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苏州到上海特产伴手礼 苏州去上海一天有啥好玩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苏州到上海特产伴手礼 苏州去上海一天有啥好玩的更新时间:2023-12-25 21:32:19

一. 江苏省 苏州 常熟 沈巷葡萄

董浜镇旗杆村的沈巷片区1985年开始就引进葡萄试种,经20多年的发展,从最初的5户10多亩逐步扩大到现今的719亩,其中盛产期葡萄520亩,品种从单一的巨峰发展到巨玫瑰、香月、夏黑、黄蜜、藤稔、红富土、巨峰等多个品种。2006年6月,为扩大发展葡萄产业,形成品牌优势,在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成立了常熟市董浜镇沈巷葡萄专业合作社。到目前为止入社社员206户,葡萄种植面积537.8亩。合作社组织社员外出参观学习,学习本市兄弟单位和外地发展葡萄产业的先进经验;组织葡萄种植户就葡萄优质栽培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进行培训;制订无公害葡萄的操作规程,对葡萄园建设、土肥水管理、整枝疏果、套袋栽培、病虫害无害化方面防治等方面作出严格规范,开展葡萄无公害生产;设计葡萄包装盒、向外推介沈巷葡萄,组织葡萄销售。基地生产的葡萄通过了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的无公害认证,在探索适合本地的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并示范推广,帮助农户掌握葡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及葡萄品牌化销售形成产业优势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沈巷葡萄以物美价廉而著称,在常熟及至周边大中城市多有较高的知名度,基地所产的葡萄供不应求。2006年520亩盛产期葡萄实现产值700多万元,平均亩效益超过10000元。

二. 上海市 静安区 上海绢花

上海绢花主要有以下6道工序:第一原料上浆,绢花原料大多采用真丝织品,一般质地柔软,不易落料,且花瓣易生毛边,难予造型,故须上浆处理。系以绿豆粉为浆料,过去以手工剖浆,其产量低,不适应流水生产,且干燥靠天;现由机械刮浆,蒸汽干燥。第二落料,按设计的花瓣形状,用敲刀与下料机落料,代替过去以笨重木榔头手工敲瓣落料方式。第三染色,属制作工艺中较为重要的一环。为适应色彩多变,便于套色及小批量生产的特殊要求,一般采用以酒精为深透剂的冷染法,按水、深透剂及染料的科学配比进行。并用色卡为色标,代替过去单凭经验目测方法。第四造型,过去用手工握、烫、捻、拉花瓣,现已使用模具及机械冲压,使花瓣纹脉清晰,提高质量。其五定型,造型后的花瓣含有一定水分,致花瓣较为湿、软,应加以干燥定型,关系花朵整体形象的逼真。现由电烘箱代替原用火(煤)炉干燥。最后组装,一般分为3个步骤,即:粘花,将定型的花瓣照实样粘成花朵;拼花,用皮纸顺次将花朵、叶、杈、梗拼凑成一枝完整的绢花成品;最后经包装入盒。产品色彩明朗,鲜艳和谐,结构合理,外形饱满,线条柔和,真美兼备,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欣赏性。

三. 江苏省 苏州 吴中 苏州光福桂花

产于江苏苏州。首先是制备梅浆,要将夏季黄熟的梅子清洗干净,加入20%食盐,放入缸内腌渍30天左右后,捞出梅子,用木棒(可用打浆机)打烂成糊状,滤去梅核,再把糊状的青梅肉置日光下曝晒7-10日,使其呈黄褐色,这样梅浆就制成了。腌渍青梅时的汁液经过滤后叫作梅露,可用以加工清水桂花。其次梅浆要保持新鲜:采摘桂花后的当天即用梅浆法处理,便不会失香失色。可以将桂花装在竹萝里,用清水浸透后即捞出,滤去水分,加30%梅浆一起倒入缸内,搅匀,放置一夜,使桂花浆梅浆全部吸入。第二天捞出桂花沥去渗出的水分,再加入相当原桂花重量30%梅浆和15%的食盐,充分搅拌。待装满一缸后,在顶层撒上食盐,立即用竹片压牢,可长期贮存仍保持桂花的天然色、香、味。可长期贮存,随食随取,香味犹存。

四.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清蒸大闸蟹

著名上海菜。大闸蟹为长江下游湖泽,是蟹中上品。清蒸大闸蟹主要突出螃蟹原形原味,色泽橙黄,蟹肉鲜美,营养丰富,素有“蟹肉上席百味淡”之誉。原料:·淡水蟹2500克,·绵白糖150克,·葱花、姜末各50克,·香醋、酱油各100克,·香油20克。

烹饪方法:1、将蟹逐只洗净,放入水中养半天,使它排净腹中污物,然后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2、用葱花、姜末、醋、糖调和作蘸料,分装十只小碟;3、将蟹上蒸笼蒸熟后取出,解去细绳,整齐地放入盘内,连同小碟蘸料,专用餐具上席,由食者自己边掰边食用。九雌十雄:大闸蟹每只以250克左右为好,煮蟹时,应用细绳将蟹钳、蟹脚扎牢,以免在受热时蟹挣扎,蟹脚脱落,蟹黄、蟹油流出,影响口味和美观。

蟹的吃法有时令性,“九雌十雄”九月要食雌蟹,这时雌蟹黄满肉厚,十月要食雄蟹,这时雄蟹膏足肉坚。唐代诗人李白曾诗赞蟹道:“蟹螯即金液,糟丘是蓬莱。且须饮美酒,乘月醉高台”。


五. 上海市 金山区 上海阳春面

上海阳春面

阳春面,又称“清汤光面”,是上海的一大特色,说来话长。这话“长”要长到秦始皇的时候,我们知道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却不知道秦始皇也统一了历法,以夏历的十月为正月,这个月又称-春。这十月和阳春的关系,後来被引用到了上海的切口中,“阳春”就是“十”。过去这种面,每碗卖十文钱,乃是贩夫走卒之食,因为光面不好听,於是用价钱代面名,便成了“阳春面”。另外有种说法是从“阳春白雪”而来,这面光光什么都没有,这雪白白也是什么都没有,於是成了面名。

阳春面之为上海的特色,就像大饼、油条、豆浆、粢饭“四大金刚”一样,乃是深深与上海人的生活维系在一起的。阳春面,是面中最便宜的东西,可依然保持著苏沪菜点的风格,不即不离、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在这里显现出来,以至於有位旅居美国十一年的朋友,回沪後非要在路边的小店寻到了阳春面,方才有了回家的感觉。

这阳春面到底是不是什么都没有呢?说是也不是,说不是也是。说它什么也没有,的确不为过,这碗光面,只是白白的面条,加上几点葱花而已,青青白白,煞是好看,因此,也有人美其名曰“青龙白虎面”;说它有,它不但用的是高汤,有著各式物件的精华,透气一份清香,透著一份醇鲜,同有著上海这个特殊开放口岸百多年来的精华,透著一份矜持的怀旧,透是一份自赏的孤芳。

这阳春面是“清汤光面”,却万万不是“清水光面”。这阳春面,最早也的确是清水的,後来经过老半斋等名店的改进,使用了鸡和鱼混炖的高汤,才使得阳春面“换了一种意思”。

说到这高汤,可是大有讲究,我经常收到网友的信,问我这高汤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说:“高汤,就是冻起来会成膏的汤。”高汤是烹调必不可少的东西,大抵是可以用水的地方,若用高汤代替,这菜做出来,就会鲜美许多。比如那烤麸,要用到水煮,若是用高汤去煮,这鲜味就会渗透到烤麸里去;而那鱼翅、鲍鱼之类,本身并不怎么鲜,就更要用高汤来把鲜味引出来,叫做“吊鲜”。高汤的制作,民间各不相同,最好的可能要数老鸡、甲鱼两样混炖的;差一点的,用鸡壳子、肉骨头混炖。最不济的,也是民间饭店用得最多的,是用猪下水和猪血混炖,据说味道相当鲜,但我总想那种鲜法乃是“虎狼之鲜”,就像给极虚之人用极补之药,为法所不取。

炖高汤的时候,要用冷水,盖过里面的物料,加酒以去荤物的腥味,但是切忌放葱姜等物,以防和菜夺味,把水烧沸以後,撇去浮沫,就改用小火焐著,一直焐到骨酥肉烂,方才可以。焐高汤,一定要用水火,火大则汤不清,光是如此,还不够,等到炖好了,要把汤水泌出,再用布滤过杂质,冷却後,刮去上层的冻油。然後把汤重新烧沸,放入打散的蛋清,倒入蛋清的时候,要一边倒入一边搅拌汤水,那样蛋清会裹住汤里的混浊之物,等到蛋清烧老,撩起弃去。这才有了清清爽爽的高汤,这种高汤,才能当做水用。这汤清的学问,一般人不知道,只是拿个鸡煮煮,烧菜的时候,从里面舀上一勺加加,这种高汤,不清且油,还是不放的好。而且,也不是什么菜都可以用高汤的,比如豆腐衣,就不能用高汤,取其纯清之故;再比如烧海鲜,宜用鸡汤不能用肉汤;这里面的讲究,多著呢。烧好的高汤,可以装入塑料袋冷冻起来,随用随取,如果下班没有时间做汤,只要拿出一包来,加热後放些蔬菜,就是一道好汤。高汤,是烹调的基本,因此,哪怕是净素的菜,也用素高汤一说。素高汤,多用胡萝卜、黄豆芽、芹菜和香菇根炖成;我曾经做过只用香菇和蘑菇两样的素高汤,果真鲜美异常,而且那香味较之荤汤,更有一种高雅的品味。

阳春面还要用到一样东西,那就是猪油。什么?猪油?!对,正是猪油。上海的阳春面,一定要用猪油来“点一下”,才会更有滑润的感觉,“润”之一字,便道尽了阳春面似有还无、似无还有的境界,靠的就是那一勺猪肉。记得十年前,上海的改革开放已经相当有成效,连猪油也不多食了;那时,一班人等到扬州去玩,记得在太平堂前的面摊上,要了几碗面,有一女生见空的碗里有块白色物体,问是什么,答曰“猪油”,我们那些女同学特地关照那老太太,说是不要放猪油,那老太太抬起头来,万分诧异地看著那几个女生,问道“荤油哎,也不要?”神情中流露出多少无奈与感慨,那老太太的眼睛,使我至今记忆犹新。猪油用肉膘或是板油来熬,前者出油少油渣多,後者出油多油渣少。熬猪油的时候,要加一点水熬,因为油沸以後易黄、易分解,不但影响香味和颜色,还会产生一些毒素,用了水,可以使温度保持在一百度,那样熬出来的油,才又香又白。猪油熬到最後,会有一层油渣浮在油面上,那可是样绝好的东西。小时候,最喜欢看祖母熬猪油,为的就是那一小碗油渣。油渣要趁热吃,那时没有糖粉,就撒上一些绵白糖,入口又松又脆,带著一股股的暖意,那种香甜,在如今久食鱼肉之後再不复得。

有了高汤、有了猪油,葱也有讲究。葱一定要上海的小香葱,极细的那种,这些细葱可不是从一大堆挺粗的葱里挑出来的,那是赝品。这小香葱,生来就是细细的,却也壮实,而且特别的绿,那是种赏心悦目的绿,看得让人著实地喜欢。切葱的时候,要把葱头切掉,只剩下全绿的葱杆,切成两三毫米长的葱末,也叫葱花。

於是,拿一个碗,舀上一匙猪油,再放点盐;一个灶上烧著清水,一个灶上烧著高汤,就等下面了。面要银丝细面,揉透赶透後再拉出来的,那样的面,才够精致,可以做到软而不烂,韧而不硬。下面,是件似易实难的工作,水要多,火要大,等水烧沸之後,放入面条,等到面条浮起来的时候,把面撩起,放到竹篱里,拿到水下冲洗至面条冷透,然後放到烧沸高汤锅,把已经熟了的冷面条放入,等面再次浮起,用长筷子撩起面条,举到至高,把面的底端先放入碗中,顺势折上几折,那面便整整齐齐的,很是好看。然後,再倒入高汤,高汤不宜太多,要让面稍稍高出汤一点点才好,撒上葱花,便可谓大功告成。

这便是所谓的精致,吃的精致,并不是北方人说的矫情(念作“嚼情”);吃的精致,有时是一种品味,有时只是一种习惯。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常熟 巴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河鲀属硬骨鱼纲,副鳍亚纲,鲈形总目,鲀形目。长江暗纹东方鲀以长江下游地区产量最大,人工养殖最多。因其有极高的经济价值,故在江苏省三项工程和2000年河鲀全人工育苗和养殖技术被列为高产高效养殖品种之一。因其有“鱼中之王”和“菜肴皇冠”的美誉而为食客拼死而食之,开发控毒巴鱼的生产和食用是一项利好的项目,巴鱼因其产量高(600-800斤/亩),产出高(12000-18000元/亩),利润高(4000-8000元/亩),而受到各界及养殖户的亲睐。

常熟市白茆顺隆鱼虾育苗场主要从事水产新、名、优品种养殖示范推广及名、优苗种繁育,同时为周边水产养殖户提供健康养殖指导。育苗场承担的2001-2002年度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暗纹东方鲀人工繁殖及一龄商品鱼(巴鱼)养殖技术开发项目”获得成功,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1年早春,育苗场从海安中洋公司河鲀养殖基地引进亲本28组,进入温室,进行人工越冬培育。由于相关技术没有掌握等等原因,当年没有成功,经济损失超过10万元。2002年,又引进亲本36组,并聘请中水所专家为技术指导,再次投入试验。期间了运用仿生态培育技术、人工繁殖技术和幼苗培育技术,并通过不断改进设备条件和操作技术,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取得成功,当年繁育夏花达40万尾。同年年底,在常熟市科技局主持下,项目顺利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

在此基础上,育苗场又承担了2003-2004年度市科委下达的项目“暗纹东方鲀早春繁殖技术开发项目”,该项目通过人工繁殖技术,实现生产季节提早到3月份,比天然产卵提早三个月,为实现提早商品鱼上市打下了基础。两年内,育苗场获取暗纹东方鲀早苗1100多万尾,为养殖户获取效益2500万元以上,也为我市及周边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开发高档、高效特种水产品作出了贡献,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明显的社会效益。

七. 上海市 崇明 刀鱼

刀鱼,是名贵的经济鱼类,因鱼体扁而狭长,形状酷似短刀而得名。刀鱼从立春开始由海入江,逆江而上作生殖回游。崇明岛周围的水域是刀鱼光临最多的地方,使岛上的渔民有了捕捉刀鱼得天独厚的条件,因而刀鱼成了崇明的之一。
刀鱼的最大特点是细骨遍布全身。清明前,刀鱼细骨软如棉;清明后,刀鱼细骨硬如针。早春入江的刀鱼,鱼体丰腴肥嫩,质量最好。刀鱼清洗不需刮鳞,因鱼鳞中含有大量脂肪,经蒸煮会自动融化,变成一层油。刀鱼营养丰富,每百克鱼肉中含脂肪16.88克,蛋白质量14克,磷1.11克。
刀鱼的肉鲜美细嫩至极,把刀鱼切成半只筷长,加上猪油、生姜、黄酒、青葱佐料蒸煮,便成上等佳肴。吃的时候,只要把刀鱼放入口中,象婴孩吃奶那样轻轻吮吸,鱼肉便能脱离细骨,既嫩又鲜,清香爽口,令人百吃不厌。若将刀鱼红烧,其味也十分鲜美。

八. 上海市 浦东新区 上海锅贴

锅贴被人戏称是生煎的兄弟,是一种煎烙的馅类小食品,制作精巧,味道精美,多以猪肉馅为常品,根据季节配以不同鲜蔬菜。包制时一般是馅面各半,呈月芽形。锅贴底面呈深黄色,酥脆,面皮软韧,馅味香美。上海吃锅贴的地方很多,如盛记一品、“四海游龙”锅贴专卖店等。

九. 上海市 宝山区 上海八宝饭

八宝饭相传源于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纣为商代之末主,膂力过人,敏捷善辩,嗜酒好色,暴虐无道。公元前1123 年,周武王率诸侯东征,败纣于今河南省洪县南的牧野。纣0死,武王及定天下,建都于镐,即今长安西上林苑中。在周武王伐纣,建立天下的大业中,伯达、伯适、仲突、仲忽、叔夜、叔夏、季随、季骗八士,功勋赫赫,深为武王和人民称誉。在武王伐纣的庆功宴会上,天下欢腾,将士雀跃,庖人应景而作八宝饭庆贺。八宝象征有功的八士,使用山楂则寓意火化纣王。

此菜历经千年,流传全国,色泽鲜艳美观,质软香甜,为酒席上的佳肴。由于各地习俗,口味有异,用料亦不尽相同,但其烹制方法和风味基本相似。江南烹制的八宝饭是最为著名品种之一,为中餐酒席的佳肴。

十. 上海市 静安区 上海集云阁篆刻


篆刻是中国传统的艺术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先秦及汉魏时期,篆刻印章由印工镌刻,艺术成就很高。隋唐以来,也各有其朝代的特点和风格,相传,自元代画家王冕开始用花 乳石作印材,因镌刻方便,流行更广,到了明清两代,由于出土文物中印章渐多,提供了大量参考资料,所以在文人士大夫中研究篆刻的风气日益盛行,出现了很多篆刻家和流派。

集云阁篆刻所用印材大有讲究,并备有篆刻印章的各种材料,玉、石、铜、牙、角五大类都有。玉章有老虎石、独山玉、新山石等,晶莹明澈,光彩夺目。石章有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质地油润,色彩瑰丽,还有举世稀少的田黄石和鸡血石,都是珍贵的印材,它 本身就具有艺术欣赏价值。集云阁的铜章造型古朴,匠工独具。还有雪白的象牙章,漆黑的牛角章,以及造型典雅,雕工精细的各类印钮。

上海集云阁篆刻社,专门承接来外宾 、华侨和旅游人士的篆刻业,浙江地区明清时代各家的篆刻艺术颇有研究,造诣很深,治印以工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