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土特产真好吃 恩施哪些土特产好吃又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土特产真好吃 恩施哪些土特产好吃又便宜更新时间:2024-01-20 08:33:22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矿泉水

省内矿泉水(水温( 湟中)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马铃薯

恩施马铃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恩施马铃薯

土豆和恩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多年来,恩施人都有极重的土豆情结,煮饭有土豆,做菜有土豆,芡粉是“土豆粉”……有人在接受采访时还表示,一辈子都在吃土豆。

恩施州高山地区马铃薯品质上乘,有着巨大的产业和消费潜力.

恩施州马铃薯在西南山区有优势,有基础,有地位,有前景。州委州政府把马铃薯产业当做特色农业、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来抓。未来五年内,恩施州将突出“恩施富硒土豆”特色,进一步加粗延长产业链条,力争朝着“中国薯都”的目标迈进。

湖北省恩施市现辖行政区域

《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对“恩施马铃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函》恩市政函〔2016〕25号

恩施市地方标准:B422801/T005-2016

《恩施马铃薯生产技术规程》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巴东县 宜红茶

称宜红,又称宜昌工夫茶,是我国主要工夫红茶品种之一。历史上因由宜昌集散、加工、出口而得名。

1宜红茶区的自然环境

宜红茶区位于东经109°-112°,北纬29°-31°31′。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的湖北、湖南三市州(湖北的宜昌市、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的常德市)二十余县,是我国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区,早在公元3世纪西晋时,《荆州土地记》就记有:“武陵七县通出茶”。唐代陆羽《茶经》载:“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山南,以峡州上”。

1.1气候

属亚热带气候,茶区年均温度14~18℃。宜昌年均温度16.9℃,无霜期283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8天,有效活动积温5401℃。恩施年均温度16.3℃,无霜期280天,10℃以上茶树生长发育期247天,有效活动积温5171℃。常德在北纬29°附近,一般年降水量1200~1600mm,且多集中在茶树生长发育的3~9月。

1.2土壤、地势

土壤以黄棕壤、红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的面积大,成土母岩多为片麻岩、沙岩、页岩、板岩、花岗岩分化而成。pH值多在4.5~6.5之间。

宜红茶产于武陵山系和大巴山系境内,以武陵山区分布最广,海拔高的有2000~3000m的高峰,而茶树分布主要在海拔300~1000m之间的低山和半高山区。宜红茶优质茶的产区多在海拔400~1000m之间,如五峰的采花、宜昌的邓村、鹤峰的走马等。

1.3品种

宜红茶区特有的茶树品种资源,如宜昌大叶种、宜红早、恩施大叶种、鹤峰苔子茶、恩施苔子早、巴东苔子茶、五峰大叶种、五峰柳叶种等。

2宜红茶的诞生

不少学者认为,我国红茶源于17世纪中叶。宜红茶究竟起源于何时呢?笔者1953年开始在宜红茶区收集资料,作过访问。1982年笔者曾撰文“宜红茶初考”,提到:“清代湖南《巴宁县志》记有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与外洋通商,广人挟重金来制红茶,农人颇享其利。日晒,色微红,故名红茶。清代《宁乡县志》(1867年)记有:“广人贩红茶,按谷雨来乡,不利雨而利晴,不须焙而须曝,乡园获小济焉”。据我国著名茶学家吴觉农先生分析:“当时(指19世纪)湖南有了红茶,湖北和湖南邻近,这个时期红茶制法可能已传人湖北”。《湖北茶业贸易志》记:“19世纪以后,大批广东商人到鄂南采制出口红茶,进一步促进了鄂南茶叶生产的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夕,羊楼洞不仅成为国内著名的边销茶区,而且成为著名的出口红茶产区。在鄂南茶叶蓬勃发展的同时,由于广东茶商到鹤峰、五峰一带改制红茶,也促进了鄂西茶叶生产的发展,五峰、鹤峰、长阳生产的宜红茶,很受英商欢迎,成为国内著名出口红茶产品”。“19世纪以后,我省外贸有了较大的发展,出口红茶贸易也随之兴旺起来,清代道光年间,广东茶商钧大福带领江西技工到五峰渔洋关传授红茶采制技术,设庄收购精制红茶运汉转广州出口”。

《鹤峰县志》(清光绪十一年续修本)记:“邑自丙子年广商林紫宸来州(注:清雍正改容美土司归流,建鹤峰州)采办红茶。泰和合、谦慎安两号设庄本城五里坪,办运红茶载至汉口兑易,洋人称为高品。”

笔者于1962年5月,访问老茶人、宜昌县茶叶公司太平溪茶站评茶师宫美珊先生,他说:“光绪元年(乙亥年,1875年)有广东香山县客商芦次伦先在鹤峰开矿,失利。见鹤峰一带产茶甚多,因此开设茶号,在鹤峰、湖南石门县泥沙一带教茶农做红茶,头一年做有红茶七八千斤,首批由汉口转运广州出口。由于茶叶品质好,每箱售价高达160两(白银),比当时市场红茶价格高出一倍”。

五峰县采花乡发掘的已有100多年历史的英商“宝顺和”茶庄招牌,说明那时五峰各地已在做红茶。

综上所述,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宜红茶区老茶人的传说,可以推断:宜红茶的诞生在十九世纪中期前后。宜红茶的大量出口外销在清光绪二年(1876年)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条约《烟台条约》把宜昌辟为通商口岸之后。据中国茶叶公司资料:1876年我国茶叶出口曾达213.2万担,其中红茶出口170.9万担,占茶叶出口总额的80.16%,当时由汉口出口茶叶57.4万担,其中红茶47.8万担,占出口总额的83.2%,其中就有大量宜红茶出口。建国前,我国茶叶出口贸易极盛时期是1886年,当时我国茶叶出口达268.2万担,其中红茶200万担,占出口总额的74.6%,曾为我国换回6310万银元。

1949年我国茶叶出口仅19.84万担,其中红茶出口只有1.65万担,只有1886年的0.825%。宜红茶几乎全面停产。宜红茶收购、加工、集散中心的五峰渔洋关,抗日战争前有茶厂10余家,1949年已全部关闭。

3宜红茶的新生和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当时苏联首先和我国建交,随后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和“中苏贸易协定”,我国红茶出口苏联换回我国建设急需的物资,这样红茶有了销路,以后宜红茶还出口东欧各国。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生漆

恩施生漆与世界名漆——“坝漆”品质一样,有语赞曰:“看着像清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生漆是恩施市传统的经济林品,分家生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柏杨豆干

利川柏杨坝出产一种五香豆干。这种豆干薄如纸片,色如柠檬,香有余味,独具特色。其加工制作工艺不用食盐、卤水、石膏,将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块模型中压缩后,用文火烘干,喷撒香料即成。别的地方也试用这个方法制做的豆干,没有柏杨豆干的特色,原因是柏杨坝有一股泉水,清凉甜爽,四季涌流,只有用这股泉水制成的豆干才有色、香、味、形独具的特色。人们把这股泉水称作“神水”。相传,清康熙年间,当地官吏进京以柏杨豆干为贡品,被朝廷赐赏为“深山奇食”。( 利川)

明清以来,在利川柏杨集镇一带就大量生产豆干,其中尤以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生产的豆干最为有名,并被当地1列为朝廷贡品,深受朝廷皇族们的喜爱,康熙皇帝还给沈记好吃婆豆干作坊亲笔御赐“深山奇食”金匾,从此沈记好吃婆豆干就改称为深山奇食好吃婆豆干,并以皇恩御赐为荣,使豆干制作传统工艺沿袭几百年传承至今,成为人们喜爱的地方风味小吃。

柏杨豆干主要以优质地产大豆、龙洞湾泉水和若干种天然香料为原料,经过水洗、浸泡、碾磨、过滤、滚浆、烧煮、包扎、压榨、烘烤、卤制、密封等十几道独特工序加工而成。

柏杨豆干在整个制作过程中,其特殊性就是不用石膏及其他任何化学品,奥妙就在于当地泉水和传统工艺中,是制豆腐业中的一绝。

柏杨豆干色泽金黄,美味幽长,绵醇厚道,质地细腻,无论生食还是热炒,五香还是麻辣,均有沁人心脾回味无穷之感。经质量技术监督、卫生防疫等部门检验,产品符合国家标准,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钙、锌、钠、硒等多种微量元素,保质期可达8个月以上,有“固体豆浆”之美称。

湖北利川柏杨康美食品有限公司创建于1999年,是当地政府重点扶持的一家民营龙头企业。公司在利用高温蒸煮杀菌攻克了豆干保鲜贮藏这一难题后,采用真空包装,开发出了休闲及菜肴两大系列产品,经技术监督局、卫生防疫站等部门检测,内含丰富蛋白质,多种维他命及锶、锌、钠、硒等多种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微量元素。产品质量符合国家标准,保质期可达10个月之久。公司同时拥有两条年生产能力达2000万元的豆干生产线,并配有先进的高温(120℃)蒸煮杀菌设备,产品合格率达100%。公司根据秘方选用天然高山大豆和龙洞湾无污染富硒泉水,不用石膏及其它任何化学品,历经三十二道工序科学精制而成。公司开发的休闲及菜肴两大系列产品遍布全国,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

2001年柏杨豆干被评为中国农业国际博览会湖北省名牌产品;

2002年“柏杨”牌商标被评为恩施州知名商标。

2003年柏杨豆干被评为湖北省消费者满意商品。

2004年“柏杨”被评为恩施州十大名吃。`

2005年“柏杨”牌注册商标被评为湖北省著名商标。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恩施山地水牛

恩施山地水牛为湖北省恩施自治州水稻产区的主要役畜。因其分布地区山峦重叠,体型结构与平原湖区水牛稍有差异,故名山地水牛。

(一)产地与分布

恩施山地水牛分布于恩施、建始、巴东、利川、宣恩、咸丰、来凤、鹤峰8县市。分布区境内地势高耸,山峦重叠,山势险峻,溪河纵横,既有海拔1200米以上,侧坡陡峭而顶部宽旷平缓的山原,又有海拔800米以下的山间盆地、河谷平坝。绝大部分水田分布在山原平坝地区。水牛作为水田的主要役畜,与水田的分布密切相关

(二)品种的形成

恩施自治州饲养水牛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由于山区特定的生态条件和群众选种的结果,逐渐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条件和饲养管理条件的山地水牛。

1.环境条件的影响

由于产区海拔高度不同,气温、降水量、无霜期、土壤植被、作物生长期不一样,分布在不同地区的水牛体型、体态结构也略有差异。如来凤县低山平坝区平均气温17.5℃,最高41℃,最低-5℃,年降水量1380毫米,无霜期330天左右。由于气温高,雨量多,无霜期长,所以农作物产量较高,农副产品丰富,野生牧草生长期长,产量高,品质较好,为水牛的生长发育提供了良好的气候和饲养条件,所产的水牛体型大,结构匀称。利川市海拔12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9.4℃,最高26.5℃,最低-15℃,年降水量1743毫米,无霜期150-170天。由于气温低,无霜期短,所以农作物产量较低,野生牧草生长期短,产量低,品质差,放牧期短,舍饲期长,补饲不够,水牛的生长发育受到一定影响,体型较小,结构也欠匀称(表74)。由于产地生态条件的差异,故山地水牛在体型大小和体态结构上形成两种不同的类型,即平坝型和山原型。

2.选种的影响

山区饲养水牛主要是为了役用,农民群众对选择好役用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选牛时,要求体格健壮,结实紧凑,行动敏捷。“前选胸膛宽,后选0齐”,“前身高一寸,力气使不尽”。对各部位的要求是“四宽、六大”,即头面宽、角门宽、胸膛宽、腰角宽;眼大、鼻孔大、蹄大、角根大、嘴筒大、尾根大。四肢要求“前肢似箭,后肢如弓”。被毛要求“铁毛牯,青毛s 。”皮要有弹性。由于长期定向选择的结果,无论是山原型还是平坝型,从整个体型结构看,均表现为体躯结构紧凑,前躯深宽,四肢强健,蹄质坚实,肌肉结实的役用体形。

(二)体形外貌

山地水牛各部位的特征是:头大小适中,额宽而平;鼻镜宽,鼻孔大。平坝型水牛角长,角根粗,弧度大;山原型水牛较细、短。公牛多为“龙门”角,粗长、向上,弧度大;母牛多为“茶盘”角,细短、后仰,弧度较小。耳小眼大,颈长短适中,肩颈结合紧凑。公牛颈较粗短,母牛稍细长。胸部宽深,肋骨开张良好;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略倾斜;前肢正直,后肢弯曲内靠,肌腱明显,蹄圆正、坚实;尾毛密长至飞节。母牛乳房发育欠佳,0较短。皮厚毛粗,毛色以青色为主,芦毛次之,白色甚少。四肢下端毛色淡而呈灰白色,均有明显的颈纹。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毛坝漆

为国产名牌生漆,汁浓,味香,色泽光亮,含水量少,燥性好,抓木力强,是家具和工艺美术品的理想涂料,具有优良的防腐,抗酸碱性能。用毛坝漆作涂料的漆器,工艺精湛,不变色,有光泽,美观清洁。近年来清江油漆工艺美术厂用毛坝漆作涂料复制了许多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与原件十分相似,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高度称赞,堪称艺术珍品。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榨广椒

在土家山塞的平民百姓家里,常年珍藏着主妇的一道看家菜,炸广椒。这种菜家家户户的饭桌上都可以看到,男女老少人人爱吃百吃不厌。 辣椒菜有很多种做法,炒,烧,腌,炸,磨。炸广椒可以说是家家必备的小菜,酸香可口,既可干炒又可能性作汤,其做法大 体是先将红辣椒剁细,和进包谷面里,装进炸坛里并一层一层的压紧,表面放上一层桐麻叶或塑料纸,用篾扎紧,将坛子倒扑在盐水盆里中,一月以后,即为炸好了,要吃时随时可以挖一些出来,蒸熟或放在锅里炒熟,放进油盐也可以炒熟了再加菜叶和水,当汤吃,特别是做蒸肉时更是少和炸广椒,大多用猪肉一起混炒,腊肉炒广椒算是土家族的饮食一绝。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的土家人特别酷爱酸辣。有“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儿抓”的民谚,鲊广椒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明的,并在恩施这块土地上长盛不衰。

鲊广椒,也称为鲊辣椒,它是以恩施本地鲜红辣椒和苞谷面(玉米面)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具体制作是:将鲜红辣椒去蒂洗净,沥干水分,用铡刀剁成细沫,加入食盐拌匀,再加入苞谷面拌匀(也有的还拌入花椒、桔皮等调料的)。盛入干净的坛子里,上面盖上菜叶,然后用竹片将其卡紧,再倒置于盆中,加入水(称为倒腹水)。优点是重力压住坛口,密封效果好,吸水有度,为无氧发酵提供了保障,使成品口味更醇更香。制作少量的鲊广椒也可用正腹水坛子,即有沿可放水的,正放,在沿内槽中放水,盖上盖,但这种坛子制作的鲊广椒不可存放太久,因为坛子内气压有可能将坛盖冲开进入空气,也可能吸水过多变稀走味。拌好的鲊广椒装坛后让其充分发酵,大约3周后就可取出烹制。一般是在锅中焙熟后与土家腊肉一起炒食或作扣碗底料蒸食,成品色泽微红,酸辣味十分特别。还有用鲊广椒做蒸肉、扣肉底料、伴料,这样做出来的蒸肉不油腻、爽口,易消化吸收。甚至用它与苞谷面做成苞谷糊喝的,叫鲊广椒糊。

在选用辣椒时,最好用农历白露以后的辣椒,做出的味才好,否则就会太酸。苞谷面最好用恩施的小子黄苞谷。除了用苞谷面外,也有少数用糯米粉的。鲊广椒装入坛中后,一定要保证盆中有水,密封性好的可保存几年不变质。

现在生产鲊广椒已不局限于家庭,有专门的食品企业生产,采用现代科技真空包装,方便运输,世界各地的人们都可享用。(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芸豆

芸豆产于海拔1400-2000米的高寒地带,生长期长达180天,主要品种有大白芸豆、小白芸豆和紫花芸豆几种。利川鄂西芸豆主产区,年产2000余吨。利川芸豆具有颗粒饱满、清洁光滑、肉质细腻、清香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经省农科院专家测定,利川芸豆含碱量达0.25ppm,蛋白质、淀粉、脂肪含量分别达25-31%、39.1%和11.3%,同时还具有人体所需的钙、镁、铁、锌、磷等多种微量元素。芸豆主作菜肴,与排骨、猪蹄、鸡鸭肉等一起炖、蒸或单独煮熟后与肉食品烩炒,香甜酥软,其味极佳。芸豆还可作西式点心主要原料,被列为中国粮油出口主要商品之一。( 利川)

营养成分

芸豆营养丰富,据测定,每百克芸豆含蛋白质23.1克、脂肪1.3克、碳水化合物5 6.9克、钙76毫克及丰富的B族维生素,鲜豆还含丰富的维生素C。从所含营养成分看,蛋白质含量高于鸡肉,钙含量是鸡的7倍多,铁为4倍,B族维生素也高于鸡肉。

食用价值

芸豆是营养丰富的食品,不过其籽粒中含有一种毒蛋白,必须在高温下才能被破坏,所以食用芸豆必须煮熟煮透,消除不利因子,趋利避害,更好地发挥其营养效益。嫩荚约含蛋白质6%,纤维10%,糖1~3%。干豆粒约含蛋白质22.5%,淀粉59.6%。鲜嫩荚可作蔬菜食用,也可脱水或制罐头。

芸豆还是一种难得的高钾、高镁、低钠食品,这个特点在营养治疗上大有用武之地。芸豆尤其适合心脏病、动脉硬化,高血脂、低血钾症和忌盐患者食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