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湖南特产茶叶推荐一下 安徽野生茶叶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湖南特产茶叶推荐一下 安徽野生茶叶介绍更新时间:2023-12-28 05:33:55

一.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茶叶

茶叶在市内化峒、地州曾有些群众种植,因加工技术落后,交通不便,销路不大,解放前夕人工茶园已濒临灭迹,仅有少量散生。1981年县把发展茶叶生产作为脱贫致富的新兴项目, 开始引种白毫茶和大叶青茶,直播试验300亩,获得成功,此后不断扩大。1988和1989年又在县城和同德、龙邦、地州等地建茶厂。市内茶叶品种有白毫茶、云大绿茶和红碎茶等3个产品, 其中红碎茶经自治区农牧渔业厅组织区茶科所、区外贸厅、区农垦系统、区土产公司等7个单位茶叶专家实地鉴定,具有浓度高,香气好等特点,内质总分达113分,比世界上最好的茶叶(肯尼亚茶) 的内质还多9分。产品销往区内外并供出口,已被正式列为全国30个优质茶基地和广西红碎茶出口基地之一。全市19个乡镇有17个乡镇种植,主产地为地州、同德、龙邦、安宁等乡。

二. 安徽省 铜陵 铜官区 “野雀舌”茶叶

五松山茶声位于铜官山东侧,四面环山,绿树成荫,景色宜人,环境优美,冬暖夏凉,非常适宜茶树生长。“铜陵野雀舌”茶叶闻名省内,享淮全国。“野雀舌”茶叶,系我市传统佳品。据史料记载,明末清初我市就盛产“雀舌:茶。传说中,乾隆皇帝品尝后,誉为“江南佳品,野雀舌”。1995年4月,野雀舌参加全省第四届名优茶评审会,进行复评,选送参加10 月份由家业部主办的第二届农业博鉴会,并荣获金奖。经此工艺制作出来的“野雀舌”茶,外形微扁,形似雀舌,色泽翠绿,滋味嫩爽,汤色浅绿明亮。此茶具有清心明目、降压、消炎、解毒、帮助消化等功能。常饮此茶,沁泣肺腑,回味无穷。

铜陵野雀舌,铜陵野雀舌茶简称野雀舌,为历史名茶,属绿茶类。乾隆饮后誉为“江南佳茗”。

三. 陕西省 汉中 西乡县 西乡茶叶

西乡县茶叶种植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1975年,西乡被省、市确定为茶叶生产基地县。1975年9月,县委书记王世清参加全国农业工作会议,提出利用10年时间建10万亩茶园的保证后,全县茶园面积迅速发展到三万亩。1977年5月,在全国茶叶基地建设经验交流会上,西乡被列为全国10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1977年7月,西乡县恢复茶叶生产办公室,负责全县茶叶生产的组织协调工作。 1985年8月7日,我县研制出的茶叶通过陕西省科委的技术鉴定,鉴定委员会主任陈椽教授亲自命名为“午子仙毫”。



20多年来,西乡茶业发展迅速,成果喜人。现有茶园21万亩。涌现出“西乡特炒”、“午子翠柏”等多个品牌,远销省内外乃至走出国门,得到好评。主要有:



(1).午子仙毫。选择县境内800?D1000米左右的无污染生态环境中生长的茶树,于清明前后采摘幼嫩芽,经杀青、清风、做形、摊晾、整形、提毫、烘焙、拣剔八道工序精制而成,内含氨基酸、咖啡碱、茶多酚等,“色绿亮、毫闪光、香鲜嫩、汤清澈、味醇爽、形优美”是午子仙毫的六大特点。2002年荣获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商品交易会名茶评比金奖。1995年6月“午子山”牌午子仙毫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批准使用绿色高标标志(编号LB---30---000638);1997年荣获国际博览金奖,被授予中国著名午子仙毫称号;1999年被评为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产品。



(2).西乡炒青茶。炒青是茶叶主打产品,历时最长,从每年3月下旬一直生产到9月底,以其价格适中,滋味醇鲜,经久耐炮而深受大众消费者欢迎。优质炒青茶外形条索紧细重实、光润匀齐、显锋苗,色泽翠绿。“香高味浓耐冲泡、碧汤绿叶显芽头”。茶叶内含锌、硒、锰、氨基酸、儿茶素、茶多酚等。



2007年6月,中国茶叶界唯一的工程院士陈宗懋偕国内茶叶界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十余家在西乡参加“陕西茶叶发展研讨会”,对西乡茶叶做出高度评价。

四.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茶叶

凌云县大力培植壮大茶叶这一农业支柱产业,以创建无公害茶园和有机茶为重点,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努力改进加工工艺,茶叶产量和质量明显提高。该县继2001年被国家农业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命名为“全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后,2004年底又被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

五. 浙江省 杭州 西湖区 九曲红梅茶叶

九曲红梅茶

产于钱塘江畔,杭州西南郊区的湖埠、上堡、张余、冯家、社井、上阳、仁桥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者为妙品,又称九曲乌龙,属红茶类。九曲乌龙冲饮时汤色鲜亮红艳,有如红梅,故称九曲红梅。

特点

品质特点:外形条索细若发丝,弯曲细紧如银钩,抓起来互相勾挂呈环状,披满金色的绒毛;色泽乌润;滋味浓郁;香气芬馥;汤色鲜亮;叶底红艳成朵。

九曲红梅简称“九曲红”,是西湖区另一大传统拳头产品,是红茶中的珍品。九曲红梅茶产于西湖区周浦乡的湖埠、上堡、大岭、张余、冯家、灵山、社井、仁桥、上阳、下阳一带,尤以湖埠大坞山所产品质最佳。大坞山高500多米,山顶为一盆地,沙质土壤,土质肥沃,四周山峦环抱,林木茂盛,遮风避雪,掩映烈阳;地临钱塘江,江水蒸腾,山上云雾缭绕,适宜茶树生长和品质的形成。

九曲红梅源出为武夷山的九曲,是闽北浙南一带农民北迁,在大坞山一带落户,开荒种粮种茶,以谋生计,制作九曲红;带动了当地农户的生产。九曲红梅采摘是否适期,关系到茶叶的品质,以谷雨前后为优,清明前后开园,品质反居其下。品质以大坞产山居上;上堡、大岭、冯家、张余一带所产称“湖埠货”居中;社井、上阳、下阳、仁桥一带的称“三桥货”居下。

九曲红梅采摘标准要求一芽二叶初展;经刹青、发酵、烘焙而成,关键在发酵、烘焙。九曲红梅因其色红香清如红梅,故称九曲红梅,滋味鲜爽、暖胃。九曲红梅茶生产已有近200年历史,一百多年前就成名,早在1886年,就获巴拿马世界博览会金奖,但名气逊于西湖龙井茶。

六. 福建省 三明 大田 大田茶叶

大田茶叶是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的。

大田县利用当地独特的气候、自然条件,尤其是高山气候、土壤优势,大力发展茶叶生产,茶叶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县现有茶园面积0.2万公顷,产量0.28万吨,产值近亿元,有132座加工厂房,136套748台加工设备,规模以上企业26家,外资企业4家。2004年10月,大田县乌龙茶、绿茶产品被福建省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无公害产品,屏山乡被福建省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产品产地,“仙顶”牌茶叶被国家工商局正式登记受理。为大力弘扬茶文化,营造浓厚的爱茶氛围,2003年、2004年连续举办两届“大田县制茶能手赛”,每届参赛的茶样达40只以上。同时,成功承办三明市名优茶鉴评会,积极参加省、市名优茶的鉴评活动,选送的“雪山毛尖”、“五龙针螺”、“梅剑”、“黄珍珠”、“茉莉银针”、“大仙峰金萱”等样品获省名优茶奖,“东方美人”、“台式乌龙”等产品获国际名茶银奖和中国星级茶王赛名茶奖。

七. 安徽省 滁州 全椒 滁州茶叶

据《安徽茶经》介绍。早在宋朝,全椒就盛产

“南谯茶”,明代《南京户部志》载,成化三年(1467年)南京供用滁州茶叶二百斤。民国时期,滁州有“云桑名茶”。可见滁州的茶叶有较悠久的历史。建国后,在施集乡建立国营施集茶场。施集茶“香高、味浓、后劲大”,获得好评。

八. 浙江省 绍兴 嵊州 嵊州茶叶

嵊州市素以产茶著名,千百年来,嵊州茶业一直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嵊州茶叶产量稳居全国第一,1996年3月嵊州市被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全市茶园多分布在红壤、黄壤、侵蚀性红壤,以及油质红黄壤,香灰土等土壤中。

嵊州茶业,起源汉晋时期,《异苑》有“剡县陈务妻”故事。唐时,茶圣陆羽曾来嵊州考察茶叶生产,他的好友皎然对嵊州所产“剡溪茶”作出高度评价,宋高似孙在《剡录》中还记录了剡地十种茶品,即瀑布茶、五龙茶、真如茶、紫岩茶、焙坑茶、大昆茶、小昆茶、鹿苑茶、细坑茶、焦坑茶。宋代,嵊州茶叶在日铸茶影响下,品质亦很优异,常充作日铸茶,“世之烹日铸者多剡茶也”。当时,朝廷还在嵊州设立了茶叶贸易的官方管理机构茶事官置司。

元、明、清三朝,嵊州均有茶叶进贡朝廷。清代至民国,嵊州茶叶作为平水珠茶的重要组成部分,出口欧美及非洲国家,清同治年间,嵊州创制出“前冈辉白”,不久即驰名大江南北,成为全国名茶。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嵊州市曾有茶园10万亩,年产量曾达8万担,1936年,吴觉农在嵊州三界创办浙江省农林改良场茶场,引进良种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开展茶叶生产技术研究及推广工作。日寇侵占后,嵊州茶叶一落千丈,茶园荒芜,面积降至3万亩,产量跌至17800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设立茶叶生产指导机构,引进优良品种,发展条栽专业茶园及密植茶雷锋,推广生产技术,引进和研制应用先进的制茶及茶园作业机械,建设了一批初精制茶厂,生产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嵊州市对珠茶生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历史性贡献。60年代中后期,嵊州人马传进、张德兴与浙江农业大学茶学系教师合作,研制成功珠茶炒干机,后获国家发明四等奖,这一成果是我国茶机行业最为成功的典型之一。据统计,1969年至1982年各珠茶产区共向嵊州市购置、移植、仿造珠茶炒干机达1.1万余台。嵊州市还对珠茶炒制工艺作了成功的改革,改烘二青为滚二青,对提高品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部分高山茶区还创立珠茶匀火制茶法。1971年和1980年,嵊州市茶叶产量接连跨上2500吨和5000吨两个台阶。1981年,天坛牌特级珠茶获国家银质奖,1984年,又获国际金奖,之后嵊州市被确定为全国珠茶出口三个基地县之一,1989年茶园面积达15.6万亩,产量近万吨。 1975年起,嵊州市开始恢复历史名茶、1985年开始创制新名茶。先后恢复和创制了前冈辉白、金钟茶、桂岩雾尖、舜皇云尖、湖尚院龙井、麦饭石龙井等一批名优茶品,90年代后,嵊州市名优茶发展速度加快,1998年名优茶产量达4.9万担,产值超亿元。崇仁镇应桂岩村创出亩产名优茶300公斤的先进经验,成为省内外闻名的名优茶专业村。长乐镇乌埂村海拔800多米的高山上还长有一株珍稀的茶树白茶,此茶树春茶前期叶片呈白色,后期起恢复为绿色,制成的茶叶风格独特。

目前,嵊州市已形成从生产、初精制加工、销售到茶机制造等门类齐全的茶业体系,1999年嵊州市有茶园11万余亩,初制厂1100家,精制厂36家,名茶市场9个,其中三界茶厂是我国最大的珠茶精制厂。茶区拥有修剪机、采茶机、耕作机等茶园作业机械200余台,名优茶制作机械2100台,又制订了前冈辉白的综合技术标准。嵊州茶业正在沿着产业化、现代化的目标向前迈进。

九.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慈溪茶叶

名茶出高山。浙东地区山岭逶迤,溪流纵横,十分有利于茶树的生长。唐代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指出:“越州、明州、台州均产茶”,且当“以越产者为上”。这说明浙东地区不但是产茶区,更出产名茶。据有关史料记载,越茶自宋代起即被列为贡品(慈溪产“雀舌”茶即被列为清代贡茶)。以后,越地所产之茶更进一步成为重要的出口物资,远销欧洲国家。慈溪现境大半属古越地,茶叶资源非常丰富,尤其是南部地区,数十里四明余脉绵延不绝,有栲栳、狮子、九龙、白石尖等奇峰险岭,又有上林、梅溪、上岙、邵岙等众多湖泊水库错杂其间,地高气清,云蒸霞蔚,却雨水充沛,是天然的优良茶园。慈溪南部所产的诸多茶叶中,最为著名的是龙南一带所出的珠茶,即通常所讲的龙南茶。龙南茶树大多生于半山腰间,谷雨前后开始采摘。制成后的茶叶一颗颗浑圆紧结,身重骨实,色泽绿润,白毫隐隐,沏上一杯,满室飘香,喝上一口,回味无穷,正是“香于九畹芳兰气,圆如碧玉珠走盘”。经过长期的开发和培育,龙南茶的质量有新的提高。目前,慈溪全市龙南茶的种植面积已达2000余亩,年产量近10万公斤,所产茶叶除供应本地外大量远销全国各地。( 慈溪)

十. 浙江省 丽水 缙云 “鼎湖”牌茶叶

“鼎湖”牌茶叶

“鼎湖”牌茶叶是缙云县同丰有限公司的主营农产品之一。该茶产于群山环抱,万谷云烟,山奇石异,林木葱郁,气候温和,素有“仙家洞天之地,天遗林泉”之称的国家级风景区----仙都境内,具有形美、香高、味鲜、耐泡等特点,品质优异。公司注册资金60万元,有茶叶定点生产基地1000多亩,全面实行无公害生产,技术力量雄厚。公司以“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作为自己的经营理念,坚持以“质量取胜,顾客至上”的原则。

“鼎湖”牌茶叶现有仙都笋峰、仙都曲毫两大品类。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