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肇庆端州区特产在哪里 肇庆端州区有什么特色美食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肇庆端州区特产在哪里 肇庆端州区有什么特色美食更新时间:2024-04-15 02:45:48

一.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广藿香

广藿香

广藿香是高要市山区药材之一。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割,趁鲜切段用,或阴干生用。

广藿香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广藿香醇和刺蕊草醇。挥发油能促进胃液分泌,增强消化力,对胃肠有解痉作用。有防腐和抗菌作用。此外,尚有收敛止泻、扩张微血管而略有发汗等作用。

藿香叶偏于发表,藿香梗偏于和中,鲜藿香解暑之力较强,夏季泡汤代茶,可作清暑饮料。高要市被广东省药材总公司认定为广藿香的正宗地道产地。

二.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四会沙糖桔

四会沙糖桔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沙糖桔最初产自四会市黄田镇沙糖村,因而得名沙糖橘。

地域范围

四会市行政区域内的龙莆镇、地豆镇、威整镇、罗源镇、迳口镇、大沙镇、东城街道、石狗镇、黄田镇、贞山街道、江谷镇、下茆镇、城中街道,共十三个镇、街道

特定品质

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该产品驰名中外,60—70年代,曾批量畅销东南亚和港澳地区。

文化典故

四会沙糖桔,原名十月桔(以下简称:沙糖桔),原产四会,是四会沙糖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

四会沙糖桔知名度比较高,广东沙糖桔主要为四会沙糖桔正宗,尤以黄田镇出产的为正宗,唯其鲜美而极甜,无渣,口感细腻,实为极品!

四会市是广东省几个古老的柑桔产区之一,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栽培历史,四会柑由于种质优良,久负盛名,历代不衰。清人屈大均著《广东新语》一书称道:“柑桔……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柑、橘、香椽,以四会为大家。“据清光绪二十二年《四会县志》载:“四会柑得名最久,李时珍本草纲目云,产四会者光滑,名鱼冻柑,……故老相传旧充贡至某,始乞免。”

广东省四会市于2001年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评为“中国绿色食品柑桔之乡”,这是继前不久四会沙糖桔正式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列入“国家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之后的又一殊荣。

四会市地处广东省中部偏西,属珠江三角洲范围,是广东著名侨乡。全市总面积1257.6平方公里,其中山地面积680平方公里。北回归线横贯该市,年平均气温21.2°C,年无霜期360天,年降雨量1700—18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83%,土壤多为山地黄壤与赤红壤。这些气候及土壤条件都最为适合种植柑桔。

四会柑桔具有显著的品牌优势,被誉为“一枝独秀”,其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据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达14.3%,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还原糖3.87克,蔗糖6.68克,维生素C 40毫克,是老少咸宜的美味佳品。在2001年,四会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四会市沙糖桔被评为“中国名优果品”。2003年沙糖桔、贡柑两个品种获得国家质监总局认证的“原产地标记”。

四会沙糖桔,果实为扁圆形,色泽橙黄。分布于广东省等地区。原名十月桔,原产四会,是四会沙糖桔主栽品种之一。因其味甜如沙糖故名。沙糖桔是四会传统土,又是柑桔类的名优品种,并被《羊城晚报》誉称“一枝独秀”。沙糖桔果实扁圆形,顶部有瘤状突起,蒂脐端凹陷,色泽橙黄,裹壁薄,易剥离。果形指数0.78,单果重62—86克,可食率71%,可含溶性固形物11%,每100毫升含全糖10.55克,果酸0.35克。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吃后沁心润喉,耐人寻味。

四会沙糖桔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明朝已经盛产,并被列为朝廷贡品,一直延续到清乾隆年间,其果品以果型美观、果肉爽脆、汁多、化渣、味清甜而享誉海内外,成为桔子中的一大品牌。2001年,我市被国家林业局授予“中国柑桔之乡”称号。2006年,四会市华贡牌水糖桔获得国家级A级绿色食品认证;2006年,四会市华贡农科集团公司“华贡”商标获得广东省著名商标;2006年,四会市华贡牌沙糖桔又被认定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四会沙糖桔中的极品莫过过“正宗四会黄田沙糖桔”。其柑桔不仅品种优良,汁多化渣、清甜脆口、芳香浓郁,不同品种各具风味外,而且含有人体日常所需的糖、粗纤维和各种维生素的丰富营养成分,堪称四会柑桔之冠。四会柑桔全身都是宝:除其果肉可食用外,也可腌制成果脯,干果;其果皮经干燥后制成陈皮,可入药或用作烹调佐料。

三.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德庆首乌

首乌又名何首乌,名字的来源甚为传奇。据说,隋唐年间,德庆连年天灾,饥荒,一个姓何的老头被囚禁在狱中断粮多日,饥荒难忍,奄奄一息,便取围墙上的交藤叶解渴,取藤蔓藤要根充饥,后来又挖到一些酷似人形的根茎来吃。日复一日,何老头不但能生存下来,且日益健康,满头的白发还奇迹般地渐渐变黑,返老还童。狱卒惊喜万分,人们争相传告。老头因发现新药被释放出狱。这种根茎又能使头发由白变黑,故取名为“何首乌”。根据《本草纲目》记载,何首乌生食生津凉血,经蒸晒后服用,补肝肾,益精血,乌发养颜,延年益寿,主治血虚头晕,遗精腰酸,还可治虚烦失眠,多梦等症。德庆何首乌一般以横断面有菊花纹、呈金黄色的质量最佳。

为充分挖掘利用何首乌资源,近年来,德庆县大力发展何首乌精深加工,在生产过程中采用GAP标准化生产种植技术。除加工成首乌片由药材公司收购入药外,还开发出了一系列首乌制品,主要产品有精制何首乌、首乌酒、首乌汁、首乌饮料、首乌软糖、首乌洗发水等系列产品。较大的深加工企业有德庆无比酒业有限公司、德庆虫草巴戟酒、德庆利高食品厂等。产品畅销国内外及港澳市场,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四. 广东省 肇庆 怀集县 怀集甜瓜

广东金囿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怀集县岗坪镇,常年光照资源充足,土地肥沃,适合种植优质大米、果蔬等。公司基地首期种植甜瓜品种主要有小白龙、玉菇、脆红一号、众云一20、瑞红一号等,于本年五月收成,主要销往广东、福建、浙江、上海等地。甜瓜摘后当日必须销出,以保证甜瓜口感,并根据不同地区饮食习惯差别,分开销售,如上海一带较喜欢清甜软棉的口感,销售此地的玉菇、瑞红一号更多些,而广东当地人喜欢脆甜口感,销售到本省的小白龙、脆红一号、众云-20更多些。

五.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麦溪鲩

麦溪鲩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麦溪鲩,产于高要大湾的麦溪和麦塘两口塘,麦溪鲩有“鱼中之王”的称号,当然,这是说它的美味程度。据史载,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年)麦溪鲩已负盛名,在清代曾被列为朝廷贡品,相传慈禧太后也对其赞不绝口。广州的一些食肆,现在就将麦溪鲩作为招牌菜。 更奇者,麦溪鲩无特殊种苗,普通鲩鱼种放到麦溪、麦塘,养足岁月就可以转变成麦溪鲩;如把麦溪鲩放到别的鱼塘,经一年半载,它们便会转变成普通鲩鱼。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因产于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麦塘和白溪塱塘(合称为麦溪塘)而得名。麦溪塘的生态非常独特:麦溪塘原本是耕地,早稻收割完后,农民留下稻禾禾头,再把山泉水引入塘中养鱼。塘里自然生长着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丰富的天然饲料,食料天然外,鱼塘的泥土含有多种矿物质、塘底有温泉泉眼、塘内深处有原始森林沉木堆积等,都为麦溪鲩鱼的生长提供了优厚、无污染的天然环境,而这种不可复制的地理特性让麦溪塘不能轻易扩建塘面积,造就了麦溪鲩鱼的珍贵之处。2012年3月,麦溪塘获得了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称号。

麦溪鲩烹调独特,清蒸尤佳,如欲保持原汁原味,切忌放姜葱和酱油,只需放入少许食盐、生油和陈皮丝即可,有肉质嫩滑、清甜、甘香而无腥味之感。市面价约30多元至60多元一斤。

麦溪鲩的“肤色”很独特,刚出水时银鳞闪闪,全身粉白。只有麦溪塘的水才会造就如此美丽之像。清焖麦溪鲩与清蒸麦溪鲤同样都是一道好菜。秋冬季,还可将麦溪鲩晒干成为“麦溪鲩干”。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也养育了一方鱼儿。广东是多水之地,池塘遍布,在众多的鱼儿品种中,麦溪鲤与麦溪鲩就逐渐冒出头来,远近驰名。作为鱼中贵族,麦溪鲤与麦溪鲩对于环境自然十分挑剔,非得要生长在高要市大湾镇古西村的麦溪塘里。因为这里的鱼塘富含硫磺,池水也具有碱性,而生长在池塘中的野生小荸荠、麻慈籽、茆草等水生物,为鱼儿提供了独特食物来源。因此,麦溪鲤、麦溪鲩无需人工喂养就能长得膘肥体壮。烹制时,麦溪鲤不会像其它鱼的肉那样越煮越老,而是始终保持鲜嫩可口。

麦溪鲩产地范围为广东省高要市大湾镇现辖行政区域。

麦溪鲩质量技术要求

一、种源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

二、环境条件

1.水源:来源于产地范围内的山泉水或西江水。

2.水质要求:pH值为5.5至6.5,水溶氧量≥5mg/L,塘底土质为高岭土,水深1.6 m至1.8 m。

三、养殖技术

1.放养要求:放养规格为0.5kg/尾至1.0kg/尾,放养密度300尾/公顷至450尾/公顷。

2.生产方式:采取种养相间的生产方式,3月份先在塘内种植小荸荠和撒播稻种,5月待稻禾开花后放鱼养殖。

3.投饲与管理:5月份鱼种下塘后主要以稻禾花及水底的小荸荠为食;8月份增投稻谷、小麦、玉米。

4.捕捞:捕捞季节为每年的秋冬季节,捕捞规格≥3kg/尾。

5.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全身呈粉白色,口感甘香、肉质嫩滑,无腥味。

2.理化指标: 粗脂肪含量3.5%至6.5%,粗蛋白≥15%。

3.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指标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六. 广东省 肇庆 德庆县 酒糟花生

德庆酒糟花生,是有三百年的祖传秘方研制而成。经过低温甜酒糟泡过,是用蒸完酒的酒渣(即是酒糟),经7天时间的淹泡(发酵),然后加足材料后,再低火烘干而成。

本花生特别香脆,入口溶化,食过之后还有种甘甜味,味道特别,举世无双,不会上火,不会热气, 而且可以健俾暧胃、补肾暖胃、老幼皆益!!!!

七. 广东省 肇庆 高要区 高要花席

高要花席:又称高要草席,原料蒲草。县内以金渡、白土、莲塘、回龙、蛟塘为主要花席产地,尤以金渡花席闻名,当地编织人员上至老年妇女,下迄女童无不精其技艺。产品图文并茂,多姿多彩。其工艺始于宋代,距今已逾千年。

八. 广东省 肇庆 封开县 南丰米粉

南丰的米粉是传统的农副产品,南丰米粉是采用优质大米,经泡浸、磨浆、烘干三道工序而成。南丰米粉色泽洁白,质地柔韧,富有弹性,可炒可煮,粉丝不断,入口爽、口感宜人,风味独特。该产品水煮不糊汤,干炒不易断,配以各种菜码或汤料进行汤煮或干炒,多吃不厌,是早餐和宵夜的最食佳品,为馈赠亲朋好友之佳品。

九. 广东省 肇庆 四会 河口吕宋芒

河口镇盛产芒果。全县境芒果树8000株,河口约占7000株。地方上惯称为河口吕宋香芒。考河口出产芒果,迄今已有150年以上历史。据清道光十年(1830)《西宁县志》(诸豫宗主修、周中孕纂辑),物产中“果类”记载:“芒果树高花繁,其实黄,味酸甜。”在此之前未见文字记述。迨至民国26年(1937)桂玷总纂的《西宁县志》物产中“果类”有记:芒果……芒亦作望,即蜜望子,树高数丈,花开极繁,蜜蜂望之而喜,故名。取青皮者盐腌暴乾,能解渴止船晕。”河口芒果品种主要有本地芒、吕宋芒和印度秋芒3种。均为优良水果品种,属热带亚热带水果。本地芒果的特点是:果形较短,果核大而厚,果肉纤维多,果质甜中带酸。它怕寒,又怕长期低温阴雨天气。二月开花,花甚繁,正值低温阴雨时节,因而一般结果少。群众流传有“芒果花假”的谑说。迄今剩下来树龄超过50年以上的本地芒母树,尚有100多株。丰年每株产量可达750公斤。吕宋芒果是1931年才引进我县的。是年河口佛子坝人谢桂生通过他的同僚卢灼元从岭南大学以五块银洋价格购买吕宋芒果嫁接苗2株,运回佛子坝村谢桂生果园内种植。翌年,谢用芽接法嫁接吕宋芒果多株,成活2株,1株种在谢的蚕房坝园内,另1株送建城人曾乃桢。谢在其自办的“桂庭园艺场”厅堂中,自撰一楹联:养猪无大王;种果求良种。果园内不仅有吕宋香芒,还有桂味荔枝、石峡龙眼、四会橙,花地杨桃、白糖黄皮、胭脂红石榴、沙田柚和紫葡萄等多种名贵果树。据说谢对其3株吕宋芒果至为垂爱。除亲自主持种植外,还派两名长工专职管护。1936年,谢的3株吕宋芒果树开始试花,全部打落,不主结果。1937年首次结果,分送亲友品尝。1940年共结果350个。据传闻其中最大的一个重达1斤2两(司码斤),长达7寸半。1946年总产1500市斤。吕宋芒果自有其特点:果形长弯,核细长扁,果皮薄,容易剥落,果肉厚,纤维少,汁多味香浓,无酸涩味。颇受群众欢迎。目前这3株芒果树仍生长茂盛,2株树高各9米,有1株达10米。胸径分别为90厘米、110厘米、76厘米,复盖面积分别为8分、4分、5分。1949年后,用吕宋芒果种子新发展的第二代吕宋芒果树约有130株,其中有102株分植在各农户及河口良种繁殖场。位于郁南县南部的河口镇,盛产芒果,以种植历史悠久和品质优良闻名。目前,全镇有芒果面积1200亩,分布于全镇11个村委会,主要有本地芒、吕宋香芒、印度秋芒、紫花芒、粤西1号、红象牙、苹果芒等品种,品质以吕宋香芒、粤西1号、苹果芒为好,产量以本地芒、吕宋香芒、粤西1号居多。正常年景全镇芒果产量在400吨左右,丰产年达1000吨以上。( 云浮)

十. 广东省 肇庆 广宁县 竹虫

竹虫

竹虫的季节是夏末秋初。当地人称竹虫为“笋蛆”,其实是象鼻虫在竹笋上蛀洞产的幼虫。约一星期工夫,啃吃竹笋的竹虫从米粒大小长到手指头般粗大,发育成熟后便把藏身的笋尾咬断,并随笋尾落地。竹虫营养丰富,香酥可口,蛋白质含量很高,有抗衰老和养颜作用。可以油炸竹虫、焖竹虫、椒盐竹虫等,口感甘香脆化。因为竹虫的肚子里都是脂肪,因此焙炒时可以不另放油。当地人吃竹虫,既熟吃也生吃。有的在山上捉到肥嘟嘟的笋蛆,拧掉它的头就放进嘴里,说是越嚼越香。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