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9月份阿克苏特产有哪些 阿克苏适合带走的特产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9月份阿克苏特产有哪些 阿克苏适合带走的特产是什么更新时间:2023-12-24 07:17:38

一.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编织包

编织包

沙雅县“巾帼”手工编织厂于2004年5月建立,自建立以来编织出的手提包、拖鞋等生活用品市场前景看好,在2005年自治区妇女创业成果展示会上得到了自治区、地区领导和消费者的一致好评。2005年通过争取自治区妇联资助5000元,用于扩大编织规模后,又通过县妇联争取到10万的建厂启动资金。同年注册“巾帼”手工编织商标,参加了2005年乌洽会。目前一年可生产女性手提包、拖鞋、手机挂链等

1000余件产品,可以解决下岗职工和富余劳动力50名,市场销量很好,无法满足需求方的数量。

二.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小白杏

库车小白杏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车小白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库车有杏乡之称、品种有23种之多其中以小白杏为杏中之冠,全县种植小白杏五万多亩,年产一万五千多吨。    新鲜小白杏可晒制成杏干、杏脯,品种分为黑、黄、包仁三大类。《龟兹风》提供( 库车)

库车县被誉为“中国白杏之乡”,地产杏子的品种不下几十种,有银杏、大扁杏、黄油杏、辣椒杏……而最有名当数小白杏。关于库车杏最早的栽培历史已经无从考证,但在《大唐西域记》里有过这样的记载:“屈支(龟兹,今库车一带)国东西千余里,南北六百余里有葡萄、石榴、梨、李、桃、杏……”

每年的六月,随着第一颗熟透的杏子“吧嗒”一声掉落在地上,库车的杏熟季节就到了。不管是黄澄澄、甜滋滋的杏熟季节,还是绿莹莹、酸溜溜的青杏时节,那怕是坐在火红的石榴树下,库车人都叫它“杏园子”,这与库车久负盛名的“白杏之乡”有关。

库车的“杏园子”不同于内地的“农家乐”,不是以撮麻喝酒吃农家菜为主,而是唱歌跳舞吃手抓肉的好去处,可谓民俗风情大会餐。记者一行穿过县城边上的乌恰巴扎,掠过道路两旁的新疆杨,直朝“杏园子”走去。“园里杏花红灿灿,可别当成花儿看;人家情人对你笑,千万不能把她恋……”歌声随风飘了过来,催着脚下的步子不断加快。进了“杏园子”,是一条拱形的葡萄长廊。阳光穿过绿叶照在枝头上橙黄透亮的杏子,空气中散发出一股让人直流口水的甜美清香。只有透过串串葡萄和藤蔓的缝隙,才能看到大片的果园里不仅有绿叶闪银光的杏树,还有毛茸茸的木瓜……

白杏赛蜜糖

园子的主人正在将树上颗颗熟透了的杏子摘下,放进篮子里。见有人来,跳了下来,热情地招呼我们品尝这芳香。“吃吧!这是阿克其米西,甜得很!一下子能从牙齿甜到腰子上去呢!”主人精选了一捧上好的小白杏递过来。他说的“阿克其米西”就是著名的库车小白杏。果然,色泽浅黄透亮、外表光滑无毛的小白杏吃到嘴里细腻无渣,绵甜清爽,馥郁芬芳,让你不由得吃了一颗还想再吃下一颗,真不愧“库车白杏赛蜜糖”的美誉。

小白杏,是库车六十多个杏子品种中最出名的。它的维吾尔名称是“阿克其米西”,意为“白色蜂蜜”。这个季节去,正是瓜果成熟的时候,可以一饱口福。

地域范围

库车,古称龟兹,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东方艺术瑰宝——龟兹文化的发祥地,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阿克苏地区东部,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与轮台县交界,南与沙雅县相连,西与拜城县接壤,北部与和静县毗邻。库车小白杏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乌恰镇、依西哈拉镇、玉其吾斯塘乡、阿拉哈格镇、齐满镇、哈尼喀塔木乡、墩阔塘镇、牙哈镇、吾尊镇、阿克斯塘乡、塔里木乡、阿格乡管辖范围内的215个村。地理坐标位于:北纬40°46′~42°35′、东经82°35′~84°17′之间,保护范围面积160000亩,年产量1568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面光洁,呈黄白色或浅橙色,果肉厚、肉细、汁液多、纤维少,含糖量高,清香蜜甜。果仁丰满、微甜、脆香。浅咬一小口小白杏,用舌尖轻轻一品,小白杏的香甜随着舌的味觉满口生香,浓汁滑入肺腑,润泽五脏,美妙情状令人难以释怀。 (2)内在品质指标:库车小白杏可溶性固形物可达21.5-25.4%,且富含矿物质,其中钾含量高达445-483(mg/100g)。同时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如还原性维生素C的含量在5.5-7.3(mg/100g)之间,维生素B1含量在0.007-0.015 mg/100g)之间,维生素B2的含量在0.035-0.051 mg/100g)之间。 (3)安全要求:库车小白杏生产种植符合《无公害食品 杏》(NY 5240-2004)标准。

三.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柯坪骆驼

柯坪骆驼是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的。

柯坪除了有这三宝外,还是有名的“骆驼之乡”。这里的农民自古以来酷爱养驼,历代不绝,这里的驼绒,行销全国。有报道称,柯坪县骆驼养殖规模领跑南疆,已成为南疆最大的骆驼饲养县。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四. 甘肃省 酒泉 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 桃花面

桃花面汤料为白色肉汤,无有调料渣滓,和面时放入蛋清,和好后擀薄切细,拧成面把儿。擀面、切面都很讲究。擀面时用豆粉面做面播;因为很薄,面下锅后,在开水中飘起即捞,捞入碗中后放香菜沫,浇汤即食。特点是面色清亮薄滑,味浓爽口。

五.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大米

温宿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温宿盛产大米,其香稻历史源远流长,素有南疆“稻乡”之美誉。在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纯系贡品”,且“庶民不得尝”,其香气纯正、浓郁,有“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

中国作为水稻生产的故乡,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稻”字的痕迹,而在汉代已将其种植传入西域。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60年西汉宣帝神爵二年,统治西域诸国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附汉朝,役属于匈奴的姑墨国亦随之归附汉朝。又记载公元前39年西汉元帝永光五年右部后曲候屯田姑墨,说明西汉时姑墨等国归附汉朝后,已有屯工在温宿(原地名阿克苏)从事种植业。

以后的“晋书”、“北史”、“隋书”等西域传中均有“姑墨有稻、粟、菽麦”的记载。唐初,玄奘赴印度求学,路经姑墨(时称跋逯迦国),也看到有水稻种植,他在《大唐西域记》中说:“姑墨国宜糜、麦、有粳稻”,到了清朝,水稻种植更为普遍,林则徐遣戌新疆,赴南疆阿克苏(今温宿)勘田,记述当地维吾尔群众生活习俗说:“稻粱蔬果成抓饭”。

《新唐书•西域传》记述姑墨、温宿“风俗文字与龟兹同”、“地宜麻、麦、梗、稻”。温宿稻屯始于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屯兵15名,由游击、把总管理,种植水稻150亩,以其米质优良而声名远扬。

清代有关阿克苏稻屯记载甚详,“始建于清代乾隆27年(1762年)屯兵皆来自关内陕西甘肃名绿营提标”,说明清代已有专一种稻之“军垦农场”雏形,亦是清朝南疆片唯一的稻屯。至于阿克苏大米品质,流传民谣“阿克苏的大米好,天天吃抓饭”是很好的说明。“米产阿克苏者良,粒长色白,味甘而糯,精凿于东南杭米之上”,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编修的《温宿县乡土志》载:温宿大米“较各城所产米质量最佳”。“阿克苏泉甘气和,果谷丰登,牲畜繁昌,春夏之季稻穗吐香,杨柳垂荫风景如画,为新疆省省米最良之地,物产有米、麦、黍等,其中的白米最为有名。”《新疆史地大纲》载“阿克苏及玛纳斯两处兼有水田,利于种稻白米之佳比于江南,尤为全省特色”,“颗粒白净肥硕如同皖省,糯米亦有但产量不高,价均较内地廉”。

历史上温宿种植的香稻,则是水稻中的精品,亦是进奉朝廷的贡品。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温宿便开始种植水稻,清朝时温宿的香稻即进贡朝廷,但在民国期间失传。1963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水稻专家丁颖曾来阿寻觅香稻踪迹未果,至于阿克苏香稻是否真有其品种还是因特定环境所造成,即目前流行的两种说法,一说是基因型,现已分离为现存农家品种群体,另一说是环境型,此说认为香稻即现存黑白芒稻种,只是种植在温宿县托乎拉乡托乎拉村附近才有更浓郁的香味,据当地老农说过去的贡米就出在这里。在米质鉴定会上,该地之米的确比别地种植黑白芒更显清香。据多方了解,该地以前种稻全仰泉水灌溉,而泉水温度甚高。据当地老人回忆,他们小时候(三十年代)常到水渠洗澡,那时水温很烫,像洗脸水,现在没有什么温度了,可以认为香稻就出在这特定的水土条件,后因条件变迁香稻不复存在。

香稻之所以有香气,主要在于它的种子和叶片中含有一种挥发性的有机物质“古马林”,这种有机物的形成与湿热的气候条件密切相关,在水稻0现这种变异,是经过人们长期选育才发展而成的。据此理论在百年前托乎拉乡托乎拉村有较高温度的泉水灌溉而出产香稻是合乎情理的,后来泉水温度降低改变了湿热的气候条件,香稻失传也不足为怪了。

1984年,温宿县水稻原种场为恢复失传已久的香稻生产,从湖南引进“涟香1号”获得成功,1986年又培育出糯香稻,自此, 温宿香稻带着醇正的香味,走进了寻常百姓家,成为千家万户餐桌上的美食,“一地开花香满坡,一家做饭四邻香”的赞誉百年之后又回到了温宿。

90年代以来,温宿县对水稻品种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更新,将原来的水稻品种全都更换为产量高、品质好、口感鲜、市场价格高、销售畅的“秋田小町”、“越光”、“香米”等优质品种,每年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总产量达8万吨,1998年被命名为“中国大米之乡”。

近 些年,温宿优质大米更是声誉鹊起,“昆托”牌系列优质米产品,成为新疆农产品中的名牌绿色食品,并且是新疆唯一获得国家权威部门颁发的《有机转换产品认证证书》的大米。温宿县凭借“昆托”系列大米米色洁白透明、米粒整齐无杂,米饭清香柔软,无污染等优势挤进北京、上海、深圳等30多个大中城市和700多家商场、超市,产品供不应求,年销售量已经突破6万吨。

六. 新疆 和田 和田市 和田阿克恰勒甜瓜

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是新疆和田地区和田市阿克恰勒乡的。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和田古称于阗,是“丝绸之路”南道久负盛名的重要商埠,是著名的古代西域四镇之一,在两古和田宜谷稼,多众果,是久负盛名的“瓜果之乡”。在南队过往中,已将中亚及内地果树,带至和田栽培,交流繁多,据史料记载,1959年新疆的考古工作者在晋代(公元265—420年)、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和唐朝(公元816907年)的古墓穴中,先后发掘出甜瓜的种子和干缩果皮。 和田种植甜瓜的历史悠久,气候温暖,光热资源资源十分丰富,是个古老的农业区,1984年和田市西甜瓜种植面积就达到了80公顷,应市场需求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目前,和田市每年的甜瓜种植面积在4万亩左右,产量在5万吨左右,除了满足本地市场供需消费之外,也大量外销与中亚、内地市场。和田阿克恰勒甜瓜甜瓜是本地土品种,个大味美,从古至今,瓜果已经成为我们这个地区少数民族饮食文化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阿克恰勒乡位于昆仑山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南缘,辖区内绿洲、草场、胡杨林和沙漠交错,其中耕地面积1.8万亩。由于受河流风沙影响,多处可见隆起的沙丘,河床两侧局部地带有漫滩和沼泽地。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沙漠气候,干旱、炎热,降水量稀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年平均气温12.8℃,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达226天。土壤为沙性土壤,土壤含盐碱量高,气候条件非常适合甜瓜种植。

2013年,和田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申报的“和田阿克恰勒甜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阿克恰勒乡为和田市下辖的一个乡镇,距和田市100公里,位于昆仑山北麓中段塔里木盆地南缘,玉龙喀什河和喀拉喀什河河间地块,东沿玉龙喀什河与和田市的吉亚乡相望,西沿喀拉喀什河与墨玉县喀瓦克乡相望,南边与和田县伊斯拉木阿瓦提乡及拉依喀乡的上游农场接壤,北边与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比邻。和田阿克恰勒甜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肖尔巴格村、尕宗村、阿克塔什村、阿曲村、苏克敦村、托甫恰村、其格里克村共7村。地理坐标位于东经79°50′20″~79°56′40″,北纬36°59′50″~37°14′23″,海拔高度1350m左右,保护面积为1000亩,年产量4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果实椭圆形,个头硕大型如炮弹,单瓜平均6-8公斤/个,大者可达8-10公斤,色泽黄绿或青绿色。瓜肉切开呈黄或橘色、纤维少,口感纯正、脆甜、瓜香醇郁,回味无穷。 (2)内在品质指标:和田阿克恰勒甜瓜总糖含量为7.60-9.50(g/100g),总酸0.45-0.8(g/kg),还原型维生素C 2.5-4.5(mg/100g),可溶性固形物9.0%-11.4%,钙38-50(mg/kg)、铁1.8-3(mg/kg)、钾3200-3500(mg/kg)、磷120-138(mg/kg)、锌0.1-0.3(mg/kg)、钠520-560(mg/kg)、镁120-140(mg/kg),此外还含有18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产品质量安全符合 NY5109-2005《无公害食品 西甜瓜类》标准的要求。

七.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八.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新疆兵团二十九团香梨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南麓,是著名的库尔勒香梨原产地,也是第二师主要的园林团场。1956年建场初期,中苏专家在规划农场时,即提出发挥当地自然环境优势,建设园艺农场。1986年,筹建5万亩商品香梨生产基地,1996年,香梨种植面积已达2.7万亩,总产量突破万吨大关。截止目前,香梨种植面积稳定达到6万亩,年产量3.4万吨。由于二十九团香梨产区内气候属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光热资源十分丰富,积温高,干旱少雨,降水稀小,蒸发量大,无霜期长。土壤沙性大,透水性良好,盐碱轻、水位低,昼夜温差大,加之先进的生产方式,使得二十九团生产的香梨皮薄肉细、汁多味甜、香气浓郁,酥脆爽口,花萼脱落率高,可达78.6%以上,成熟后落地成渣,果核小,食后酥脆无渣,极耐储运,在地窖可保存至次年4月,气调库可保存到次年6月底仍然青绿,同时,富含总糖、维生素C等营养元素,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梨中珍品”、“水果王子”。目前,二十九团香梨已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有机食品认证,2008年“北京奥运推荐果品二等奖”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荣誉,2009年荣获第七届中国国际产品交易会金奖。

三.地域范围

新疆兵团二十九团香梨产区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东北边缘、天山南麓,被维吾尔人称作“吾瓦”的山前洪积--冲积扇平原上,地理座标为东经85°32′~85°47′,北纬41°37′~41°51′,海拔高度910-930米。团部距库尔勒市50公里,团场北部有乌喀公路、南疆铁路自东向西通过,垦区东西长29.5公里,南北宽15.2公里。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二十九个香梨种植单位,其中,12个园林单位(园1连、园2连、园3连、园4连、园5连、园7连、园9连、园10连、园11连、园12连、园13连、园14连),17个农业单位(1连、2连、3连、4连、5连、6连、7连、8连、9连、10连、11连、13连、14连、16连、17连、19连、20连),总面积4000公顷,年产量3.4万吨。

四.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饶河大米米粒整齐匀称,外呈椭圆,晶莹剔透,色泽光亮透明,米质口感油润,米饭软滑筋道,品质香醇,冷饭不回生。2、内在品质指标:饶河大米粗蛋白含量≥5.5%;直链淀粉含量15~19%;胶稠度≥70mm,碱消值=7.0。3、安全要求:饶河大米产品符合NY/T491《绿色食品大米标准》要求。4、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运输工具应清洁、干燥、有防雨设施。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有异味的物品混运。在避光、常温、干燥和有防潮设施的地方贮藏。贮藏设施应清洁、干燥、通风、无虫害和鼠害。严禁与有毒、有害、有腐蚀性、易发霉、发潮、有异味的物品混存。

九. 新疆 阿克苏 库车 库车大枣

库车大枣

库车大枣是我国红枣家族中一个相对独立的优良品种,以其个大、皮薄、核小、肉厚、颜色好、含糖量高,干而不皱等优点,驰名国内外市场。

库车大枣的显著特点是:果实个大、肉厚、皮薄,含糖量高,富含锌和维生素,色泽紫红具有光泽,无污染,甘甜爽口,宜于鲜食和制成干果。

库车日照长,幅射强,积温高,温差大,适合大枣等果树的生长。大枣树根系发达,在沙地、荒地、一般盐碱地上都可以生长结果。它初夏开花,九月果熟,树上宛如挂红玛瑙,流芳溢香,光彩夺目。一个个红艳艳,光亮亮,大者如核桃,犹如“红宝石”,每树可采二、三十公斤。随着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红枣已成为库车三大园艺产品之一,枣园种植面积亦与日俱增。

十.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骏枣

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属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北受拜城、库车等邻县荒漠沙地的影响及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影响极大,县内长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常年主风向为北风或东北风。

常年平均日照3031.2小时,7月份最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适于病虫害生长,又是天山纯净雪水灌溉,沙雅县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之称。无农药残留、无污染,造就了沙雅县骏枣绿色、有机、健康、营养的品质。

产品特性:骏枣个大、皮薄、肉厚、果粒饱满、大小均匀、质地较密、味甜汁多、色泽鲜亮、含糖量高、格外甘甜。总糖含量大于70%,杂质不超过0.5%。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

推荐特产