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祁门汪氏特产 汪氏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祁门汪氏特产 汪氏特产更新时间:2024-01-24 16:02:59

一.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鱼咬羊

徽州杂色类名菜,是将羊肉装入鱼肚子而后封口烹制而成。据传说,清代徽州府有个农民带着四只羊乘渡船过练江,由于舱小拥挤,一不小心就把一只成年公羊挤进了河里,羊不会游泳,在河水中挣扎了一会便沉入深水中。由于羊的沉水,引来了许多的鱼,当羊沉入水底时,鱼儿便蜂拥而至,你争我抢地争食羊肉。因为它们吃得过多,一个个晕头转向。恰巧,附近有位渔民正驾小渔船从此处经过,见如此多的鱼在水面上乱窜,心中惊喜万分,忍不住撤了一网。使他奇怪的是,鱼儿并没有像往常那样活蹦乱跳,而是一个个乖巧地呆在网里,当渔夫把网收上岸拿到家后,觉得今天的鱼特别重,就用刀切一条鱼的肚子,见里面装满了羊肉。渔民很新奇。就将鱼洗净,封好刀口,连同腹内的碎头羊肉一道烧煮。结果烧出来的鱼,鱼酥肉烂,不腥不膻,汤味鲜美,风味特殊。消息传出扣,当地有些美食家也试着烧成这样一道菜,果然风味不凡,从那以后,当地人就将这样烧成的菜取名为“鱼咬羊”。久而久之,便成了徽菜中的一道名菜了。

古有“羊方藏鱼”,今有鱼腹装羊,夏日吃“伏羊”传统代表作“鱼咬羊”制作方法。

主料:鳜鱼或桂鱼一条约400克、羊腰窝肉250克。

配料:小葱段10克、姜片15克、香菜5克、八角2个。

调料:酱油750克、盐5克、白糖13克、绍酒25克、白胡椒粉7.5克、猪骨头汤750克、熟猪肉100克。

制法:用筷从鱼嘴插入腹中,绞出内脏洗净,羊肉切3.3×2厘米条,焯水沥干。羊肉煸炒放入调料烧至八成拣出调料渣,填入鱼腹

油锅烧至六成放入浸汁鱼下锅,煎双面金黄取出放入砂锅里。将余下1/3各类配料及调料同骨头汤和部分羊肉原汁汤用旺火烧开,移到文火烤半小时,待汤浓、鱼酥肉烂拣渣,撤胡椒粉、香菜,滴明油即成

二.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蛇

祁蛇是我国特有的蛇种,又名蕲蛇、白花蛇、五步蛇、方胜板等。因其蛇头为三角形,身子短粗,尾巴细而短,吻端延长向前突起,所以也叫尖吻蝮。祁门自然环境极宜其生长繁殖,为祁蛇主产区。

对祁蛇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年左右战国时期的《山海经》,据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提到的“黑质而白章”的亦指祁蛇。

祁蛇全身都是宝,是一种与麝香、鹿茸齐名的动物药材。作为中医学上的祁蛇,性温,味甘,有毒,《本草纲目》中称之“为风痹、惊搐癞癣、恶疮要药”,主治中风、惊风、麻风、癞癣、痹痿等顽疾。蛇蜕 “治目疾居多,退目翳为最”。蛇胆具有清热解毒、化痰镇痉的功效,常用于百日咳、咳嗽痰喘和多种眼疾。祁蛇煎熬加工可制成蛇油,多用于防治冻伤、烫伤、皮肤皱裂。祁蛇毒具有“抗凝”和“保凝”两种作用,在治疗血栓类疾病以及恶性肿瘤方面,用途更大。

祁蛇毒牙长而尖利,一般每次排毒量为120至130毫克。护卵时,一次排毒量可达320毫克,足可以毒死4个人。可算得上是毒蛇中最毒的一种,在祁门民间俗称“五步倒”,谓之:碰上五步倒,倾家荡产治不好。建国后,随着时代进步,祁门大力开展蛇伤治疗研究,先后研制成功了一系列蛇伤用药,疗效显著,往日的情形一去不返。

(摘自《祁门风物》)

三.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葛粉圆子

葛是一种野生藤本植物,在祁门很常见。其根部粗大且富含淀粉,将葛根挖取回来,洗净后舂碎,再用清水浸泡,滤去渣子,即可提取出葛粉。葛粉的食用方法很多,祁门乡间,用葛粉做圆子当菜,别有风味。

葛粉圆子做法比较考究,先在大铁锅里,将葛粉反复翻炒,让其干透成细粉没有结块,再将猪肉(肥精适宜)、豆干(五香干最佳)、香菇、冬笋、虾米等配料切成细丁,和细盐、味精等作料一起,倒进葛粉混合均匀,然后加入适量开水,搅拌至形成稠糊状,再轻捏成一个个圆子,入蒸笼大火蒸至熟透,即可食用。其味多样,糯香鲜滑,柔韧适口。也有的还要下锅,添加葱蒜等作料,用猪油再炒一下,更加油润可口。

除葛粉外,蕨根也可提取蕨粉,用蕨粉如上法做圆子,风味与葛粉圆子相似,不但味美,且都是难得的天然绿色食品。另外还可用山芋粉做圆子,味道就稍减了。

葛粉和蕨粉在民间被称为“长寿粉”,营养价值很高,具有清凉解热、生津止渴、抗菌解毒等诸多功效,为上等保健食品。(摘自《祁门风物》)

四.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皖南黄牛

牛体小灵活,耐热耐温,适合山区自然环境和饲养管理条件,为山区水田农作区的重要役用畜种。

皖南黄牛以放牧为主要饲养方式,具有耐耙、耐粗、耐热、耐温的特点,尤为突出的是能在水田中连续作业而蹄壳不软、不烂,这是有些品种的牛所不能及的。皖南黄牛繁殖性能好,肉质细,味道鲜美,芳香适口,易煮熟调制,是牛肉中的上品。

五.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蝴蝶面

蝴蝶面是安徽黄山徽州的风味小吃。先将面皮切成菱形片,入油锅炸发捞起转放入炒锅中,加肉片、冬笋、虾米、火腿、香菇、青菜和肉汤炒焖入味后即成。面皮炸发焖软,爽口不腻。因菱形面皮形似蝴蝶,故名。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黑木耳

黑木耳别名木蛾、树鸡、荤耳、黑菜等,是世界著名的四大食用菌之一。人们经常食用的黑木耳有两种:一种腹面平滑色黑,背面多毛呈灰色或灰褐色,称毛木耳;另一种两面光滑,黑褐色半透明,称为光木耳。

黑木耳为山珍上品,质脆味美,滑嫩爽口,荤素皆宜,红烧清炖均佳,是烹调多种美味佳肴的绝佳配料,在以山珍著称的徽菜中不可或缺。黑木耳营养极其丰富,据现代科学分析,其蛋白质含量相当于肉类,有“素中之荤”的说法;而且富含多种氨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B2比猪、牛、羊肉高3致5倍,含钙是肉的30至70倍,尤其是铁质比肉类高100倍,又有“含铁食品之冠” 美誉,这是米面和普通蔬菜难以比拟的。

不仅如此,黑木耳还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为绝佳的保健食品。古代许多医学专著如李时珍《本草纲目》等对黑木耳的药效都有详细记载,我国医学历来认为黑木耳有延年益寿、滋润强壮、清肺益气、补血活血、镇静止痛等功效,是中医用来治疗腰腿疼痛、手足抽筋麻木、痔疮出血和产后虚弱等病症常用的配方药物。而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黑木耳能减低血液凝块,缓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有特殊的疗效,而且黑木耳所含的多糖类物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据说有国外医学家研究后声称,中国人长寿的秘密,就在于黑木耳,从而在欧美公众中掀起“木耳热”。

黑木耳为祁门传统之一,近年来,由于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祁门黑木耳产量和质量都有显著提高。尤其是祁门所产的光木耳,色泽好,外观美,肉质肥厚,质佳味正,远近驰名。

(摘自《祁门风物》)

七.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猕猴桃

祁门猕猴桃是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的。祁门猕猴桃“祁门9号”其特点是:汁多、皮薄,酸甜可口,风味殊佳。而且是真正来自大自然的绿色食品。

猕猴桃,祁门人习惯上称作杨桃,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来黄山,曾对猕猴桃作过一番研究,说“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

猕猴桃原产于我国中南部,是当今世界上时兴的水果。它果味酸甜,营养丰富,据科研部门测定,猕猴桃每百克鲜果约含维生素C达100—420克毫克,最高可达1000毫克,比梨高10倍,比苹果高40倍,比葡萄高50倍,并含有多种人体必需的矿物质。猕猴桃汁还能阻断人体内致癌物质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从而防止这类物质所引起的肿瘤。所以,人们将它誉为“水果之王”。

猕猴桃全身都是宝,果实除可食用外,还可制果酱或酿酒;根入药,有清热利尿、散淤止血之功用;叶能止外伤出血;树皮和髓可造纸。

祁门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都适宜猕猴桃的生长,县内有丰富的野生猕猴桃资源,年可采量在100万斤以上。每年白露过后,深山野坳、田头地角,到处都有猕猴桃长长的藤蔓,垂挂着一串串铃铛般的果子。尤以生长在赤岭、历山、牯牛降等高山区的“黄心杨桃”最为香甜,有“十月杨桃赛荔枝”的说法。

1983年,安徽省农学院将祁门猕猴桃命名为中华猕猴桃-“祁门9号”。其特点是:汁多、皮薄,酸甜可口,风味殊佳。而且是真正来自大自然的绿色食品。

八.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腊肉丝爆炒鱼腥草

鱼腥草是一种亦药亦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喜生于阴湿之地,祁门山间背阴潮湿的茶园地里,可见其成片生长。其植株规整,高约40厘米左右,茎上有节,叶位互生呈心脏形,叶表绿色,叶背呈紫红色。固其叶汁有一种特殊气味,如同鱼腥,故而得名“鱼腥草”,祁门人喜食其根,俗称“猪蕨根”。

据医书所载,鱼腥草有清热解毒、利尿消肿之功效。可抗菌、抗病毒、降血压,还有镇痛、止血、促进组织再生、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和抗肿瘤等作用。在乡村旅游兴起之际,鱼腥草被作为药膳两用的山间野味佳肴摆上了“农家乐”旅游的餐桌,并作为一道名菜进入了祁门山城各大酒店的菜单。

洗净后的鱼腥草之根茎,形同茅根,但很脆嫩。洗净后,白显微黄,通体肥嫩柔脆。将其切成半寸许之小段,热锅下油,放入切好的细腊肉丝翻炒数下则将切好的鱼腥草下锅,并加少许红辣椒片,大火爆炒至熟(宜淡,少放盐,可不加酱油),洒一点开水即起锅。切记勿烧太烂(太烂则生粉腻感)。这款鱼腥草之成菜色泽金黄,在红辣椒片和宛若金丝的腊肉丝映衬下,色香味俱佳,鲜艳诱人,一股浓浓的特殊香味扑鼻而来。多次品尝后会越发欲食之。

现今乡间野生的鱼腥草资源逐渐稀少,不少农户别出心裁地将鱼腥草移种菜园进行人工培植。家种的鱼腥草,那种特殊“香味”就淡了许多。如今菜市场上出售的多为人工栽培的鱼腥草。

九.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门瓷器

祁门盛产瓷土,但在古代,瓷器生产却不多。据考证,祁门生产瓷器至少始于明代,在《中国瓷器》书中就有记载:“窑址名称:祁门窑;所在地:安徽祁门县;烧制年代:明。”但一直到民国时,都只有零星生产,没有多少影响。

建国后,祁门开发利用瓷土资源,于1958年以原公私合营祁门瓷土厂为基础,设窑开始烧制瓷器,并在金字牌建设瓷厂。次年国庆前夕,烧制成功第一窑“献礼瓷”向国庆10周年献礼。自此,祁门瓷器生产开始起步,并飞速发展。经过数十年的努力,现在祁门已有多家瓷器生产厂家,能生产日用瓷、工艺瓷、旅游瓷、仿古瓷等各类产品品种。

祁门瓷器花色品种丰富多样,琳琅满目,造型优美,画工精细,既充分反映了祁门瓷土的优异品质,又体现了祁门瓷器生产者的精湛技艺。产品装饰多种多样,既有粉彩、贴花、青花,也有结晶釉、颜色釉和多种艺术釉。产品品种中日用瓷有各类碗、壶、杯、盘、匙、坛等餐具和用具;工艺瓷有各种花瓶、笔筒、挂盘、釉面砖、壁画等。1972年问世的“双龙茶杯”采用竹节造型,自然别致,画面是根据神话传说中的双龙戏珠设计的,粉彩描金,富贵古雅,曾经荣获安徽省轻工业厅优质奖,畅销东南亚、北美等地。薄胎瓷是祁门瓷器的艺术珍品,系采用太和坑瓷土为基本原料,精心制作而成,以白如玉、明如镜、薄如纸、声如馨为其四绝。一只口径达13.5公分的薄胎碗,仅重75克,最薄处不到0.5毫米,通光处可清晰地看到背面的山水图画。

祁门瓷器在国内外颇负盛名,曾为北京人民大会堂安徽厅精制过一批青花、十字花和描金的迎客松烟缸、茶具,胎体晶莹,花样清新,美观大方,充分展示了祁门瓷器的风采。祁门瓷器遍销于国内外各地,深受消费者的喜爱。(摘自《祁门风物》)

十. 安徽省 黄山市 祁门 祁西土布

祁门生产土布始于清代道光年间(1821—1850),为农家妇女自行纺织的一种布匹。这种土布以历口为交易集散地,历口附近的村子多有出产,其中彭龙村为最。这一带均属祁门西乡,故称“祁西土布”。

祁西土布,门扣在5百至6百根纱左右,门约1尺8寸,长度3丈6尺至4丈足尺。品种有醉红、窄绿、紫青、十文青、三文青、白地青花、青花白地等,可做衣服、印花被面、包袱、头巾。因其特别厚实暖和,耐用经磨,用来做冬天的内衣和棉被里子非常适宜。

以前,祁西一带的农家妇女有不少会织土布,从棉花到成布,一般要经过轧花、弹花、搓条、纺纱、摇线、煮浆、解线、经纱、梳纱、织布等工序。所用的机件都是竹木制成,单人操作,手工完成,讲究的是个心灵手巧。如今,在历溪村的“徽州民俗物品展览馆”中,就有一套当年的织布工具,保存完好,让人可以想象那时的织布情景。据说,由于工具简陋,一个勤快的妇女一天也只能织成一个土布。在纺织过程中还有些讲究,大多数是纬线用色线,织成的一点一点的似爬满蚂蚁,叫“蚂蚁布”。也有用等距离的隔色纱织成的,叫做条子布、骰子布。

这种土布独特的是,在颜色搭配方面,主要是用青、白两色纱线交织而成,看上去朴实大方,密而有序。其染色方法有煮色、瓮染、印染3种,颜色鲜明,不易褪色。还可通过印花工艺,印染上一些简洁明快、造型生动的图案,古拙朴素,乡土气息浓郁,给人一种特别的美感。

祁西土布曾在祁门流传了百余年,在抗日战争时期,“洋布”货源枯竭,土布还解决了祁门人民穿衣的大问题。由于时代发展,土布退出了人们的视线,渐渐地不为人所知。今天,这种古朴别致的土布,若能开发利用,制成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说不定会大受欢迎呢。(摘自《祁门风物》)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