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鄱阳湖特产干货萝卜 鄱阳莲湖特产干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鄱阳湖特产干货萝卜 鄱阳莲湖特产干货更新时间:2024-01-12 04:15:08

一. 万绿宝酸萝卜

河源市万绿食品有限公司以发展特色风味食品、旅游休闲流行食品为主营,集科工农贸为一体的新型企业,是广东省萝卜加工规模最大,产品种类最齐全的生产厂家。该公司最早应用腌鲜精细加工新技术,开发出“万绿宝”酸萝卜系列食品,最大限度地保持了果蔬天然可口特色,被称为河源三宝之一。在98年2月广州国际旅游品展销会上,该产品被认定为“最受欢迎产品”,同年11月由广东省政府组织的广东名优产品(湖北)展示会上又获“最受欢迎产品奖”称号,同时进入98中国(北京)食品、饮品(顶级)展览会,“万绿宝”九制萝卜王荣获中国优化科学成果奖,经专家鉴定认为,能与“香口胶”、“九制陈皮”相媲美。 改公司拥有九十年代先进设备和现代生产加工技术,产品科技含量高,目前年加工果蔬能力达3600吨,98年被省技术监督局评为“广东省民营企业质量工作先进单位”,99年6月本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 萝卜 堪称亦蔬亦果亦药之品,素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和“十月萝卜小人参”之美誉。万绿宝系列之萝卜,配方独有、风味独特,具有利口利心之功效。 河源市万绿宝食品有限公司 厂址:河源市城南贸易城11号 电话:0762-3331698 传真:3331698( 河源)

二. 重庆市 合川 青草坝萝卜

青草坝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青草坝萝卜种植历史悠久。传说当年曹操下江南带领 83万人马路过青草坝,官兵又饿又渴,曹操看到当地的萝卜又大又多,于是就下令官兵们吃,吃了三天三夜没吃完,剩下的萝卜就化成江水,流下去把下江人淹得喊天叫地,三天不退。据当地的百岁老人高百诚回忆,其祖上种植青草坝萝卜可能始于清乾隆41年左右。1924年,大户李九成,组织农民大力种植青草坝萝卜,用船运往周边及江浙一带贩卖,一举成为当地有名的富翁。民国时,青草坝年年都在禹王庙做庙会,庙会上就用青草坝萝卜做菜吃斋。同时还要评选“萝卜大王”,谁家的萝卜最大最重就是“萝卜大王”,要搭台唱戏以庆贺丰收,据说有位叫孔合川的保长家,就出了个10多斤重的大萝卜。抗战时期,重庆作为国民政府“陪都”时,有一架美国飞机曾被日军击落于青草坝,死里逃生的美国飞行员靠青草坝萝卜充饥才活了下来,后国民政府派兵来青草坝接应盟军飞行员时也将青草坝萝卜带回重庆,使青草坝萝卜声名大振,连蒋介石也点名要吃渠河二郎滩下的青草坝萝卜,使青草坝萝卜在重庆成为-货。人们赞誉“青草坝的萝卜煮腊肉,不放油盐都好吃”“青草坝,萝卜大,不放油盐吃得下”,“青草坝,立冬萝卜小人参”。以至于青草坝现今还流传着这样的一首儿歌:“萝卜红、萝卜白,说起萝卜都晓得;萝卜香,萝卜甜,萝卜出来快过年。”

青草坝萝卜产于渠江两岸的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无公害蔬菜基地和香龙镇枣泥坝无公害蔬菜基地,是重庆的名优地方品种。常年种植面积近10000亩,年产量30000余吨。青草坝萝卜个大、皮薄、色艳、脆嫩,肉白、汁浓、味甜,可作水果生吃。青坝萝卜含有丰富的糖分、维生素、无机盐、植物纤维等人体所必须的营养成分,还含有淀粉分解酶,能促进人体的食欲和消化,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素有"土洋参"的美誉,深受消费者喜爱,在重庆市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利用青草坝萝卜,以传统工艺加工而成的萝卜线、萝卜卷风味独特,正在申请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市场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青草坝萝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区域位于重庆市合川区龙市镇青坝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3′52″~106°34′12″,北纬30°16′22″~30°17′28″。面积118公顷,年产量5000余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长9cm~14cm,粗7cm~12cm,单重0.3kg~0.8kg,皮为胭脂红色,肉为象牙白,切面光滑细腻,生食微甜、嫩脆、清香、无辣味,熟食微甜、化渣、爽口,生食、熟食和加工皆宜。 2、独特内含成分:青草坝萝卜维生素C15.0mg~20.5mg/100g,硒0.0100mg~0.0154mg/kg,钾260.0mg~330.0mg/100g。 3、质量安全规定: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的标准规定。产品质量符合NY5082-2002《无公害食品萝卜》标准要求。

三. 江西省 上饶 鄱阳县 溪豆

横溪为鄱阳县拓港乡所属,这一带所产大豆以颗粒大、色泽好、出浆多、味鲜美而闻名远近,称之为“溪豆”。据传,溪豆始于东晋后期南北朝时,一千多年经久不衰。自清代起开始销往上海、祁门等地。近年来种植面积有所扩大。

四. 江西省 上饶 鄱阳县 黄颊鱼

黄颊鱼古称鲨,俗称黄牙头,又名黄刺鱼、黄骨鱼。青黄色,腹部淡黄,头大扁平,全身无鳞,胸鳍的后上方与腹鳍的前上方有硬棘,棘后缘有锯齿。黄颊鱼白天栖于江河湖水的底层,夜晚则浮在水面,食性较广。此鱼以肉质细嫩无软刺而著称。用本县春不老腌菜相煮,味道尤美。此鱼祛风、醒酒、消水肿、利小便,益胃和五脏。

五.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南湖萝卜

南湖萝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湖萝卜是湖北荆州荆州区的。

南湖萝卜

荆州市荆州区土产销协会

14228831

萝卜(新鲜蔬菜)

六. 江西省 南昌 新建区 鄱阳湖鳜鱼

鄱阳湖,古称彭泽,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湖泊。

地处江西省的北部,长江中下游南岸,北纬28°22′至29°45′,东经115°47′至116°45′。70%水域在九江市境内,20%水域在上饶市境内,10%水域在南昌市境内。鄱阳湖以松门山为界,分为南北两部分,北面为入江水道,长40公里,宽3至5公里,最窄处约2.8公里;鄱阳湖南北长173公里,东西最宽处达74公里,平均宽16.9公里,湖岸线长1200公里,湖区最大丰水期面积51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6.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300亿立方米,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鳜鱼(Siniperca chuatsi):又名桂鱼、鳜花鱼、鳌鱼、脊花鱼、胖鳜、桂花鱼。体高侧扁,口大,两颌,犁骨均具绒毛状齿,上下颌前部的小齿成犬齿状;圆鳞甚细小;体侧有不规则暗棕色斑块。冬季在水深处越冬。春季游向浅水区,昼伏夜出,性凶猛,幼鱼喜食鱼虾,成鱼以吃鱼类为主,冬季停止摄食。肉质细嫩,味极鲜美。体侧扁,背隆起,头大、口裂略倾斜,上下颔前有小齿,体色棕黄,腹灰白,体侧有许多不规则斑块、斑点。

七. 江西省 上饶 鄱阳县 油条包麻子

将麻子(糯米蒸熟杵烂即是)铺在刚炸好的油条上,洒上白糖和芝麻粉,将油条对折,然后再滚上芝麻与白糖即可。

八. 江西省 上饶 余干县 余干鄱阳湖藜蒿

类别:蔬菜产品名称:余干鄱阳湖藜蒿登记证书编号:AGI01205农业部公告号/时间:第1989号(2013.9.10)人文历史简介《余干县志》记载:“蒌(藜蒿),草也,可以烹鱼。”相传藜蒿之名出自朱元璋之口,时值干旱季节蔬菜脱供,厨师从乡间弄来新鲜蒌蒿烧腊肉。食后,朱元璋食用说:“这新鲜味道好似藜杖蒿草的就叫它藜蒿。”唐《食疗本草》称蒌蒿:“香美可食,生蒸皆宜。”宋代大诗人苏轼在《惠崇春江晚景》中也提到蒌蒿的食用价值:“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每到江南三月,鄱阳湖的湖面上,便会飘满这种名叫“藜蒿”的野草。在江西有句话人们耳熟能详——“鄱阳湖的草,南昌人的宝”,江西人的第一部方言连续剧《松柏巷里万家人》的主题曲就是《藜蒿炒腊肉》。作为江西名菜,藜蒿炒腊肉曾于2008入北京奥运会创新菜单。

三.地域范围

余干位于江西东北部,信江下游,东与万年接壤,西连新建、南昌、进贤县,南毗余江、东乡县,北邻鄱阳、都昌县。余干鄱阳湖藜蒿地域保护范围包括鄱阳湖边缘的康山乡、康山垦殖场、瑞洪镇、石口镇、信丰垦殖场、大塘乡、洪家咀乡、玉亭镇、东塘乡、乌泥镇、鹭鸶港乡、三塘乡、江埠乡、枫港乡、古埠镇等15个乡(镇、场);保护范围位于东经116°24′06″—116°47′00″,北纬28°35′11″—28°52′03″之间。保护面积2万公顷,年产量69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余干鄱阳湖藜蒿为菊科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具清香气味,高20—40厘米;根状茎,直立或斜向上,茎稍粗,直径为2—7毫米;茎初时绿褐色,后为紫红色,光滑无毛;嫩茎可炒食,香气浓郁,肉质脆嫩爽口。2、内在品质指标:余干鄱阳湖藜蒿含干物质5.47%—5.67%,维生素C5.75mg/100g—5.95mg/100g,粗纤维1.15%—1.35%,蛋白质0.87%—1.07%,可溶性糖(以葡萄糖计)0.30%—0.50%、脂肪0.23%—0.43%、钙(以Ca计)346mg/kg—350mg/kg、磷(以P计)13.9mg/kg—15.9mg/kg、铁(以Fe计)3.2mg/kg—5.2mg/kg。3、安全要求:余干鄱阳湖藜蒿产品执行NY5089-2005《无公害食品绿叶类蔬菜》标准。

九. 安徽省 安庆 宜秀 干贝萝卜

原料:干贝…12克,绍酒…15克,白萝卜…500克,湿淀粉…10克,火腿…10克,鸡汤…300克,冰糖…1.5克,小葱末…5克

制作过程:

1.将干贝洗去浮灰,置碗内,加入绍酒和水50克,上笼蒸烂取出搓散,汤滤去沉渣留用。选生瘦火腿,切成2厘米宽、5厘米长的片。小片圆萝卜剥皮,削成圆柱打成齿轮形花,再切成0.5厘米厚齿轮形的片。

2.炒锅放在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四成热时,下萝卜片,炸至发软捞出沥油。

3.取碗1只,碗底中间放干贝,旁边围火腿,再将萝卜片排放汤碗中,加入鸡汤和蒸干贝的汤以及冰糖、精盐上笼用旺火蒸约45分钟取出,先将原汁滗入锅中,另取一汤盘在碗上翻身扣在盘中,锅中原汁加湿淀娄调稀勾芡,淋入熟猪油10克,撒上葱末,芡浇在上面即可。

注意:

1.蒸干贝时间要保证1.5小时以上。对质地较硬的干贝可先用冷水浸泡3至4小时。

2.萝卜要选鲜嫩整齐的,去皮后将萝卜削成直径2厘米粗的圆合格证柱。炸萝卜时注意不要时间过长。

特点:1、干贝是扇贝、日月贝、江浮贝的闭壳肌干制而成的,具有特殊的鲜味。萝卜含有维生素C,还有一定量的无机盐。干贝与萝卜同炖,互补鲜味。 2、此菜为徽州传统炖菜,其特点是清淡、干鲜、爽口、助消化,在酒席中有醒酒功效。

十.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萝卜团

萝卜团:糯米粉和大米粉做成,馅子是咸的萝卜丝,与红头团的区别是它外面没有包裹一层糯米,也没有红点。被评为象山十大特色小吃之一。

不来宁波,不知道有象山;不到象山,不知有萝卜团;品着萝卜团,据说有象山的味道;窥过象山的味道,更知江浙的富饶和韵味。萝卜团贵为象山十大名吃之一,自然有它的道理。

去象山,不可不吃生猛海鲜和精致到骨子里的鱼面。之后呢,不妨再来份萝卜团尝尝,既可作主食垫饱肚子,又能一品这别具大海风味的象山乡土美食。

作为外乡人看来,萝卜团既是菜,又是饭,更是一道风味独特的地方小吃、点心。

象山人对萝卜团的感情,恐怕跟海鲜有得一拼。可以说,每一个象山人都是吃着萝卜团长大的。老底子象山人,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要做几锅萝卜团备着,来客人了,随时可以拿出来,蒸热了即可上桌。据说在过去,象山的许多菜场、酒店、饭馆,都有萝卜团出售,可惜现在已经很少见了。萝卜团的味道,对我来说只存在互联网上,如果不是跟着象山人到本地人家,恐怕就没有机会品尝到有正宗象山味道的萝卜团了。

靠海吃海。象山濒海,水广山多地少,是著名鱼乡和渔港。象山人吃海鲜是顺理成章的事。但是,就跟多吃肉会腻一样,天天生猛海鲜,也会味觉疲劳,慢慢便生发别的念想;可是又不愿彻底摒弃海味,于是乎,海味的象山萝卜团应运而生。

据传,萝卜团还有一段故事,它最早是象山一户人家的媳妇创制的。这户人家有兄弟五个,老大0买了只木帆船,专门做渔家打船最紧要的毛竹、苎麻生意,常年出门在外;下面三兄弟还小,在家由老大媳妇带着,忙时帮衬大嫂做些田间活,种点萝卜;闲时“下小海”,采蛎黄(即牡蛎)捡泥螺拈虾……这年冬日,出门近年的老大0哥俩回来了,一家子团圆了,兄弟几个抱作一团,开心之极。老大媳妇跑进灶间,想为一家子做顿好吃的。可是除了米缸里有新打的晚稻米外,就是几个萝卜和小叔子们从滩涂上捡来的一些小海鲜了。情急之下,她灵机一动,巧妙地把这几样东西做在一起,成一个个白圆的团子,蒸熟了热腾腾上桌。不想兄弟几个吃了这新奇的吃食,齐声叫好,都道又鲜又香又糯,既是菜又是饭,“怎么做的啊……”自此,海味萝卜团就慢慢在象山流传开了。

这当然是先人的遗传给我们的传说。萝卜团象征着幸福、团圆的,同红鱼、石榴一样,代表作我们的祖先朴素的愿望和无以伦比的创造力。

其实呢,萝卜做的点心(菜)很多,著名的有苏州的萝卜狮子头、九江的萝卜丝饼、西北的萝卜馍等,都带有鲜明的地方特色。象山的萝卜团当然是姓海的,这也是与别的地方萝卜点心最大的区别所在,做法上也有所不同。所以,你若觉得萝卜团无非是把萝卜加工一下,配些副料,制成团而已,那可就大错特错了。

萝卜团的主料,是新上市象山白萝卜。它不同北方的萝卜,脆而多汁,甘甜生津,仿佛蕴含了海的丰富,又秉承了象山富饶。此外还有糯米粉和粳米粉。糯米粉和粳米粉最好是石磨一点一点磨出来的,这样才能最好诠释萝卜团的韵味;配料包括新采的牡蛎(或别的海鲜,如虾干)、香干,冬笋(或别的应时菜蔬)、葱、姜、猪油、盐和味精等。

具体做法是,萝卜切丝,水焯一下,捞出,在清水中浸泡一小时后捞出,控干水分,待用。香干、冬笋、葱、姜切末。锅放猪油,将葱、姜末放入锅里炒出香味,放入萝卜丝和其它配料稍炒,调味,然后盛盆里。粳米、糯米粉(必须按一定比例)拌匀,用九十度以上的开水,把粉调成面团,挤成一个个适当大的小面饼,然后把炒制的菜馅包入面饼中。当然这边还有桃木做的很古老的模子,很有意思。记得我家过年蒸大馍枣花,上面各式的花纹都得用筷子或刀背压上去的,然而却没有这样的模子,象山人真有福气啊!成型后,上蒸茏蒸十五分钟左右,就可上桌待客了。

这当然是很大致的说法了,其实制作过程相当的讲究。拌馅,揉粉,包馅,成型,笼蒸。我当然只图个新鲜好奇,做的慢而拙劣;老师傅手法娴熟,却每一步都显得庄重,他更是用心去做好老一辈流传下来的手艺。

热腾腾的出锅了,老师傅虔诚的搬起一笼,顿时腾起了团团水雾。那团团水雾,和老家面缸里塌下的那堆面腾起的面雾一样,都代表这祖先给与的恩赐,牵扯他们的后代太多太多......

色泽光亮细腻,入口味道鲜香可口,这就是萝卜团。它既有萝卜脆嫩,冬笋的清甜,又有牡蛎等海鲜的浓鲜,手工米面皮糯香韧滑,口感奇特,吃着踏实、养胃,别具一格。然而,这个味道,好多象山人都久未尝到了。

红头团和萝卜团一样,同为象山十大名吃。红头团也是糯米粉和粳米粉做成,馅子却是甜的,就是红豆沙,还加了一点桂花干;外面裹着一层糯米,,头上还有一点红,实在诱人。红头团入口嫩滑,甜而不腻,既有豆沙的沙软,又有淡淡的桂花香,百吃不厌。同萝卜团一样,红头团也承载了老底子象山人太多的记忆。

当然了,萝卜团和红头团也可以造成点心拼盘,那就更有特色了。红头团,萝卜团,这一甜一咸,让人各取所需,似乎应了一句老话: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大家谁也别抢,总有你的一份。天气冷了,工作了一天肚子也饿了,吃个萝卜团吧!哈哈

在这个喧嚷的时代,更作为一个外乡人,我还能品到萝卜团和红头团这样浙东本土的味道,实在是极大的福气。萝卜团像很多古老又传统的东西,虽然我们日常生活中已很少再见,可是它们却像酒窖里沉淀了千百年的窖泥,一直默默的在我们记忆深处发酵、酝酿,有朝一日,开坛,便熏得我们热泪盈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