韧如簧。其加工历史悠久,畅销闽南及东南亚、港、澳、台等地区,是馈赠亲友、居家、野炊、餐饮行业常年必备之佳品。主要产品:100克、250克软包装(调味)、1000克、2000克礼盒装系列产品。如配以香菇、海蛎干、瘦肉丝等烹煮,便成为风味独特的“安溪炒米粉”和“安溪米粉汤”。

现米粉以安溪县湖头为佳。湖头米粉作坊星罗棋布,仅福寿、汤头两村有80!%农户以制作米粉为生。湖头米粉的制作与众不同。首先是水,采用阆溪甘泉;其次,挑选优质白米;再次是

国为犹以用福寿村的井水制作的“福寿米粉”为正宗。其白如晶冰,滑如青丝,韧如胶簧,粉如花絮,百煮不烂;可煮可炒,可燉可馏,油多不腻,油少不涩。

湖头米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福建省安溪县湖头镇现辖行政区域。

八.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天赐城花卉

天赐城花木种植面积4600亩,品种有银杏、雪松、蜀松、无丝垂柳、枇杷、楠树等280余种,如今走进天赐城,苗目青翠、百花盛开、犹如绿的海洋、花的海洋,也是这里的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绿色通道。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莲兜美豆干

莲兜美豆干

祖传的民间制作工艺,在安溪官桥镇莲兜美村已有二百多年的生产历史,并以产地久负盛名。莲兜美豆干选用优质大豆为主要原料,佐以石膏、八角等,经过洗净、磨浆、煮沸、过滤、牵路(放入适量石膏)、搅拌、包压等数道传统工序精制而成。形方块状,色浅黄或白,质硬且韧,紧握不断块,放开复原,撕开成鸡肉丝状。品尝时硬而不烂,香韧可口。

十. 浙江省 嘉兴 海盐 于城牛蛙

于城镇地处于浙江省海盐县的中部地区,该镇位于庄柴湖边岸,水产养殖业发达,有着“牛蛙之乡”的美称。该镇与上杭州、苏州、海均三地距离100公里左右。始建于东周吴越争战时期,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年的历史。成名于春秋时期,文化设施日趋完善,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傍依着全国十大名园之一的绮园和“一片江南真山水”的南北湖、“浙江第一阁”的千佛阁,文化源远流长,旅游资源丰富,于城镇被嘉兴市命名为“东海文化明珠”乡镇。

浙江省海盐县于城镇素来被人们称为蚕茧之乡和牛蛙之乡,全镇面积42.8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总人口2.35万。改革开放以来,于城镇抓住机遇,立足轻纺,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实施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战略。又立足传统粮油茧蓄等四大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已初步形成了特种水产养殖(甲鱼)、葡萄、优质密梨、花卉苗木四大基地。现有工业企业252家,拥有固定资产13828万元,从业人员5365人,主要有纺织、印染、服装、饲料、建筑材料等8个行业,于城镇大力实施品牌战略,为农业优势产品申请办理了“于城牌”注册商标,并制定了各类农业生产标准,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于城牌”葡萄、“于城牌”梨、“于城牌”生态鳖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嘉兴市名牌产品。“于城牌”牛蛙也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银质奖。2002年实现工业产值6.2亿元,创利税2837万元。2002年实现农业产值1.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572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