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平南东平土特产 平南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平南东平土特产 平南特产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3-12-27 13:30:44

一. 青海省 海东 平安区 碎蛇

西藏墨脱县墨脱村的山坡上,有一种隐藏在地下生活的动物, 名叫细蛇晰。每到五六月间人们翻地时常常会发现它,由于它容易断,所以当地人叫它碎蛇。 用碎蛇浸泡的酒,口服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效果良好。

二.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锅塌豆腐

锅塌豆腐著名山东菜,成菜呈深黄色,外形整齐,入口鲜香,营养丰富。最早的锅塌系列菜是来自山东地区,早在明代山东济南就出现了锅塌豆腐,此菜到了清乾隆年间荣升宫廷菜。后传遍山东各地,又传入到天津、北京及上海等地。

“锅塌”是山东菜独有的一种烹调方法,它可做鱼,也可做肉,还可做豆腐和蔬菜。 此菜原料层层叠起,恰如一个个精巧的小盒子,玲珑别致,整齐端庄。其特点是豆腐经过调料浸渍,蘸蛋液经油煎,加以鸡汤微火塌制,十分入味,又可称为“锅塌豆腐夹馅”。

三. 广西 贵港 平南县 平南石硖龙眼

平南石硖龙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平南石硖龙眼是广西贵港市平南县的。石硖龙眼原种出自平南县大新镇。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平南石硖龙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平南县具有适宜石硖龙眼生长的独特的土壤和气候环境,因而生产的石硖龙眼质优味美。平南县石硖龙眼因果大、核小、肉厚、爽脆等特点受到广大客商的青睐。目前,平南县石硖龙眼种植面积24.4万亩,今年总产量达4.5万吨,总产值达2.7亿元。

平南县的108株石硖龙眼母树是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的覃敬清先生在1929年选育的龙眼优质品种。我县发展种植的石硖龙眼全部都是从108株石硖母树中选育繁殖的,石硖龙眼的优良品质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平南石硖龙眼最大特点是品质优,味道好,它是所有龙眼品种中鲜品味最好的水果。平南石硖龙眼鲜果具有肉厚核小、味甜清香,肉脆爽口,易剥皮、易离核和耐贮运的特点,单果重8-12克,可溶性固形物22-24%。维生素C32毫克/100克,可食率70%左右,适宜鲜食和加工元肉,石硖龙眼加工的元肉,肉厚、色泽金黄,是重要的滋补品。

石硖龙眼是广西平南县名特优水果。平南石硖龙眼荣获1995年第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平南县现已种植石硖龙眼20多万亩,是目前全国最大的石硖龙眼商品生产基地,1996年我县被农业部评为优质石硖龙眼基地县。

2013年第三次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会10月31日在北京召开。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平南石硖龙眼成为地理标志产品。

地域范围

平南石硖龙眼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平南县辖区内所有行政乡镇,即平山镇、寺面镇、六陈镇、大新镇、大坡镇、大洲镇、大安镇、武林镇、镇隆镇、上渡镇、平南镇、丹竹镇、东华乡、安怀镇、官成镇、思旺镇、思界乡、大鹏镇、国安乡、同和镇、马练乡等21个乡镇及其所管辖的288个村委会和社区。保护范围地域位于东经110°3′54″至110°39′42″,北纬23°2′19″至24°2′19″,东西宽51公里,南北长110.5公里。保护面积1.6万公顷,产量4.5万吨。

四.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接山西瓜

接山乡西瓜汁多瓤细,味甜爽口,皮薄子少,瓜型中等偏小,宜于贮运,被人们誉为“山东第一瓜”,除供应省内市场,还远销江南各省。

西瓜又称寒瓜、夏瓜、水瓜,是人们喜爱的夏令消暑佳品。可食部分的瓤肉占整个西瓜重量的54—65%,含水分94%。西瓜营养丰富,每100克含糖4—14克,蛋白质1.2克,钙6毫克,磷10毫克,铁0.2毫克,还含有甜菜碱、番茄色素、胡萝卜素和丰富的维生素A、B1、B2、C等对人体有益成分。除供鲜食外,还可以加工成西瓜酱、西瓜汁等。在医药上有清热、止渴、利尿的作用,适用于中暑发热、汗多口喝、肾脏炎、胆囊、肝炎、糖尿病、高血压、小便少而焦黄等症。瓜子仁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2等,可供食用或作糕点辅料。西瓜的外皮晒干称“西瓜翠衣”,煎服具有西瓜汁同等效用。瓜子可做茶食。

西瓜属葫芦科,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蔓性,密生细毛。根系发达,入土深分布广。单性花,雌雄同株。叶色浓绿,花性早,色黄。瓜为圆形或椭圆形,皮色或浓绿或绿白或绿中夹蛇纹。瓤色有浓红、淡红、黄、白之分,喜炎热、怕低温,适宜气温在25—30℃以上生长,18—20℃为结果实的低限,10℃左右生长停滞,5℃时即受冻害。日照充足,气候干燥,日夜温差大,有利于果实的糖分积累。西瓜对土壤的适应性广,最宜于深厚肥沃的砂质壤土。

西瓜分果实用和种子用两大类型。接山西瓜属于果用类。接山乡座落在大汶河畔,水源丰沛,砂质土壤肥沃,极宜大面积种植西瓜。近年来,接山乡抓住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之机,大力发展拱棚西瓜,面积达1万余亩,每年总产量在5000万公斤以上,已成为鲁西南地区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

接山西瓜具有早熟、皮薄、色泽好、甜度高、沙瓤、耐贮运的特点。5月中旬上市,此时正是北方果品市场的淡季,因而十分受欢迎。在北京、天津、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大中城市一直畅销不衰。

五.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州城糟鱼

糟鱼,为东平地方传统名吃。远自清代,在境内各大集镇均有糟鱼上市,誉为佳品。建国后,糟鱼声誉愈增。特别州城镇聂、谢两家,世代相传,技艺精湛,久负盛名。所制糟鱼,鱼体完整,骨肉同食,味美,香而不腻,被誉为东平特有名吃。糟鱼制作,多选用鲫鱼、粘鱼、黑鱼等,留腮鳞,去内脏,洗净下锅,首尾相交,上下分层(大者在下),加适量香料、红糖、食盐、老汤、温水等。以木柴文火通夜焖炖,次日即可食用。

六.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炸荷花

我县州城内盛产荷花,每年六月,州城荷花盛开,成为一大景观。荷花味清香,花瓣鲜嫩,因此,很久以来,荷花成为美食之一。炸荷花就是以荷花为主料,豆沙馅为配料,油炸而成的食品。基本做法是:

取白荷花2朵,约200克,豆沙馅20克,白糖100克,鸡蛋清10克,白油500克(耗50克),精面粉70克。

将荷花去掉外面的花瓣,选用大小均匀的中层花瓣24片,用清水洗净,用布擦干。取12片花瓣铺平,上面均匀地抹上豆沙馅,用另外地12片花瓣盖在豆沙馅上。蛋清放入汤盘内,打成蛋泡糊,加入少许面粉拌匀。然后,锅内加入白油小火烧至三成热,将制好的荷花沾一层面粉,挂上蛋泡糊后下入油锅内,边炸边用筷子翻动,至挺身捞出。待油温升至七成热,重炸一遍,捞出装盘,撒上白糖即可。

此菜特点:色泽鲜艳,荷香味浓,酥嫩甜美。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蒲笋虾仁

【蒲笋虾仁】东平县传统风味菜。据传,清乾隆皇帝南巡驻跸州境时,州官曾以“蒲笋虾仁”、“翡翠珍珠汤”进膳,深得皇帝赞赏,后此菜遂享盛名。

蒲笋虾仁主要原料是蒲笋和虾仁。蒲笋即州城坑塘及东平湖所产蒲草的嫩白根芯;虾仁即去头去壳的鲜虾米。东平湖所产米虾、草虾、白虾、龙虾皆可取以为料,但以白虾、龙虾为最佳。蒲笋虾仁的烹调,历来以东平县州城镇“景春园”、“-聚”等几家菜馆最为有名。近代以孟广信、刘学曾等名厨师技艺最高。建国后他们以师带徒,培养了众多厨师,大多能在继承前人基础上有所发展。

其制作方法是:取大白虾或龙虾一斤,去头去壳摄取虾仁三两,用鸡蛋清、绿豆粉少许拌和,下锅以清油(猪油)轻炸,也可用沸水漂汆。出锅后再次下锅,用清鸡汤稍炖,放入蒲笋清炒,加南酒、姜丝、细盐等调料即成。

八.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翻白草

别名老鸹枕头。为蔷薇科植物翻白草的带根全草,主要分布于我县大清河以北山区,以接山乡牙山、东平镇白佛山一带为最多。上世纪六十年代,接山乡下套村有的农民,采此药卖钱为孩子交学费,每天可采十几公斤之多。县药材公司每年收购量约1000公斤。这种药草常与其它草类混生于山坡上。

翻白草为多年生草本,高15—30分米,根多分枝,下端肥厚,成纺锤状。茎上升向外倾斜,多分枝,表面具白色卷绒毛。茎生叶丛生,单数羽状复叶,小叶5—9,茎生叶小,为三出复叶,上面稍有柔毛,下面密被白色绵毛,花黄色。

夏初采收,3—4月小苗出土时,连根刨出,晒干。

翻白草功能清热解毒,止血消肿。治痢疾,咳嗽、下血、崩漏、痛肿等。据有关报道说,翻白草可治“三高”,即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压。近年来,我县糖尿病患者多有自行上山采挖全草,洗净晾干,以其代茶,冲泡饮用,治疗效果颇佳。

九. 山东省 聊城 茌平县 博平南莲池藕

博平南莲池藕是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博平镇的。博平南莲池的十孔白莲藕,藕质洁白细腻,食之鲜脆香醇,爽口无渣,生食生津止渴,熟食色味俱佳。有“藕中之俊”的美称。

十孔白莲藕有千年栽培史,茌平县博平镇南莲池藕曾为乾隆时期上等贡品。南莲池所产十孔白莲藕,质地细腻,脆甜无渣,历代闻名。南莲池在茌平县博平镇的南部,有几十亩水面,栽种白莲藕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历年代久远,池泥深厚,养分充足,水土适宜,南莲池的藕质洁白细腻,润泽如玉,食之鲜脆香醇,爽口无渣。生食生津止渴,熟食色味俱佳。且营养丰富,有"藕中之俊"的美称,是历代进贡皇室的佳品十孔白莲藕有别于其它藕的最大特点,就是十个孔,"十孔藕"因此得名。中央电视台曾报导,湖北洪湖野生的藕品质极佳,特点是有九个孔,比其他地方的藕都多一个孔。却不知博平南莲池的藕是十个孔的,比它还多一个孔。据说,别处的藕种在南莲池里,也会成为十个孔的藕;而南莲池的"十孔藕"拿到别的地方去种,就不会有十个孔了。或是因为南莲池历史悠久的缘故。"十孔藕"长势特别茂盛,藕块又粗又大,有的直径达八、九十厘米。荷叶厚如铜钱,颜色深绿。

夏秋时节,池中莲花朵朵,荷叶田田;池边杨柳依依,绿荫匝地。碧波涌动,游鱼倏忽,清香阵阵,凉爽怡人。人们避暑纳凉,其乐融融。"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诗情画意跃然眼前。南莲池风景如画,意境清雅,增被列为博平八景之一,名为"莲池秋月"。

十.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湖中华绒鳌蟹

东平湖螃蟹,学名“中华绒螯蟹”,俗称“湖蟹”、“毛蟹”。我县沿湖乡镇商老庄、银山、老湖镇等都有养殖,总养殖水面约10000亩以上,其中湖内网围养殖5000亩,湖外池塘养殖4000亩,稻田养殖1000亩,年总产量约30万公斤。商老庄乡是湖塘和稻田养蟹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乡,约占全县养蟹总量的一半左右。

中华绒螯蟹为方蟹科,属绒毛蟹类。它有步足五对,第一对步足呈棱柱形,末端似钳,称螯足;螯足是五对步足中最强的一对,密生绒毛,故而取名绒螯蟹。步足,是中华绒螯蟹爬行、游泳和捕捉食物的器官,但由于它的头胸部的宽度大于它的长度,步足伸展又在身体的左右两侧,关节向下弯曲,长短不等,爬行时只能一侧步足抓地,另一侧推送身体向侧方移动,所以移动时总是向斜前方,人们故而戏称它为“横行介士”。

中华绒螯蟹平时在淡水中生活成长,到了0产卵季节,需要到咸淡江河入海口附近的浅海中繁殖。刚孵化出的中华绒螯蟹幼体经过四至六次的蜕壳变态后,即成幼蟹,它便又回到江河湖泊中生活成长。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以前,东平湖与黄河相通,每年都有大量的河蟹进入湖内生长,产量甚丰。六十年代,湖河相接处建闸,阻塞了河蟹回游通道,湖蟹基本绝迹。1975年,我县水产部门从上海崇明岛引进蟹苗360公斤,放入湖内试养成功,1976年10月,湖内出现大量成蟹起动回游,当年捕获成蟹20万公斤。1979年,东平湖沿岸照蟹如灯市,全湖捕蟹达100万公斤以上。从试养情况看,由于东平湖水质优良,食物丰富,每放养1公斤蟹苗可获1吨成蟹,产量比在崇明岛养殖还高,且食之味道美于它的故乡崇明岛之蟹。九十年代以来,沿湖养蟹面积逐年扩大,产量大幅度提高,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并进入国际市场,成为名牌绿色食品。因此,在湖蟹市场上,出现了“南有崇明岛,北有东平湖”之说。

东平湖所产螃蟹个体大(雄蟹每只重6两左右,雌蟹每只约重3两)、膏满、黄实、色鲜、味美,很早以来,就进入了名菜系列。蟹的腹部俗称“脐”,用以抱卵。雌蟹为圆形,俗称“团脐”,雄蟹呈三角形,俗称“尖脐”。我国南方食蟹有“七月尖,八月团”的说法,就是说七月以尖脐雄蟹最肥;八月以团脐雌蟹最肥。由于气候和环境方面的原因,东平湖蟹一般在每年的八九月份进入捕获期,此时正值秋高气爽,金菊盛开,也是东平湖旅游旺季,游客在饱览湖光山色之后,品尝膏满黄实的菊花蟹,会增添无限乐趣。

湖蟹除食用外,还有多种用途,如蟹壳可提炼甲壳质,广泛用于纺织、印染、人造纤维、造纸、塑料以及医药等方面。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