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扬州哪里卖农村土特产好 扬州土特产品店在哪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扬州哪里卖农村土特产好 扬州土特产品店在哪里更新时间:2024-01-09 13:17:30

一.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笋肉锅贴

扬州风味小吃,以面团糊制皮,包入笋肉馅,经炸至而成;色泽金黄,外脆里嫩,口味鲜美。

原料:(制100个)面粉500克,鸡蛋3个,瘦猪肉丝500克,白糖25克,冬笋500克,酱油75克,绍酒25克,湿淀粉125克,味精15克,芝麻油50克,花生油1600克(耗350克)。

制作方法:1、冬笋用沸水焯过后切成丝。炒锅加热,加入花生油50克,先将肉丝煸炒后,再投入笋丝、白糖、绍酒、酱油、味精及清水50克,待沸后即用淀粉湿勾芡,最后淋上芝麻油,出锅冷却即成笋肉馅心。

2、将炒锅烧热,用油布抹一层花生油后,继续加温,并不时的转动锅底,使锅边周围均匀受热,待烧至六成热时,取1/10面桨入锅中,随即将锅端起,向四周转动,使面桨摊成直径27厘米,厚薄均匀的圆皮子,待皮子初步成熟时,把锅端离火口,取馅心100克,放在面皮中间铺平。随后四周向内折起,包成20厘米长,10厘米宽的长方形薄块,然后仍把锅端回火上,注入花生油25克,用中火略烘,取出成锅饼坯。

3、锅热加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将锅饼坯放入,并不断翻动,不时用热油浇饼坯上面部委,使其充分受热,待炸至金黄色时,捞出沥油即成。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竹叶蒸鸡

竹叶蒸鸡

将鸡宰杀,洗净,去头脚,剁成块状,用葱、姜、盐腌渍。竹叶用热水烫过将鸡块包裹起来,上面用香菇封口,入蒸笼旺火蒸30分钟左右取出装盘,用樱桃点在口上。

其特点是竹叶清香、鲜嫩爽口。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赵刚风鹅

赵刚风鹅

仪征市赵刚风鹅厂在传统腌制咸鹅的基础上,吸收我国传统食文化的精华,广采百家之长,创制出“大仪风鹅”这一色香味俱佳、极具地方特点的特色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和认可。

地址:仪征市大仪镇赵刚大酒店

电话:0514-83865898

四. 江苏省 扬州 宝应 曹甸小粉饺子

曹甸镇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自古繁华富庶,商贾云集。稻麦、杂粮、鱼虾蟹鳖、菜蔬瓜果,物产丰富,京苏大菜,淮扬名肴,扬州火烧文楼汤包,各式茶点竟相入市,饮食文化底蕴深厚。

曹甸“小粉饺”始创于清代末期。据传当地一张姓捏面人高手遇大雪封门,无法以业谋生糊口,踏雪至曹甸富豪郝云汉(字海门,人称“海大太爷”,曾任山阳知县)家,与郝氏家厨陆汉章计议合作制成小粉饺。海大太爷品尝观赏一番,赞不绝口,色、香、味形非同一般,就此流传于世。

当时曹甸为淮扬名镇,举人贡生数百,赋诗饮酒,小粉饺已成为餐桌上常备点心,内馅以猪油,菜泥增加了枣泥,更受人青睐,客商来宾赴曹公务常为佳品待之。

戴为然、宋必年、杜文伯、周鑫、赵伯生等省市领导来宝,曾几经品尝。1989年秋,宝应县首届客商供货会盛宴曾由柴骥良老师傅亲手制作近百笼小粉饺盛情款待,深受好评。

曹甸“小粉饺”是曹甸地区历史上饮食文化的代表作,其制作工艺、具有独特之处,“小粉饺”色、香、味、形俱佳。

曹甸“小粉饺”是淮扬餐饮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极具特色,工艺繁杂,颇有影响,是不可多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 江苏省 扬州 广陵区 扬州玉器

扬州玉器历史悠久,以白玉、碧玉、翡翠、玛瑙、珊瑚、绿松、青金、水晶等为原料,分人物、花卉、鸟兽、炉瓶四大类。

六. 江苏省 扬州市 江都 杨州玉器

扬州是我国玉器加工的重要基地之一,古籍《书经 禹贡》中便有“扬州贡瑶琨”的记述。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

扬州的琢玉工艺源远流长,古籍《书经·禹贡篇》便有“雍州贡琳琅”、“扬州贡瑶琨”的记述,把扬州琢玉史追溯到4000年前的夏代。虽然《禹贡篇》中所指的扬州,当时地域宽广,为“天下九州”之—州.琢玉工艺所在地不一定在现代扬州地区内,但其历史渊源是可以证明的。1977年在扬州蜀冈尾闾,发现新石器时代后期氏族公共墓葬60多处,有石斧、石锛、玉璧、玉琮等器物,说明早在4000年前的夏代,先民们就在这里生产生活,有了玉石琢磨的活动。解放后在扬州境内发现和清理的百余座汉墓中,出土玉器数以百计,达数十个品种。唐代扬州琢玉,在手工业兴盛中有新的发展,贵族豪门用玉件装饰楼阁,所谓“雕栏玉户”。唐僖宗时,盐铁史高骈在扬州建有“御楼”,用金玉制作蟠龙蹙凤数十万件,装饰其中。高骈还将多年搜刮的扬州玉器珠宝数万件献给朝廷。唐代民间以玉器为佩、饰品亦渐开风气。宋代扬州玉器已向陈设品发展,花鸟、炉瓶等品种日益丰富,造型、琢磨艺术水平大为提高。清乾隆时,扬州琢玉进入全盛时期,清宫中重达千斤、万斤的近10件大玉山,多半为扬州琢制,其中重逾万斤被称为“玉器之王”的《大禹治水图》玉山,成为稀世之宝而名闻遐迩。

七.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仪征紫菜

仪征紫菜是江苏省扬州市仪征市的。仪征紫菜,色紫,脆嫩,微有甜感。紫菜可以炒,煮,烧,烩,味道鲜美,与咸肉一起爆炒,口感尤香达到最佳。

仪征地区因其特殊的土质,出产紫菜。最为神奇的是,紫莱仅在仪征的部分土地上出产(扬州辖区内少部分地区也能出产)仪征市也就集中于沿江一带生长;同样的菜种,长在别的地上,不但毫无紫色,且口感类似于普通青莱。苗时形似“油菜秧”,入冬叶、茎渐紫,芽茎蓬发;人们采其茎与嫩叶,采摘期两月有余。

紫菜可以炒,煮,烧,烩,味道鲜美,炒紫菜很耗油(就像是篙瓜那样),一般与肉一块炒。紫菜可以治疗心血管疾病,有排毒养颜的功效,而且富含维生素,很有营养。

八.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扒烧猪头

扒烧猪头

将刮洗干净的猪头在后脑中间劈开,剔去猪脑和猪骨,在清水中漂2小时,入沸水锅煮20分钟捞出,挖出眼球,割下猪耳,切下两腮肉,再切去猪嘴尖,剔除淋巴肉,刮去舌膜,加清水用旺火煮2次,每次约20分钟。

把香料扎成香料袋。锅中用竹箅垫底,铺上姜片,葱结,放上猪头肉,加冰糖,酱油,料酒,香醋,香料袋,清水,盖上锅盖旺火烧;改用小火焖约2小时,直至汤稠烂。

出锅装盘时按顺序摆好舌头、头肉、腮肉、猪耳、眼球,整成猪头形,浇上原汁,缀上菜心即成。

其特点是色泽红亮、香气浓郁。

九. 江苏省 扬州 仪征 朴席

朴席是草席之乡,有一千多年的草席编织史,与“苏席”、“宁席”并列为中国三大名席。清朝曾作为贡品供皇室使用。八十年代以来草席年产销量达千万条,九十年代来其产销量一度有所下滑,但随着人们崇尚返朴归真,草席及其它席草制品销售呈上升势头,席草制品的品种越来越多,主要有睡席、枕席、沙发席、榻榻米、桌席、密筋席、座垫席及旅游制品等一百多个品种
( 仪征)

十. 江苏省 扬州市 宝应 荷包鲫鱼

“荷包鲫鱼”又名“荷包鱼”,是扬州地区名菜之一。相传清代大文学家曹雪芹曾在其好友于叔度家烧了一道菜叫“老蚌怀珠”,其外形像河蚌,腹中藏明珠,滋味极佳,食者赞不绝口。到乾隆时期,扬州地区制作的“荷包鲫鱼”(又名“怀胎鲫鱼”),与“老蚌怀珠”相似。所以许多人误以为它就是当年曹雪芹烹制的那种“老蚌怀珠”,故食者众多,其声誉与日俱增。其实它们只是形状相似,用料与制法都不相同。扬州的“荷包鲫鱼”是用鲫鱼与肉未制作,将肉末加调味拌和成肉饼状,塞入鱼腹中,周其形似荷包,故称“荷包鲫鱼”。( 扬州)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